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冠軍 > 正文
冠軍成長説·李娜:體育是一種最好的教育 擊劍可以讓孩子知輸贏
2021-07-09 09:13:5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卓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悅陽):李娜,這個名字是擊劍圈中的一面旗幟,她扛起了中國在擊劍賽場的無數個“第一”,而她的“劍客生涯”也是一段讓人熱血沸騰的傳奇。從練劍三年收穫全國冠軍,到北京奧運會錯失獎牌;從帶著遺憾退役,到為了夢想付出;從擊劍奧運冠軍,到青少年擊劍推廣大使,李娜和擊劍之間有著無法割斷的緣分,就像李娜自己説的那樣,“是擊劍選擇了我,而不是我選擇了擊劍。”

  從退役到復出 沒人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從1993年開始練習擊劍,僅僅三年時間,李娜就拿到了全國擊劍冠軍賽個人冠軍,這也為她打開了國家隊的大門。在中國女子重劍隊,李娜一步步成為隊中的主力隊員,2006年李娜和中國女子重劍隊拿到擊劍世錦賽團體冠軍,創造了中國擊劍新的歷史。李娜的世界排名也來到了世界第一,並且在2007年收穫了“年度最佳女子重劍運動員”稱號。

  但是這一切榮譽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仿佛被“踩”了一腳剎車,由於北京奧運會只有女子重劍個人項目,比賽結果充滿了偶然性,李娜最終收穫第四名,與獎牌失之交臂。“我現在談起2008年奧運會,已經比較釋然了,但是當時其實對我還是很沉重的打擊,好像對擊劍失去了信心,不想再練劍了。”

  在2009年全運會後,李娜選擇了退役回歸家庭。2011年初,剛生完孩子半年多的李娜重新拿起了劍柄,談到為何選擇復出,李娜説她當時還有一顆不願放棄的心,和一個要實現的夢想,“因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重項目有團體賽,當時中國女重在世界上處在前三名的水準,很有希望衝擊奧運金牌,所以我覺得要拼一把,就選擇了復出。”

  選擇復出要面對兩個挑戰,首先就是與年幼的孩子分離的痛苦,李娜把這份痛苦深藏在心底,並且當作自己前進的動力,“我知道我沒有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所以我把這份對孩子的愧疚完全放在了訓練場上,我要給孩子做個榜樣,讓他為我的選擇感到驕傲。”

  身體的恢復是李娜要面對的第二個挑戰,剛回到國家隊時,李娜完全跟不上隊友的訓練節奏,只能自己默默調整,當時中國女重聘請了外教,在外教的帶領下,中國女重隊選擇到國外參加訓練營。“當時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兩個訓練營讓我記憶深刻,用一句話總結就是‘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那個時候的訓練量都讓我想要放棄了。”李娜現在對那時的訓練依舊記憶猶新,“當時我只能自己鼓勵自己,既然已經選擇復出,就要全身心投入,流血流汗流眼淚都要自己承受。”

  2012年倫敦奧運會,李娜帶領中國女子重劍隊拿到了中國擊劍歷史上首枚團體奧運金牌,回憶起拿到金牌的感受,李娜説覺得自己多年的付出都有了回報,圓了自己的奧運夢。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隊奪得女子重劍團體金牌,左一為李娜  新華社圖

  用劍育人 讓孩子知道輸的意義

  2013年退役後,李娜在事業上有多種選擇,但她最終選擇進入校園,成為大學裏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並且在不遺餘力的推廣青少年擊劍發展。

  “我希望有更多大學生能接觸到擊劍,能跟我一起練擊劍,通過劍來育人,育他們的人品。”

  李娜説自己一直有這樣一種感受,體育在青少年教育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體育是最好的教育,可以鍛鍊青少年意志品質,給他們傳遞團結協作的精神”,而用劍育人則是李娜在踐行體育教育上的“良方”。

  “當你穿上劍服、戴上面罩、拿起劍和對手比賽的時候,你就要面對輸和贏,現在的孩子只想追求贏,而承受不了輸的打擊。所以我經常告訴我的隊員們,你要想練擊劍的話,首先就要承受失敗的痛苦,才能從中收穫勝利的希望。”

  由於從小耳濡目染,李娜的孩子也走上了擊劍之路,不過對於兒子在擊劍上的發展,李娜還是秉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可以説練劍是他自己的選擇,他想練我就全力以赴支持,但我自己不會帶他,怕壓不住火氣,更多是一種陪伴,比如帶他參加俱樂部比賽。”

  擊劍俱樂部前景光明 期待業餘劍客參加奧運會

  在近幾年全國擊劍俱樂部聯賽中,李娜經常擔任技術委員會的工作,在她看來,目前中國青少年擊劍和俱樂部聯賽的發展勢頭很好,正處在“上坡路”階段。

  “中國業餘擊劍基數很大,據我了解已經有近千家的擊劍俱樂部了,中國擊劍協會也在探索優秀青少年擊劍人才的選拔機制,包括讓業餘劍客代表國家打世青賽和亞青賽,讓業餘劍客有機會參加到專業體制內的比賽,這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青少年擊劍群體裏,很多孩子都會把李娜、仲滿、雷聲等奧運冠軍當作自己的偶像,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李娜表示,她相信在未來肯定會有從俱樂部裏走出來的劍客成為奧運冠軍,但要想成功必須付出超人的努力,“如果你想要成為人上人,必須付出超人的辛苦和超人的能量,才能完成你自己的願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必須要下定決心,堅持下去。”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