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山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雄忻高鐵山西五台山段建設:科技開路 穿越太行
2025-04-10 14:07:30來源:山西日報編輯:趙春曉責編:薛陽

  原標題:【重大項目建設年·護航優服攻堅提效】科技開路 穿越太行——雄忻高鐵山西五台山段建設掃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山西

  “雄忻高鐵山西五台山段,不僅是改寫交通版圖的‘超級工程’,更是連接歷史文脈與未來發展的紐帶。”4月7日,大西鐵路客專公司雄忻指揮部業務主管趙志國站在五台山隧道口,望著往來穿梭的工程車輛感慨道。

  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中的雄忻高鐵正穿越太行天塹,對接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未來。而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太行山褶皺帶中,115公里的山西段戰線、高達93.8%的橋隧比,背後是攻堅五台山隧道、紫羅山1號隧道等超級工程的智慧與汗水。

  紫羅山隧道

  岩層深處的科技突圍

  “通了,終於貫通了!”3月3日,由中鐵三局雄忻高鐵山西段項目部承建的紫羅山1號隧道,經過建設者們731天的艱苦作業,終於順利貫通。

  紫羅山1號隧道全長3118.57米,最大埋深139.1米,全隧縱坡為30‰下坡,進口段落為富水黃土,施工難度極大,堪稱工程建設中的“硬骨頭”。面對如此複雜的地質條件,建設團隊引入了一系列先進的科技手段。

  “施工簡直是在跳動的心臟上做顯微手術。”施工隊長林義説,“超前地質預報系統利用地震波反射、地質雷達等技術,如同為岩層進行‘CT掃描’,能夠精準探測到0.1毫米級的微裂縫,幫助我們提前鎖定易塌方區域,有效規避了塌方隱患;智慧監控量測設備則運用高精度感測器,對岩體的位移、應力、滲流等數據實時採集分析,一旦發現圍岩變形或異常,立即自動預警並啟動應急處置程式。”

  紫羅山1號隧道總工程師李文介紹,為了應對30‰下坡這一極限坡度,建設團隊採用了三維鐳射斷面掃描設備測量隧道斷面,使用智慧液壓仰拱棧橋、智慧數字化二襯臺車、智慧養護臺車協同作業,實現了隧道施工零缺陷、後期運營零隱患。“施工中,我們還自主創新研發了8項工裝革新技術。”他説,“紫羅山1號隧道順利貫通,再次彰顯了中國高鐵建設的科技實力,為後續類似工程積累了寶貴經驗。”

  五台山隧道

  智慧建造的先鋒戰場

  “五台山隧道長14.098公里,進出口、3座斜井同步掘進。目前已突破8千米大關,完成工程量的58%。”趙志國介紹,項目建設團隊對該隧道“九大作業線”設備進行智慧化升級,提升了施工進度。

  施工現場,各類機械化、智慧化、少人化工裝配置齊全。步入項目部智慧指揮中心,大屏上跳動著三維數字模型。項目負責人介紹,通過技術融合,工程施工實現了中樞集成、後臺系統處理與終端一線運用的快捷聯動,可時刻精準把握人員、設備狀態,確保人員安全和設備正常運行。

  智慧化設備帶來了施工的質效齊升。在隧道開挖過程中,掘進設備根據地質條件自動調整掘進參數,減少對圍岩的擾動;在支護作業中,設備又能夠快速精準地完成錨桿、錨索安裝,提高了支護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五台山隧道的建設,是一次智慧化施工的探索和實踐,為隧道建設智慧化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趙志國説。

  五台山機場特大橋

  雲端架橋的精度革命

  五台山機場特大橋建設同樣離不開科技的力量。施工現場,跨二廣高速128米連續梁處,懸臂造橋機高高聳立,猶如鋼鐵巨人。“這一集自動化控制與模組化設計于一體的智慧化工裝設備,通過高密度感測器與實時數據反饋系統,能精準調控每一節段梁體的拼裝姿態與應力分佈,確保建設品質。”現場負責人説。

  定襄縣制梁場更是科技感十足。全自動鋼筋加工機器人揮動著機械臂,智慧張拉系統精準作業,人工智能(AI)質檢設備快速掃描檢測。依託“鐵路工程管理系統平臺”,制梁場建立了智控中心。三維數字孿生梁場系統、運架管理系統、梁場生産系統等8個信息化管理系統高效運轉,全面感知制梁場的施工生産信息,自動採集箱梁生産數據,實現了箱梁制、存、運、架等工序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趙志國表示,五台山機場特大橋的建設,充分展示了中國高鐵建設在橋梁施工和制梁技術方面的領先水準,為未來高鐵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李春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