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 “六個減排六個治污”全力改善山西生態環境品質
2月22日,山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了2022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和把握當前形勢,並對2023年生態環境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會議提出,2023年,要以指標完成“論成敗”,以群眾感受“説結果”,理直氣壯推動減排治污,真刀真槍推進減排治污,做到“六個減排、六個治污”。
以結構調整促減排,大力推動源頭治污。持續加大産業、能源、交通運輸和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優化力度,為全省生態環境品質實現歷史性改善奠定基礎。
以科技創新促減排,全力加快“數智”治污。今年,要推進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持續推動産業裝備水準的提高,全流程推進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和深度治理,加大鍋爐、爐窯、移動源氮氧化物減排力度,推動特色産業集群清潔化生産整治提升,為傳統産業賦智賦能。要強化數字産業化與污染治理有機銜接,以數字化改革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
以嚴格監管促減排,持續深化鐵腕治污。始終把嚴格監管貫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進一步強化鬥爭精神,對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用重典、出重拳,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
以總量控制促減排,積極倡導全民治污。持續開展美麗山西全民行動,倡導綠色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大力推進碳普惠機制,實現公眾減排量多元消納,做到治污人人參與,減排人人有責。
以制度優化促減排,探索強化機制治污。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探索實施大氣、水、土壤、固廢等環境要素補償機制,讓排污者付費、治污者受益,真正用政策、用經濟手段促進減排治污。
以工程建設促減排,持續推進産業治污。從生態環境治理需求出發,聚焦短板弱項,以大工程推進大治理,謀劃做好重大項目儲備、申報和實施。要協同推進市場主體倍增和千億産業培育工程,發揮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工程牽引作用,做大做強上下游産業鏈,推進低碳環保産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
會議提出,2023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確保達到37微克/立方米,衝刺3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濃度控制在10微克/立方米以內;11個設區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前移,爭取月月全部退出倒數後10名;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90%,劣Ⅴ類斷面確保“清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19%,完成國家下達的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考核指標。(記者武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