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廈金航線成為兩岸融合名副其實的“黃金通道”

 7月4日上午,從金門出發的“金瑞龍”號客輪順利抵達福建廈門五通客運碼頭,使廈金航線迎來了第2000萬名旅客。廈金航線自2001年1月開通以來,已經安全運送旅客突破2000萬人次,可喜可賀。

 

廈金航線成為兩岸融合名副其實的“黃金通道”

 

2001年1月2日,“太武”號、“浯江”號客輪搭載著180名金門鄉親從金門直航廈門,成為兩岸客運中斷52年之後的破冰之旅。自開通以來,廈金航線因航班密集、價格低廉、方便快捷等優勢,迅速成為兩岸人員往來的主要通道。最初,廈金航線是不定期的客輪班次,從2003年開始實現定班班輪常態化運轉,每週4班。2004年增加到每天8班。2010年增加到每半小時就有一個往返船班,極大方便了旅客往來兩岸。碼頭建設也在與時俱進。2008年,廈金航線查驗場所由和平碼頭遷至硬體設施更先進、吞吐接待能力更強的國際郵輪中心;2014年,全部整合至廈門五通客運碼頭;2019年,設計旅客年吞吐量300萬人次的五通客運碼頭三期正式啟用。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2月10日,廈金航線船班暫停,直到2023年1月7日復航。復航之初,每天一個往返船班,乘客身份被限定為金門籍、馬祖籍、陸配。在民眾尤其是台灣民眾的強烈呼籲下,從2023年3月25日開始,開放所有台灣籍民眾、陸配、陸生搭乘,船班增加到每天6個往返(12班),平均每1.5小時有一個往返航班。由此,穩步增加的客流實現了更大幅度地攀升,航線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熱鬧熙攘的場面。目前,參與運營的船舶共10艘(廈門、金門各5艘),總客位數3137位。隨著兩岸人員往來增加,廈金航線船班班次有望逐漸增加。

 

在客運量方面,廈金航線開通當年的出入境旅客有2萬多人次。2004年開通的福建居民“金門遊”使廈金航線不斷升溫。2005年,經此航線往來旅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2010年突破500萬人次。2014年突破1000萬人次。今年7月4日,實現了突破2000萬人次大關的目標。據悉,廈金航線的客流量佔“小三通”總客流量的90%左右,已經成為兩岸人員交流交往名副其實的“黃金通道”。

 

廈金航線成為兩岸融合名副其實的“黃金通道”

 

廈金航線見證了兩岸融合發展的進程,為兩岸民眾創造美好生活做出了特殊的貢獻。金門的高粱酒、貢糖、菜刀……等許多特色商品,因航線的客流量上升而熱銷;廈門的酒樓、房市也因金門人的追捧而紅火,甚至有金門人索性到廈門做起了生意。通過廈金航線,大批貨物運轉順利,兩岸商業和旅遊業被盤活。每年的“98”投洽會、海峽論壇等重大交流活動期間,經廈金航線往來的臺胞人數都會激增。

 

如今,廈金航線旅客量突破2000萬人次,充分顯示兩岸同胞期盼便利往來、加強交流的強大民意。隨著兩岸融合的進一步深入,相信廈金航線將繼續見證兩岸人員交流交往的繁盛。(作者:任冬梅)

從零破冰 兩岸“小三通”——廈金航線旅客突破兩千萬

2023-07-05

“今天我感到非常幸運,作為一名金門人,有幸見證了歷史,見證了‘小三通’的發展。因兩岸以及廈金的交流的頻繁,我也有緣于2002年到廈門大學求學,陸續攻讀了碩士博士,後工作與創業,可以説是廈金兩岸融合的實踐者。”7月4日上午,從金門出發的“金瑞龍”號客輪順利抵達廈門五通客運碼頭,兩岸“小三通”——廈金航線迎來了第2000萬名旅客。這2000萬名的幸運旅客是台灣金門人蔡弼凱,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他無比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今天對我而言是幸運的一小步,卻是兩岸交流的一大步。”

 

廈金航線自2001年1月2日,臺籍“太武”輪載著臺胞由金門起航抵達廈門,由此開啟了兩岸“小三通”的“破冰之旅”。歷經23年,廈金航線書寫了兩岸交流往來的“進化史”。

 

2003年,該航線從最初不定期客輪到定班班輪的常態化運轉;2005年,廈金航線運送旅客量突破100萬人次、2010年突破500萬人次、2014年突破1000萬人次。

 

兩岸“小三通”在因新冠疫情停航前,每年的“海峽論壇”、廈門國際馬拉松賽、臺交會等重大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以及兩岸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文化習俗和高效溫馨的通關環境都吸引著大批臺胞在該航線上往返于兩岸。

 

今年1月7日,2023年春運第一天,因新冠疫情影響暫停近3年的廈金航線部分恢復通航。復航第二天,來自廈門大學的臺籍教授黃先生帶著妻兒踏上了返鄉的路。黃教授是廈金航線的“忠實粉絲”,2002年,他從台灣來到廈門大學唸書,搭乘廈金客輪從和平碼頭靠岸登陸。20多年過去了,他在廈門工作成家,廈門是他的第二個故鄉,廈金航線也成為他的親情紐帶。

 

為提速船舶口岸的通關效率,有效保障“小三通”,廈門海事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廈門海事局VTS特開設廈金航線專臺,對航線船舶提供全程監控、助航服務及應急值班,從全方位保障通航安全。

 

“自承接廈金航線運營業務以來,我們堅持‘兩岸一家親’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理念,積極投入該航線的服務保障工作,讓台灣同胞深刻感受到有溫度、有靈魂的真情服務。”廈門輪渡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俊騏説。

 

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不斷完善“智慧口岸辦證”建設,先後研發了臺胞簽注機、臺胞自助填表機、臺胞自助拍照機等智慧設備,臺胞落地辦證已實現全程信息化服務保障。為優化“小三通”航運辦證程式,我們與廈門外輪代理公司聯合開發了“i海臺”(海峽客運票務平臺)臺胞辦證預受理系統,實現口岸辦證“網上辦”“掌上辦”,辦證速度由過去的每人次兩分鐘提升至每人次1分鐘以內。

 

據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4日,廈金航線入出境旅客數突破2000萬人次,廈門出入境共為入境臺胞落地辦證142萬人次,臺胞落地辦證量居全國口岸前列。

 

兩岸“小三通”以其客運量佔全國兩岸人員往來的20%以上的獨有價值真正成為兩岸人員往來、經貿交流的“黃金通道”,為兩岸融合發展和兩岸民眾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照寧)

展開全文

廈金航線旅客突破兩千萬,22年成就兩岸往來“黃金通道”

2023-07-05

7月4日上午,一艘從金門出發的“金瑞龍”號客輪抵達廈門五通客運碼頭,金門縣人蔡弼凱幸運地成為廈金航線第2000萬名旅客。

 

廈門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高崎邊檢站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4日,廈金航線入出境旅客數突破2000萬人次。另據廈門出入境管理支隊數據顯示,廈門出入境共為入境臺胞落地辦證142萬人次,臺胞落地辦證量居全國口岸前列。

 

這對於廈金航線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自2001年1月2日開通以來,該航線一直都是海峽兩岸交流往來的“黃金通道”。

 

22年來,這條航線見證了兩岸往來從0到2000萬的突破,也見證了兩岸人員往來和民間交流。

 

廈金航線旅客突破兩千萬,22年成就兩岸往來“黃金通道”

 

7月4日,從金門出發的“金瑞龍”號客輪抵達廈門。廈門邊檢總站高崎邊檢站 供圖兩岸往來的“黃金通道”淺淺的一灣海峽,曾一度阻隔兩岸人民的正常交流。

 

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主張。1987年11月,台灣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但廈門和金門之間也只能彼此相望,無法正常往來。近在咫尺的金門百姓,到廈門來都需途經日本、菲律賓等國家或中國香港、澳門轉航。

 

上世紀90年代初,廈門已有熱心人士建議與金門實現“三通”,此舉立刻獲得海峽兩岸民眾和學界的歡迎。廈門和福建省的黨政主要領導也積極倡議,讓“兩門”(金門和廈門)對開和“兩馬”(福州馬尾港與馬祖島)實現“三通”,為兩岸同胞往來提供更多方便。

 

2001年1月2日,180多人的金門訪問團,乘坐臺籍“太武”輪由金門起航抵達廈門和平碼頭,實現廈金之間首次客運直航。

 

2003年,廈金航線從最初不定期客輪到定班班輪的常態化運轉,從此廈金航線為兩岸融合發展和民眾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不斷優化通關服務,立足本職,全力保障兩岸交往交流。”廈門邊檢總站高崎邊檢站綜合執勤三隊副隊長代娜稱。

 

廈門邊檢總站公佈的數據顯示,2005年廈金航線運送旅客量突破100萬人次,2010年突破500萬人次,2014年突破1000萬人次。此後伴隨廈金航線客輪班次的逐步增加,兩岸客流也持續攀升。

 

“廈金航線用14年的時間突破了千萬人次,用9年時間突破了第二個千萬大關,相信在未來,這條航線的數據將會以更快的速度被刷新。”代娜稱。

 

在此期間,廈門邊檢總站也持續加大對通關場所的更新改造。2008年,廈金航線查驗場所由和平碼頭遷至硬體設施更先進、吞吐接待能力更強的國際郵輪中心,2014年全部整合至廈門五通客運碼頭。2019年,年設計旅客吞吐量300萬人次的五通客運碼頭三期正式啟用,上述舉措極大提升了廈金航線旅客的過關體驗。

 

廈金航線持續改進服務措施,讓這條班次多、航程短、價格便宜的航線,以其獨有的價值成為兩岸人員交流往來的“黃金通道”。

 

廈金航線旅客突破兩千萬,22年成就兩岸往來“黃金通道”

 

廈金航線已成為兩岸人員交流往來的“黃金通道”。 廈門邊檢總站高崎邊檢站 供圖“有溫度又有速度的航線”如何讓廈金航線成為一條有溫度又有速度的航線,積極回應旅客通關需求,保障通關安全,多年來,廈門各相關部門一直為此努力。

 

“我們借助科技力量,不斷提升口岸通關效率,積極回應航線載客量持續攀升的新形勢新需求,讓兩岸人員回家的路越走越寬。”代娜稱。

 

在因疫情停航前,每年海峽論壇、廈門國際馬拉松賽、臺交會、投洽會等重大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以及兩岸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文化習俗和高效溫馨的通關環境,都吸引著大批臺胞往返于該航線。

 

廈金航線開航之初,邊檢民警在執勤現場設置節日“闔家歡”通道,推出“廈金之聲”、“直通兩岸”專題廣播等鄉情、親情服務;廈門邊檢總站高崎邊檢站以對臺服務為核心組建“同心橋”服務組,升級更新口岸查驗設備,2019年五通客運碼頭三期22條快捷通道上線運行。

 

廈金航線旅客突破兩千萬,22年成就兩岸往來“黃金通道”

 

出入境民警在廈門和平碼頭為臺胞辦理入境證件。廈門出入境管理支隊 供圖今年1月7日,因疫情暫停近三年的廈金航線部分恢復通航。3月25日起,廈金航線通行人員範圍擴大至所有臺籍旅客及大陸配偶,往返航次由每日1個往返(2航次)增加至最多6個往返(12航次)。為方便旅客順利登船,廈金航線已實現購票、檢票、通關和登船全流程的智慧化應用,同時還為臺胞旅客提供閩南語“鄉音”服務,包括讓臺胞感受到溫暖的“生命救助通道”。它是針對“老、弱、病、殘、孕”的服務體系,據統計,自2001年開航以來,廈門累計開啟“生命救助通道”326起346人次,可見其重要性。

 

“我們致力於發揮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特點,回應各領域融合發展的需要。”代娜稱。

展開全文

廈金航線客運旅客突破2000萬人次

2023-07-05

新華社廈門7月4日電(記者付敏)4日上午約9時30分,隨著從金門出發的“金瑞龍”號客輪抵達廈門五通客運碼頭,廈金航線迎來了第2000萬名旅客。至此,廈金航線歷時23年,出入境旅客突破2000萬人次大關。

 

來自金門的旅客蔡弼凱是廈金航線的第2000萬名旅客。9時45分,蔡弼凱辦完通關手續後,在五通碼頭接受了廈門高崎邊檢站送上的鮮花和廈門市臺辦贈送的紀念品。

 

“我真的很幸運!”蔡弼凱説。

 

2001年開始,蔡弼凱就經常通過廈金航線往來兩地。從在廈門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到在廈門就業,從普通週末到節日假期,這條通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熱線”。

 

“廈金航線很方便,從金門來廈門,一趟30分鐘左右,船班也多,就像在廈門坐公交車、地鐵一樣。”蔡弼凱説,“我也經歷了從紙質臺胞證、本式臺胞證到卡式臺胞證的轉變,越來越便捷。”

 

2001年1月,“太武”號、“浯江”號客輪搭載著180名金門鄉親從金門直航廈門,曾中斷52年的兩岸客運實現破冰之旅,標誌廈金航線正式開通。

 

廈金航線開通以來,因航班密集、價格低廉、方便快捷等優勢,迅速成為兩岸人員往來主要通道。20餘年來,這條航線經歷了從個案審批到團進團出,從開通初期的不定期航班發展到現在的每日固定航班。

 

據介紹,廈金航線開通當年,年出入境旅客2萬多人次。2004年2月,航線實現班輪化,同年12月7日福建居民“金門遊”開通,廈金航線不斷升溫。2005年,經此航線往來旅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2014年以來,廈金航線進出境旅客超過1000萬人次。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