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紀錄片《關公》開機現場 記者 趙騰 攝
關公精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核,跨越千年歲月,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早已成為一個文化符號、一座精神豐碑。歷來,關公題材的影視劇不少,但卻鮮少有紀錄片。這也讓2月21日在解州關帝祖廟開機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關公》,贏得廣泛關注。
紀錄片《關公》由中華文化促進會主持攝製、夏駿工作室承制,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名譽主席王石、原國家旅遊局副局長顧朝曦擔任總顧問,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姜新文擔任總監製,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夏駿擔任總編導。那麼,該紀錄片拍攝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主創團隊又有怎樣的初心與堅守、創新與突破?
【現代傳播新視角】
關公是一位有深遠影響的傳奇人物,其“忠、義、仁、勇”等精神,早已深深熔鑄于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綿延千年,愈發熠熠生輝。被尊稱為“武聖”的他,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更是全球華人心中的精神楷模。縱觀歷史,關公文化在文學藝術、民俗活動等領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新時代,如何能讓其事跡與精神以更鮮活、更真實、更立體的姿態走進大眾視野,紀錄片影像化的生動呈現,成為一種絕佳的選擇。
早在20年前,夏駿就做過紀錄片《關公》的策劃案。七八年前,夏駿與姜新文再次聯手,不斷研究打磨,形成了策劃方案,最終讓這部紀錄片成為現實,並於此次正式開機。拍攝《關公》對於夏駿而言,是20年的願望,更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事業。關公的人生故事可謂婦孺皆知,歷來很多文學家、戲劇家都以各種形式錶現過。再次介紹關公,有怎樣的新意?如何形成吸引人的當代作品?紀錄片《關公》必須包含這個時代新解讀的高度和深度。
在策劃過程中,主創團隊注意到近些年學術界和文化界的一些研究成果,但也同時看到,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精神品質代表的關公精神,研究人數並不多,且參與的知識層面也不夠豐富。為此,這次紀錄片的攝製,除了把有價值的思想轉化為藝術化的傳播之外,還希望通過他們在大半個中國的採訪、攝製,激發並採納到更為深刻的思想成果,推動關公精神的現代傳播進入一個新的高度。
“為什麼一個‘職業軍人’成為後世的財神?為什麼天下的商人會把一個與經商發財相距十萬八千里的武將供奉為最高的神明?為什麼天下游子都把關公視為人際交往的至高楷模?為什麼一個最終以失敗收場、甚至身首異處的將軍可以成為‘武聖’?為什麼一個人的傑出需要自己的努力,而一個人的偉大卻需要偉大對手的造就?為什麼與敵對陣營曹操的互動,反而是展現關公偉大人格的必由之路?”紀錄片《關公》將以全新的視角,探討與回答這些歷久彌新的問題,推動關公精神高度傳播,助力運城成為“天下義城”。
【關公精神新探討】
主創團隊希望,在拍攝《關公》紀錄片的過程中,可以尋找到真實的關公,並以現代視角生動展現關公傳奇的一生,讓更多人了解關公文化的博大精深,解讀其精神在當代的社會傳承與發展,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姜新文看來,山西歷史上彪炳史冊的豪傑眾多,關羽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們希望從這個里程碑出發,從關公開始,把山西眾多的歷史人物呈現給廣大觀眾,這是當代山西人的使命,也是中華文化促進會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
顧朝曦認為,作為運城的本土英雄,關公不僅以其高尚的人品贏得人心,更以其忠義精神和高尚品德反映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種契合感,使得關公在國人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文化自信的象徵。關公之所以“紅”,就因為“紅”在他的人品,“紅”在他的精神,這是中國人心底的顏色。
《關公》不僅有文化沉澱的嚴謹表達,還有對時代意義的反思,是對中華文化中忠義精神的再度挖掘與傳播。該片將通過多維度的視角,探討關公這一歷史人物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性,讓觀眾不僅了解關羽的故事,更能感受到忠義精神在當代社會的重要價值和時代意義。
據悉,2024年11月,《關公》就開啟了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遼寧、內蒙古、北京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兩個月的調研。開機後,《關公》的前期拍攝將分為3個階段,包括北部中國的外景拍攝、南部中國的外景拍攝和歷史再現階段。
該片預計今年內完成攝製,並在海內外播出,為全球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絕倫的文化盛宴。主創團隊也將在拍攝過程中,進一步感悟關公,解讀關公。
【打開文化新窗口】
運城,是關公精神的發源地,是忠義文化的血脈所繫。關公精神早已融入運城百姓的生活中,成為誠信與正義的表達。為什麼古河東能夠成就關公的精神脈係,成為關公精神的來源,其背後原因的追問及關公傳奇一生的追尋,同樣是紀錄片《關公》所關注的。
這也讓王石對這部紀錄片寄予厚望。《三國志》中有關關公的記載非常簡單,但運城聞喜裴氏家族的裴松之,根據史家的著作,通過裴注《三國志》進行了補遺、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些史料中,同樣也在民間,包括傳説、神話和老百姓的生活中間。關公及關公的傳説等,就是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載體。他認為,該片能深入挖掘關公精神,讓觀眾從中汲取力量,重溫關羽的忠義形象。運城豐富的關公民間故事,也將為紀錄片提供更多的素材和靈感。
主創團隊將秉持專業精神,深入研究歷史資料,走訪各地專家學者,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關公形象。
這是一次跨時代的文化探索。其背後,是數千年關公文化在歲月長河中沉澱與積累的厚積薄發,是無數人對關公精神這一標識符號的熱切守望與傳承渴望。
《關公》這部承載著探尋與傳承使命的紀錄片,不僅是對歷史的再現,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將帶領觀眾感受關公精神跨越時空的獨特魅力和那顆忠義的赤誠之心。
無疑,紀錄片《關公》的拍攝,為運城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文化之窗。它以影像為紐帶,推動運城文旅資源的深度融合,吸引全球目光聚焦于這片文化沃土上。而運城,也將進一步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以文化軟實力帶動産業升級,讓關公精神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不竭動力。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精細打磨下,紀錄片《關公》一定能夠成為一部展示關公生平和關公精神的力作,為關公文化的弘揚和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輝和色彩。(記者 王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