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山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尋根問祖探龍門:關於黃河龍門文化的思考與啟示(二)
2022-11-30 19:32:5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薛陽責編:馮薇薇

  黃河龍門文化根植人文、立足人本、彰顯人和,是河津歷代各種文化的凝練總結,是河津的特色文化,是黃河流域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系列將從“河津優美傳説文明探索黃河龍門文化的長度、從河津優秀傳統文化探索黃河龍門文化的厚度、從河津紅色革命文化探索黃河龍門文化的亮度、從河津地域特色文化探索黃河龍門文化的深度”4個維度來探索黃河龍門文化(即河津文化)的內涵、外延和時代價值。

  從河津優秀傳統文化探索黃河龍門文化的厚度

“文有史聖武虓將,耿都子夏如賓鄉。
一代廉吏樹典範,三王詩賦永流芳。”

  河津的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文有史聖”指的是出生於龍門的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長,西漢皮氏龍門(今河津西辛封村)人,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司馬遷38歲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譽為“二十四史”之首,他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

  《史記》從傳説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為止,共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內容涉及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1957年聯合國授予司馬遷“世界歷史之父”稱號,國人尊稱為“中華史聖”。

  河津人自古敬重司馬遷。相傳在河津有兩個規矩:一是司馬氏打官司不跪公堂;另一個是有人問“先生貴姓”時,不回答“免貴”而是直接答“姓司馬”,問話人不僅不認為此人態度驕傲,反而會對其肅然起敬。

  (二)“武虓將”指的是“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的大唐虓將薛仁貴

  薛仁貴(614年—683年)絳州龍門縣大黃村(今河津市黃村、修村一帶)人,官至右威衛大將軍、檢校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

  薛仁貴是世人敬仰的愛國將領和民族英雄,為李唐王朝江山的穩定作出了不朽的貢獻。薛仁貴從平民到將軍的非凡經歷,為後世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內涵。

  薛仁貴出生於隋朝末年,是南北朝時期宋朝大將薛安邦的七世孫,屬於河東薛氏家族。其父薛軌早喪,由此家道中落,後繼無靠,以種田、射雁維持生計。但是他並不消沉氣餒,而是刻苦努力,讀書明禮,崇德向善,拜師練武,加之天資聰明,力量過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薛仁貴寒窯位於河津市城區街道修村村東的土崗上,寒窯即大唐名將薛仁貴與其賢妻柳英環居住過的土窯,今灶坑猶存。薛仁貴、柳英環夫婦的寒窯文化內涵深邃,凝結著華夏赤子的愛國情懷;彰顯出龍門兒女忠於愛情的高尚節操;體現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傳統美德和崇德向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薛仁貴作為一代“戰神”,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忠誠善謀、愛國盡責”的河津擔當,他們夫妻的愛情故事更是體現了“質直好義、崇德向善”的河津情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光輝典範。

  (三) “耿都”指河津是歷史悠久的古耿名都

  古耿和龍門都是河津的代稱,商、周時曾建古耿國。2007年在河津柴家鄉山王村出土三件文物——銅鼎、銅盤、銅壺蓋,銅器上的銘文與文獻記載都證明,山王村一帶屬西周耿都遺址。“古耿名都”城門樓是山王村標誌性建築,係西周耿國都城的南大門。2013年山王西周墓地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5月,在河津召開了首屆華夏耿文化研討會,正式確定:祖丙是海內外耿氏後裔的始祖,河津是耿氏後裔的根祖地,山王一帶為耿國都城、耿姓發源地,古耿文化在河津三千六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中處於主流地位。

  (四)“子夏”指孔子高徒卜子夏在河津西河設教

  卜子夏(前507年—前420年)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高足,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一代宗師。

  卜子夏比孔子小44歲,是孔子晚年的學生。他博學多才,謙虛謹慎,為人誠信,忠實可靠,做事情常能以大局為重,寬厚待人,穩重得體。

  西元前476年,卜子夏受晉國魏地卿大夫魏駒(桓子)及其孫魏斯的邀請,來到魏地,在龍門西河(今河津、芮城一帶)設教講學,長達55 年。

  1983年卜子夏祠、墓公佈為河津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1月,“子夏文化研討暨第三屆全國卜氏宗親聯誼代表大會”在河津召開。近年來,海內外卜氏後裔,不斷有人來河津尋根祭祖,瞻仰卜子夏祠墓。

  漫步在河津街頭,隨處可見在醒目街道的“子夏書屋”,推動了全民閱讀,提升了城市品質,彰顯了文明形象和文化氣質,公共閱讀逐漸成為市民的一種習慣,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文化觸手可及,城市書香四溢。

  (五)“如賓鄉”指的是郤缺夫婦相敬如賓的典故發生在河津

  郤缺(?—前597年)姓郤,名缺,是個崇尚禮義、道德高尚的人。他的妻子是個賢惠善良、通情達理的婦女。每天吃飯前,夫妻先施禮相敬,互相禮讓,像對待賓客一樣。

  後晉文公任命郤缺為下軍大夫,郤缺以“文可興邦,武可定國”的雄才大略,為振興晉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歷代修身、齊家、治國的楷模,堪稱道德宰相。特別是他與妻子“相敬如賓”的美德,作為成語典故流傳萬代,家喻戶曉。

  (六)“一代廉吏樹典範”指的是兩袖清風的明代廉吏薛瑄

  薛瑄(1389年—1464年)字德溫,號敬軒,謚號“文清”,明代河津縣裏望鄉平原村(1971年劃歸萬榮縣)人,著名思想家、理學家、文學家,河東學派創始人,世稱“薛河東”。

  薛瑄是明代理學大師,清人視薛學為朱學傳宗,稱之為“明初理學之冠”。在中國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明代思想界的巨擘。薛瑄一生竭力倡導“實學”,躬行實踐,所以人們稱薛瑄的學説為“篤實踐履之學”,他本人被譽為“實踐之儒”。“為政以愛人為本”“為政通下情為急”“所謂王道者,真實愛民如子”等皆發自內心,一直是他為政實踐活動的理論指導。

  他是明代第一個從祀孔廟的人,也是山西歷史上從北宋之後到清末唯一從祀孔廟的人。薛瑄在明代歷史上影響巨大,受到明代士大夫、知識分子、朝廷官員的推崇。他去世後,許多人自發地傳播他的思想,並不斷向朝廷上奏,力主薛瑄進入孔廟。

  久居官場,使薛瑄對廉潔從政有著清醒的認識,他特別強調“居官七要”:正以處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長,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以處事。

  薛瑄在河津老城創立“文清書院”,締造河東學派,他弟子和再傳弟子遍及祖國各地。薛瑄曾經在山東擔任提學僉事,負責全省的教育,先後兩次在故鄉辦學,創立河東書院,一生有將近二十年從事教育事業。他博學多才,德高望重,其著述《讀書錄》,被列為明代最高學府國子監的誦習教材,併入選《四庫全書》。薛瑄在河東一帶的講學活動,開明代講學之盛,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也在中國思想史上留下璀璨的一筆。

  (七)“三王詩賦永流芳”指王通王績王勃祖孫三代

  王通(580年—617年)字仲淹,謚號文中子,作為一代大儒,最早提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他隱居河津北山傍通峪十年,講學傳道于河汾,開創了“河汾之學”, 他的教育方法十分獨特,很多人都慕名而來求學。弟子多達千余人,其中魏徵、薛收、陳叔達、杜如晦、房玄齡、杜淹、李靖、姚義等初唐開國重臣,皆出其門下。卜子夏西河設教、王通河汾設教、薛瑄河津設教,都取得了輝煌成就,震動當時,成為中國儒學教育史和中國文化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王績(585年—644年)字無功,號東皋子,別名鬥酒學士,王通的弟弟,為田園詩人,著有《東皋子集》,詩歌有《野望》《田家三首》《過酒家六首》等,是盛唐田園詩派的前驅,被後世公認為五言律詩的奠基人。

  王績自幼好學,博聞強記。著《醉鄉記》僅在劉伶《酒德頌》之後。他飲酒到五斗不醉。有人以酒相邀,無論地位高低,總是前往,著有《五斗先生傳》。當初,王績的長兄王凝任隋朝的著作郎,撰寫《隋書》未能完成,就去世了。王績繼續他未完成的事業,也未能完成。貞觀十八年(644年),王績重病,預料到自己去世的日子,與陶潛《自祭文》一樣,給自己寫了墓誌銘,並囑咐家人薄葬。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詩人,出身儒學世家(王通的孫子、王績的侄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被人們世代相傳,體現了河津人開放包容的胸懷。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堪稱一時之最。傳世之作最精彩的莫過於《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不光是古代洪州的景色,更是他的故鄉河津汾河的景色,黃河的景色,只有生於斯長于斯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滕王閣序》,是王勃的臨場發揮之作,但自此以後,再沒文章能夠超越這篇經典。

  幾千年來,我們從中獲得了太多思考,太多啟發。而這些所得,足以讓迷茫者從無常中看到前行的路,讓悲觀者從孤獨中找到渡己的船,讓絕望者從命運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它的光芒,不僅璀璨了那個時代,更照亮了後世一千多年。

  清代貢生張汾宿撰寫的明倫堂聯(明倫堂多設于古文廟、書院、太學、學宮的正殿,是讀書、講學、弘道、研究之所),高度概括了河津的厚重人文。

  上聯:莫謂人弗傑:周卜子,漢馬遷,隋傳仲淹,明表敬軒,那幾家碩士高賢,洵足接韆鞦道統;

  下聯:漫言地不靈:東虎岡,西龍門,南來飛鳳,北迎臥麟,這一帶山清水秀,亦堪壯三晉觀瞻。

  上聯講河津的“人傑”,下聯講河津的“地靈”。筆者覺得這是對河津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凝煉與概括。(文 李昭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