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山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山西綠色山區農副産品銷售有限公司:深耕30載 擦亮山西小雜糧名片
2023-04-14 10:23:30來源:山西日報編輯:薛陽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奮發有為 推動高品質發展——經營主體探訪】山西綠色山區農副産品銷售有限公司:深耕30載 擦亮山西小雜糧名片

  民以食為天,健康尤為先。如今,人們對食品的消費觀念已從吃得飽向吃得營養健康轉變。近日,記者在太原市長風街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的雜糧專櫃看到,陽曲小米、有機紅豆、有機大黃米等貨源充足、品類繁多。其中,一個名為“珈綠”的雜糧品牌更為亮眼,作為“山西著名雜糧品牌”和“山西十大特産暢銷品牌”,其産品均來自山西綠色山區農副産品銷售有限公司。4月7日,記者在陽曲縣大盂鎮三道村的廠房裏看到,工人們正忙著將加工好的各類雜糧分類裝箱,廠房外的貨車整裝待發,準備發往全國各大商超。

  山西綠色山區農副産品銷售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糧食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産品主供沃爾瑪、永輝、美特好等100多家省內外大型超市及國際連鎖超市。“線上正包裝的就是要供往全國知名連鎖超市的小玉米渣,現在市場一片向好,雜糧訂單不斷,生産供應量每天大概三四百箱,訂單已排到了6月後。”記者跟隨工作人員進入加工車間,在六面真空包裝機前,一包包壓縮成“磚頭塊”的小玉米渣,已貼好標簽,封口完畢,等待最後分裝。該公司負責生産銷售的郭子義説,公司最忙時,機器不停轉、員工三班倒,加班加點保證市場供應。在一台半自動雜糧分裝機前,記者看到,工人將原料投入機器上面的儲料斗裏,在接料口套袋後,機器就能自動稱重、填裝,操作非常方便。“現在分裝的是‘陽曲小米’,這是一家大型連鎖商超前一天來的訂單,今天上午就可以完成訂單所有品項,下午裝車完畢,明天一早就能發到天津大倉交貨了。”郭子義介紹。

  在5大類200多種品項的基礎上,該公司加大研發力度,不斷發展創新。目前,已研發了豆漿豆、代餐粉等契合市場需求的新品;成立農業創新科研中心,研發出“小黑豆乳清多肽粉及製備方法”,獲得國家專利;取得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石碾小米加工工藝科研成果。

  近兩年,為擴大特色農副産品生産建設規模,山西綠色山區農副産品銷售有限公司開展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成立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帶動合作社、小農戶參與其中,引領農戶脫貧致富。目前,聯合體有11家成員單位,分佈在陽曲縣5個鄉鎮。“3月底‘聯合體’就開了董事會,安排了今年的種植計劃,我們負責500畝穀子和300畝玉米的種植,等到4月20日之後,夜間恒溫達到標準就能下種了。”62歲的李青龍是陽曲縣陵井店鄉折腰橋村村民,他的天利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是“聯合體”一員,有1000多畝地,主要種植玉米、穀子等農作物。李青龍説,他和公司合作6年了,合作後他不再為農産品的銷路發愁,幾年下來,年均收入增加了10萬元。不僅如此,自2013年在陽曲縣建廠以來,作為省扶貧龍頭企業,公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扶貧濟困,輻射周邊5個村、281戶貧困戶。優先安排貧困戶和下崗人員就業,吸納富餘勞動力在加工廠務工,聘請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對其進行實用技術培訓,近年來累計培訓1324人次。與5個行政村簽訂“帶動貧困戶脫貧協議書”,以略高於市場價收購農戶的雜糧,提高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為當地精準扶貧、農戶增收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年將加大電商推廣力度,通過電商平臺將200多個雜糧品種繼續推向國內外市場,做實做強‘山西小雜糧’這個品牌,以品牌和品質加固企業核心競爭力。”記者見到山西綠色山區農副産品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玉娥時,她剛帶隊從深圳考察回來,正著手引進新産品。她告訴記者,她1992年開始創建自己的食品品牌,深知品牌是品質的代名詞,企業做大做強,推動高品質發展,必須注重品牌建設。“山西一直都有‘小雜糧王國’的美譽,品種豐富、品質優異,如今公司的‘山西小米’‘陽曲小米’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認可,擺上了全國貨架。我們致力打造‘山西小雜糧’品牌,讓它成為企業的金字招牌,成為山西的一張名片,讓全國消費者認識山西、了解山西。”談到今後的發展,趙玉娥認為,山西小雜糧未來可期。(記者韓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