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家國夢,兩岸情(一)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17-09-08 | 來源: 海峽飛虹 |
2013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説,“我離開福建到現在,始終關注著臺海局勢,期待兩岸關係持續改善。”後來連戰向媒體如是形容他對習近平的印象:一位對兩岸事務有深入了解、充分掌握的領導人、老朋友。
習近平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親切握手
事情緣起于1985年6月,習近平在他32歲生日天,到了與金門一水之隔的廈門擔任副市長。之後,他擔任過寧德地委書記、福州市委書記、福建省省長等職。直到2002年10月, 50歲的習近平以正部級身份赴浙江履職。習近平在福建整整工作了17年零5個月,他戀愛、結婚、生女都在這裡,按他的説法,“人生中美好的青春年華是在福建度過的。”
在廈門工作期間,習近平牽頭研究制定了《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這是全國經濟特區中最早編制的一部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他到任廈門一年前,廈門經濟特區的範圍剛剛擴大到全島。之所以在廈門設特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是個絕佳的對臺窗口。換句話説,習近平一到福建,就站在了對臺工作的最前沿。在他任上,廈門設立了大陸首家臺商會館----廈門臺商會館,福州也建立了第一個以台資企業為主的工業村。
1985年,習近平從河北正定縣調往福建廈門工作,這是時任廈門副市長的習近平到國外考察。
1990年5月10日,習近平在福州市對臺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説,“我們必須意識到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真正把對臺工作擺到特殊的位置上來,從而促進兩岸經濟的發展,推動統一大業的進程。”
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習近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僑引僑、以僑引臺”等招商引資思路,福州引進落地了冠捷電子、中華映管、東南汽車、南方鋁業等一批重大項目,這些項目至今仍是福州引以為豪的領軍企業。1994年,習近平親手打造的“福州招商月活動”,是“5·18海交會”的前身,現已成為福州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但是,那時候大部分臺商對大陸尚不熟悉,需要更多的溝通。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特別看重返鄉臺商的情誼,重要客商來的時候,他都是親自接見。不少與他打過交道的臺商都稱讚他低調、親和、願意傾聽。他在福建工作期間,為臺胞做了大量排憂解難的事情,許多臺胞都把他視為好朋友。
1993年8月,時任福建省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左一)在福州市、臺江區領導聯合接待群眾日接待群眾。
習近平還創造性地在市外商投資企業領導小組中專門建立對臺經濟工作會議制度,定期現場辦公,協調解決臺商投資、生産、經營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
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是閩臺合作窗口。習近平有著深深的平潭情結。在福建工作時,他曾20次登上平潭島考察調研,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懷著特殊的感情。特別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以來,習近平十分關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大力支持平潭開放開發。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首批14個經濟開發區之一。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開發區的基礎設施、産業配套等軟硬體條件比較落後,管理體制不順,部門工作效率不高,招商引資成效不彰。有感於此,在1991年2月23日開發區召開的現場辦公會上,習近平提出:“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
而今,這十二個鮮紅的大字依然屹立在開發區的大道旁。得益於良好的投資環境,福州開發區接連引進一大批龍頭骨幹企業,發展迅猛。
新大陸科技集團就是其中的一家。集團負責人王晶回憶説,1993年底,她和16名技術骨幹正陷入創業的困境。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很欣賞他們這批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親自幫助公司註冊,支持企業創立。到省裏工作後,他仍多次前往公司視察。
如今,新大陸已成為福建省物聯網和環保科技領域的技術領軍企業,全球五家之一、中國唯一一家掌握二維碼識讀引擎核心技術的企業。
那時候,福建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路況很差。有一次,一位臺商在去福清的路上差點出交通事故。習近平得知後,立刻要求相關部門採取措施確保臺商路上交通安全,同時讓市政府派專人陪同,用心服務。
當年,福州的企業為了招商引資,經常參加外地的一些展會、尋找商機。1994年,習近平提出我們自己來辦展。當年10月,在習近平的直接推動下,首屆“福州國際招商月”隆重舉行,22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名客商參會,前所未有的開放大平臺吸引了全球目光。半年後,1995年4月,第二屆招商月再次成功舉行。從此,每年一屆。1999年,福州國際招商月拓展、提升為“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即“海交會”),由此成為祖國大陸最早舉辦的海峽兩岸經貿展會之一,一直延續至今。
海峽兩岸汽車業合作的典範——東南汽車,在1995年8月簽約,落戶閩侯縣青口鎮。為了洽談這個項目,習近平在1995年一年之內就會見了三次台灣中華汽車的客人。前中華汽車總經理蘇慶陽透露,中華汽車與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在創立東南汽車之初,集團面臨缺電、缺水、缺基礎建設難題。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幫不少臺商“發話”、“拍板”,派人協調解決水力、電力供應問題。
200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省長)在馬尾海關調研。
1999年,李登輝鼓吹“兩國論”,其分裂祖國的言行,給兩岸關係蒙上了陰影。當年8月10日,習近平被任命為福建省代省長的第二天,就在福州召開臺商代表座談會。習近平在會上強調,我們主張不以政治分歧去影響、干擾閩臺經濟合作,不論兩岸關係發生什麼情況,我們都將切實依法保護臺商的一切正當權益,並繼續推動閩臺人員往來,進一步擴大閩臺各項交流。
與會臺商代表深受鼓舞,表達了他們將在福建紮根發展、永續經營的決心。
座談會後,習近平馬不停蹄走訪了福州馬尾、閩侯、福清等地的大型台資企業,明確表示,福建省對臺商來閩投資興業的歡迎態度不變,支持力度不減,希望台資企業把這一信息轉達給廣大臺商臺胞朋友,福建省各級政府領導不但要深交老朋友,還要廣交新朋友,進一步推動兩岸經貿合作。
“對外開放興,福建興;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福建興旺繁榮的機會越大。”2001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9·8”投洽會接受中外記者採訪時談的一番話,至今仍激勵著福建人民。
閩臺近在咫尺,但一灣淺淺的海峽,曾是橫亙在兩岸同胞骨肉間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十幾年前,去趟台灣還不像現在一樣是“説走就走的旅行”。
在擔任福建省長時,習近平曾對台灣“喊話”,希望早日實現兩岸“三通”。上世紀90年代後期,在中央的決策部署下,習近平等省委、省政府領導積極推動閩臺直航,方便兩岸民眾往來。1997年,福州、廈門港被指定為兩岸直航試點港口並正式啟動試點直航,結束了兩岸48年來沒有商船直接往來的歷史。
2001年1月2日,“小三通”破冰,廈門到金門、馬尾到馬祖的“兩門”“兩馬”客運直航啟動,從此拉開了閩臺人員直接往來的序幕。
“儘快實現兩岸直接三通是我們一貫的主張,它有助於擴大兩岸人民交往,促進經濟發展,改善兩岸關係。”在2001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如是説。習近平説,台灣當局開放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地區的直接往來,並非兩岸人民共同盼望已久的直接“三通”,只是對原本一直在進行的兩岸民眾交往和小額貿易“除罪化”,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兩岸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的需要。台灣當局設置種種障礙拒絕兩岸直接“三通”,是違背歷史潮流,損害兩岸人民利益的。“兩岸合作交流是大勢所趨,是誰也阻擋不了的。”習近平説。
2001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出席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時接受媒體採訪。
2008年,“大三通”實現,閩臺海運直航、直接通郵和空運直航正式啟動,為兩岸關係發展史樹立了里程碑。
當習近平2002年從福建省長任上調往浙江的當年,兩岸經貿合作已經達到新的高度,特別是臺商對福建的投資,比上年增長了52.1%,到閩臺胞達49萬人次,比上年增加了9萬多人次,為歷年之最。
“兩岸交流日,鄉愁自解時;海峽有隔阻,不阻雲彩飛。”
祖籍福建永春的台灣詩人余光中,一首《鄉愁》道盡海峽東岸台灣同胞的綿長鄉關之思。
從1985年6月到2002年10月,習近平同志在與台灣距離最近的福建工作的十七年多時間,恰恰是福建由曾經的海防前線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前沿的重要時期。福建與台灣僅一水之隔,是兩岸經貿合作的前沿區域和大陸對臺政策的實驗區,習近平在這裡積累了不少處理對臺事務的經驗,尤其為跨海打拼的臺商解決了一系列難題,在當地臺商中樹立了很好的口碑。由於習近平在地方任職時就常與來自台灣的政界和商界人士交流,對島內政治生態和營商環境早有了解,島內媒體稱他是“知臺派”。
而習近平對於台灣問題的關注,對於台灣同胞的關心,在他擔任中共領導之後有增無減,他仍然不遺餘力地推動著大陸與台灣的交流合作,厚植兩岸人民感情,努力增進兩岸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