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兩岸鄉親,越走越親

“在兩岸基層的互動中,雙方能夠了解各自社區治理的不同特點和長處,可以互相借鑒和學習,共同提高,甚至找到共同的發展方向。我們抱著學習交流的態度歡迎來訪的台灣客人,也希望以後有機會到台灣走走看看。”日前,高雄裡長暨基層社團參訪團在北京市西城區牛街街道春風社區與社區工作人員交流分享社區治理經驗,社區書記韋春生向參訪團介紹社區情況,同時也道出了希望兩岸儘快恢復雙向交流正常化的心聲。

 

兩岸鄉親,越走越親

 

日前,高雄裡長暨基層社團參訪團來到北京市西城區牛街街道春風社區,與當地社區工作人員交流分享社區治理經驗(攝影 母曼曄)

 

初春的北京,迎來今年首個台灣基層參訪團。由高雄市裡長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等51名基層代表組成的台灣高雄裡長暨基層社團參訪團,在北京進行了為期8天的交流參訪。他們與北京市西城區、豐台區的多個社區交流,話題圍繞著京臺兩地社區建設、居家養老等民生議題等,並以北京中軸線、文化線、科技線、“雙奧線”等為主題開展參訪活動。

 

“鄉親們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打斷我的話。”在西城區什剎海街道興華社區居民會客廳,什剎海街道辦事處主任陳璐熱情地向參訪團介紹什剎海街道整體情況。陳璐説,為更好地服務老齡人口,街道建造了四座敬老院、五個養老服務驛站,向老人們提供文化娛樂、健康管理等慰老助老服務。參訪團成員表示,台灣很多社區在助老方面也有不少實踐,希望雙方能夠進一步交流和分享經驗。

 

“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北京豐臺進行參訪活動。我們來參觀北京豐臺的建設,與宛平街道宛平城社區進行交流、學習,增進彼此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友誼跟情感。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今天。”參訪團成員在盧溝橋景區發出了感慨。得知有參訪團到來,90多歲高齡的鄭來福老人當天一早就迎候在盧溝橋橋頭。相見之後,鄭來福老人與參訪團成員相擁著互相問候。在老人的帶領下,參訪團參觀了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曉月”,近距離感受、了解中華民族反侵略的抗戰史。參訪團成員表示,我們要永續傳承這些歷史文化,讓下一代的孩子了解過去,知道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來的。

 

兩岸鄉親,越走越親

 

台灣高雄裡長暨基層社團參訪團在鄭來福老人的帶領下參觀宛平城(圖片來源:海峽之聲)

 

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民進黨當局設置政治障礙的影響,線上交流成為兩岸同胞交流互動的主要形式,兩岸各界每年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了近千場交流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兩地基層民眾的心始終在一起。如今,疫情防控進入了新階段,兩岸正常交流逐漸回暖,北京市迎來第一個島內民眾參訪團,也是2023年大陸接待的首個由台灣基層裡長、里民組成的參訪團。

 

“在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我們來到北京參訪交流,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兩岸基層交流以後越來越多,越走越近,越來越親。”參訪團成員説,北京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日新月異的變化,讓到訪的參訪團成員收穫滿滿。北京-高雄兩地之間的社區交流,探索了兩岸基層交流合作新模式,也讓兩岸同胞從中獲取不少有益經驗、結識了許多好朋友。希望兩岸交流不再受島內人為因素阻礙,兩岸雙向交流儘快恢復,也歡迎北京街道社區工作者能夠早日到台灣參訪交流。

 

兩岸鄉親,越走越親

 

台灣高雄裡長暨基層社團參訪團登八達嶺長城 (主辦方供圖)

 

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實現兩岸交流往來正常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期待。希望能有更多的台灣基層民眾參與兩岸交流合作,相信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會越走越寬廣。(作者:如之)

兩岸一家親,根基在民眾!兩岸基層交流未來大有可為

2023-03-01

兩岸一家親,根基在民眾!兩岸基層交流未來大有可為

 

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北京迎來首個台灣民眾來京參訪團。(中國台灣網 發)

 

新春伊始,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已阻隔3年的兩岸正常交流逐漸回暖。27日,北京市西城區、豐台區的街道社區工作者與來京參訪的台灣高雄裡長暨基層社團參訪團一行座談交流。兩市基層工作者都表示,熱切期待兩岸各界雙向交流儘快恢復正常。

 

兩市基層工作者的期待道出了兩岸民眾的心聲,那就是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夠傾聽民意,不要再為兩岸交流設下障礙,令迫切期盼實現正常交流往來的民眾失望心寒。

 

近年來,兩岸社區交流重要性日益凸顯。不僅促進了兩岸民間的綿綿情意,也促進了雙方互相借鑒、取長補短,讓兩岸交流互動的紅利惠及更多基層群眾。

 

一方面,社區是百姓日常生活和交流互動最頻繁、最基層的場所,在兩岸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上發揮著特有的作用。兩岸同胞本是一家人,有著相同的文化根基與很多共同的民風民俗,在社區治理的文化背景、社會基礎、倫理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相似性。另一方面,兩岸在社區發展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經驗,根據彼此不同的特色,多年來都累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比如在社區規劃、社區宣導教育、人員輔導培訓、文創産業、節慶活動行銷、志願者組織等方面,兩岸社區互有優勢,各有經驗。

 

雙方社區工作者都可以學習對方成熟的實踐經驗,融入到自己的社區管理中。通過這樣的雙向交流,推進兩岸之間的社區服務、養老托育、志願服務等方面的交流融合,共同應對都市化程度提升、老齡化社會、物聯網時代網絡應用、社區居民需求升級等方面的挑戰。

 

兩岸一家親,根基在民眾。兩岸在基層服務、社區治理方面有太多可以互相借鑒的地方,交流合作未來潛力巨大。正如此次高雄市參訪團基層代表在交流會上所言,通過兩地社區交流,探索了兩岸基層交流合作新模式,希望兩岸交流不再受到島內人為因素阻礙,能有更多台灣基層民眾參與兩岸交流合作。相信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一定能夠越走越寬廣。(文/石葦)

展開全文

兩岸交流恰如青山遮不住(日月談)

2023-02-28

高雄裡長暨基層社團參訪團眼下正在北京參加兩岸交流活動,團員們走進社區、打卡名勝、暢談感受,對大陸方面的熱情接待留下深刻印象。冬去春來,兩岸同胞已經明顯感覺到彼此交流的熱絡氣氛。上海市臺辦有關人員近日赴臺參訪,島內各界都非常關注,認為這是3年多來大陸官員首度赴臺交流,與中國國民黨相關人士登陸訪問、島內工商團體計劃訪陸等一樣,都是後疫情時代兩岸恢復交流正常化的重要契機。

 

誠如國臺辦主任宋濤近期在多個場合所言,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針對台灣民眾和臺商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大陸拿出了辦實事、解難題的誠意和善意。從表態為恢復台灣農漁産品輸入大陸提供必要幫助,到發佈今年台灣高中畢業生可多渠道申請就讀大陸高校的政策信息等,大陸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造福廣大同胞方面,可謂巨細無遺,不遺餘力。

 

這些舉措迅即得到島內各界積極響應。有島內媒體在社論中直言,交流帶來的善意與互利,是兩岸和平“惠而不費”的最佳投資。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深切認識到,儘快恢復並擴大兩岸交流,開展面對面的溝通和對話,有利於增進自身利益福祉。島內工商團體人士明確表示,兩岸經貿是帶動台灣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民進黨當局在緩和兩岸關係上應該拿出具體和實際行動,包括創造條件重啟兩會聯繫機制、恢復所有的兩岸直航航點等。

 

相關資料顯示,疫情暴發前兩岸客貨運的航點多達71個,如今只剩下4個;過去兩岸每週約890個航班,現在只剩200多個。大量臺商聚集的長三角與珠三角沒有足夠的飛臺管道,且費用大漲,以至於有臺商臺眷只好放棄回鄉。針對恢復兩岸直航航點的迫切需求,國臺辦明確表示,大陸方面已做好相關準備,沒有任何限制和障礙,希望台灣方面順應民意,採取務實舉措。

 

反觀民進黨當局,卻對臺商臺眷正當需求裝傻充愣,仍未取消針對“小三通”的所有人為限制,對恢復兩岸直航航點的呼聲遲遲不予回應。臺陸委會雖然同意此次上海團赴臺,但規矩和要求多多,連島內主辦方請團員吃宵夜的行程都不準。加上此前粗暴拒絕大陸弔唁星雲法師代表團赴臺,毫無禮數和善意,在島內引發一片罵聲。

 

種種跡象表明,雖然囿于內外壓力,民進黨當局不得不做出一些開放兩岸交流的姿態,但內心的小算盤實在太多,一再露出馬腳。有島內官員表示,今年要爭取100萬人次陸客赴臺。可馬上都要到3月份了,民進黨當局順應兩岸交流呼聲的誠意和具體措施在哪,陸客的影子又在哪?這種既想打“反中”牌又想吃兩岸紅利的做派,首鼠兩端,自相矛盾,傷了越來越多島內業界人士和普通民眾的心。

 

去年“九合一”選舉結果表明,越來越認清現實的島內民眾沒有那麼好糊弄,民進黨當局的“抗中保臺”牌已漸失效。中國國民黨及島內工商團體不畏“抹紅”話術,以具體行動推進兩岸交流,與大陸善意密切呼應,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而被一己之私蒙蔽了雙眼的民進黨當局,自陷左支右絀、進退維谷窘境。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岸開啟交流30多年的歷史和事實證明,兩岸交流合作的大勢不可擋,同胞走近走親的意願不可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蘊含的內在動力、累積的深厚基礎已經形成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正如兩岸各界人士所強烈呼籲的那樣,民進黨當局應當順應潮流,以民眾福祉為依歸,儘快撤除所有人為障礙,把“鼓勵並支持”兩岸交流的立場落到實處。(人民日報海外版 任成琦)

展開全文

評論:兩岸交往涓流匯聚 一家親則能萬事興

2023-02-27

近日,北京迎來了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來自台灣的首個基層民眾參訪團,高雄的數十位裡長和基層民眾遊故宮、賞京劇,深入社區交流、共商建設,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從近來趨勢可見,兩岸民間交往的涓涓細流正在匯聚,恢復兩岸交流正常化是民之所盼。

 

從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訪大陸,到上海市的工作團組赴台北參加“2023台灣燈會上海展區”活動,再到兩岸航線客運量的增長,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釋放善意,加之台灣有識之士相向而行,為兩岸交往注入暖流,也為台灣民眾帶來真實有感的福祉。

 

多年來,“兩岸一家親”膾炙人口,這五個字從來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大陸方面處理與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出發點之一,真心真情落在造福台灣同胞的方方面面。自2018年2月底《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出臺以來的5年,大陸方面推出一系列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並逐一落實,即便在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背景下,這樣的努力也從未停止。臺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越來越方便,享受同等待遇的領域和範圍不斷擴大。

 

“兩岸一家親”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情感基石,也可視為化解兩岸僵局的一劑解方。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只要將心比心,以誠相待,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越是遇到困難和阻力,就越需要加強交流、增進互信,保持良性互動,為和平創造條件。

 

令人遺憾的是,民進黨當局在兩岸交流的潮流中,還在扮演逆流的角色。儘管嘴上説希望兩岸“春暖花開”,甚至畫出“吸引百萬陸客赴臺”的大餅,卻毫無積極作為,甚至仍在對兩岸往來交流實行禁限封堵:對台灣民眾呼籲增開兩岸直航航點充耳不聞,對大陸代表團赴臺弔唁星雲法師粗暴阻擋,對開放陸客赴臺推諉拖延……

 

更加危險的是,民進黨當局並未停止“倚外謀獨”的腳步,隨外部干涉勢力起舞,煽動對立,將兩岸關係推向和平穩定的反面。近日島內一份民調顯示,受訪的台灣民眾中,66.4%認為島內整體經濟現況不好,49.8%表示對民進黨反感;49.8%受訪者表示不信任臺當局領導人,51.1%不滿意其執政表現;高達77%民眾認為,兩岸保持對話協商、進行各項交流對台灣“利大於弊”。可見,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意識到,“台獨”行徑只會帶來災禍。島內的民生困境,並不會因為操弄政治伎倆、甩鍋給大陸而得到解決。

 

兩岸的大交流、大合作,能各展所長、優勢互補,使許多島內民生問題得以改善,激發出兩岸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更強勁的活力。兩岸和平、融合發展才真正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台獨”分裂是兩岸和平的最大威脅,“抗中保臺”更是偽命題。

 

“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只要是一家人,什麼事情都可以坐下來談。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協商談判即可恢復,大陸方面與台灣各界都可以開展交流對話。兩岸同胞要多走動、常來往,民進黨當局也該認真想一想,走什麼樣的道路才能行穩致遠。(完)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