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穿著“皇帝的新衣”滑向深淵,蔡英文必定失敗

  與巴拿馬建交對中國外交事業的意義,除了鞏固一種格局,還有一層潛在意義在於中美在拉丁美洲的戰略利益協調出現了新局面。眾所週知,巴拿馬有著極為特殊的地緣戰略位置,不但是溝通兩大洋的全球航運閘門,也被視為是美國的重要門戶。美國向來以“門羅主義”而將拉美視為其後院,古巴導彈危機就是美國嚴防臥榻之側的例子。此前,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在2014年競選時就提到中巴兩國有著豐富的共同理念和利益,此番與台灣“斷交”並與中國建交,除了順應當前世界追求互聯互通、共享繁榮的大潮流,也是對長期以來美國外部影響力的一種態度和決心。

 

台灣方面,蔡英文當局措辭強硬的回應並不令人意外。儘管臺當局上下按照慣例炒作“悲情牌”、“民意牌”,但事實上蔡當局對此事早有預期。半年前,巴拿馬就召回了“駐臺代表”----巴雷拉總統的發小馬蒂斯,並且未派人接任,其對台灣駐巴的人員態度也相當冷淡;另外一方面,巴拿馬與大陸的經濟和人員往來要遠遠比台灣更加密切,例如,台灣在巴事實上只有與大陸關係密切的長榮集團有實質業務,這與大陸在科隆港十億美元級的投資和華為等眾多企業的蜂擁而至不可同日而語。蔡當局的外事部門也不止一次坦承與該國關係“亮黃燈”。

 

但是蔡英文所煞有介事表現出來的“錯愕與憤怒”卻不只是作態:

 

 其一,“巴拿馬事變”撕開了蔡英文“皇帝的新衣”,成為台灣的沉沒成本。巴拿馬一百餘年前就與剛成立的中華民國建立了領事關係,並且延續到了如今的台灣當局,從歷史、經濟和戰略上都被視為台灣最重要、最“可靠”的“盟邦”。自李登輝以來,台灣歷屆當局在該國身上耗資巨億,多次在對方要求下斥重金勉力維繫“邦誼”;蔡上任後更將巴拿馬作為首要“固邦”對象,在主張改變“單向金援”路線的前提下仍大舉對巴進行資源挹注;臺外事部門更是對該國人員敬若上賓、謹慎侍奉。如今這一切都成為了沉沒成本。對於極好臉面的蔡英文來説,這是短短一個多月內,繼WHA被拒之門外後的第二次“打臉”。叫得響,説明打得疼。雖然蔡英文只打算用“中華民國”“借殼上市”,但必要的“邦交國 ”還是維繫其“中華民國總統”的“皇帝的新衣”,蔡也不願在時機未成熟的情況下輕易放棄這張牌。

 

其二,蔡表示會“重新評估兩岸關係”並非一時衝動,而是意有所指。此前,她已經用“兩張問卷説”表明瞭在兩岸關係上欲與大陸“平起平坐”的正面對抗姿態,表態台灣能否參與WHA是“兩岸關係重要指標”,言下之意,若她未能如願,則將在某種程度上改變所謂“維持現狀”、“不挑釁”的態度。如今,“巴拿馬事變”之後,她就可以順著此前的伏筆,更加理直氣壯地將兩岸關係“冷對抗”的責任歸咎於大陸,並醞釀在下半年展開更為激烈的對抗舉措。例如,縱容和支持“獨派”的“修憲”、降低“公投法”門檻、“入聯”動議等;尋求與美、日加強協調對抗大陸,特別是在大陸叩開“美國後院”的語境下;在下半年的國際參與場合如APEC等加強“台灣實質獨立”的造勢,製造更多事端;在國際NGO等領域與大陸展開田忌賽馬,尋求突破;在大陸下半年的重要政治事件,如十九大、香港回歸20年紀念等場合製造政治干擾;也不排除謀求“ 軍購”、軍演、軍事事故等手段對大陸行示威。甚或,蔡可借此由頭,順應“時代力量”等“獨派”對她“以台灣名義進行國際參與”的要求,進一步剝離“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制約,推進“實質態度”。

 

  其三,蔡強硬表態是為借機鞏固其在島內的權威,特別是兩岸關係的話事權。蔡近期可謂焦頭爛額,除了內政“外交”一敗塗地、狼煙四起,綠營內部對其權威的挑戰更讓其坐立難安。近期,綠營人物紛紛表示要“親中”、“凍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民進黨內對兩岸政策話語權爭奪的混亂。蔡近期剛剛調整了其安全委員會人事,進一步收緊了在兩岸政策上的權限。但兩岸關係作為蔡當局一切政治的總開關,也是其面對綠營內部權力鬥爭的一大命門,她必須在這樣的節點上滑向深綠來反擊其他派系對她軟弱、無能的指責,特別是賴清德這樣有意在 2020將她拉下馬的重要對手。

 

只不過,蔡英文對台灣島內,其30%的滿意度顯然代表不了2300萬台灣人;對外,也與一中格局在國際上的深入人心的大勢逆向而動。蔡英文的表現雖大有不到黃河不死心之態勢,但其錯誤的理念和做法違逆國際和時代大潮,也違背大陸和島內民意,蔡最終的失敗恐難以避免。

 

  繼續穿著“皇帝的新衣”滑向深淵,蔡英文必定失敗。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匡宇。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是沒有出路的

2017-06-15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是沒有出路的

 

在14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中巴建交是否意味著兩岸“外交休兵”終結?大陸是否將與更多臺“邦交國”建交、復交?大陸對臺政策是否有重大調整?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和13億中國人民的感情,也是中國同世界各國保持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前提和政治基礎。中國政府一貫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

 

陸慷表示,放眼世界,中國的朋友越來越多。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回到“九二共識”的正確軌道,承認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具備前提和基礎,兩岸人民共謀發展、共享機遇、共創榮光的共同心願才能實現。(人民網電 記者 張慧中)

展開全文

蔡英文關上了一扇門,卻打不開一扇窗

2017-06-02

“小英南北行,抗爭如影隨形”,台灣媒體如此評價蔡英文執政一週年以來的窘況。近來無論是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還是首度移師蔡英文故鄉屏東舉辦的音樂會,都有民眾雲集場外抗議。不過一年的工夫,蔡英文已遭全臺跳腳抗議,無怪乎島內有人諷刺説,“陳水扁花了6年才辦到的事情(指2006年島內“倒扁”風暴),蔡英文只花了1年就辦到了。”

 

蔡英文施政持續不得人心,這邊廂,大陸則繼續展現對臺政策的定力、耐力與決心,兩岸關係“火車碰撞”的風險正在升高。

 

圖片默認標題

                              2017"總統府音樂會"《最南方?思想起》5月28日在屏東演藝廳舉行,場外卻聚集了不少抗議民眾。

 

蔡在執政週年內外交困之際,轉守為攻、火中取栗,對大陸調門忽然升高,顯是為因應壓力,有意識地丟話題、轉焦點、造麻煩,也表明其兩岸政策愈發僵硬、頑固,欲一意孤行地“親美日遠大陸”。

 

一是立場頑固、棄守轉攻,爭奪“兩岸對等博弈”主動權。2016年以來,蔡英文兩岸談話逐漸顯露出愈發明朗的深綠底色。蔡接連明示頑拒“九二共識”,斷絕了在今年“5·20”講話或“下半年合適時機”調整兩岸政策的想像;用“兩岸兩張問卷”來回敬大陸,意圖製造“對等博弈”空間。試圖以“區域參與者”立場與大陸“平起平坐”、見招拆招,更要主動出擊,破解兩岸“不對稱關係”由“單方面主導”的政治現實。

 

二是姿態偽善、似是而非,試圖對大陸進行道德綁架。蔡英文提醒大陸要理解島內“民主民意”,正視區域地緣政治形勢中的台灣利多,以“區域大國責任感”擔負國際期待,對大陸領導人喊話要有“格局、彈性”,本質上是欲擒故縱地把大陸“拱”上道德高地,使大陸自縛手腳,在一中原則上有所模糊、退讓,或放棄武力嚇阻“台獨”選項,讓蔡得有“以時間換空間”的喘息之機。

 

三是轉嫁責任、轉移危機,借攻擊大陸搞“去中國化”。蔡英文調門忽然升高,密集釋放硬話,其目的在於:其一,借題發揮、轉嫁責任,掩飾其頑固“台獨”路線造成的兩岸“冷對抗”;其二,借兩岸疏離強化“事實台獨”和台灣對外關係;其三,轉移內政烽火焦點,利用指責大陸止損和拓展“台獨”生存空間。

 

圖片默認標題

蔡英文上臺一年來,民調一直直線下降。

 

面對蔡當局的冥頑不靈和高調挑釁,大陸決心堅定、剛柔並濟,站在宏觀歷史進程和民族擔當的大格局下運籌帷幄。

 

一是在高政治領域對蔡當局展現定力、決心。大陸在原則問題上不鬆動、不模糊、不讓步,明示蔡英文兩岸問題上沒有“模糊空間”,必要時則“以戰止戰”鞏固一中。此次大陸在台灣扣關WHA一事上堅守一中原則,沒有被所謂“彈性”蒙蔽,也激起了蔡當局強烈緊張和反彈。此外,大陸高度警惕美、日協同提升與臺的“實質關係”,以及台灣借“NGO外交”等名目展開的田忌賽馬式政治冒險。

 

二是以戰略、發展的理念思考台灣問題。在新歷史時期下,大陸思考將兩岸關係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觀歷史進程,放在中國走向世界的大棋局與地緣政治戰略中進行運籌。而由於兩岸也有發展模式和治理理念的競爭,大陸也注重在政治博弈過程中,促進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與經濟社會融合。大陸的“答卷”絕非來自蔡當局的一廂情願,而是對歷史責任的擔當與肩負。

 

三是以人為本,持續加速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為反制蔡英文謀求的“國家與民族雙重分裂”,大陸注重精準施策和整體統籌,避免蔡當局將壓力轉嫁給島內民眾;進一步提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力道,持續釋放惠臺政策,增進兩岸民眾的認同與融合;同時,主導區域經濟整合排擠“新南向”,使蔡“經濟脫陸”難以為繼。“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越南、斐濟等國或重申堅定奉行“一中政策”,或裁撤在臺“代表處”。島內輿論憂心,越南等國開了封殺“新南向”第一槍,這樣“心向北京、目無台灣”者不知凡幾,台灣在蔡治下淪為“隱形地”。

 

總之,蔡英文“5·20”前的兩岸談話可謂本質不變、姿態百變,用浮誇辭藻包裝其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舊思維,以及愈發強硬、頑固的兩岸立場。其“新意”不過是兩岸思維的綠化、僵化,刻意爭奪兩岸博弈的話語權和主導權。蔡英文態度的轉變基於其對陸美臺三角關係的嚴重誤判,顯露其兩岸政策並不追求改善兩岸關係,而是為“柔性台獨”護航的本質,為兩岸關係增添了新的風險。

 

正所謂上帝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蔡當局似乎對大陸剛性與柔性應對及其背後的深意“無動於衷”。

 

圖片默認標題

                                                                       本文作者劉匡宇在台灣問題講座上發言

 

蔡故意選擇在“5·20”當天不辦儀式、不做表態,而是躲在官邸裏與小朋友同樂,鑽進“總統府逃生密道”,以“回到童年”姿態逃避“成人世界”壓力;甚至借各種場合為自己辯護,指責“北京打壓錯失了改善兩岸關係的良機”,導致其“預備好的5·20善意”咽回肚子裏;再次頤指氣使地提醒大陸領導人“(大陸的)舊問卷讓它過去、(我的)新問卷上頭有新題目”。蔡自我感覺之良好,回避實質和轉嫁責任之乾脆,以及變本加厲的顢頇、自負和不合作態度,充分展現了其根本無意以善意、彈性互動構建所謂兩岸“結構性合作關係”,反而不斷釋出刺激性的冒進言行,在兩岸關係缺乏政治互信、危機管控機制和政治溝通管道的當下,意味著製造風險而非相向而行。

 

蔡英文清楚自己對大陸只能更硬、不能更軟,無論承受多大的兩岸壓力也不能講出“九二共識”,如果是那樣,將意味著其綠營基本盤的崩潰。蔡英文的種種表現不是她一時的權宜之計,而將是未來三年任期內的新的兩岸分裂政策的起點。在蔡英文拒不合作的姿態下,兩岸博弈將難以擺脫不確定和惡意的詛咒,兩岸關係也將由“冷僵局”、“冷對抗”,不可避免地滑向“強對抗”與“熱對抗”的方向。

 

蔡英文關上了一扇門,卻打不開一扇窗。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匡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海峽飛虹網立場。)

展開全文

專家:一個中國原則正得到國際社會更廣泛認同

2017-06-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拿馬共和國13日簽署聯合公報,建立外交關係。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巴建交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這表明一個中國原則正得到國際社會更廣泛的認同和支持。

 

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説,1971年10月,第26屆聯大通過2758號決議,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決議確認的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越來越多的臺所謂“邦交國”與大陸建交,這是無法阻擋的大勢。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涉外事務研究中心主任修春萍指出,巴拿馬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順應國際上普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大勢,是一項正確的選擇,符合巴拿馬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時代發展進步的潮流。中巴建交為兩國拓展全面互利合作開闢了廣闊前景,建交後雙邊在航運、金融等産業方面的合作潛力巨大。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張華認為,中巴建交對巴拿馬而言意味著更重要的國家利益,無論是國際政治、雙邊貿易還是對巴拿馬的支柱産業而言,中國大陸重要性都遠遠高於台灣。所以,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在宣佈與中國建交時稱,“我堅信這是我們國家應該走的正確道路。”

 

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在巴拿馬400多萬人口中,旅巴華僑華人總數超過15萬,是拉美地區最大的華僑社區之一。在巴拿馬,處處能感受到華人的存在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很多商鋪和銀行同時使用西班牙語和中文兩種文字進行標識。

 

張華表示,在巴華人華僑長期支持祖國統一事業,其成立的和平統一促進會等組織每年都會舉辦活動,並對巴拿馬執政當局施加了相當大的壓力。中巴建交,與在巴華人華僑的長期努力是分不開的,也代表了對巴拿馬華僑社團的尊重和肯定。

 

袁徵指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造成當前兩岸關係僵局的“罪魁禍首”。只要臺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很難回到正軌,臺所謂的“邦交國”也很難維持。隨著中國大陸實力上升,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一個中國原則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更廣泛認同。

 

修春萍説,當前兩岸關係的問題是民進黨當局自己一手造成的,民進黨當局是推卸不了這個責任的。要想改變目前兩岸關係的狀況,只有明確回答兩岸關係的性質這個根本問題,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樣兩岸雙方才談得上良性互動,兩岸關係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新華社電 記者劉歡 齊湘輝)

展開全文

國臺辦:中巴建交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017-06-13

海峽飛虹消息: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6月13日應詢表示,外交部已就中巴建交發表談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中巴建交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馬曉光指出,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只有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兩岸關係才能重回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台灣當局應認清客觀大勢,做出明智抉擇。

展開全文

中巴建交是“人心”與“大勢”下的理所當然

2017-06-14

針對巴拿馬宣佈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正式同中國建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應詢表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馬曉光進一步指出,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只有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兩岸關係才能重回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台灣當局應認清客觀大勢,做出明智抉擇。

 

話説台灣的民進黨當局,確實沒把“大勢”認清,也沒把“人心”搞懂,所以當然很難做出明智的抉擇。

 

當今世界對兩岸關係的認知,就是大陸一直強調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這就是“大勢”,它順應時代潮流,符合人心所求。巴拿馬順應這一“大勢”,有何不可?

 

巴拿馬總統巴雷拉表示,與中國建交是“我們國家正確的選擇”,他並希望台灣方面對此可以有積極回應。可惜的是,蔡英文的反應一點也不明智,居然聲稱“我們絕不會在威脅下妥協讓步”,還説中巴建交傷害了台灣人民。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傷害到台灣人民的明明是“台獨”好嗎!

 

國際政治的邏輯,本就是國家利益,但這個“利益”又不完全指的是經濟利益,就像蔡英文愛拿“台灣尊嚴”説事兒一樣,這世界的遊戲規則,怎麼可能全都是蔡英文説的“以金錢競逐外交”呢?即便是在“酸葡萄”的心態下,説話也請實事求是!沒聽見我們外交部長王毅説嘛:“巴拿馬很多年前就有這樣的願望,希望跟中國建立良好關係,做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做的正確的事情。我們的談判很順利,巴拿馬方面沒有任何猶豫觀望,沒有任何的前提條件,也沒有任何交易。”

 

蔡英文的慌亂可以理解,她上臺一年,已有兩個國家與台灣“斷交”,更何況,巴拿馬還是台灣所謂“外交”的標誌性重鎮,是台灣在國際上混的顏面。她更擔心的是,台灣剩下的那些中南美洲的“邦交國”有樣學樣,跟進巴拿馬上演一齣“斷交潮”,那她所謂的“尊嚴”可就真的找不回來了,但這又能怪誰呢?

 

蔡英文上臺後明面上喊著“維持現狀”、“表達善意”,暗地裏卻把各種“去中國化”的“台獨”把戲玩了個遍,鐵了心就是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承認“兩岸一中”。如果連這樣一個對兩岸關係做出最基本定位的政治基礎都要破壞掉,那兩岸還怎麼可能保留過去8年在台灣“外交空間”問題上的默契?民進黨當局以為大陸13億人都是傻瓜嗎?

 

可以預料的是,隨著臺當局在“內政”“外交”等多方面執政的力不從心下,加上台灣民眾對其支持率的持續下跌,蔡英文“下臺”的呼聲只會越來越高;畢竟,馬英九在位8年,台灣的“邦交國”一個沒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蔡英文聲稱要為台灣贏得“國際尊嚴”,拿什麼“贏”?從哪“贏”?

 

當今中國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都不容小覷,巴拿馬作為與台灣維持“邦交關係”最久的國家,之所以“棄臺”,順應的是國際上普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大勢,更是自己國家內部的“人心”。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執政者若不把這些放在心上、落到行動上,就必定會被時代拋棄。巴拿馬政府懂這個道理,民進黨當局很明顯還欠火候。

 

民進黨上臺一年多來的事實早已證明:大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維護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立場沒有任何變化,造成兩岸關係僵局的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也理應由其一力承擔!(馬蕭蕭)

展開全文

中巴建交 臺民間智庫指“對民進黨當局是一大警訊”

2017-06-14

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13日在台北説,自去年5月民進黨政權上臺,兩岸關係陷入冷對抗局面;巴拿馬總統剛宣佈與大陸方面建交,對於臺當局是一大警訊,如其持續推動一些作為,難見兩岸關係轉暖的可能。

 

中巴建交 臺民間智庫指“對民進黨當局是一大警訊”

 

6月13日,“海峽論壇——兩岸智庫論壇”行前説明會在台北舉行,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左)説,自去年5月民進黨政權上臺,兩岸關係陷入冷對抗局面;巴拿馬總統剛宣佈與大陸方面建交,對於臺當局是一大警訊,如其持續推動一些作為,難見兩岸關係轉暖的可能。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中)與總顧問林水吉也出席説明會。 中新社記者 劉舒淩 攝

 

在13日于台北舉行的“海峽論壇——兩岸智庫論壇”行前説明會上,龐建國提到,近期民進黨籍縣市長紛紛就兩岸關係發表觀點,看似釋出善意,但實際上做的是“去孫中山”“去鄭成功”等“去中國化”行動;臺當局如果不能和大陸方面相向而行,大陸方面不但不會“靠過來”,“九二共識”的底線將越來越清楚。

 

他強調,今年5月,29國首腦、130國代表團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當貿易保護主義、反全球化風潮掀起時,大陸舉自由貿易和開放合作大旗,贏得世界多國熱情響應;可預見,“一帶一路”順利推動,未來陸方將持續扮演世界經濟成長與國際互利共贏的“火車頭”。

 

本月17日至19日在福建廈門,台灣競爭力論壇將與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主辦兩岸智庫對話活動,主題是“共謀發展、共創未來”。龐建國説,台灣北中南各地十多位具代表性的學者將在會上提出建言,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融合。

 

他指出,臺當局將大陸視作威脅、推行所謂“新南向”,意在疏遠兩岸經濟社會關係,只會讓台灣陷入“悶經濟”困境、加劇經貿邊緣化。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與總顧問林水吉也出席説明會。謝明輝受訪時表示,民進黨當局既不接受“九二共識”,又沒能形成兩岸新共識作為互信基礎,未來台灣將充滿考驗。一味趨美附日、對抗中國大陸,到頭來只是台灣人民的利益不斷被犧牲掉。

 

對於中巴建交,台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秘書長吳釗燮13日上午召開記者會,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中新社台北6月13日電 記者 劉舒淩 劉雙雙)

展開全文

國臺辦:中巴建交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017-06-13

海峽飛虹消息: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6月13日應詢表示,外交部已就中巴建交發表談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中巴建交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馬曉光指出,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只有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兩岸關係才能重回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台灣當局應認清客觀大勢,做出明智抉擇。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