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屆數字經濟高校雙創大賽為山西數字人才蓄勢賦能——【新觀察】“雙創”熱潮催發成才夢想
圖為首屆數字經濟高校雙創大賽項目成果轉化簽約儀式。通訊員攝
這是匯聚思想活力、傳遞信心活力的三個月:創新創業賽道報名項目525組,涵蓋數字文娛、數字能源、數字農業、數字智造、數字醫療、數字教育、數字生活、數字基建等多個方面;新媒體賽道入圍優秀作品突破3000個,創作內容主要圍繞山西的厚重歷史、自然風光、文明古跡、特色美食、人文情懷、數字經濟發展等多個角度……活動形式豐富多樣,線上線下緊密結合,超10萬人次參與,在探索、思辨、謀新中掀起一輪數字經濟“雙創”熱潮。
9月16日,由省工商聯、省教育廳主辦,省數字産業協會、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太忻數據流量谷聯合承辦的首屆數字經濟高校雙創大賽落下帷幕。雙創大賽期間,圍繞“輕輕聯動·數實融合”的主題,多家企業亮相講述,行業大咖上臺分享,各大高校積極參與,全面展示我省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全面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的新進展、新成就和新突破。同時,大賽通過打造高水準的創新創業平臺,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留創本地,助力年輕人實現創新創業夢想,共同為山西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添磚加瓦”。
新機遇: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
“‘糖指之間’是我們從2020年開始研發的。這款高精度智慧無創血糖儀具有更高的測量精確度和使用便捷性,不用扎針採血,隨時隨地都可以測,能幫助預防糖尿病發生。”來自中北大學的獲獎團隊表示。
“糖指之間——高精度智慧無創血糖儀”項目團隊都是中北大學大二的學生。當初因團隊成員家中長輩生病産生了發明創新糖尿病檢測技術的想法,基於學校已有的微創檢測技術,他們開始了初步嘗試。為提高檢測精確度和智慧便攜度,他們瞄準近紅外光譜和代謝熱整合法耦合的新型技術,日復一日、攻克難關,産品較市面傳統測量儀精確度提高了10%,再加上智慧化設計模式的加持,形成了更高的測量精確度和使用便捷性,不用扎針採血,隨時隨地都可以測,能幫助用戶更好地預防糖尿病發生。“在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的瞬間,我們找到了奮力追逐科學技術的意義和快感。”團隊成員表示,本次大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創業想法和應用實踐的機會,未來希望可以借助平臺的力量,進一步推動研發與量産,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在創新創業賽道,“糖指之間——高精度智慧無創血糖儀”項目不但獲得大獎,與“Latte Moments——基於虛實融合技術AR增強健身交互體驗”“巧木生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孝義木偶戲的數字化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等項目獲得企業入職邀請;還與“顏測——先進AI演算法基於橢圓皮膚模型的皮膚檢測”“煤炭固廢資源化利用大數據分析與智慧決策系統”等獲獎項目共同入駐山西數據流量谷。
“過去,數字經濟只是一個概念。但現在,我們能切實地感受到概念與産業、理論與科技正融合在一起,帶來巨大的機遇。如何做好項目?整個邏輯從哪來?設計什麼樣的産品?創新性在哪?模式是什麼?從産品、模式到整體架構,參賽選手們不斷探討交流,互相學習、互相比拼,形成了特別好的氛圍,被激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創業熱情。”山西樂村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士權表示,通過讓大學生們積極參與創新創業,能夠讓他們對數字經濟的理解認識更加深刻,這非常具有戰略性意義。賽後,樂村淘和大賽新媒體賽道優秀獲獎團隊成員組建了助農直播團隊,致力於農産品帶貨、文旅宣傳,第一場直播帶貨銷售總額超15萬元。
“數字經濟是當前創新創業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已成為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支撐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蓬勃力量。”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馬洪兵表示,在全新的經濟形態下,高校學子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的方式與傳統經濟形態下的方式有所區別,傳統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雙創”大賽的舉辦,恰恰為高校學子培育數字思維、增強數字素養提供了具有實踐意義的舞臺。
新空間:數字賦能文化驅動,把山西故事講給世界聽
自6月5日正式啟動以來,大賽獲得全國60多所高校、近百家數字經濟企業的積極響應,抖音話題#這YOUNG很山西#累計播放量已突破1.1億次。聚焦新媒體賽道,入圍優秀作品突破3000個,創作內容圍繞山西的厚重歷史、自然風光、文明古跡、特色美食、人文情懷、數字經濟發展等展開,致力於把短視頻打造成展示山西文化底蘊、開放形象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並搭建起創作人才庫,形成多角度、廣觸達、高曝光的山西特色新媒體宣傳矩陣和人才梯隊。
作為新媒體賽道的重磅作品,抖音旅行博主“吳所胃”走過平遙、代縣、大同、太原,發佈山西旅遊系列視頻,播放量合計突破730萬次,點讚超14萬次,引發對山西文旅的廣泛討論。在大賽頒獎典禮上,她説:“山西最打動我的,是全國獨一份的古建、深厚的歷史和質樸的人文。在代縣的時候,我心疼這麼好的旅遊資源並不為人所知,這也是我當時拍攝視頻的初心。在大同的視頻評論中,有人説你把大同拍得好美啊。我回復的是,我只是按了一下快門。這也是我想對山西説的話——你本來就很美。同時,也感謝這次活動,讓更多記錄者能夠用鏡頭的方式宣傳山西的美。”
在新媒體賽道的參賽作品中,高校學子對山西的濃厚情感溢於言表,在參賽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為獨具山西特色的短視頻創作人才。抖音生活記錄博主“一個圓”將山西特産美食通過短視頻推上熱搜,發佈的“交換特産”視頻播放量突破850萬次,點讚超4.9萬次,其展示的平遙牛肉、鑫炳記太谷餅、蕎歌碗團……讓眾多網友萌生了想親自來山西吃一吃、看一看的衝動,同時也堅定了博主用鏡頭分享山西寶藏的決心。在長治學院,有6個大男孩每天晚上都通過直播分享民族舞蹈藝術,他們將民族舞與山西特色景點相結合,其中平遙古城相關舞蹈視頻點讚超21萬次。6個小夥子目前已大學畢業走向創業之路,大賽為他們提供了一條找準自身發展方向的“捷徑”。他們將繼續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展示三晉之美,傳播民族文化。
回顧今年5月,省工商聯牽頭組織“東方甄選山西行”專場直播活動,6天內銷售三晉名特優産品總額1.3億元,同時向全國人民展示了魅力獨特的三晉文化,提高了山西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面對“東方甄選”專場直播為山西引入的流量,省工商聯乘勢而上,搭建服務平臺,聯合省教育廳,策劃推出了“首屆數字經濟高校雙創大賽”。省工商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數字經濟高校雙創大賽打造了全省數字經濟領域學習發展、合作交流的垂直平臺,推動數字經濟領域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並在高校、政府、企業和創新項目之間搭建起溝通橋梁,從而助力山西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同時,大賽有力激發了高校數字人才活力,搭建起了高校數字人才池,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數字資産資源庫。
新征程:以特色為引領,打造我省數字經濟新引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數字中國已經成為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也成為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
近年來,山西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據統計,2022年山西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68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增速排全國第11位。數字基礎設施優化升級,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8.5萬個,太原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國家超級計算太原中心建成運行;數字産業加快發展,在信創産業方面,已初步構建起CPU—作業系統—基礎軟體—整機—配套外設—應用集成的産業鏈條,電子信息製造業多個領域也躋身全國前列;産業數字賦能全面深化,全省累計建成48座智慧化煤礦、1217處智慧化採掘工作面;數字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數字政府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省“1+N”的政務雲基礎架構基本建成,非涉密信息系統全部遷移上雲……
為進一步激發省內數字經濟領域創新活力,山西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持續推動“3+N”服務體系建設,牽頭成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分會、海外聯誼會分會、數字産業協會,並以此3類協會為牽引,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新地標,培育出以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太忻數據流量谷等為代表的一批數字産業新集群。
據山西省數字産業協會會長、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董事長賀晗介紹,生態園自2021年1月正式運營以來,數據要素流通交易規模已突破36億元,吸引超600家數字經濟企業集聚,拉動入園企業累計營收超220億元,帶動就業9000余人。“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關鍵在創新,根本靠人才。大賽為大學生青年才俊擁抱數字浪潮、投身創新創業提供了新的平臺。我們希望把這一賽事持續地辦下去,形成一個品牌,不斷放大賽事IP‘蝴蝶效應’,構建起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和高水準創新創業平臺,持續助力全省創優數字經濟創新創業生態,構建數字經濟産業集群新優勢,為全省高品質發展增添澎湃活力和強勁動力。”賀晗説。
以“數”為媒,大有可為。面向未來,山西將敞開胸懷,熱情迎接並擁抱數字經濟,奮力推動山西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記者李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