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中秋節臨近之際,兩岸同胞組織了各種迎中秋活動,通過多種形式表達喜慶之意、傳遞團圓之情。

 

日前,2022年京臺迎中秋詩會在北京和高雄兩地同步舉行。今年91歲高齡的鄭福來從小就生活在盧溝橋畔(當年是宛平縣城的所在地),親身經歷了發生在宛平縣城的日本侵華“七·七事變”。老人對記者説:“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兩岸同胞是親之又親的一家人,砸斷骨頭連著筋。祖國實現和平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蔡幸娟是高雄市三民區的居民,在大陸生活已經十幾年了。在中秋詩會上,她通過網絡聽到了高雄傳來的鄉音,心情特別激動。她説,聽到熟悉的鄉音,頓時有些想家。她還講起當年在高雄過中秋節的情景:一家人和街坊鄰居都在院落裏或者自家門前支起烤肉架,小孩子們歡樂地玩耍到深夜……當然,到大陸後,過中秋節也不孤單,有家庭聚餐、有社區團聚等等,很快樂。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2022京臺迎中秋詩會在京舉辦,豐臺少年宮的孩子們表演合唱《盧溝謠》(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蔡幸娟女士説得太對了。在大陸生活工作的臺胞,雖然遠離台灣島上的家人,但從不會孤單。幾天前,蘇州市臺協青年會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辦了一場中秋聯誼活動,活動就叫“藍白拖之夜”。藍白拖,是中國台灣地區常見的拖鞋款式,白底藍帶,價格便宜穿脫方便且顏色清爽,深受崇尚自然休閒的年輕人喜愛,台灣的影視劇裏也經常表現藍白拖這個生活元素。蘇州市臺協青年會會長江俊彥説,由於疫情等關係,在蘇州的台灣青年有些人已經兩年多沒有回過台灣了。這次借中秋聯誼之際,我們用台灣青年熟悉的藍白拖來做活動,就是為了讓大家找到一種回家的感覺,緩解心中的思鄉之情。是啊,參加活動的八十多位台灣青年,在熟悉的藍白拖元素帶動下,高高興興地聚在一起過中秋:烤肉、唱歌、做遊戲,聯絡鄉情、分享資訊、交流互助。

 

兩岸同胞是同文同種的一家人,中秋節承載著每一位中華兒女對家人的思念。“親愛的伯伯,我是你弟弟的好大兒王思賀。中秋將至,你在台灣過得好嗎?你喜歡吃什麼餡的月餅?我讓爸爸給你寄過去。”“月圓兩岸·愛在臨海”是浙江省台州市舉辦的迎中秋活動。參加活動的台灣小朋友王思賀一邊吃著月餅,一邊把對台灣親人的思念寫進了明信片。

 

骨肉相連的一家人,從來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幾天前,四川省甘孜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當地民眾的生活牽動著臺胞臺企的心。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立即將100萬元賑災款匯到甘孜藏族自治州慈善總會的賬目上。公司董事長、臺商黃健堂説:“作為紮根重慶的台資企業,不僅川渝一家親,更是兩岸一家人!我們公司會持續關注災情的進展情況和災後的重建工作”。遼寧省鐵嶺市近期發生了新一輪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這讓台資企業大成農牧(鐵嶺)有限公司牽掛不已。公司主動組織人力慰問防疫人員,還捐贈了價值5萬多元的肉雞預製品。公司負責人邱書志説,大成農牧深耕鐵嶺二十多年了,公司的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鐵嶺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患難之時顯擔當!我們大成農牧將一如既往地努力辦好企業,同時承擔社會責任,反哺我們的“第二故鄉”。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大成農牧(鐵嶺)有限公司主動慰問防疫人員、捐贈物資(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不久前,由兩岸文化界共同主辦的“臨古開新  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展”在台灣南投中臺世界博物館隆重開幕。這項展覽已經先後在陜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台灣台北文獻館樹心會館舉辦了展覽,獲得參觀者的一致好評。本月初,2022海峽兩岸雲上博覽會開幕,來自兩岸的3136家企業在線上參展,參展企業數量之多創下了新高。由廣東省中山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青年委員會主辦的“粵來粵有趣”2022兩岸青年創意短片大賽拉開帷幕,兩岸的參賽選手將分別以中山市和台北市的城市形象為主題開展創意視頻比賽。由江蘇省臺辦和省臺聯共同舉辦的“愛越海峽  情融江蘇”2022兩岸婚姻家庭交流聯誼活動在江蘇省淮安市舉行。由湖南湘潭市和台灣台東市聯合舉辦的“心手相‘蓮’,共促發展”線上交流活動,生動展現了兩岸的蓮文化……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2022年“咱的節日——海淀高雄社區連線活動”紫竹院街道專場溫情開場,圖為台灣現場嘉賓合影。(中國台灣網 發)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祝福兩岸同胞在一輪明月的照耀下共同度過和和美美的中秋之夜,更期盼兩岸能夠早日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真正團圓。(作者:常濱)

 

 

 

  

巧用“圓”元素,總臺秋晚花式展現月圓人圓家團圓

2022-09-08

“圓”如頭頂月,滿地清輝,俯拾皆是。對中國人而言,圓不僅僅是個普通的幾何圖形,還被賦予了團圓、圓滿的美好寓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2年中秋晚會》隨中秋佳節如約而至,將在“月文化”的設題下,通過充滿情感色彩的“圓元素”運用,傳遞華夏民族的“團圓文化”。

 

巧用“圓”元素,總臺秋晚花式展現月圓人圓家團圓

 

舞臺設置上,總臺秋晚用圓表現與自然共生的和諧之美。

 

晚會主舞臺以圓為主造型,圓中套圓,三“圓”相套。晚會舞美總監許林江表示,從以新技術呈現的圓月到360度的圓形全景舞臺,再到整個呈圓形的暨陽湖公園,這些圓構成了今年央視秋晚舞臺的一條視覺主線。

 

巧用“圓”元素,總臺秋晚花式展現月圓人圓家團圓

 

三“圓”裏的第一個“大圓”,是圓形的暨陽湖生態園,這裡草木蔥鬱,萬物向榮,積澱著姑蘇歷史的厚重;第二個“中圓”,是生態園內一個直徑60米的360度全景舞臺,包含“望江亭”“秋意沙洲”“梅花堂”等巧妙布景設計,盡顯江南風情;第三個“小圓”,是在全景舞臺的中央水面區裏打造的一個直徑13米的表演舞臺。

 

巧用“圓”元素,總臺秋晚花式展現月圓人圓家團圓

 

細節設計上,總臺秋晚用圓匠心展現佳節團圓的美滿之意。

 

“圓”細節遍佈今年晚會舞臺各處,古典園林中的月亮門,形似圓月,寓意團圓美滿;蘊含江南風情的橋建築——曲橋和拱橋,與潺潺流水相映,優雅婉轉,圓潤飽滿;兩橋之間平添一條玉帶,玉帶的正面對應舞臺的中軸線,而中軸線之上,又有一輪圓月,演繹中國式中秋浪漫。

 

巧用“圓”元素,總臺秋晚花式展現月圓人圓家團圓

 

節目中,也有不同的“圓”元素出現,或是表演者在圓形月亮前翩翩起舞,仿若置身嫦娥仙子的廣寒宮;或是將大大的圓形鐘錶嵌入舞臺,帶領觀眾在時光流轉中體會平凡的真諦;或是舞臺周圍湖中的圓形水滴緩緩飄起化作漫天星辰,描畫宇宙的浪漫無垠……還有傳統韻味濃厚的圓形燈籠,連接天地的圓形蓮葉等,各種各樣的“圓”無一不彰顯晚會精益求精的匠心設計,傳遞喜樂團圓的節日氣氛。

 

巧用“圓”元素,總臺秋晚花式展現月圓人圓家團圓

 

暢享團“圓”之美,共話濃情佳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2年中秋晚會》將於9月10日20時,在CCTV-1、CCTV-3、CCTV-4(亞洲版、歐洲版、美洲版)、央視頻、央視網等新媒體平臺、融媒體,多終端及海外社交平臺面向全球同步播出,敬請期待。

展開全文

“台灣人民的福祉不關美國的事”

2022-08-30

據臺媒報道,臺前行政機構新聞局長鐘琴等人,日前到檢察機關狀告蔡英文勾結美國的行為觸犯了島內相關法律,要求檢方對蔡英文及其民進黨當局涉事官員展開調查,並同時明確表示“台灣人民的福祉根本不關美國的事”。

 

鐘琴等人説,蔡英文2016年出任台灣地區領導人時曾承諾做到“兩岸維持現狀”,然而,她在任期間的所作所為都違背了這個承諾,不僅高調揚棄兩岸均已認可多年之“九二共識”,更切斷了兩岸原有的半官方聯繫管道,致使兩岸關係氣氛凝凍。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還勾結美國、依附美國,只為一黨一己之私而將所有台灣人民綁架上“兩岸可能對撞的火車”,這是對全體台灣人民的背叛。

 

“台灣人民的福祉不關美國的事”

 

 

不管台灣檢方是否受理這起案件,但狀告事件本身至少説明台灣地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也有越來越多逐步看清了現實的民眾,對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不滿的情緒已然在升溫。因為人們漸漸明白了,兩岸關係之所以走到如今這個地步,其根源就在於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倚美謀“獨”,不但與外部反華勢力相互勾結相互利用,而且不惜出賣台灣人民的利益福祉。

 

8月25日,台灣行政主管機構通過了2023年度總預算案,其中,防務預算規模高達5863億元(新台幣,下同),較本年度增加了716億元,漲幅13.9%,創歷史新高。面對來自島內民眾的質疑與不滿,蔡英文發臉書聲稱此舉是為了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以應對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可是網友們並不買賬,他們紛紛留言説“預算多是要買石頭嗎?”“預算再多也沒用,(買回來的)都是破銅爛鐵,也沒人願意打仗”。還有網友直接嘲諷説(當局豢養的)“網軍也最多”。

 

“台灣人民的福祉不關美國的事”

 

有輿論尖銳指出,民進黨當局與大陸為敵之心已經昭然若揭,蔡英文是下決心要一條道走到黑了,但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的選擇顯然不是台灣社會和民眾想要的結果。除了看到當局挾洋自重給台灣引來災難,台灣民眾也普遍對島內經濟持續惡化以及當局執政低能感到不滿:低薪、高通脹、高失業率、高房價、出境謀生的數千台灣青年淪為“豬仔”……。難怪雲林縣長張麗善、花蓮縣長徐榛蔚、台東縣長饒慶鈴等人忍不住了,召開記者會向蔡英文當局喊話:面對民眾的生計問題,請當局不要再裝睡了!

 

“台灣人民的福祉不關美國的事”

 

近日,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公佈了一份最新民調,結果顯示,與上個月相比,蔡英文的支持度下滑7個百分點,不滿意度增加約12個百分點。另外,受訪的各年齡層都對蔡英文的認同出現下降,20歲-24歲的年輕群體裏對蔡英文的支持流失比率最高,達到將近20個百分點。

 

是的,台灣人民的福祉根本不關美國的事!因為台灣的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的福祉繫於民族復興。那些無心從根本上為百姓解決困擾難題的人,那些總是企圖通過“親美抗中”謀取私利的人,台灣人民是不會任由他們無休止地荒唐下去的!(作者:左鎮)

 

 

展開全文

共迎中秋佳節 京臺民眾舞空竹

2022-09-08

“2022年第十三屆中國北京廣內空竹文化節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7日在北京西城區、台灣高雄市共同舉辦。當日廣內空竹邀請賽上,兩岸愛好者以賽會友。

 

本屆比賽是台灣相關扯鈴團體參與的第8屆,活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展現空竹文化魅力,促進技藝傳承,共迎中秋佳節,此外還舉辦了中秋文化遊園會、文化交流文藝晚會等。

 

晚會上,高雄市中華兩岸關係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王鐘賢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扯鈴”是台灣地區對抖空竹的叫法,雖名稱不同,玩法基本一致。兩岸同胞應當珍惜共同的空竹文化,將其發揚光大。

 

台灣高雄活力健康扯鈴發展協會成員為此次晚會帶來了精彩的線上表演,一次次“炫技”引得北京現場掌聲不斷。該協會多名成員也通過視頻連線向北京觀眾表達中秋祝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抖空竹技藝項目第四代傳承人張傑,曾于2015年和2016年兩次去到過台灣,參與交流。他告訴中新社記者,兩岸空竹文化同根同源,台灣許多年輕人也喜歡玩空竹,“爺孫倆一起抖空竹的畫面很常見”。作為北京空竹博物館義務講解員,他非常期待台灣空竹愛好者前來交流。

 

獲得本屆廣內空竹邀請賽空竹球項目第一名的北京選手范彪認為,相較于北京選手們較為柔美的風格,台灣選手抖空竹的力度更強,整體更擅長雙頭空竹。“有人可以同時抖5個空竹”,他希望疫情過後能和更多台灣空竹高手面對面切磋。(中新社北京9月7日電 劉玥晴)

展開全文

祖國統一進程不可逆轉 台灣同胞要看清歷史大勢

2022-08-19

8月17日,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就大陸七天前發佈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發表聲明。聲明説,為了台灣的和平,為了台灣青年的發展,為了台灣世世代代子孫的未來,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呼籲: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獨”戰禍害台灣,和平統一愛台灣。“讓台灣永久安定、讓人民發展富裕”是兩岸統一的大義與大利之所在。(做外部勢力的)棋子沒有尊嚴,和平統一才是台灣的最佳選擇。

 

8月10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在海峽兩岸同胞中持續引發熱烈反響。

 

祖國統一進程不可逆轉 台灣同胞要看清歷史大勢

 

江蘇省昆山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孫德聰説,兩岸和則兩利、合則雙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重要途徑。孫德聰在大陸發展了30多年,他説,我們臺商享受到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紅利,將會繼續發揮優勢,在大陸投資興業。

 

來自台北市的張立本在閩南師範大學任教4年了。他説,兩岸同文同種,都是中國人,具備統一的基礎和共識。他還説,和平和穩定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期望。希望島內民眾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倚靠外部勢力,台灣人民將永遠無法過上期待的安穩日子,台灣的民生福祉也得不到保障。

 

全國臺聯臺胞事務部部長高偉從事對臺交流與服務台胞鄉親工作35年。他説,祖國統一是歷史大勢。我們一定要讓廣大台灣鄉親深刻認識統一有好處、“台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的道理。他説,外部勢力打“台灣牌”、縱容鼓動“台獨”分裂勢力滋事挑釁、加劇兩岸對抗和臺海局勢緊張,都是為了把台灣當作遏制中國發展進步、阻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棋子。

 

在北京的臺胞學習座談會上,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的臺籍教師陳文成説,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不僅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之福,也是國際社會和世界人民之福。因為,中國的統一隻會給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只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只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兩岸青年應該同心同行、攜手打拼,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台灣新黨青年委員會成員林明正説,白皮書強調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最有利於中國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第一選擇。林明正説,這就向台灣同胞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告訴台灣人民,祖國和平統一的大門沒有關上。“希望廣大台灣同胞讀懂白皮書中蘊含的深義,奉義而行”。

 

中華大陳同鄉總會理事長胡志偉17日在2022年兩岸關係研討會上表示,我們雖然只是平凡的升斗小民,但我們都認同且熱愛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台灣目前有2300萬人口,都是我們的骨肉至親,如果兵兇戰危,戰場絕對是在台灣島內。對於民進黨當局種種分裂國家的賣國、叛國行徑,但凡有血性的中華兒女人人皆有責任去防範,更有義務起而誅之。

 

祖國統一進程不可逆轉 台灣同胞要看清歷史大勢

白皮書36次提到“台獨”。台灣政治評論員黃智賢作了如下總結:民進黨切香腸式的“漸進台獨”,目標是要和平演變局勢跟台灣的民心,最終達到和平“台獨”。(央視新聞截圖)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在2022年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發表視頻致辭。他説,歷史大勢浩蕩向前,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不以美方一些頑固反華勢力的意志而轉移,不被“台獨”分裂勢力的癡心妄想所左右。廣大台灣同胞要看清歷史發展大勢,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決粉碎“台獨”和外部勢力干涉,與大陸同胞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共同為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而奮鬥。

 

在1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完全是中國內政,其歷史經緯明明白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和現狀清清楚楚。中國政府已經正式發佈《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全面闡述了台灣問題的歷史經緯和政策主張,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追求祖國統一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

2022年“中華情·中國夢”中秋展演系列活動搭建情誼橋梁

2022-09-08

記者從中國文聯獲悉,由中國文聯、廈門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年“中華情·中國夢”中秋展演系列活動9月6日在廈門開幕。此次中秋展演系列活動包括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書畫筆會等內容,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同胞傳遞情誼、凝聚人心、增進共識搭建了橋梁。

 

據悉,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以“同心向未來”為主題,共展出美術書法攝影作品831幅。參展作品以生動豐富的藝術語言,熱情歌頌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的光輝歷程,展現了祖國山河壯美、人民幸福安康的生動圖景,表達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同抒中華情、共圓中國夢”的美好願景。

 

當日下午還舉行了書畫筆會,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藝術家們鋪陳紙筆、共同創作,以書會友、以畫傳情,聚焦精彩瞬間,抒發家國之情。此次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將持續到9月20日。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記者王思北)

展開全文

在寧港澳臺胞共慶中秋佳節

2022-09-08

“我從中國台灣來,兩岸還是一家親!”《夢想天堂》的原創演唱者在寧臺胞洪連徽説道。6日下午,寧夏黨委港澳臺辦組織在寧港澳臺同胞開展“我們的節日|喜迎中秋·共話團圓”聯誼活動。活動以“兩岸同胞共團圓”為主題,兩岸同胞共同觀看慶中秋文藝演出,品嘗月餅,臺上台下互動,共慶中秋佳節,共敘同胞親情。

 

活動在主持人的開場白中拉開帷幕。嘉賓們欣賞主辦方精心準備的文藝節目,31名在寧港澳臺胞共慶佳節,共觀演出,共慶團圓。

 

“很感謝港澳臺辦,一直以來我們臺胞也在這裡感受到了很好的照顧。”距離洪連徽2019年來到寧夏銀川創業,至今已過去了三年。“寧夏有很多好的政策,讓我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

 

中秋節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基因的紐帶,承載著深厚的故鄉情、家國情。近年來,寧夏黨委港澳臺辦通過共同體驗中華傳統節日、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等方式,堅定在寧港澳臺胞投資創業生活的信心,增強其獲得感、融入感、幸福感。(中新網銀川9月7日電  楊迪 楊昊)

展開全文

星空有約丨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2022-09-08

星空有約丨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9月10日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天文科普專家告訴記者,今年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中秋滿月最圓時刻為9月10日17時59分。傍晚時分,一輪圓月升起,正是公眾賞月佳時。

 

星空有約丨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旸介紹,依據月球繞地球公轉而確定的“月”有多種定義,其中一種根據盈虧週期而定的月叫“朔望月”,是農曆確定月份的依據,其平均長度約為29.53天。農曆的七、八、九月為秋季,農曆八月十五在秋季中間,被稱為“中秋節”。

 

星空有約丨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月球繞地球轉動一週的過程中,從地球上看,月亮呈現出的不同相貌為“月相”。即月亮有時像細窄的月牙,有時像一輪圓盤。張旸説,月相變化週期的起點是一個具體時刻,稱為“朔”,當天稱為“朔日”。此時月亮處於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對地面觀測者來説無法看見。

 

星空有約丨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北京市天文愛好者吳魯萍2020年10月1日(農曆八月十五)在北京定都閣拍攝的中秋月。(本人供圖)

 

月亮最圓的時刻稱為“望”,當天為“望日”。“望”對應著每個農曆月的大約中點處,此時月亮位於日地連線的延長線附近,正對地球的整個半球都被太陽照亮,因此地面上的人可以看到一輪滿月。

 

星空有約丨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江西省天文愛好者沈霖2021年9月21日(農曆八月十五)在南昌滕王閣拍攝的中秋月。(本人供圖)

 

“望出現在農曆哪天,取決於朔的具體時刻,以及朔望間的時間間隔。”張旸説,以今年中秋為例,農曆八月的朔發生於8月27日的16時17分,朔望間的間隔為14天1小時42分,望發生在9月10日17時59分。當日正巧是農曆八月十五,因此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星空有約丨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滿月並不一定剛好出現在農曆十五,而是在農曆十四至十七間都可能出現,因此中秋節不一定總“趕”得上月亮最圓的時候。近10年之中,西曆日期最早的中秋節為2014年9月8日,當時的中秋月最圓時刻出現在農曆八月十六9時38分;最晚的中秋節為2017年10月4日,對應的月圓時刻為農曆八月十七2時40分。張旸介紹,從2021年開始,連續三年的中秋都會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記者王玨玢、邱冰清、周潤健)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