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臺青抗疫故事:她是社區居民口中的“好囡囡”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2-05-06 14:59:48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咱們約晚上七點的時間吧,白天我都在出任務。”——簡敏安,一位台灣姑娘,現在是上海市徐匯區虹梅街道虹梅庭公益服務中心的一名社工。接到記者的採訪電話時,她説只有晚上有時間。
簡敏安1992年生於台灣,從小隨父母到大陸,在上海度過了快樂的小學和初中時光,返回台灣讀大學,之後又來到上海當了一名社工。2018年,國家出臺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臺措施”),簡敏安通過了社工職業資格考試並獲得證書,成為臺胞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上海社工。如今,講著一口流利上海話的簡敏安成了社區居民口中的“好囡囡”。
今年3月,上海暴發了新一輪疫情。簡敏安所在的虹梅街道管轄著13個居民區,總人口大約有四萬人,防疫工作量巨大。簡敏安夜以繼日地工作,完全沒有了工作日和週末的概念。她説,每天淩晨四、五點鐘,社區的領導就開始在微信群裏佈置當天的工作,有指導居民做核酸、給居民送物資、在小區裏巡查等等。簡敏安説:“我們每天要完成大約500至700人的核酸檢測查證和登記工作,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掃碼、核對信息、維持秩序等日常工作讓她患上了急性咽炎。
簡敏安每天都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工作數個小時。(圖為受訪者提供)
3月25日,簡敏安和她的夥伴們為了不影響到崗工作,就在辦公室支起氣墊床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一個多月。在辦公室住宿,日常生活極不方便。比如,要用水壺燒開水再兌成溫水裝進大礦泉水瓶裏,然後用這些溫水洗頭洗澡。然而,簡敏安敘述起這些卻是那麼輕鬆。“非常時期,大家都在克服各種困難。像這種生活中的事還算是小事,真正需要我們克服困難的是正確穿脫防護服。”她説,“穿防護服的步驟相對簡單一些,脫起來卻必須嚴格遵守步驟和消毒程式,否則就等於白穿了。”
上海的春季氣溫變化很大,冷的時候很冷,熱的時候很熱。冷的時候再遇上下雨,防護服裏又不能穿過厚的羽絨服,肯定會被凍得瑟瑟發抖。熱的時候,因為防護服不透風,即使穿著短袖衣服,也常常會被悶得喘不過氣。有時還要爬樓梯挨家挨戶送抗原自測盒,大汗淋漓就成了家常便飯。為了節省防護服,簡敏安在每次上崗後就不吃喝任何東西了。
簡敏安在為做核酸檢測的居民服務。(圖為受訪者提供)
在談到社工服務工作時,簡敏安認為自己就是為社區盡一份微薄的力量。在簡敏安的辦公室墻上有“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八個大字,她説:“我們不是在做什麼很偉大的事情,但是我覺得把一件小事情持續地、堅持地做好,其實是最難的。每天做好自己的工作,其實是最對得起這八個字的,這就是發揮螺絲釘精神。”
為了這份初心,簡敏安克服了極大的困難。2020年9月,簡敏安因患甲狀腺乳頭狀癌接受了甲狀腺切除手術。在手術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她都無法長時間講話,還出現吞咽困難、手抖、體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由於免疫力下降,她不能接種抗新冠病毒的疫苗。但這些並沒有阻礙她完成抗疫工作。她所負責的兩個小區疫情嚴重,經常會發現新增確診病例。“這就意味著我要與病例近距離接觸。對於不能接種疫苗的我來説,心理負擔其實是很重的,家人們也都很擔心我的情況。”簡敏安淡定地説。
在談到家人時,簡敏安感到很愧疚,她盼望疫情儘早結束,能與家人團聚。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簡敏安的爸爸一直在台灣照顧爺爺。簡敏安搬到辦公室後,媽媽只能獨自在家。簡敏安有些傷感地説:“三個月前,外婆意外過世了,媽媽非常傷心,我卻不能在身邊照顧她,現在能做的事情就是每天與媽媽通電話,問問她這一天過得怎麼樣。”
令簡敏安感動的是,她服務的轄區內的居民常常關心著她和她的小夥伴們。簡敏安説:“居民們常常會跟我們表示感謝。有些人知道我們住在辦公室,還會問我們缺不缺東西,有沒有吃的等等,心裏很感動。”
2020年三八婦女節前夕,簡敏安在虹梅街道的漕河涇開發區向園區內通勤的女士們送祝福,並宣傳復工復産的防疫知識。(圖為受訪者提供)
我問簡敏安為什麼克服如此多的困難,也要堅持在抗疫一線?這個樂觀堅強的姑娘笑呵呵地回答:“因為上海這個城市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這是一個充滿了溫暖、讓我感動的城市。我愛這裡的人們。對於抗疫,我們需要一些耐心和堅持。我相信愛能戰勝一切!上海加油!所有生活在上海的人們加油!”(作者: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