科創與文脈交織 專家學者走進臨潼解鎖時間智慧與千年史韻
2025-11-03 16:18:4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明玲責編:王菲

  10月30日至31日,第五屆美麗中國中脊帶可持續發展會議在西安臨潼舉行。會議期間,200余位參會學者暫別會場研討,走進了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時間科學館、臨潼博物館、鴻門宴遺址與扁鵲紀念館參訪,在古今交織的時空對話中,探尋時間科技的奧秘與千年曆史的文脈;在歷史遺存與文化場館中,觸摸千年文明的溫度,探尋歷史文化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可能,讓學術思考在實地考察中煥發新的活力。

  在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時間科學館,“時間”成為貫穿始終的核心主題。從古代結繩記事、竹簡記錄等原始計時方式,到精巧的傳統計時儀器,再到現代授時技術與“北京時間”的標準定義,一件件展品、一組組數據串聯起時間科學的發展脈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的宣傳主管刁俊傑分享道,嘉慶年間的年輪展品令人印象深刻,通過清晰的年輪刻度,能直觀感受時間的流逝與記憶,體會到時間無形卻有跡可循的獨特魅力。館內對“時”與“紀”的概念區分也頗具啟發,“時”代表具體時刻,“紀”則指一段時間跨度,這一科普讓大家對時間基本概念的理解更為深刻。此外,古代結繩記事、竹簡記錄等計時方式的展示,彰顯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實踐智慧,而中外時間測量技術的發展對比,既凸顯了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也拓寬了學者們的全球視野。

科創與文脈交織 專家學者走進臨潼解鎖時間智慧與千年史韻_fororder_圖片1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時間科學館

科創與文脈交織 專家學者走進臨潼解鎖時間智慧與千年史韻_fororder_圖片2

聆聽講解員講解關於“時間”的知識

  來到臨潼博物館,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歷史之旅。秦代文物靜靜陳列,青銅的銹跡裏藏著昔日帝國的雄渾氣象,陶俑的眉眼間凝著古人的鮮活神態,這些都在無聲訴説著秦漢時期的文明盛景;金棺銀槨珍寶展裏,精湛的工藝與華貴的紋飾也無不在展現著古代手工業的高超水準。最引人矚目的,是這裡展出的第一批出土的早期秦代兵馬俑,雖數量不多,卻造型生動、神態各異,古樸質感與逼真細節讓學者們近距離感受到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的魅力。

科創與文脈交織 專家學者走進臨潼解鎖時間智慧與千年史韻_fororder_圖片3

秦代文物展中的秦俑

科創與文脈交織 專家學者走進臨潼解鎖時間智慧與千年史韻_fororder_圖片4

金棺銀槨珍寶展中的三彩獅子

  鴻門宴遺址內古柏蒼勁、殿宇古樸,楚漢相爭的歷史場景通過文物陳列與場景復原生動再現。踏足這片曾見證過“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古戰場,學者們仿佛穿越千年時光,感受著那段風雲激蕩的歷史。

科創與文脈交織 專家學者走進臨潼解鎖時間智慧與千年史韻_fororder_圖片5

鴻門宴遺址

  北京工商大學陳文節博士感觸頗深,他談道:“臨潼作為‘華夏源脈’,是塑造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旅遊目的地。”他指出,在兵馬俑、華清宮等成熟景區的光環下,鴻門宴遺址等小眾資源面臨“形象遮蔽”的困境,小眾景點不能陷入零和競爭,要走協同發展之路,通過挖掘獨特文化內涵、打造差異化産品,讓遊客從“走馬觀花”轉向深度體驗。他還建議,可依託主題遊覽線設計促進景點聯動,借助線上打卡等社交媒體互動增強曝光率,同時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以遊客體驗為核心優化服務品質,實現“客流”變“客留”。

科創與文脈交織 專家學者走進臨潼解鎖時間智慧與千年史韻_fororder_圖片1

鴻門宴遺址

  在扁鵲紀念館,中醫文化的智慧與魅力撲面而來。館內收藏的中醫典籍、古代醫療器械、養生藥方等展品,系統展現了扁鵲“望聞問切”的診療智慧與中醫文化的源遠流長。學者們在講解員引導下,認真研讀養生古方,深入了解傳統中醫的診療理念。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鄔明權副研究員參觀後十分感慨:“館長介紹的養生知識和場館內的養生藥方,都非常符合當代人的健康需求。”談及中醫傳播現狀,他坦言:“多數人信任中醫,但日常難接觸權威養生知識,網上內容又多顯‘不可信’,中醫養生市場廣闊,亟須加強權威知識的宣傳推廣。”同時,實地探訪也讓他收穫了新認知:“臨潼的歷史雖耳熟能詳,但親臨現場才知項羽年輕而劉邦年長,這種年齡差異或許是項羽失敗的重要原因,更讓我體會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真諦。”

科創與文脈交織 專家學者走進臨潼解鎖時間智慧與千年史韻_fororder_圖片7

扁鵲紀念館

  此次參訪,是一次科技與歷史的碰撞,更是一場古今智慧的交融。在時間科學館,學者們觸摸到科技發展的脈搏;在臨潼博物館,千年文物跨越時空對話;在鴻門宴遺址與扁鵲紀念館,歷史記憶與傳統智慧層層沉澱。學者們紛紛表示,在未來期待以學術研究為橋梁,讓傳統文化在科學保護與創新傳播中煥發新生機,讓臨潼“華夏源脈”的魅力被更多人看見,為文旅融合與區域高品質發展注入持久動力。(文/圖 姬子如 王旭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