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滾動>>正文

跑馬跑出完成産業鏈 預計2020年或達千億市場

2016-11-18 16:00:11|來源:新華社|編輯:高天曉

  從應者寥寥,到一號難求,馬拉松正在席捲全國大地。購買裝備、教練指導、體檢保險,再加上可能産生的吃住行,這一系列完整的産業鏈讓馬拉松不再只是一張地方上用來吸引眼球的金名片。贊助商的追逐,資本熱錢的涌入,讓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行業站在了體育産業真正的風口。

  參賽名額一號難求

  “我參加的是全馬,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杭州馬拉松。我覺得賽道特別美,然後風景也很美。”特意從江蘇南通趕過來參賽的跑友劉佳説,明年她還想來。

  能參加今年的杭馬,事實上劉佳已經非常幸運。根據杭馬組委會公佈的報名信息,今年杭馬總報名人數為73127人,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全馬、半馬總名額18000人,而報名人數多達43722人,中簽率僅為41%。

  

  在稍早舉辦的北京馬拉松比賽中,6.6萬名報名者再次刷新了國內全程馬拉松報名人數紀錄,而最終實際參賽名額不足3萬。在一些商業網站上,一些知名城市的馬拉松參賽名額甚至被賣家以500元到2800元不等在售賣,而求購馬拉松名額的買家也並不在少數。

  “相比幾年前靠贈送運動裝備,甚至參賽獎勵等方式來吸引報名者,如今各類路跑賽事已經不愁沒有參與者,毫不誇張地説是一票難求。”浙江省體育競賽中心主任龍江表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馬拉松已經成為一種流行文化,而“跑馬”更是在一些路跑愛好者心中成了時尚代名詞。

  “跑馬”跑出完整産業鏈

  和其他運動相比,跑步門檻相對較低,有一雙跑鞋便足矣。然而,想要跑得健康科學又時尚,並不便宜。

  紹興市民唐偉成是跑步發燒友,幾乎每年都會購置各類跑鞋。一般來説,一雙跑鞋的壽命在500到1000公里左右,如果頻繁地使用同一雙跑鞋,3個月就要換一雙。以一雙跑鞋500元計算,對於跑步發燒友來説,一年在跑鞋上的花銷至少就有2000元。

  對於跑步發燒友來説,只有跑鞋還遠遠不夠。壓縮褲、吸汗襪、防風鏡、頭巾、背包、手錶等,無一不是他們追求的裝備,全副武裝下來,往往需要上萬元。如果想要更好的個人體驗,還需配備科技含量更高、價格更貴的裝備,比如時下最熱門的智慧穿戴設備。“智慧手環、智慧手錶、智慧鞋和智慧襪等,會讓跑步更具趣味性,也更容易讓人上癮。”唐偉成説。

  “光是一雙鞋都要花兩千多塊,再加上運動手錶這些其他跑步裝備,等於我一年在跑步方面的花費就有兩三萬吧。花費是在不影響自己生活的前提下,能花就花一點。”唐偉成説,年紀大了,在運動方面更加注重通過裝備彌補身體劣勢。

  “為了準備一場馬拉松,你需要訂酒店、機票,可能還得換裝備,參加訓練營,這是馬拉松催生的共性需求場景,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場景。”智美體育集團高級副總裁張晗説,馬拉松正在成為一個新的消費入口。

  路跑成資本競逐“藍海”

  以杭馬為例,賽事投入成本約為2000萬元。賽事營收主要包括三方面,報名費、贊助商以及賽事相關衍生服務。和2015年的11個贊助商相比,2016年杭馬的贊助商多達19個,而負責運營杭馬的智美體育在2015年開始就實現了盈利。

  業內預計,到2020年,我國各類馬拉松賽事數量將超過800場,參賽人次將達到1000萬,這也意味著千億規模的消費市場,於是各路資本紛至遝來。僅在浙江,新近涉足體育産業的崑崙控股、萊茵置業等社會資本也都紛紛試水路跑賽事。毫無疑問,與足球、籃球等專業賽事高昂的運營成本相比,以馬拉松賽事為代表的路跑産業最有希望以最小的代價率先在體育産業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作為目前國內商業運動最成功的馬拉松賽事之一,2016年的廈門國際馬拉松據測算將為這座城市帶來近2.3億元的直接經濟收益。不過這項數字和世界六大馬拉松相比,仍相去甚遠。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譚建湘説,世界六大馬拉松賽事當中,紐約馬拉松經濟效益最高,達到28.07億元,最少的倫敦馬拉松也有6.47億元。“這意味著,和世界六大馬拉松相比,馬拉松在中國仍然有很大潛力可挖掘。”譚建湘説。

  據悉,2016年國內的馬拉松賽事將超過300場。當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行業不再只是一項簡單的賽事,而是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新動力的時候,未來馬拉松賽事利潤百億元並非天方夜譚。可以預見的是,這場馬拉松式的經濟盛宴,路還很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