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杭州錢塘輪滑中心舉行的杭州亞運會滑板男子碗池決賽中,中國選手陳燁以84.41分的成績奪冠。圖為陳燁在決賽中。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攝
9月底的錢塘輪滑中心艷陽高照,比艷陽更火熱的則是中國滑板隊姑娘、小夥子們的出色表現——在四個比賽日裏,中國滑板隊先後出戰男女碗池、街式四個項目,收穫了3金2銀2銅的好成績,成為杭州亞運會滑板賽場上最大的贏家。賽後,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滑板運動員、教練員、官員、從業者,分析中國滑板隊取得好成績的原因。
女子街式金牌“含金量”最高
滑板是奧運會賽場上的“新面孔”,東京奧運會才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也是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無論是東京還是雅加達,我國滑板項目率先實現突破的都是女子項目——曾文蕙在東京奧運會女子街式排名第6,張鑫在雅加達亞運會女子碗池收穫銅牌。
中國輪滑協會秘書長魏勇直言,近些年隊伍一直將女子項目,尤其是女子街式項目列為發展重點。本次比賽崔宸曦、曾文蕙直接面對日本世界排名前三的選手,能包攬前兩名非常不容易。在曾文蕙兩個奧運週期一直保持較高競技水準的情況下,年僅13歲的崔宸曦上升勢頭很猛,不僅是本屆亞運會,在不久前的奧運會積分賽上,崔宸曦也曾拿過預賽第一的好成績,足以説明中國女滑手在這個項目已經具備相當的競爭力。
相比于街式,我國女子碗池選手在奧運積分上排名還比較靠後,想要最終獲得直接晉級巴黎的資格還需要進一步努力,但李玉娟的銀牌、毛嘉思的銅牌同樣成色十足,畢竟最終奪冠的選手世界排名第三。
男子方面,儘管陳燁、張傑分別在碗池、街式問鼎,但他們也表示,距離世界最高水準還有很大差距,陳燁甚至直言,奧運會“不敢想”。從世界排名看,這兩個項目我國選手都排名四五十名,想要獲得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難度還是比較大。
體制創新思路創新造就進步
在本屆亞運會技術官員、國內資深滑板從業者田軍看來,近些年滑板項目在我國的快速發展、顯著進步得益於滑板進入奧運會,對項目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另外國家層面也對項目發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加上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才造成了這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果。
本屆亞運會滑板賽場上,我們既能看到張傑、蘇建軍這樣從省隊選拔出來的運動員,也有李玉娟、毛嘉思這樣跨界跨項選材進入滑板項目的運動員,即便都是省隊輸送、培養,性質也有不同,比如輸送了毛嘉思的山西隊就是與企業共建,輸送了陳燁的廣東隊就是與惠州市共建。
魏勇表示,滑板是新興項目,最早主要是通過社會力量參與和省市共建進行備戰,如今,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更多介入,更多參與備戰保障工作,通過幾方合作,發揮各自優勢,不斷完善這個模式,充分發揮我國體制優勢。
如果説體制創新是戰略層面的問題,訓練重點的調整就是戰術層面的部署。曾文蕙介紹説,這個奧運週期自己主要加強了線路方面的訓練,不像之前將更多精力用於“大絕招”。對於這一調整,魏勇解釋説,巴黎奧運會週期滑板街式規則發生了調整,過去是兩條線路、5個大絕招取最高的三個得分算總分,現在變成了兩條線路必須選一個分數,5個大絕招選兩個分數,另外在預賽中只比兩輪線路,如果線路不過關,決賽都進不了。“在此背景下,我們確定了加強線路的思路,必須夯實基礎、滑好線路,從亞運會的效果看,還是很好的。”
中國滑板國家隊碗池總教練上田·林肯·迪約表示,在很多國家,滑板已經有很長的發展歷史,滑板在中國系統化發展還比較晚,但中國滑板應該堅定信心,通過努力工作、追趕,一定能收穫理想的結果。(記者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