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開幕倒計時30天的數字亮起,肇慶整座城市被注入全新活力——從主幹道到街頭巷尾,從交通樞紐到社區廣場,隨處可見全運標識、吉祥物景觀與宣傳畫面,全民運動賽事此起彼伏,全城全運熱情已經“滿格”。這座“灣區運動之城”,正以最美的姿態,飽滿的熱情,靜待八方賓客。
辦好一場賽,提升一座城。承辦全運賽事,也是肇慶充分發揮山水生態資源優勢,培育“體育+”新業態,推動城市發展提質增效的重大機遇。

肇慶城市裝扮一新,全運氛圍濃厚。廖文奕 供圖
全城氛圍濃
全運色彩融入城市肌理
最近走在肇慶的街頭,你會發現整座城市悄悄變了樣。
天橋上懸挂起醒目的立體標語;公交站臺披上運動主題的“新衣”;中心城區的花壇裏,嬌艷的花朵簇擁著活潑可愛的全運會吉祥物,它們揮動著可愛的小手,仿佛向每一位行人發出熱情的邀請。
在牌坊廣場,巨大的全運倒計時牌每天兢兢業業地翻動著數字,成為市民打卡的熱門地標。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駐足,一起數著距離盛會開幕還剩多少天。年輕人則舉起手機,將這一刻的期待分享至朋友圈,配文寫道:“全運,我在肇慶等你。”

十五運會大幅宣傳海報佇立在肇慶主幹道。廖文奕 供圖
肇慶以“辦賽精彩、參賽出彩、發展增彩”為目標,將全運氛圍融入城市肌理,推動文體旅深度融合,營造出全民參與、喜迎盛會的濃厚氛圍。
10月8日,一場熱鬧非凡的“活力肇慶運動嘉年華”在七星岩東門廣場舉行,正式拉開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開幕倒計時30天序幕。現場設有毽球挑戰、足球射門、少兒跑酷、投籃比拼、全運知識問答、趣味投壺等項目,男女老少踴躍參與,歡笑聲與加油聲相互交織,展現出運動之城特有的生機與溫度。

開幕倒計時30天活動上,市民積極參加趣味運動項目。梁學儉 供圖
不止特色活動添趣,肇慶“體育+文化”更添彩。體操比賽場外的互動體驗區吸引眾多孩子一試身手。十五運會特許商品售賣點人聲鼎沸,市民紛紛把吉祥物玩偶、紀念徽章等文創産品帶回家,作為全運記憶留念。此外,廣寧武術、懷集花棍舞、封開“五馬巡城舞”等非遺項目和“瑞鶴歸”舞蹈表演也登上全運舞臺,以文化為體育添彩,向全國講述肇慶故事。

肇慶非遺舞蹈登上全運賽場舞臺,展示城市文化魅力。 廣應科 供圖
賽事接連辦
全民參與共享運動快樂
全運會不只是競技的賽場,更是全民的節日。
時間回撥至今年5月,肇慶以一場環星湖徒步活動迎接全運會肇慶賽區首個倒計時節點,將全民健身理念融入城市風景。籃球、羽毛球、騎行、賽艇、健身操等運動元素嵌入徒步活動沿線,讓老少群體沉浸式體驗運動快樂。

環星湖徒步活動上,沿途都有體育元素展示。盧舒曼 拍攝
此後,十五運會競體項目女子U18足球賽、體操青年組和群眾項目毽球比賽相繼成功舉辦,精彩的賽事組織與週到的服務保障,贏得了廣大運動員和觀眾的一致好評。賽事媒體報道和現場直播活動,獲得超800萬人次關注,“家門口的全運會”成為全城熱議話題。

十五運會女子U18足球賽在肇慶舉行。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民間賽事同樣熱火朝天。各地的“村BA”籃球賽、龍舟競渡、廣場舞展演、青少年跑酷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動,累計吸引數萬人次參與,真正實現“全民全運、人人參與”。
精彩仍在延續。2025肇慶馬拉松已于上月開啟報名,將於11月30日以全新賽道亮相。中超聯賽、鼎湖山100越野賽等賽事也陸續落地,更多速度與激情將在山水之間上演。
一座以賽事為媒、因運動而興的城市,正迎來體育活力的全面迸發。
籌備工作足
細緻服務彰顯城市溫度
為辦好這場家門口的體育盛會,肇慶做足了“功課”。
去年起,肇慶市體育中心、四會市體育中心等8個比賽場館陸續完成升級改造。從看臺座椅到燈光音響,從無障礙措施到信息化系統,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打磨。前不久結束的女子U18足球賽、群體毽球比賽、體操青年組比賽,用一次次“實戰演練”開展“壓力測試”,證明了這些場館完全能“扛”得住國家級賽事,也為以後承辦更高級別賽事奠定堅實基礎。

肇慶賽區十五運會賽事場館已裝上“全運色”。李智聰 供圖
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貼心的保障更是無處不在。運動員的食材實行專倉配送、全程溯源,確保“舌尖上的安全”;20條涉賽道路完成清淤除障、路面整治,保障通行舒暢;賽場和酒店等重點區域開展多輪消殺,全力打造“無蚊賽區”;超過1100名賽會志願者“小海豚”們已完成系統培訓,他們將用微笑與專業,成為肇慶最溫暖的城市名片。
更讓市民津津樂道的是,“文旅體”融合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參賽人員憑證明可免費遊覽星湖旅遊景區。觀眾憑賽事門票可享受住宿優惠與部分景區免票福利。肇慶還與網約車平臺合作推出惠民活動,打車往返賽事場館最低享受6折優惠。這些舉措被市民遊客親切地稱為“最實在的東道主福利”,也讓“辦好一場賽,提升一座城”的願景逐漸照進現實。
還有不到三十天時間,全運聖火將在主會場燃起,肇慶也將站上屬於她的高光時刻。她已準備好以最美的風景、最暖的服務、最濃的熱情,向全國展示一個活力奔涌、自信開放的城市新貌。
撰文:劉亮 盧舒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