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CBA>>正文

姚明將任籃協主席信號明顯 六標準似為他打造

2017-01-10 11:00:10|來源:騰訊體育|編輯:張津銘

  幾天前,當總局領導醞釀姚明成為新任籃協主席的消息一經曝光,在社會範圍內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和討論。而僅僅幾天之後,從各方呈現出的態勢來看,姚明將極有可能在未來當選。

  北京時間1月9日,中國籃協召開第九屆中國籃球協會全國代表大會暨換屆會議籌備工作的媒體通氣會,負責分管、聯絡籃管中心的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李穎川第一次在中國籃協的會議上正式亮相。在今後一段時間的工作中,李穎川將代替高志丹負責籃管中心的聯絡工作。

  本次會後,籃協對外宣佈,中國籃協已經為此專門成立了換屆會議籌備組,姚明和李金生共同出任籌備組組長,白喜林為籌備組副組長。事實上,這並非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實際進展,但透露出的一個明顯的信號,便是姚明如無意外,將很有可能在於今年3月進行的中國籃協全國代表大會暨換屆會議中當選籃協主席。

  就在去年的12月29日下午進行的各省市局長、中心主任會議,新任體育總局局長茍仲文做發總結發言。在會議的最後,茍仲文專門單獨點到籃管中心,也是他這次述職會上唯一一個點名的中心。

  “不是中心怎麼改造協會,而是是協會怎麼改中心。不符合協會任職標準的,你就在中心待著,就是賺事業單位的工資,不能把中心這一套帶到協會去,中心的人不能當協會主席。”説到這裡,茍仲文專門提到了姚明的名字,“我看籃球就可以請姚明當協會主席,籃球人讓籃球人自己去做。”茍仲文此話一齣,坐在台下的眾人開始竊竊私語,而就在此時,現任籃管中心主任信蘭成就坐在台下,面色沉靜,默不作聲。

  就在會議之前,與會代表在天壇飯店的自助餐廳用餐,信蘭成走進餐廳,相熟的一位地方體育局的領導走到信蘭成的面前半開玩笑半訴苦地説了一句:“現在變化大,説是要大改,我都不想幹了。”信蘭成端著手中的餐盤,輕聲回了一句——“我早就不想幹了。”

  據悉,已到退休年齡的信蘭成將很快正式離職退休,而據目前了解的情況,目前任籃管中心副主任的李金生將會接任信蘭成的職位。這樣一來,李金生將鐵定不會擔任籃協主席一職。而根據上層領導的意見,本就最合適擔任籃協主席的姚明,也具備了最大的可能性。

  在會上,李穎川説:“體育總局也希望中國籃協在此次換屆工作中,在嚴格遵守協會章程規定,充分尊重相關方面的平等權利的基礎上,敢於自我革命、敢於創新思維,用新思維、新體系去理清相關人士和機構的各種利益關係,著力解決那些在以往協會工作中長期存在的,諸如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管辦不分等突出矛盾和問題,為中國籃球的發展注入新活力,為進一步推動我國體育社團改革和創新,探索道路,提供經驗。”

  李穎川講話中“新思維”、“新體系”、“新活力”、“敢於自我革命”、“敢於創新思維”等語句,都預示著籃協的換屆改革當中,會有以往從未有過的全新力量的注入和參與,而姚明則是這種力量的絕佳代表。“體育總局積極支持中國籃協在此次換屆中,吸收更多具有籃球專業背景(1)、運動成績優異(2)、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3)和較高知名度(4)、積極推動中國籃球事業發展(5)的社會人士(6)進入協會領導機構,並擔任領導職務。”李穎川的這一番話提到了六個標準,則更像是為姚明“量身打造”。

  不久的將來,籃協的改革將呈現出徹底而堅決的“去行政化”的趨勢,以姚明在籃球領域的成就、在國際上的聲望和名譽、長期以來的公眾形象塑造,以及上層領導的大力支持,不難預測的是姚明將會在新一屆的籃協當中擔任重要角色,並成為主導性的力量。姚明自己也在講話當中提到:“很榮幸有機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參與到中國籃球事業發展中,自己一定盡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面對即將要承擔的這份責任,他會在實際工作中多聽、多看、多學,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

  至於外界之前一直有所爭議的身份問題(目前擔任上海男籃投資人以及CBA聯賽公司副董事長的姚明,是否具備擔任籃協主席的資格),本次會議並沒有給出直接的回應或者解釋。而據騰訊體育了解,多重身份帶來的外界爭議,並不會對高層的意圖産生影響。中國籃協從原則上來説是民間社團,籃協也會屆時出臺一份姚明擔任籃協主席的合理政策性解釋。

  從原則上來説,今年3月即將進行的中國籃協全國代表大會暨換屆會議上,籃協主席的産生應該由選舉産生。但所謂的“選舉”則會在很大程度上由上層的意見決定。但無論上層意見或者是民間意願,姚明都擁有著最多的支持者。

  就在昨天,前中國男籃主帥宮魯鳴在安徽出席某簽約儀式時,也表示了對姚明擔任籃協主席的支持。宮魯鳴説:“我相信他(姚明)有著國際視野,比較有高度,可能在安排上會更國際化。但説實在的解決中國的問題還是得中國人自己來,外國人救不了中國,這是我的意見。”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兩個月之後姚明“登堂入室”,已經近在眼前。

標簽:姚明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