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從“大罷免”投票率看島內民意海嘯

7月26日,台灣民意代表“大罷免”首輪投票結束,罷免案均未獲通過,國民黨完勝,守住全部24席。可以説這一結果狠狠扇了賴清德一記耳光。觀察和分析此次“大罷免”的投票率,更能體會到島內這場民意海嘯背後所蘊含的訴求。

 

事實上,島內多數民眾對於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和“九合一”選舉之外的選舉投票興趣都不高,尤其是高度依賴仇恨值動員的罷免類投票,主要由各自政治勢力的鐵桿支持者參加,投票率一般僅在四成左右,罕見能超過五成,如台灣地區前民意代表蔡正元、林昶佐、黃國昌罷免案投票率均較低。今年年初基隆市長謝國梁罷免案投票率很難得達到51%左右。但從26日的“大罷免”投票數據來看,24個民意代表選區投票最高前三名分別為傅崐萁60.10%、徐巧芯59.98%、王鴻薇59.59%,最後三名分別為黃建賓49.62%、丁學忠49.87% 、廖先翔52.75%,平均投票率為55%。如此高的投票率意味著大量中間選民含怒出門投票,以此表達對賴清德及民進黨當局的強烈憤怒與不滿。

 

從“大罷免”投票率看島內民意海嘯_fororder_3_副本

 

一方面,民進黨當局無力應對特朗普政府經濟勒索訛詐,難以處理島內經濟民生的棘手難題,台灣民眾不滿氛圍持續升溫。特朗普自今年年初上任以來,便持續對臺進行施壓。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不僅完全不抵抗,甚至“要五毛給一塊”,先是助美迫使臺積電加大赴美投資,在面對美國高關稅威脅時,又忙不迭宣佈將擴大對美國市場開放、進一步加大對美國採購和投資,甚至配合美國暴力拉升匯率。這種“量台灣之物力,討美國之歡心”的一路滑跪“毀臺”“賣臺”做法對台灣經濟堪稱災難。島內中小企業主、勞工群體憂心忡忡,擔心高關稅將壓垮台灣産業。

 

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無心無意應對處理台灣中南部颱風災難,冷酷又冷血直接引發民意強力反彈,催高了“不同意罷免”票。近期台灣中南部遭遇強烈颱風災害,由於民進黨當局長期執政無能致使整個社會治理體系極為脆弱,不少地方連續停電好幾天。但當受災居民直接向賴清德陳情求助時,得到的居然是“靠自己”的冷漠回應,甚至還出現了八旬老人不得不自行爬屋頂修繕時導致跌倒不治身亡的慘劇。本應全力救災的民進黨當局持續強力推動“大罷免”。賴清德親自上陣,宣稱要“打掉雜質”,更有綠營政客公開叫囂“現在最重要就是‘大罷免’”“不投票就不是台灣人”。這種心中只有一黨一己之私、全無民眾切身訴求的自私冷血做派直接引爆基層民怨,導致部分選區如桃園市魯明哲、呂玉玲、邱若華等人的“大罷免”投票出現“不同意罷免”票高於當初當選民意代表得票數的罕見奇觀。而民進黨當局行政部門拒絕普發現金1萬元新台幣救災紓困,更惹怒了廣大民眾,以至於部分綠營支持者也不再“挺綠反藍”,甚至反戈一擊,導致部分選區“贊同罷免”票數遠低於綠營預期。

 

從“大罷免”投票率看島內民意海嘯_fororder_1_副本

 

第三方面,在推動“大罷免”過程中,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大肆兜售“台獨”分裂謬論,大打所謂“抗中保臺”牌,大肆宣揚所謂“亡國感”,煽動兩岸對立對抗。但事實證明,此等拙劣伎倆早已被台灣民眾看破,希望兩岸和平相處才是台灣主流民意。《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綠營偏激分子對兩岸正常交流的污名化、對臺海和平願景的扭曲化,流毒延燒超過十年。這股陰鬱的情緒、漫長的恐嚇,曾助力民進黨連續3次贏得大選。此次民進黨當局再度祭出“抗中保臺”的“神主牌”,但台灣民眾選擇用一張張反對票表達內心的憤怒與不滿。《旺報》社評也表示,26日的“大罷免”投票結果清楚地告訴民進黨當局,台灣民眾希望臺海平靜。賴清德當局要以“大罷免”所展現的民意為鑒,趕快檢討大陸政策,開放兩岸民間交流。

 

這次“大罷免”的投票結果無疑是台灣主流民意對賴清德上臺以來操弄兩岸對立、大打所謂“抗中保臺”牌、罔顧經濟民生、亂政害臺行為的全面否定。島內輿論認為,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賴清德當局應該認真傾聽台灣民眾心聲,回到發展經濟、照顧民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軌上來。否則,迎接民進黨當局的將會是更大的民意海嘯。(作者:李牧野)

人心民意不可違,民進黨該醒醒了!

2025-07-29

7月26日,台灣地區首輪“大罷免”投票結果揭曉:針對24名國民黨民代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部鎩羽而歸。“不同意罷免”票一路領先、開票現場氣氛低迷、民進黨黨內震撼……這場被親綠媒體譽為“剃光頭”的投票,給了民進黨一記響亮耳光的同時,更清晰展現了台灣社會的人心民意。

 

人心民意不可違,民進黨該醒醒了!

 

事實上,這場針對性十足的“政治鬧劇”,打從一開始就遮不住民進黨當局的“狐狸尾巴”。

 

一年前的台灣選舉,賴清德當局雖以“雙少數”的微弱優勢堪堪勝出,卻面臨著臺立法機構中“朝小野大”的尷尬局面,這顯然讓當慣了“獨裁者”的民進黨無法接受。於是,一場表面由台灣“民間團體”發起,實質為民進黨當局策動的“大罷免”就此展開。對於這場罷免,賴清德的目的也很單純,就是希望借此推動臺立法機構補選,從而扭轉民進黨席位劣勢,擺脫施政困境。

 

為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民進黨當局完全將島內民生疾苦拋諸腦後,徹底卸下了偽善的面具。對於美國關稅和颱風災害的輪番衝擊,賴清德不但漠不關心,甚至屢屢失言,以“吃苦當吃補”、“救災靠自己”等言論撕裂台灣社會。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劉性仁直言,民進黨施政成績慘淡,卻把精力耗在政治內鬥上,這樣的操弄註定被民意拋棄。

 

台灣民眾究竟有多憤怒?投票結果的“一邊倒”已經説明瞭一切。

 

人心民意不可違,民進黨該醒醒了!

 

此次罷免案中,“不同意罷免”票全程領先,甚至有多位國民黨民代的“不同意罷免”得票數超過其當選時的得票——在新竹市,鄭正鈐多獲得2.7萬票;在桃園市第5選區,呂玉玲多獲得約8000票。台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直言,這些數據背後,是民怨的沸騰、是“民氣”的高漲,“民眾用選票告訴民進黨,別再玩政治遊戲了!”

 

而更令民進黨上下心驚的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抗中保臺”底牌已徹底失靈。長期以來,民進黨將“反中”、“抗中”當作政治動員的“萬能鑰匙”,在此次罷免中更是變本加厲,試圖用意識形態綁架民意。但投票結果已經證明,“抗中保臺”根本得不到多數民眾支持,藍白“反罷免”的勝利,恰恰説明“希望兩岸和平相處”才是台灣主流民意。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呼籲“停止內耗,好好拼經濟”,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要求“修補社會撕裂的傷痕”,趙少康則呼籲取消8月的第二輪罷免案……台灣社會的吶喊聲早已響徹雲霄,民進黨們卻依舊在嘴硬。

 

人心民意不可違,民進黨該醒醒了!

 

面對慘敗,賴清德聲稱“這不是某一方的勝利或失敗”,而始作俑者的柯建銘更叫囂“永不放棄”,這種對民意的傲慢與無視,恰恰暴露其“假民主、真獨裁”的虛偽面目。

 

從救災不力到經濟低迷,從“團結十講”到“罷免”失利,民進黨執政的“成績單”早已被民眾打上“差評”。正如台灣《聯合報》所言,賴清德本想借罷免“消滅反對黨”,最終消滅的卻是自己的威望與民眾的信賴。

 

“大罷免”的慘敗,是台灣民意的一次集中爆發。這次結果告訴民進黨:政治操弄騙不了人,“台獨”路線行不通。只有放下對抗、關注民生、推動兩岸和平交流,才能順應民心民意。賴清德之流若執迷不悟,只會被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拋進歷史的垃圾堆。(文/王路飛)

展開全文

綜述丨“大罷免大失敗”展現台灣主流民意 民進黨倒行逆施咎由自取

2025-07-29

新華社記者李建華、李悅

 

針對24名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罷免案26日舉行投開票,結果無一通過,國民黨在“大罷免”首輪完勝。自此,折騰大半年的“大罷免”,首回合以賴清德及民進黨慘敗收場。島內民意狠狠打臉賴清德,充分反映台灣民眾對賴清德及民進黨當局的強烈憤怒與不滿。

 

當天開票過程中,24件罷免案的票數都是“不同意罷免”一路領先“同意罷免”,最終全部失敗。針對被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當天也進行投開票,結果亦未通過。

 

27日出版的台灣主流報刊紛紛以“大罷免 大失敗”“‘綠營’慘敗”等為標題在主要位置進行大篇幅報道。《聯合報》社論指出,在民進黨當局大肆營造“綠色恐怖”的氛圍下,眾多沉默選民忍無可忍、蜂擁而出投下“不同意”票,聲音如此憤怒而響亮,給賴清德及當局一記“當頭棒喝”。

 

文章還説,賴清德當局上臺以來不斷進行仇恨動員,極力醜化在野黨在民意機構的監督,藉此掩飾自己執政無能的失職和困窘。賴清德在政治上充滿傲慢與偏執,精心設計“大罷免”,以為可以一舉消滅在野黨,誰料最後消滅的卻是自己的威望與尊嚴,也葬送了人民的信賴。

 

“Yahoo奇摩”最新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88.1%的島內網友對此次罷免案投票結果“非常滿意”。網友紛紛留言:“這種噁心的活動還要人民買單,這叫民主?!”“嘉南地區還在風災復建中,不知救災只想著‘罷免’,民進黨你們對得起南部的民眾嗎”“大快人心,老天有眼”……

 

不少網友還涌入賴清德最新發佈的貼文下留言:“可以停止內耗認真上班了嗎”“大罷免大鴨蛋”“我們團結打掉雜質了”……截至28日上午10時,該貼文的留言數已高達3.8萬多條。

 

事實上,在“大罷免”推動期間,許多民調已顯示六成以上民眾不支持“大罷免”,但由於民進黨當局全力形塑“綠色恐怖”,不擇手段剪除異己,讓許多民眾“敢怒不敢言”。與此同時,賴清德上任以來的施政令人大失所望,從違背民意拋出所謂“17項策略”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到面對美國高關稅一路滑跪“毀臺賣臺”,再到颱風過後救災不力反而冷血面對災民,種種作為讓民眾反感與不滿不斷升高。

 

台灣地區民意機構現有113席民意代表,民進黨佔51席為少數。輿論認為,“大罷免”表面上由“民間團體”發起,但實為民進黨當局策動,意在通過罷免和補選,扭轉其在該機構的席位劣勢,實現“一黨獨大”從而可以為所欲為。

 

民進黨從年初主導啟動全面罷免在野黨民意代表,結合側翼網軍操控輿論、司法檢調配合“執法”,讓“大罷免”完全淪為清除異己、鞏固自身權力的工具。島內媒體還報道,民進黨當局對所有國民黨提出的罷免連署“深狠查緝”,對民進黨的連署資料錯謬偽造問題卻“視若無睹”,其濫用司法進行政治打壓的手段令人髮指。

 

6月20日“大罷免”投票日期剛一公佈,賴清德隨即宣佈展開所謂“團結十講”,親自下場加油添柴。然而,賴清德每講都惡評如潮,引發民眾反感,僅完成四講就自己“隱聲”了。

 

數月來,島內輿論對“大罷免”造成的毒害持續表達擔憂,“一個傷痕纍纍的社會”“台灣註定陷入內耗的深淵”等字眼屢見不鮮。在“大罷免”的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到台灣社會撕裂的嚴重程度,處處衝突的戾氣讓台灣民眾反思“台灣社會是怎麼了”“怎會變這樣”。

 

台灣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投書指出,民進黨為了“大罷免”,在島內大搞“獵巫”誹謗,街頭拍照的正常行為被質問是否在蒐集情報;表態“反對‘大罷免’”遭到網絡霸淩;持不同立場的朋友家人之間,要麼是尷尬,要麼為此衝突……

 

《中國時報》社論痛批,“大罷免”打開了台灣社會彼此仇恨、互相撕咬的“潘多拉魔盒”,長此以往台灣恐只剩下撕裂與敵意。

 

據報道,島內單一區域民意代表罷免案至少需花費1700萬元(新台幣,下同),大選區則需約2000萬元,這些費用最終都是由民眾買單。民意代表黃仁表示,台灣當務之急是腳踏實地解決民生問題,高房價、薪資停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都是百姓切身之痛。但賴清德上臺以來,將全部心力投注在選戰、清算、鬥爭與對外輸誠,早已與民眾關切脫節。

 

在推動“大罷免”過程中,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大肆兜售“台獨”分裂謬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妄圖以“抗中保臺”牌撈取政治私利。但事實證明,此等拙劣伎倆早已被民眾看破,希望兩岸和平相處才是台灣主流民意。

 

《中國時報》評論文章認為,綠營偏激分子對兩岸正常交流的污名化、對臺海和平願景的扭曲化,流毒延燒超過十年。這股陰鬱的情緒、漫長的恐嚇,曾助力民進黨連續3次贏得大選。此次民進黨當局再度祭出“抗中保臺”的“神主牌”,但台灣民眾選擇用一張張反對票表達內心的憤怒與不滿。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鄭子真表示,民進黨在民意機構居於少數,應該做的是認真執政努力贏回民心,搞“大罷免”不僅缺乏民主政治素養,也無法與選民産生共鳴從而徹底失去民心。

 

島內輿論認為,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這次投票結果表明,民進黨被民意所唾棄,可以説是滿盤皆輸。未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若不能改弦易轍,將很快被人民拋進歷史灰燼。

展開全文

熱評兩岸|“大罷免”首輪滿盤皆輸 民進黨踢到民意鐵板

2025-07-27

“不同意罷免”一路領先“同意罷免”——針對24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及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大罷免”首輪投票26日完成,最終全部失敗。

 

“大罷免”表面上由“民間團體”發起,實為民進黨當局策動。台灣地區民意機構現有113席民意代表,民進黨佔51席、為少數黨。因此,民進黨慫恿、策應罷團發起罷免的“司馬昭之心”早已被島內輿論揭穿:通過罷免和補選扭轉其席位劣勢,擺脫“朝小野大”的施政困境,以方便民進黨大搞集權專制,一方面加劇整肅異己,減少在野陣營掣肘,既可加快“綠化”“毒化”台灣社會,又可提升軍備預算討好美國;另一方面煽動“反共反中”,繼續破壞兩岸關係、挑釁大陸,圖謀“事實獨立”或伺機遂行“法理台獨”。

 

如今,在野陣營反“惡罷”的成功給了賴清德一記響亮的耳光,表達著台灣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強烈憤怒與不滿,也顯示了民進黨操弄“民意”反被民意吞噬的荒唐。就像國民黨民意代表王鴻薇所説“這是人民的選擇”,投票結果顯示民進黨的政治操弄完全違背島內民意,包藏禍心的“台獨”不得人心。

 

熱評兩岸|“大罷免”首輪滿盤皆輸 民進黨踢到民意鐵板

 

賴清德在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僅以四成選票當選,再加上民進黨在民意機構未過半,屬於“雙少數執政”,但他上臺一年多始終拒絕溝通妥協、一直在做違背主流民意的事:從就職講話拋出“新兩國論”,到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通過司法等手段迫害政治異己、不斷破壞兩岸關係,再到以莫須有的“親中賣臺”罪名推動史無前例的“大罷免”,以及最近發表所謂“團結十講”端出一盤錯漏百齣的“台獨”歪理邪説大雜燴……賴清德這些“順賴者昌、逆賴者亡”的倒行逆施,終於踢到島內主流民意的鐵板,碰得頭破血流。

 

這不僅驗證了沉默的大多數仍是讓台灣保持穩定的中堅力量,民進黨也必須反思:為什麼挑動兩岸神經緊繃、對內濫行獵巫,凡有意見不同者就動員網軍圍攻整整一年後,就是無法説服主流民意?——台灣《中國時報》社論

 

這是台灣社會善良風氣被破壞最嚴重的一次。大街小巷都是罷團的叫囂,他們到各個地方逼人表態,欺壓善良沉默的老百姓,搞得民間生活大亂。這一次“大罷免”見證“善良戰勝了惡霸”。——台灣作家楊渡

 

台灣所需的是腳踏實地解決民生問題的當局,高房價、薪資停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都是人民的切身之痛,但賴清德將全部的心力投注在選戰、清算、鬥爭與對外輸誠,早已與人民的關切脫節。——台灣民意代表黃仁

 

以上這些來自島內各界的言論,將台灣民眾到底需要什麼、反對什麼表達得清楚明白,但可惜的是,罷免主事者面對首波被“團滅”的結局並未止步,而是迅速轉向將於8月23日投開票、針對7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第二輪罷免案。有台灣媒體對此直言:在首波慘敗、社會反感上升的背景下,第二波是否真能逆轉情勢已高度存疑,如果説“726”的結局是一場鬧劇,那麼“823”仍將再續荒謬。

 

熱評兩岸|“大罷免”首輪滿盤皆輸 民進黨踢到民意鐵板

 

選舉過後不滿意就罷免,罷免完再補選,不滿意再……如此惡性循環,必將導致台灣地區每年都在選舉,勞民傷財、社會空轉。但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出於“台獨”本性和“一黨獨大”的野心,不會善罷甘休,很可能繼續政治纏鬥、惡鬥。倘若如此,等待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的,必將是更大的民意海嘯。

 

(文|趙靜)

展開全文

國臺辦發言人就臺民意代表“大罷免”首輪投票結果答記者問

2025-07-27

海峽飛虹消息:有記者問,7月26日,台灣民意代表“大罷免”進行首輪投票,國民黨完勝,守住全部24席。請問對於投票結果有何評論?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回答,我們注意到了有關情況。民進黨當局出於“台獨”本性和“一黨獨大”野心,不顧島內民生福祉,一再挑起政治惡鬥,不擇手段打壓政治異己、製造“綠色恐怖”、加劇社會撕裂,充分暴露出“假民主、真獨裁”的虛偽面目。投票結果顯示,民進黨的政治操弄完全違背島內人心民意,不得人心。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