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臺青觀影《流浪地球2》 感受科幻電影的中國式表達

臺青觀影《流浪地球2》 感受科幻電影的中國式表達_fororder_流浪地球3

 

電影是民眾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每到逢年過節,總會有幾部大片作為票房擔當上映。隨著疫情防控方式的改變,我在台灣度過與家人久違的團聚時光後,順利地返回在上海的工作崗位。趁著賀歲檔影視的余溫尚存,我去電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儘管春節假期已過,影廳的入座率仍然有八成以上,可見該部電影的影響力與口碑。影片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長,劇情緊湊,特效炫酷,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科幻電影的恢弘場面。過硬的腳本實力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離開電影院,乘地鐵回公司。我回憶著令我印象深刻的兩岸電影。近些年來,台灣的電影更多的是探索人性情感,多以文藝愛情或民俗信仰為題,或以搞笑對白取勝,本質意義上趨近雷同,似乎被框限在了一個固定的模式裏。大陸的電影産業市場巨大,競爭加劇,卻日益蓬勃興旺。開心麻花的舞臺劇被改編成為經典喜劇電影,多部暢銷小説登上了大螢幕。為了抓住觀影者的目光,影片每一幀的設計愈發精緻,劇情深度日益增加。

 

我發現,大陸科幻劇情片開始慢慢向硬核科學探索。過往,我們總認為美國的好萊塢是科幻大片工廠,大場景的特效製作只能是歐美國家的專利。看過《流浪地球2》之後,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它的上映向世界表明中國的科幻電影也能有不輸、甚至超越歐美的實力。最近熱門的科幻題材電視劇《三體》也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好評。中國式科幻影視作品正帶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向世界宣佈中國硬科幻的崛起。

 

臺青觀影《流浪地球2》 感受科幻電影的中國式表達_fororder_218

 

《流浪地球》系列電影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讓世界看到了科幻電影新的中國式表達。早些年,有種陳舊的説法,説中華民族是一個缺乏想像力的民族,民眾仰望星空無感、眺望瀚海無意。看過《流浪地球2》後,我認為那種説法是不全面的、且早就過時了。中國人的想像力已經上升到無垠宇宙的星斗之間,在銀河系漫遊,且這種想像力有著紮實的科學理論作為依託,是我們在尋找遠方、探索宇宙謎霧之餘,實事求是的一種精神追求。

 

關於《流浪地球》系列電影,我在2019年初看第一部時,十分驚嘆劇本的無邊想像,居然能想出利用推進發動機的反作用力讓地球離開即將支離破碎的太陽系,進而航向更適宜人類居住的新家園。為此我特意去翻閱了《流浪地球》原著小説的出版時間,是2008年,也就是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的那一年。歷經十載,中國終於有精湛的特效技術將中華民族特有的宇宙暢想搬上大螢幕。《流浪地球2》是第一部的前傳,是在沒有原著小説的情況下進行的電影腳本原創,海內外的影廳是載體,數億的觀眾是發聲器,所有這些元素齊聲傳唱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浪漫和家國情懷。

 

我自小在台灣長大,對於宇宙的初次深窺源於上小學時讀的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麼》,系統性地學習則來自於高中課本上的地球科學概論。《流浪地球2》帶給我的震撼,仿佛舊時課本裏的每一顆星球躍出紙面,形成自己獨有的想像空間。這部電影至今還沒有在台灣地區上映,但是我特別想推薦給台灣的朋友們,讓他們也能感受中華民族遨遊星河的浪漫,感受中國式科幻影視文化的崛起。我還特別憧憬未來兩岸能在科幻電影製作領域有所交流、能有更深度的合作。我相信,在大陸優秀作家與硬核劇本輩出的年代,以專業拍攝手法及絢麗特效加持為後盾,輔以台灣式電影特有的人性細膩刻畫,兩岸合作的電影作品一定能閃耀在中國電影史上。(作者:謝建鋐)

《流浪地球2》裏的“硬科技”,科學家們這樣説……

2023-01-28

噴出沖天藍光的行星發動機、洞悉一切的量子計算機、高聳入雲的太空電梯……今年春節期間,中國原創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熱映,片中層出不窮的“硬科技”元素讓觀眾大呼過癮。從科幻回歸科學,想像中的它們能實現嗎?記者採訪了相關領域的科學家。

 

行星發動機造得出來嗎?

 

影片中,人類計劃給地球安裝上萬座巨大的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開啟“流浪之旅”,這些發動機依靠重核聚變産生的巨大能量。長期研究核聚變能源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騰介紹,核聚變反應是將兩個原子核重新結合,生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的過程,其間能夠産生巨大的能量,“利用這一能量推動地球,原理上是説得通的。”

 

然而實現重核聚變絕非易事,重核聚變是採用硅等元素作為聚變原料,這樣的聚變首先要克服原子核之間的靜電斥力,越重的原子核所帶電荷越多,越難以産生聚變。“我們當前廣泛研究的可控核聚變均採用輕核聚變。”王騰説,其聚變原料氘和氚是自然中最輕元素——氫的兩個同位素,相較重核聚變而言更容易實現。

 

《流浪地球2》裏的“硬科技”,科學家們這樣説……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新華社記者 陳諾 攝

 

王騰告訴記者,可控核聚變是目前世界最前沿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一,經過全人類70餘年的共同努力,核聚變研究已從實驗裝置進入實驗堆和工程堆“章節”。“讓聚變能推動星球旅行可能為時尚早,但點亮一盞燈大有希望。”王騰説。

 

量子計算機真的無所不能?

 

電影中,擁有超強算力和自我意識的量子計算機550系列讓人驚嘆。“很顯然,它已經是一台優秀的通用量子計算機了。”中國計算機學會量子計算專業組秘書長郭國平教授認為,未來量子計算有望在我們的生産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據介紹,學術界把量子計算發展分為“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實現專用的量子模擬機”“構建可編程通用量子計算機”三個階段。

 

一位國內量子計算領域知名學者表示,目前國內外量子計算機研發已實現第一階段目標,達到第二階段目標是當前學術界主要的研究任務,距離科幻電影中所展示的應用至少還需要10年到15年左右的時間。

 

《流浪地球2》裏的“硬科技”,科學家們這樣説……

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的光量子干涉實物圖。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太空電梯的關鍵是什麼?

太空電梯的關鍵是什麼?

 

電影中,高聳入雲、連接天地的太空電梯運行場景震撼。“最核心的問題是要找到合適的材料用作電梯的纜繩。”長期研究新型材料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管慶方認為,“太空電梯”代表著人類對材料極限性能的追求。

 

一根合格的太空電梯纜繩需要具備如下能力:首先強度足夠大,其次需要考慮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服役性能。

 

“人類將不斷突破材料的極限性能,發展全新的材料。”管慶方説。

 

《流浪地球2》裏的“硬科技”,科學家們這樣説……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的新材料“碳彈簧”(新華社安徽分社 製圖)

 

機器狗啥時能真正進入生活?

 

電影中,智慧機器狗“笨笨”憨態可掬,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小平認為,其實人工智能等技術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活躍在生産生活的諸多領域。

 

《流浪地球2》裏的“硬科技”,科學家們這樣説……

世界製造業大會上展示的一款面向家庭場景的倣生機器狗。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目前,人工智能還未能真正完全以人的姿態參與你我的生活。但是,學習能力、感知能力乃至決策能力在一些機器人身上已有體現。陳小平認為,未來的人工智能將如何發展,有沒有可能、有沒有必要採用和人的智慧一樣的工作原理?這對人類將産生怎樣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新華社合肥電 記者:徐海濤、陳諾、劉方強、屈彥、戴威、何曦悅

展開全文

德媒:《流浪地球2》再探文化出海新路

2023-02-06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月31日報道,《流浪地球2》于1月22日(即農曆大年初一)登陸北美影院,最初上映的城市和場次都非常有限,導致在溫哥華、洛杉磯等華人較多的城市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因為票房表現不俗,該片于1月27日決定在北美擴映,還進入到納什維爾等華人群體並不太多的城市。

 

根據美國票房網的數據,在剛過去的週末,也就是1月27日到1月29日三天裏,《流浪地球2》在美國142家影院上映,拿到近144萬美元的週末票房,排在票房榜的第十位,場均票房則在前十名中位列前茅,可見上座率很高,總體票房表現算得上不錯。

 

報道稱,截至1月30日,在知名電影評分網站“爛番茄”上,該電影雖然只有15位影評人進行評論,但新鮮度為80%。與此同時,觀眾好評則高達97%,44條認證的觀眾評論中有相當一部分賬號是用中文拼音作為名字,這些好評中提到了能在北美看到母語電影的親切感,並稱讚電影沒有落入個人英雄主義的俗套。

 

在小紅書和豆瓣等中國國內社交媒體上,這部電影也得到了許多北美留學生的喜愛,很多評論充滿溢美之詞,有些人甚至看了兩三次。令觀眾們讚美的地方既有不輸給好萊塢大片的特效製作水準,也有吳京、沙溢、劉德華、李雪健等資深演員的精湛演技。

 

報道稱,許多評論都對這部電影向海外輸出中國文化充滿期待。一位小紅書用戶寫道,之前一直盼著中國電影能走出去,《流浪地球2》是不可多得的非常適合這一任務的國産電影。他也提到,“以前聽到身邊的美國人討論《寄生蟲》、《魷魚遊戲》和日本遊戲動漫的時候,還是有點羨慕的”,“私心上一直希望中國能有走得出去的文化産品”。另一位用戶則表示“《流浪地球2》在美上映被批文化輸出,這就對了”,並得到了2500多個點讚。

 

報道稱,一位在美中國留學生告訴記者,這部電影很好地融合了高端的電影特效技術和中國人想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拯救地球的價值觀,是好萊塢大片水準。她覺得電影的敘事非常好,故事結構是多線並行,但每條線都講得很清晰。她認為,該片表達的思想是“全世界一起拯救地球”,這種價值觀和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中的個人英雄主義有所不同,應該讓更多其他國家的觀眾看到這部電影。她表示,這部電影有向海外進行文化輸出的潛力,也很適合與外國朋友或者同學一起觀看。

 

報道稱,美國《紐約時報》在一篇評價較為負面的影評中寫道,該片“充滿野心的視角略顯空洞”,“劇情經不起推敲”,“充斥著誇張情節和突出的民族主義思想”。而這篇文章被一些華人觀眾解讀為:美國意識到了這部電影對於好萊塢的威脅,因此發出抨擊。不少人認為,美國害怕這部電影,證明了該片在文化輸出上的成功。

展開全文

外交部:中國科技進步不僅服務本國也造福國際社會

2022-10-14

近期颶風“朱麗葉”襲擊多個中南美洲國家,中方表示將為當地救災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技術支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今天(1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高度重視中南美洲國家救災工作,積極提供救災援助。應有關國家申請,我們第一時間調用遙感衛星為當地抗洪救災提供空間技術支持。後續我們將繼續同有需要的國家保持溝通,為災情監測和災後評估工作提供支持。

 

毛寧表示,這不是中國第一次通過科技手段為發展中國家減災救災提供幫助。早在2007年,中國就加入了“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組織,此後一直積極參與全球災害監測和救災減災工作。自2010年起,中國開始為聯合國災害管理與應急反應天基信息平台北京辦公室持續提供全面支持。中國風雲氣象衛星的數據服務已覆蓋了124個國家和地區,為菲律賓、莫桑比克等40多個國家提供空間技術等應急保障服務近70次。

 

中國的高分衛星系統通過高解析度觀測和高光譜成像功能,近年有效地響應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上百起重大災害,在斯裡蘭卡洪災、厄瓜多爾地震、老撾颱風洪澇災害、阿富汗旱災和湯加火山噴發中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災區影像圖,對救災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們的北斗導航衛星搭載國際搜救組織的標準設備,為全球用戶提供遇險報警及定位服務,有效地提高救援成功率。目前正在召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第十六次大會上,各方都對北斗導航系統的實用性、開放性和相容性表示高度讚賞。

 

毛寧強調,中國的科技進步將堅持開放包容、互惠共享,不僅服務本國人民,也將造福國際社會。

 

(總臺央視記者 申楊 孔祿淵)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