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擊劍>>正文

競技人才斷檔 培訓市場火爆 中國擊劍的鏈條彎在了哪兒?

2018-07-30 11:21:26|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悅陽

  競技人才斷檔,但培訓市場火爆——

  中國擊劍的鏈條彎在了哪兒?

  “我們的選手不僅是經驗問題,包括打法、技術全方位都有差距,在亞洲也不佔優勢。”2018擊劍世錦賽本週末在江蘇無錫落幕,中國隊獲得一枚銅牌。面對年輕選手交上的成績單,中國擊劍協會主席王海濱表示,這個成績反映了中國隊目前整體處於世界二流水準,賽前,他將中國擊劍的現狀解讀為“寒冬”。

  “寒冬”最形象的表現是青黃不接。2017年全運會後,隨著雷聲、許安琪、孫玉潔等一批名將、老將退役,世界積分排名不夠高的年輕隊員站到前線。以參加本屆世錦賽的陣容為例,在世界排名上,本次出戰陣容只有團體項目女重排名第一,而女佩排名第7,其餘劍種都不在前8之列;個人排名則更加“難看”,僅女重選手孫一文和朱明葉躋身前16,其餘項目選手均需通過資格賽力爭正賽席位,“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王海濱説。

  在個人項目中,中國隊只有兩名女佩選手進入8強;集體項目中,被寄望奪金的女重拿到銅牌,男重排名第7,男花和女佩均列第8名——1998年世錦賽中國隊沒有獎牌入賬後,本屆世錦賽交出了近20年中國選手在世錦賽上最差強人意的戰績。

  “我們組隊不久,很多選手都是第一次打世錦賽,而其他隊伍都是一起比賽多年的搭檔,比如韓國隊就已搭檔了3屆奧運會。”女重選手孫一文表示,比賽中一度領先對方,讓大家心急想拿下比賽,結果被對方抓到漏洞最終取勝。在外教雨歌·歐伯利看來,隊員還太年輕,缺乏抗壓能力。

  “本來可以”、“可惜就差一點”、“遺憾”,成了年輕中國選手賽後最常説的感嘆詞。在無緣男花個人16強後,黃夢愷表示,“以往的訓練只適應了國內的打法,一接觸才發現外國選手打法跟我們完全不同。”對於黃夢愷而言,去年進入國家隊,像推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門,“比賽多太多了。”他舉例説明,以往積分排名高的選手一年能參加一兩個大賽已屬不易,但他從去年至今,8站世界盃都去了,越是大賽越能感到差距,“能更早一點參加這種比賽就更好了。”

  “刷經驗值”,也是雷聲對年輕選手的建議,正在中國花劍組擔任教練的他以女花為例表示,“大部分隊員都是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她們平時訓練很多,但就是國內的打法,放到國際賽場上,別人一變就刺不準了。反而,同齡的日韓選手,她們從少年賽、青年賽就參加的是國際賽事,所以可以適應國際不同節奏的打法。我們的隊員比較青澀,處理劍不成熟。”

  但和頂級競技層面的“落後”相比,中國的擊劍“底層市場”卻在日漸成熟。

  國際劍聯副主席唐納德·安東尼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他了解到,過去10年中國的擊劍人口從5000人增長到了25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學生,“人們對擊劍有了新的認知,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擊劍可以對學業有所幫助,比如對孩子出國留學會有幫助。”

  擊劍是一個交手項目,因此,雷聲提及的在青少年階段就參與國際擊劍賽事,其重要性也已被越來越多家長知曉,尤其孩子有留學意向的家庭,家長帶孩子出國比賽已經被寫進日程。“目前,國內聯賽的積分已經被我國香港和新加坡認可,這對青少年階段的擊劍交流是積極信號。”中國擊劍協會青少部負責人王鼎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表示,“只要自身比賽足夠好、賽制和積分相互匹配,未來會爭取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完成積分互認。”

  出國參賽對大部分在國內學習擊劍的孩子來説還存在經濟門檻,所以把國際賽事引進到家門口,也是讓他們接觸到高水準賽事的一個渠道。

  王鼎介紹,除了擊劍世錦賽讓更多青少年得以現場感受頂級賽事,在世錦賽前舉行的亞洲少年擊劍巡迴賽同樣落地無錫,“給中國青少年選手一個在家門口參加國際比賽的機會。”王鼎表示,賽後,已經有部分家長詢問今後參加亞巡賽甚至歐巡賽的程式,表達了讓孩子參加國際大賽的意願。

  “鼓勵參加國際賽事不單純代表是要把人才送出去,我們希望能讓青少年在國內就擁有能學好擊劍的環境。”王鼎表示,本屆世錦賽有收穫的不僅是中國隊,中國觀眾、裁判、教練都得到了一個真正了解擊劍的機會。除了亞巡賽,全國少年兒童擊劍賽、全國裁判培訓班等也落地無錫,與世錦賽“銜接”在一起,“世錦賽給他們提供了最專業的賽事,他們也給世錦賽帶來了專業的觀眾。”王鼎表示,現在已經有其他國家的教練會來主動了解中國青少年賽事的情況。

  由於參與青少年眾多,擊劍在國內被視為一個“年輕的項目”。“如今在中國擊劍協會註冊的會員有3萬人,其中18歲以下的會員佔90%,而在這90%中,14歲以下的兒童佔主體。”王鼎表示,在500多家註冊俱樂部中,青少年是最為重要的服務對象。

  因此,在傳統體校自然萎縮的情況下,市場和學校將成為競技後備人才的重要來源渠道。王海濱表示,因擊劍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市場化特徵,因此包括選才在內的所有通道已經全面開放。

  在去年底的大眾擊劍年度論壇上,王海濱也曾表示,協會應當對教育培訓市場提供“規範”,“教育培訓市場看上去欣欣向榮,但也存在師資力量供給與市場需求的嚴重失衡;教學缺乏體系和標準,課程品質難以保證;俱樂部管理者追求眼前的經濟效益,忽略長遠發展的規劃等現實中的不足。”一位擊劍俱樂部管理者透露,要想讓俱樂部成為競技人才的“搖籃”,教練準入標準不規範的現狀必須儘快改變,“因為教練緊缺,所以被差評的教練依然不愁工作,這對行業長久發展傷害很大。”

  其次,俱樂部的商業屬性決定了對於大多數俱樂部而言,招新的動力大於真正培養運動員,“為什麼6~12歲的孩子最多?因為利潤率最高,例如對一個教練而言,帶這個班的孩子數量明顯比帶14~18歲的多。”

  相對而言,讓擊劍進入學校是更好的選擇。但據王鼎介紹,儘管90%註冊會員在學校,但隨著學業壓力增大,學校也沒有擊劍相關課程,因此反而造成了擊劍少年的流失,“上了初中就是一個斷崖,上了高中又是一個斷崖,培養競技體育人才最關鍵的14~18歲,反而還在練擊劍的人已經很少了。”

  “如果有孩子願意走專業道路,國家隊的大門已經打開。只是很多人上高中就離開擊劍了,浪費不少人才。如果教育和體育結合更加緊密,讓擊劍少年能進入好的大學,也許能幫助他們延續運動生涯。”已經取得了北京大學碩士學位的雷聲能強調體教結合的重要性。

  “現在家長依舊很看重升學問題,也有一些優秀的苗子去了國外上學。我們目前在跟教育部談關於打通通道的合作,希望能有更多一類大學對這個項目進行高招,進而組建高水準運動隊。”王海濱對新華社表達的觀點再次詮釋了他在擔任中國擊劍協會主席時提及的“將進一步把擊劍項目推進校園”。

  據王鼎介紹,目前包括與大體協溝通賽事整合等問題都在推進,“對擊劍項目來説,人才培養渠道、成長通道的問題不打通,市場熱度再高,也很難解後備人才之急。”

  本報北京7月29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梁璇 來源:中國青年報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