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中國行——寶藏山西】晉祠:三晉大地上的文化瑰寶
獻殿,初建於南宋,其通風透氣的設計被稱為“宋代的冰箱”。
晉陽之勝,全在晉祠。
晉祠,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宛如一顆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明珠,知名于北魏、北齊,興盛于隋、唐,完善於宋、元、明、清各代,每一磚一瓦都鐫刻著歲月的痕跡,每一石一木都訴説著過往的故事。它不僅僅是一座廟宇,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讓每一位踏入其中的旅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時空的震撼與敬畏。
追溯其源,晉祠原名唐叔虞祠,其起源可追溯至西周時期,後人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其母邑姜而建。後因境內有晉水流淌,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後,將國號唐改為晉,叔虞祠也就叫做晉王祠,這就是晉祠的由來。山西省簡稱為“晉”,也來源於此。
隨著歷史的演進,晉祠逐漸從一個簡單的祭祀場所,發展成為集宗教、文化、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建築群,成為了三晉大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晉祠的文化遺存極其豐厚,擁有各式建築100余座,包括殿、堂、樓、閣、亭、臺、橋、榭等,時代序列完整,建築類型齊全。如宋代的金人臺、聖母殿、魚沼飛梁等構架,金代的獻殿,以及明代的水鏡臺、會仙橋、對越坊、鐘鼓樓等,都是晉祠的勝跡。這些建築與水系、亭臺等景觀渾然一體,形成了晉祠獨特的佈局。
這些價值連城的人文古跡千百年來一直守護和滋養著三晉文明,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璀璨的人文景觀。1961年,晉祠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足以見證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山西人提起晉祠時,總會流露出深厚的感情。他們不僅將晉祠視為“晉源”,更將其視為“晉魂”。這份深情厚誼,唯有親臨晉祠,方能深刻體會。
步入晉祠,仿佛進入了一個靜止與流動的交響樂章。晉水活源流淌不息,似乎在訴説著唐叔虞治水利民的古老佳話。歷代皇帝如唐太宗等曾在此揮毫潑墨留下墨寶,歷史上多個朝代都曾對晉祠進行過擴建和修繕。建築史上的瑰寶在此匯聚一堂,被譽為“歷代建築博物館”。每一磚一瓦都仿佛在低聲訴説著過往的輝煌與滄桑。
沿著中軸線漫步前行,晉祠的“三三經典”絕對不容錯過。從正門啟程直至“三寶”“三絕”“三匾”,每一站都是歷史的駐足之處,讓人流連忘返。
“三寶”之中,獻殿位於聖母殿前方,一眼看上去像個涼亭,實際上是供奉聖母、用於存放貢品的享堂。這座初建於金大定八年(1168年)的建築在明清幾經翻修都保持了最初的格局——全靠榫卯結構連接而成,其通風透氣的設計使得內部溫度低於四週環境從而稱為“古代的冰箱”。
在獻殿和聖母殿之間還有一片“魚沼”,水池上架起了一座“十”字形的橋,“架虛為橋若飛也”,因此得名魚沼飛梁。這座橋東西南北相互交叉,是歷史上較早的一座立交橋,在《水經注》中早有記載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北魏年間甚至更早時期。
而作為這條中軸線上的“寶中之寶”,聖母殿則創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並在崇寧元年(1102年)進行了修葺。這座重檐歇山頂的大殿高19米、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平面佈置近似方形,展現了宋代建築的精湛技藝,也是我國現存古代建築中唯一符合《營造法式》殿堂式構架形式的孤例,其前檐的八根廊柱上的八根木雕盤龍更是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除了建築之美外,晉祠還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聖母殿內的宋代彩塑便是一絕,殿內43尊塑像,大小如同真人一般,比例準確、姿態自然、服裝鮮艷、栩栩如生,通過手中持著的不同之物能看出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職業和身份,其中最出名的為“雙面俏佳人”,其嬌羞可人的形象令人過目難忘。
此外,晉祠還有第二絕——晉陽之源難老泉。難老泉水自古以來不分旱澇從不斷流,且水溫常年保持在17℃—18℃,千百年來灌溉了無數良田,成為晉祠的一大奇跡。
第三絕則是晉祠的周柏。晉祠中花木繁盛與背倚的懸甕山呼應蒼翠,在這綠意盎然中最年長的就是這株3000多年前種下的柏樹,在聖母殿北側靜靜佇立,見證了無數三晉往事。
對於書法愛好者而言,晉祠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地,因為這裡亭臺樓閣之間有著無數匾額楹聯,涵蓋了各個時期的名家名作,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三匾”,即水鏡臺的“水鏡臺”匾額、對越坊的“對越”匾額以及難老泉亭的“難老”匾額,每一塊匾額都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書法藝術價值。
若要細細玩賞整個晉祠建築群及其文化內涵,幾天都看不完、説不盡。靜坐于古樸的亭廊之下,仿佛能夠穿越時空回到那一千年前盛世華章的時代,那些歷史上的輝煌在眼前緩緩鋪展開來,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於那跨越時空的對話之中,感受晉祠之美、領略三晉文明之魅力。(記者 王荔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