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1月20日電(記者周暢、劉旸、張武岳)蘇炳添高舉右手,向幾近滿員的觀眾席致意,隨後和隊友一起,雙手從右下方合攏後往前發出“衝擊”。
隨後的這100米,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後100米。
11月20日,廣東隊選手蘇炳添(右)在比賽前。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這個姿勢,與他四年前在東京奧運會上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亮相時,一模一樣。那場比賽,中國隊最終拿到了銅牌,這也是中國男子4X100米接力隊在奧運會上獲得的首枚獎牌。
20日,是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田徑項目的收官日,也是男子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蘇炳添,最後一次以職業選手的身份,出現在全運會的賽場上。
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戰,蘇炳添是接力隊伍裏的第一棒。當他來到起點位置,拿出了一個卷尺,仔細丈量著距離,調整著起跑器的位置。“蘇教授”的嚴謹,在此刻得以彰顯,也似乎讓人感受到,他無比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最後一役。
11月20日,廣東隊選手蘇炳添在比賽前準備。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預備,鳴槍。36歲的蘇炳添瞬間彈射起身,在觀眾的吶喊聲中,奮力向前奔跑,就像他過去無數次的奔跑一樣。
塵埃落定,廣東隊名列第四,左腿綁著肌貼的蘇炳添慢慢沿著賽道往前走,這時,田徑賽場上放著的背景音樂,是粵語歌曲《講不出再見》。
對於現場的觀眾,以及全國的田徑迷來説,他們的心情和那句歌詞是如此貼近:我最不忍看你,背向我轉面……
蘇炳添在去年底就曾表示,將在2025年的全運會後退役。賽道再長,總有終點。
終點處,蘇炳添拿起話筒。
11月20日,廣東隊選手蘇炳添在比賽後發表感言。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這四年堅持下來,非常困難,但我堅持下來了,因為不想無端端地、沒有聲息地跟大家説再見。能夠堅持到今天,在我的家鄉,跟大家説一句再見,我感到非常榮幸。”
回顧自己21年的體育生涯,蘇炳添感謝了祖國、歷任教練,以及一直支持他的人,“感謝體育,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走到了國際的賽場。”
東京奧運會,蘇炳添一戰封神。他先是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晉級決賽,同時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接著在兩個多小時後的決賽中,蘇炳添再次打開10秒大關,以9秒98的成績獲得第六名,創造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
“10秒的壁壘,一直是我們亞洲人從來不能突破的成績,但是我一步步做到。我們是可以突破10秒的,我們是可以站在奧運會決賽的賽場上的。”蘇炳添説。
蘇炳添,就這樣成為了許多中國田徑運動員心中“神一般的存在”。
11月20日,廣東隊選手蘇炳添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在這場接力中,本次全運會男子100米冠軍李澤洋代表湖北隊拿下了金牌,用戰勝偶像的方式向他致敬。“能夠參與到偶像的謝幕戰中,非常榮幸,此生無憾。”李澤洋説。
面對自己至今無人打破的亞洲紀錄,蘇炳添説:“我在役的時候,希望這項運動我是最強的,但是如果我離開了這個舞臺,我希望看到有更強的人出現。”
對於前輩的驕人成績,李澤洋表示,9秒83需要我們“00後”“05後”甚至是“10後”“15後”持續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奮進,“相信終有一天,一定有人可以接近他的成績。”
時光匆匆,見證了傳奇的崛起和輝煌,也見證著他的謝幕和祝福。
2009年12月12日,蘇炳添在東亞運動會男子100米決賽奪冠後露出笑容。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21年的體育生涯一眨眼就過去了,但我現在有時還老會想起,一個人拖著行李箱去坐飛機、坐火車到北京去訓練,在國外也是兩三個人自己做飯、訓練,當時覺得太漫長,但是一回想起來,就覺得(時間)過得好快。”蘇炳添回憶道。
“我曾經也覺得自己不會老,但是最終真的會被現實打敗。但是不要緊,我在青春年華里留下了非常多的章節,以後有很多故事可以去和我的孩子講。”蘇炳添深深祝福年輕選手,“希望你們也能夠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裏堅持下去,最終夢想成真。”
對於自己的後輩們,蘇炳添真誠希望,他們能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
“其實我們運動員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每當想放手時,想想添哥一路走過來的那些坎坷,就會覺得自己遇到的事是‘小巫見大巫’。”當晚剛比完女子4X100米接力決賽的四川選手劉峽君説。
11月20日,廣東隊選手蘇炳添在比賽後向觀眾致意。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蘇炳添的告別戰,廣東奧體中心可售的約4.6萬張票全部售空。被蘇炳添的精神所影響的,也不僅是場上的那些運動員。
儘管是別離,但熱愛依舊。“我不會離開我熱愛的田徑領域,我希望未來自己還能夠在田徑這個賽道上為祖國、為更多熱愛短跑的青少年創造夢想、完成夢想,讓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短跑青年運動員繼續在國際賽場上飛揚。”
説完這段話,蘇炳添向著全場的四個方向依次鞠躬,以選手的身份最後一次向觀眾們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