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11月14日至17日,由山西省委網信辦指導,運城市委宣傳部、運城市委網信辦主辦,國際在線、運城國際傳播中心、黃河新聞網共同承辦的“讀懂中國式現代化——外媒記者行走運城”網絡國際傳播活動在山西運城舉行。
稷山-新絳-永濟-芮城,短短的4天時間,7名外媒記者和網絡達人觀察運城、了解運城、記錄運城,以點帶面解碼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並以自己的視角、自己的方式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正如土耳其Ulusal Channel網站記者柯柏樂所言:“西方媒體提到中國的時候總是帶著偏見。作為一名生活在中國的記者,我可以獲得第一手信息,我也在努力將我的親身經歷分享給我的國家和國際社會。”
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裡是探索中國現代化農村的理想之地
在位於秦晉豫三省交界處的黃河之濱的芮城縣禹王臺太空艙度假休閒灣,來自南非的馬丁站在房間的觀景陽臺上,俯瞰黃河,盡情地欣賞著沿岸的優美風景。
“我甚至還可以觀察鳥類的生活。”馬丁讚嘆道,“整個行程都相當有趣,也讓我逃回了大自然。”
在山西稷山汾河國家濕地公園,外媒記者和網絡達人也對濕地公園的生物多樣性讚不絕口。
近年來,通過生態保護措施的實施,濕地公園內的生物多樣性得到進一步豐富,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水鳥數量的逐年增加。當地陸續發現大天鵝、鴛鴦、紅腹錦雞等珍貴鳥類留居濕地公園,也經常看到黑鸛、白鷺、蒼鷺、白琵鷺、黑翅長腳鷸、綠頭鴨的身影,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最多一次監測到83隻,充分體現出當地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在“中國零碳村鎮示範村”莊上村,外媒記者見證了低碳發展的中國方案。
外媒記者和網絡達人參觀莊上村 攝影 張瞬晗
莊上村位於芮城縣陌南鎮東南2公里黃河臺垣處,文化底蘊深厚,景觀蔚然。2021年莊上村開發了農村光儲直柔電力系統的商業試點,項目總裝機2MW,儲能717kwh,于2022年初成功並網建立了“屋頂光伏+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的新型電力系統。2023年4月24日,莊上村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農業農村部共同授予“中國零碳村鎮示範村”。
土耳其Ankara Havadis網站記者北凱説:“這是一座美麗的村莊,是探索中國現代化農村的理想之地。在這裡我可以同時感受到自然風景、歷史文化和科學技術。”
點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國政策有助於非遺可持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運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讓外媒記者和網絡達人大開眼界。
在位於運城永濟的惠暢老粗布非遺製作基地,外媒記者和網絡達人饒有興趣地在織布機上體驗了老粗布的製作。
巴基斯坦視頻博主韋爾達·祖拜爾(右)體驗老粗布製作 攝影 張瞬晗
“這是我見過的最有趣的工廠之一,它的工藝與我們土耳其的非常相似。我奶奶以前也用類似的技術做衣服。”柯柏樂説,當地人尤其是婦女在創造額外收入的同時,也在保護這些技術和傳統。
在北凱看來,保護傳統和歷史的不僅僅是那些手工業者,還有當地的居民。在參觀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光村時,北凱看到古老的房子仍然有當地人居住,讚嘆不已。
“僅僅保護建築不足以保護所有的文化,想要保護歷史,就必須有留在那裏的人。”北凱説,“這些人可以把歷史傳給下一代,這其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好事。”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不僅讓人們記住鄉愁,將歷史流傳,還促進了文旅融合。
馬丁看到絡繹不絕的遊客,深有感觸:“文旅産業的融合發展,能夠把更多的遊客帶到較偏遠的農村地區,以此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提高當地人民的收入。”
土耳其Aydınlık報記者卡格斯關注過十五個國家的非物質遺産保護工作,在他看來,中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政策與其他國家有很大不同。
“中國不僅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還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産創造經濟效益。這有助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可持續發展。相信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可以存活很多年。”卡格斯坦言,“僅在博物館裏的保護是被動的,是不可持續的。”
盛讚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我認為其他國家也可以效倣這種模式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為期四天的行程,外媒記者和網絡達人對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運城永濟栲栳鎮鄉村e鎮,卡格斯得知當地農民通過網絡平臺就可以把産品賣到全國各地後,豎起了大拇指。
“在我們國家,大多數生産者都需要通過中間商銷售商品,他們賺的錢很少,但中間商賺的錢卻很多。”卡格斯坦言,“鄉村e鎮對保護當地農民非常有利。”
“政府的這些努力將促進農業強、農村美,推動鄉村振興。”柯柏樂説。
科技創新也助力了鄉村振興。
“我看到育苗基地裏使用非常創新的方法來培育農作物,他們通過科技的突破帶動了當地的發展。”在位於新絳縣的山西瑞恒農業現代育苗基地,來自土耳其Ankara Havadis網站的記者北凱在參觀完智慧化連棟玻璃溫室後説。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一首《登鵲雀樓》使鵲雀樓名揚天下、聲播四海,成為黃河流域的標誌性建築。鸛雀樓等知名景點所帶動的蓬勃發展的旅遊業,也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産業。
外媒記者和網絡達人興致勃勃地登上鸛雀樓。“大家好,我在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來自越南的網絡達人范玉玄莊錄製了視頻,並表示將把鸛雀樓推薦給越南的網友。
在稷山國家板棗公園,來自巴基斯坦的網絡達人韋爾達·祖拜爾,對紅棗的産業鏈和文旅融合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外媒記者和網絡達人體驗稷山國家板棗公園 攝影 張瞬晗
“我看到當地人都進入了紅棗的産業鏈,共同參與文旅融合,這真是特別好的一件事,也是一件有創意的事情。”韋爾達·祖拜爾説,“中國的地方政府在增強農民增收能力方面做得特別好,我認為其他國家也可以效倣這種模式。”
“中國式現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國也願意分享這些經驗,我想把這些故事講給自己的國家。”柯柏樂説。(文 李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