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民進黨當局執政失能加劇民生問題的惡化

日前,台灣經濟部門推出“限溫令”,規定包括餐廳在內的20類營業場所營業期間室內溫度不得低於22℃。島內普遍認為這是省電措施,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夏季用電高峰。但是民眾並不歡迎這道“限溫令”,有民調顯示,44.8%的民眾“不贊成”,另有56%的民眾認為這項措施“會影響到用餐意願”。

 

據臺媒報道,從今年4月開始,台灣地區的電價平均調漲11%,漲幅創近14年來最高。台灣民眾和産業界對此叫苦不迭,因為全面通脹正在嚴重影響島內的消費和經濟復蘇。臺當局“主計總處”公佈的3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了2.35%,其中17項重要民生物資同比漲幅擴大,從2月的5.56%升至3月的6.12%。民眾最關心的雞蛋價格3月同比上漲26.52%,連續17個月呈“雙位數”飆漲。豬肉和雞肉價格也分別同比上漲了7.32%和5.99%。

 

民進黨當局執政失能加劇民生問題的惡化

 

不僅通脹維持高位,島內的産業經濟數據也不那麼好看。今年第一季度,台灣地區對其五大主要市場的出口同比均呈下降趨勢,為7年來首見。1至3月,台灣地區出口額977.5億美元,為8個季度以來首次低於千億美元,同比降低了近兩成,跌幅是14年來同期最大的。臺當局財政部門承認,今年上半年,台灣地區的出口面臨著相當大的壓力。如此糟糕的經濟形勢令70.3%的青年勞工有負債,另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假如突然失業了,自己將“完全無法支撐”。

 

台灣“中央大學”經濟係教授吳大任表示,台灣地區整體經濟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令人更擔憂的是當局的升息政策和調漲電價政策恐怕會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聯合報》發表的社論批評民進黨當局將能源供電政策意識形態化既不務實,也帶有更多的冷血和無情。

 

民進黨當局執政失能加劇民生問題的惡化

 

民進黨當局上臺執政七年,台灣地區經濟從民眾切身體會到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演變成了“七缺”(從原有基礎上再加“缺蛋、缺藥”)。百姓説,缺蛋令人煩,缺藥要人命。究其根本是在民進黨當局顛倒是非的攪動下,台灣社會“缺安寧”,也就是國臺辦發言人所指出的“八缺”。因為沒有穩定的臺海形勢,沒有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台灣就不可能有穩定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島內經濟發展和民眾利益福祉就會受到傷害。

 

民進黨當局執政失能不僅引起民眾怨憤,也引發勞工團體的極大不滿。4月19日,由各大工會及勞工團體組成的“五一行動聯盟”召開記者會,憤怒呼籲“八年全執政,勞工算總賬!”在記者會上,“五一行動聯盟”對媒體説,民進黨執政只會欺騙青年勞工,讓青年勞工受苦受害。“五一行動聯盟”還向當局提出勞工要加薪、青年要希望、老年要尊嚴等要求,同時號召青年勞工在“五一國際勞動節”那天走上凱道(即“凱達格蘭大道”的簡稱,位於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地點前面),向民進黨當局算總賬。

 

最近島內網絡上流傳著一則笑話:“前方缺肉!後方缺蛋!院方缺藥!南方缺水!園方缺電!我方缺錢!上方呢?上方缺德啊!”這個笑話傳達的情緒正是民眾對島內缺這缺那、而民進黨當局沒有任何應對能力的嘲諷,是對民進黨當局只顧政治惡鬥和攫取私利而罔顧民生需求的控訴。(作者:左鎮)

逾兩成台灣39歲以下上班族無存款 “零存族”比例再升

2023-03-28

台灣yes123求職網28日公佈的最新調查顯示,39歲(含)以下年輕上班族中,22.1%無存款,“零存族”比例從2019年的15.4%繼續攀升。

 

據台灣《經濟日報》等媒體報道,此次調查中,關於“每月財務狀況”的調查顯示,37.2%的年輕上班族收支平衡,24.7%收大於支,剩餘38.1%均出現財務赤字狀況,其比例高於2022年的36.3%,呈現連續五年惡化趨勢。

 

報道指,台灣青年勞工個人名下總存款平均為12.4萬元(新台幣,下同),也少於2022年的13.2萬元,2021年的13.3萬元,2020年的13.6萬元,及2019年的17萬元,為五年新低。70.3%的青年勞工有負債,其中43.3%屬於“有負債,而且造成沉重經濟壓力”。在可復選情形下,造成青年勞工負債的主因依序為學貸(45.3%)、一般信用貸款(41.8%)、卡債(35%)、車貸(22.2%),以及替親友揹債(21.3%)、房貸(18.3%)、投資失利(14.4%)、創業失敗(12.6%)。

 

此外,有約33.4%受訪者認為,若突然失業,自己將“完全無法支撐”。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憂心表示,台灣青年勞工除了連續三年面對新冠疫情變數、還遭遇當下通脹困境,財務狀況惡化,甚至需要紓困。同時,他們身處高房價時代,不少人無奈成為“無殼蝸牛”,更擔心自己淪為“啃老族”“躺平族”。

 

楊宗斌説,今年台灣基本工資有所調升,但青年勞工受“22K低薪魔咒”影響,且打零工維生的“非典型就業”模式崛起,其存款要“有感”增加,存在一定難度。(中新社台北3月28日電 )

展開全文

從螺螄粉在島內禁而不止説開去

2023-03-03

據台灣媒體報道,源自大陸的螺螄粉味道獨特,受到許多台灣民眾的喜愛。但是今年一月,因為某款螺螄粉的包裝上印有“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四捨五入一下,你就是我的人”相關文字,觸動了民進黨當局的“玻璃心”,直喊這是大陸的“統戰工具”,並勒令下架螺螄粉。

 

螺螄粉是百姓日常飲食中的調劑味道,民進黨當局卻硬要拿來與政治掛鉤,只會讓民眾覺得無聊。島內網友説:“真的蠻無聊的,食物也要算統戰!餛飩面,炒飯要不要禁一下?腦殘!”“有被害妄想症嗎?”“便利商店架上有的東西原來是禁止進口?”“所以禁的標準是什麼?要判死刑也要給理由啊”“大陸的包裝也是這樣啊,前幾年的土味情話”“土味情話的梗好幾年了,對象也不是台灣”“我在北美買包裝也是印這樣”“事實可見誰才是玻璃心”。

 

從螺螄粉在島內禁而不止説開去

 

大陸媒體列舉多種大陸小吃,歡迎台灣同胞來品嘗。(網絡截圖)

 

島內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小題大做嗤之以鼻,愈加青睞包括螺螄粉在內的大陸更多的小吃。有島內新聞網站報道標題就是《越禁越愛吃?逛夜市驚覺螺螄粉店暴增 內行曝:賺翻了》。大陸網友在網絡上列舉了數不勝數的各地小吃並喊話台灣同胞:我們這裡各式各樣的小吃多著呢,歡迎你們來品嘗。台灣網友積極回應:“大陸幅員遼闊,美景美食眾多,真想去逛個遍、吃個夠”“我們台灣這裡也有好多家山西麵館、山東餃子店、福建小吃店”等等。島內網友在逛夜市時還發現,不僅螺螄粉攤位生意不錯,來自大陸的酸菜魚、肉夾饃等美食也非常受歡迎,銷量都不錯。

 

台灣民眾喜愛螺螄粉現象足以説明,同根同源的兩岸同胞本就是一家人。大陸小吃在台灣受到民眾寵愛,説明台灣民眾對大陸美食味蕾上認可,也反映他們對加強兩岸交流的期盼。據台灣最新公佈的民調結果顯示,疫情防疫措施變更後,島內民眾期盼兩岸恢復正常交流的呼聲異常強烈,有77%的受訪者認為,對台灣來講,兩岸恢復對話與交流利大於弊,而且兩岸民間交流不是民進黨當局的政治操弄所能禁止的。今年2月23日,福建莆田對臺集裝箱航線復航;2月底至3月初,台灣高雄裡長暨基層社團參訪團飛赴北京參加為期八天的兩地基層社區交流活動;日前,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桃園與廣東東莞是姊妹城市,如果(民進黨當局的)政策開放了,我們推動兩岸城市交流會更加把勁;台灣海基會新任董事長李大維也表示期待能到大陸走走看看,與海協會逐步展開互訪。

 

“熱烈歡迎你們!我叫鄭福來,在盧溝橋土生土長……”年逾九旬的北京老人鄭福來得知台灣參訪團要來盧溝橋,早早就等候在盧溝橋橋頭。參訪團的團員説:“我們原來在書上、電視上都看過盧溝橋,這是兩岸共同的歷史。我們要傳承這些歷史文化,尤其是要讓下一代的孩子了解過去,知道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來的。”

 

八天的時間裏,參訪團參觀長城、故宮,走進大興國際機場、冬奧場館,以北京中軸線、文化線、科技線、“雙奧線”等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參訪活動,他們還與北京市西城區、豐台區的多個社區居民一起,圍繞京臺兩地社區建設、居家養老等民生議題展開交流。參訪團團員説,高雄和北京兩地社區交流活動,探索了兩岸基層交流合作新模式,取得了不少有益經驗,也結識了許多好朋友。希望兩岸交流不再受到島內人為因素阻礙,兩岸雙向交流儘快恢復。

 

從螺螄粉在島內禁而不止説開去

 

2023年首個台灣民眾參訪團到達北京大興,參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主辦方供圖)

 

台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左正東説,兩岸通過民間交流相互認識、累積善意非常重要,是兩岸和平穩定所需要的社會環境,民進黨當局應減少限制。台灣媒體《聯合報》説,民進黨當局若繼續以“抗中保臺”阻擋兩岸交流,將受到民眾的厭惡。

 

實現兩岸交流往來正常化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期待。希望民進黨當局順民心、應大勢,不要再一味地阻擋、威脅、干擾、破壞兩岸交流。不管用什麼樣的“禁止”“禁用”手段,企圖阻止兩岸民眾的天然連結與情感交流,註定是徒勞的。(作者:左鎮)

展開全文

台灣“八缺”問題難解,誰之過?(日月談)

2023-04-19

小小的一枚雞蛋,成了台灣大大的難題。島內“蛋荒”已經持續兩年多,“有錢買不到蛋”的怪象近期愈演愈烈,雞蛋價格已飆漲到每台斤近百元(新台幣,下同)。民眾沒蛋吃、食品業無蛋可用,民生痛苦指數隨之飆升。民進黨當局官員“找蛋”的承諾一再跳票,近日乾脆擺爛把話挑明,“不僅今年缺,明年還會繼續缺蛋”。

 

局外人可能想像不到,缺蛋會對一個社會造成多大困擾。除了家家戶戶做飯想煎個蛋而不可得、番茄炒雞蛋和蛋花湯成為奢侈品,凡用到蛋的各行各業莫不受影響。台北遼寧街夜市老字號“勝利號蚵仔煎”宣佈蚵仔煎不再加蛋,蛋花湯、煎蛋和滷蛋停售;南投日月潭紅茶觀光工廠將茶葉蛋列入“限購”商品;台東生鮮超市的雞蛋一上架就被搶空;一蛋漲而萬物漲,荷包跟著縮水……民以食為天,雞蛋不夠用,後果很嚴重。

 

面對民怨四起,民進黨當局卻很淡定,“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此前列出了許多“不可抗力”,比如禽流感、俄烏衝突推高飼料價格、天氣太冷民眾吃火鍋消耗雞蛋等,反正都不是自己的錯。那麼現在快入夏了,天氣熱得很,為何還是缺蛋?陳吉仲沒給出解釋,只把“今年3月底不缺蛋”的口頭支票作廢,改稱實際缺蛋情況比當局有關部門統計嚴重,“蛋荒”可能持續到明年4月。

 

無非是讓農民多養點雞,讓雞多生點蛋,調節一下供需,在民進黨當局這兒卻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民進黨當局目前的解決方法是捨近求遠從澳大利亞進口雞蛋,價高量少填補不了缺口不説,運輸時間太長也讓業者抱怨“怕不新鮮,不考慮用”。至於有沒有考慮從大陸進口?民進黨當局一向對大陸農産品嚴防死守,這回更生造了一個“大陸雞蛋打疫苗”的謠,將路徹底堵死。

 

一“蛋”知秋。台灣缺蛋問題不解,天災只是藉口,人禍才是關鍵。“農委會”向來不務正業,2019年被抓包編列1450萬元預算養網軍,讓綠營網軍由此得了一個“1450”的諢號;2022年又被抓現形,一次編列“宣導經費”超過11億元。在台灣石斑魚、鳳梨釋迦等出口大陸的農産品出現品質問題時,“農委會”從不就事論事設法解決,而是必先污衊大陸“打壓”,再發動“全民開吃”。尤令台灣民眾心塞的是,解“蛋荒”無能而養網軍“有功”的“農委會”即將升格為“農業部”,陳吉仲對民眾缺蛋無動於衷,得知自己要陞官竟當眾激動落淚。

 

台灣何止缺蛋?除了長期存在的“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等“五缺”外,近期又出現“30年最大缺藥潮”,抗生素、止痛藥、退燒藥等常用藥品從年初以來持續短缺。物産豐富的寶島,曾經發展勢頭喜人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為何落得這般窘境?追根究底,跟民進黨脫不了干系。

 

比如缺電問題,民進黨當局的“非核家園”能源政策便是罪魁禍首,在綠能尚未到位的情況下貿然推動廢核,致使全臺大停電頻發,火力發電比例上升又造成嚴重空氣污染。比如缺水問題,台灣年降雨量是世界均值的2.8倍,但水庫淤塞嚴重,輸水管道老舊、漏水嚴重,浪費大量水資源,民進黨當局不願花力氣興修水利投資長線,卻熱衷於辦大法會向天求雨,又能濟得甚事?

 

説到底,民進黨把煽動仇恨、製造恐懼當作騙取選票的不二法門,就決定了其只顧爭權奪利、作秀表演而罔顧民生福祉的卑劣做法。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間升高對抗,妄圖跟大陸經濟“脫鉤斷鏈”,任由美國將台灣當棋子擺布,為了“台獨”圖謀不惜出賣民族利益、斷送台灣福祉,如此失德敗政,必然導致島內基礎設施落後、産業發展失衡、貧富差距擴大、民生物資供應短缺、物價暴漲時有發生、民生痛苦指數不斷攀升等一連串問題。

 

除了缺蛋、缺藥、缺電等之外,島內還有一“缺”,便是“缺安寧”,合共可稱“八缺”。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台獨”猖獗,綠色恐怖瀰漫全島,氣氛令人窒息。臺海不寧,島內民眾擔驚受怕,連個安生日子都過不上。沒有穩定的臺海形勢、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台灣民眾就不可能有寧靜無憂的美好生活,島內就不可能有穩定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台灣就不可能有遠大光明的發展前景。

 

造成台灣“八缺”的根子,以另一“缺”蔽之,就是民進黨當局的“缺德”。只要民進黨當局為一己私利禍害台灣的惡劣本性不改,只要其不放棄“台獨”圖謀和“抗中”路線,島內的“八缺”甚至更多“缺”就始終難有解方。(王平)

展開全文

一顆小雞蛋,關乎台灣民生大問題

2023-02-17

台灣地區市場上的雞蛋價格用“暴漲”一詞形容毫不誇張。據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從本月13日開始,雞蛋價格每斤(指:臺斤。1台斤=0.6公斤)上漲兩元(新台幣,下同),消費端購買時至少60元一斤。

 

一顆小雞蛋,關乎台灣民生大問題。這幾天,台灣街頭的早餐店紛紛貼出通告,告知食客每加一顆蛋需要加收15至20元。製作盒餐的行業理事長陳明信説,在校兒童的營養餐以往每月可以供應一兩次茶葉蛋或者滷蛋。礙于雞蛋價格連連上漲,去年孩子們每個月已經不一定能吃到一次全蛋了。持續幾年的蛋荒招致島內民眾強烈不滿,他們紛紛指責臺農業部門負責人陳吉仲無能、無為。

 

一顆小雞蛋,關乎台灣民生大問題

 

島內民眾指責陳吉仲無能是事出有因的。2019年開始,台灣地區持續“蛋荒”,民進黨當局農業部門始終沒有拿出穩定蛋價或者促進雞蛋産量的有效辦法。為了買雞蛋,島內民眾想盡了方法——獻血換雞蛋、整夜排隊買雞蛋……使出了十八般招數。當時的陳吉仲拍著胸脯對民眾保證説,從3月份開始台灣絕對不會再缺雞蛋,而且雞蛋的價格也將穩定在一定水準內。然而,幾年過去了,島內市場雞蛋價格不斷攀升,民眾多次身陷“搶蛋潮”。陳吉仲對此卻輕描淡寫,稱要“尊重市場機制”。當局的漠視、陳吉仲的廢話終於點燃了民眾的怒火,他們怒嗆:“陳主委,我們只想吃顆蛋”!

 

因為解決不了一顆雞蛋的問題,陳吉仲被島內民眾罵了幾年,但他依然能夠穩坐台灣農業部門負責人寶座,這讓民眾百思不得其解。在台灣知名的Youtube頻道上,網名“桃園孫先生”發起了提問:“雞蛋(又)漲價了,有民眾要求陳吉仲下臺嗎?”。據説至今已經得到將近8000人的留言反饋,他們當中大約96%的人認為“應該換人做做看”“不是希望而是必須要換”“早就該下臺了”。網友們還感嘆“官不知民苦”。近日,民進黨當局“主計總處”公佈了今年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顯示,台灣地區1月CPI同比增長3.04%——食物類年增率5.27%,蛋類年增率15.74%。島內網友説,剛剛過去的2022年全年,台灣CPI同比增長2.95%,創十四年來新高。還有臺媒預估,此番雞蛋漲價將帶動又一波物價飆漲。

 

一顆小雞蛋,關乎台灣民生大問題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近來,島內藥品缺乏問題也很嚴重,不僅缺常備藥,部分民眾常用的黃芩、黃連、金銀花、薄荷等中草藥同樣庫存吃緊。台北市議員李彥秀説,從去年10月開始就缺藥了,但衛福部門負責人忙著為當時參與“九合一”選舉的民進黨站臺而忽視了民生問題。李彥秀説,“這樣的當局、這個政黨、這群官員,最缺的其實是良心”。

 

台灣民眾2022年票選出的台灣地區年度代表字是“漲”,意思是食物、能源、房租……樣樣都在漲。這個“漲”字,照見的是民生的艱困,是當局不為民作主的醜陋嘴臉。(作者:左鎮)

展開全文

新年專稿:2023年,謀求兩岸和平仍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2022-12-30

2022年的臺海局勢實在不平靜。有臺媒説,2022年的台灣處在近些年來最動蕩的時刻。儘管如此,台灣社會的絕大多數民眾堅持認為在即將到來的2023年,應該繼續謀求兩岸和平。

 

島內《遠見》雜誌最近公佈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主張兩岸應該增加互動的比例接近六成;超過半數的民眾不願意親自或者送家人上戰場,這在20歲-29歲青年群體裏表現得最為突出。這説明,謀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新年專稿:2023年,謀求兩岸和平仍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但是,民進黨當局置主流民意于不顧,逆潮流而動,堅持所謂的“抗中保臺”,以謀求在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繼續執掌政權。當然,眼看著“抗中保臺”牌逐漸失靈,不僅被台灣大多數民眾識破,還讓民進黨在上個月的“九合一”選舉中失分多多,於是民進黨最近換了一個口號,讓“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拋出了所謂“和平保臺”的提議,試圖將民進黨打扮成區域和平和臺海和平的追求者,將大陸方面渲染為要改變臺海現狀的壓迫者。另外,民進黨當局繼續推動“以武謀獨”,決定延長檯灣地區的義務兵役時間,從現在的四個月延長至一年。延長義務兵役時間的決定立即招致台灣民眾的強烈反對。他們説,改善兩岸關係是要增進兩岸之間和平交流互動,不是要民進黨當局在大陸面前以武抗衡。

 

謀求兩岸和平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儘速改善社會經濟現狀是台灣社會多數民眾最關心的議題。2022年的台灣經歷了罕見的通貨膨脹,CPI連月增幅超過3%,創下十幾年來新高,而基層勞工實質薪資不漲反退。這在台灣選出的2022年度代表漢字就有充分的體現——“漲”!排在其次的是“撐”“騙”“假”等一系列負面含義的字眼,説明台灣社會經濟狀況不佳已引發多數民眾強烈不滿。至於對2023年的經濟前景展望,台灣多數民眾持悲觀態度。《遠見》雜誌的民調顯示,認為來年經濟繼續變差的比例高達43%,認為能變好的比例僅佔31%。因此,和平發展兩岸關係成為大多數民眾嚮往的目標。

 

新年專稿:2023年,謀求兩岸和平仍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二是民進黨當局的政治信用在島內民眾心目中破産。在台灣地區2022“九合一選舉”中,民眾看不到民進黨候選人的政見主張,滿眼看到的是連環爆炸的各類弊案,尤其是綠營中所謂光鮮亮麗的政治明星如林智堅、鄭文燦、蔡適應等人都被曝出有重大問題。選舉過後,民進黨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地追殺政治對手,放任“黑道”“黑金”合流……對此,在上述民調中有超過半數的民眾認為“民進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應該讓民進黨在2024年下臺!

 

三是大陸持續對臺釋出善意與美國不斷“掏空”台灣形成鮮明對比。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戰略不動搖,堅持“硬的更硬,軟的更軟”,主張更精準地打擊“台獨”分裂勢力、更有力反制外部干涉勢力。2022年的臺海確實經歷了驚濤駭浪,但大陸依舊堅持“以融促統”,各省市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措施不斷豐富升級,對臺釋出的善意與島內期盼兩岸和平互動交流的聲音形成良性互動,也使兩岸關係轉圜的空間不斷擴大。相反,美國大幅升高打“台灣牌”的強度、頻度和力度,已經引發島內各界的強烈不滿,尤其是美國逼迫臺積電赴美投資設廠等行為加深了台灣社會的疑美情緒,也使美臺勾連在島內愈發不得人心。

 

新年專稿:2023年,謀求兩岸和平仍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維護臺海和平、促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僅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也是兩岸民眾共同的心聲。但是,和平不會從天而降,謀求和平環境需要兩岸民眾共同努力。面對即將到來的2023年,衷心希望兩岸民眾和衷共濟,勿讓“台獨”分裂分子和外部干涉勢力破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兩岸民眾齊心聚力,兩岸關係必定能夠行穩致遠。(作者:李牧野)

展開全文

兩岸年度漢字“思”與台灣年度代表字“漲”

2022-12-15

由兩岸相關機構共同主辦的年度漢字日前在台北揭曉,“思”字以最高票當選2022海峽兩岸年度漢字,代表著在疫情阻隔之下,兩岸、異地的相思,同時對兩岸關係的前景也需要深思。與此同時,“漲”字獲選台灣地區2022年度代表字。據臺媒報道,對於台灣來説,2022年可謂多事之年。在俄烏戰爭、能源吃緊以及疫情衝擊的三重影響下,“物價上漲”最能代表當前台灣的社會面貌。“思”與“漲”,均由兩岸民眾投票選出,可以説體現了民眾的真實感受和代表了廣泛的民意。

 

先説説台灣年度代表字“漲”。民進黨當局執政不力,亂象橫生。雞蛋漲、電費漲、肉價漲……台灣地區的物價漲個不停且居高不下,迭加薪金縮水,百姓苦不堪言。據台灣統計部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台灣地區CPI為2.35%,連續16個月超過2%的通脹警戒線。有臺媒報道説,已經有17項民生物資年平均漲了6.53%。另外,預計台灣地區今年第四季度出口將出現兩年半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台灣地區明年的經濟增長保不了“3”,而且會遠遠低於“3”。

 

兩岸年度漢字“思”與台灣年度代表字“漲”

 

“漲”,不僅是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價格齊“漲”,台灣民眾對民進黨當局不滿的民怨也在增長,這種情緒從今年推選的年度代表字就可以看出。除了高居榜首的“漲”,此次票選第二到第十的代表字依序為“撐”“騙”“假”“望”“盼”“困”“亂”“轉”“偽”。台灣媒體和網友感慨,“這十個字充分代表台灣現在有多亂”“今年從疫苗到選舉,怎麼看都該選‘黑’”“聽蔡英文説,(台灣)今年是二十年來經濟最好的”“‘騙’字每年都在前五,笑死了”。

 

再來看海峽兩岸年度漢字“思”。思,是親朋相思,是對兩岸關係深思,同時也是兩岸民眾對民進黨當局一手造成兩岸關係緊張、兩岸交流往來不暢的控訴。民進黨當局意欲“台獨”,變本加厲打“抗中保臺”牌,企圖與大陸“脫鉤”。三年疫情,無數的“小明”(指兩岸婚生的孩子)在民進黨當局的層層阻撓下久久不能赴台灣與家人團聚;分居兩岸的夫妻因為民進黨當局對兩岸配偶出入境的苛刻條件而難以相聚;兩岸民眾、特別是台灣民眾和臺商臺企往來交通需要經過的“小三通”(指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地區直接往來的通道),也在2020年初就被民進黨當局單方面中斷,至今沒有恢復。近日,台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竟然口無遮攔説大陸疫情嚴峻,貿然重啟“小三通”恐讓對岸民眾“來臺搶藥”。此言一齣,引起網友們哄堂大笑並紛紛留言説“蘇貞昌是自己吃藥吃多了”……

 

兩岸年度漢字“思”與台灣年度代表字“漲”

 

持續加強兩岸交流和往來是兩岸絕大多數同胞的共同願望。據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台灣有70.2%的民眾贊同重啟“小三通”。台灣多所大學校長也表示希望能在2023年重啟“陸生來臺讀書”,讓年輕一代有更多的機會增進了解。台灣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台灣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表示,兩岸教育交流不該中斷,“只有增進彼此了解,未來發展才會更好”。

 

台灣中時新聞網最近發表署名文章説,在金門大學校園,我們看到“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八個大字,筆者期盼兩岸應該儘速恢復各項交流合作。相信只有交流才能互利互惠、只有合作發展才能創造多贏局面。文章還説,當人民覺得“民主進步黨”已經名不副實,那麼,“下架民進黨”便會成為台灣人民的最大共識。(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