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兩岸一心,讓愛回家

在雲南省中部的玉溪市有一家專門經營台灣簡餐的風味餐廳,名叫“禦味軒”。在這家已經經營了十年的餐廳裏,濃縮著一個“兩岸一家親”的美好動人故事。

 

2023年6月29日晚上10點20分,一架從台北經深圳中轉後飛往昆明的航班平穩降落在昆明長水機場。機場大廳的出口處聚集著迎接親友的人,肖鵬就在其中。他靜靜地注視著依次而出的旅客,希望早一些見到已經分別了三年半的妻子黃鬱芬和女兒。新冠疫情阻斷了海峽兩岸的正常往來,肖鵬與妻子、女兒只能通過視頻“隔屏相見”。妻子熟悉的身影終於出現了!肖鵬激動之餘輕聲地問妻子身邊的小女孩:“請問,你是我的寶妹嗎?”小女孩點點頭,肖鵬立即緊緊抱住了讓他日思夜想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女兒。寶妹離開玉溪的時候才到爸爸的腰際那麼高,現在都到他的肩膀高了。三年半的辛苦等待終於迎來溫情時刻……

 

兩岸一心,讓愛回家

 

肖鵬一家在機場團聚的合影。(攝影:柳衛國)

 

故事的男主人公肖鵬是雲南玉溪易門人,他的妻子黃鬱芬是台灣新北人,兩人于2008年因工作原因在上海相識,從此開啟了一段跨越海峽的愛戀。半年後,肖鵬辭掉上海的工作回到玉溪,並熱情地邀請黃鬱芬到玉溪過年。初到玉溪的黃鬱芬立刻就被雲南獨特的風土人情吸引住了,接下來的二十多天時間,黃鬱芬對玉溪産生了莫名的親切感,還愛上了玉溪的豆腐小鍋米線和牛肉卷粉。回到台灣後,黃鬱芬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掉工作,告別父母,再次來到玉溪,讓兩人的異地戀畫上圓滿的句號。兩年後,肖鵬和黃鬱芬步入婚姻的殿堂。考慮到台灣的岳父岳母也需要人陪伴,肖鵬隨妻子在台灣住了兩年。在這兩年裏,肖鵬升級當上了爸爸,還學會了一門廚藝——台灣簡餐製作。

 

兩岸一心,讓愛回家

 

肖鵬夫妻倆經營了十年的台灣風味餐廳。(玉溪市臺辦供圖)

 

女兒兩歲時,肖鵬帶著妻女回到玉溪,在玉溪五中旁開了一家餐吧“禦味軒”,專門經營台灣簡餐。製作簡餐的食材大多是從台灣寄過來的,深受玉溪人的喜愛。經過夫妻倆的精心打理,餐吧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前來就餐的客人絡繹不絕。四年前,女兒寶妹該上小學了。夫妻倆決定由黃鬱芬帶著女兒回台北讀書,肖鵬留在玉溪照顧年邁的父親,同時可以繼續經營餐吧,逢學校放寒暑假,黃鬱芬就可以帶著女兒回玉溪團聚。沒想到,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大暴發,打亂了小兩口的計劃,團聚的時間一延再延……

 

獨自留在玉溪的肖鵬把對妻女的思念化成動力,一邊照顧年邁多病的父親,一邊把餐吧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店裏收款的賬號就是黃鬱芬的手機號,每做成一單生意,手機就會收到一筆款。通過收款短信,黃鬱芬能知道當天的生意如何,由此判斷出丈夫在餐吧經營得多麼辛苦。每天晚上,夫妻二人都保持視頻通話,妻子千叮嚀萬囑咐讓丈夫保重身體。帶著女兒讀書的黃鬱芬專職照顧女兒,養家的重擔落在了肖鵬一個人身上。肖鵬盡力經營好餐吧,只給自己留下非常少的零用錢,其餘的全數打給黃鬱芬。如此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丈夫,讓黃鬱芬確信自己嫁給這個男人值得了。

 

兩岸一心,讓愛回家

 

肖鵬和妻子黃鬱芬一起經營著自己的小餐館,心滿意足。(玉溪市臺辦供圖)

 

玉溪市臺辦是當地臺胞臺屬的“娘家人”,他們一直關心著肖鵬一家。臺辦主任柳衛國經常找肖鵬聊天,幫他疏導情緒;邀請肖鵬參加聯誼活動,讓他認識更多的朋友。逢年過節,臺辦還會為肖鵬的妻子女兒寄去春聯和玉溪特産,感受一脈相承的中華傳統文化習俗。黃鬱芬説:大陸惠臺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和“農林22條措施”以及雲南省頒布的惠臺“75條措施”等等,她都能在微信群裏收到玉溪市臺辦的通知。臺胞有什麼困難,臺辦總是想方設法幫助協調解決。兩岸恢復出入境防疫常態化管理後,臺辦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肖鵬,肖鵬馬上就為妻女訂購了機票。

 

聽説黃鬱芬帶著寶妹回來了,左鄰右舍都帶著禮物趕來看望。小夥伴們帶著各種文具、糖果、餅乾,來與寶妹相聚,圍在一起嘰嘰喳喳聊個沒完。柳衛國代表玉溪市臺辦看望了黃鬱芬和寶妹,還送給寶妹一套中國歷史書籍。

 

兩岸一心,讓愛回家

 

玉溪市臺辦主任柳衛國向寶妹贈送中國歷史書籍。(玉溪市臺辦供圖)

 

餐吧老闆娘回來了,店裏的常客們非常高興。黃鬱芬跟他們聊著新北的變化,説那裏已經通了高鐵,新建了九個社區,還建了一個專門接待大陸觀光團的夜市。黃鬱芬説,她希望兩岸能儘快恢復正常往來,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女兒寶妹回到了身邊,父親肖鵬高興地帶著她去看自己當年和妻子一起去過的景點,讓孩子知道玉溪是“聶耳故鄉”“雲煙之鄉”“花燈之鄉”這“三鄉”的由來,認識了國歌的曲作者聶耳。寶妹現在已經快上五年級了,這次回家不僅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方方面面的認知,更説回台灣後要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

 

兩岸一心,讓愛回家

 

肖鵬一家開心地在玉溪紅塔大酒店頂層觀光餐廳用餐,觀賞家鄉美景。(玉溪市臺辦供圖)

 

兩岸一心,讓愛回家

 

寶妹在家鄉參加親子活動,體驗製作蛋糕。(玉溪市臺辦供圖)

 

肖鵬一家的動人故事,是海峽兩岸血脈相連的縮影。他們經歷了疫情的考驗,經歷了跨越海峽的考驗,堅守初心,保護著親情的愛與美好。希望他們內心珍視的這份愛,能夠讓一個又一個兩岸婚姻家庭回家的路短些、再短些。(撰稿:郝嫻)

第25屆甬臺大學生夏令營舉行 臺生組團探大陸發展活力

2023-08-02

“追隨父親的腳步來到寧波,希望能更加深入了解大陸。”8月1日,來自台灣的大學生林永檠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林宏洋曾於今年6月到訪浙江寧波,參加當地舉辦的茶葉博覽會,“他説這裡很棒,我也想實地了解這麼棒的地方。”

 

到訪鄞州區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了解臺青創業故事;沉浸式“打卡”寧波前洋直播中心,體驗“直播帶貨”;前往大陸科技公司,了解當地製造業發展前景……在林永檠的“行程單”上,一項項“體驗”展現了大陸發展的別樣活力。

 

7月31日至8月9日,第25屆甬臺大學生夏令營在寧波舉行。來自台灣大學等台灣15所高校的數十位大學生參加了該活動。

 

甬臺大學生夏令營是1993年經寧波市臺胞臺屬聯誼會、台北市寧波同鄉會和寧波大學三方協商,共同推動舉辦的甬臺大學生互訪活動。

 

台北市寧波同鄉會常務理事張禩民表示,30年來,該夏令營為台灣青年認識祖國大陸、拓寬視野、樹立正確歷史觀、根植家國情懷搭建了平臺,希望兩岸青年加強交流學習,了解兩岸歷史脈絡、感受兩岸血脈相連,抓住歷史機遇,將自身發展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投身民族復興偉業。

 

“這是我第一次來大陸。數字時代,我一直很關注線上運營方式。”臺生黃子蕓是一位“00後”,她直言對直播經濟充滿了興趣。

 

在此次活動中,黃子蕓現場體驗了一番“直播帶貨”。“這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專業,除了現場的專業設備外,還要了解産品的屬性,掌握潛在消費者的興趣點。”黃子蕓如是説。

 

串珠成鏈的城市交通網,不斷精修的城市顏值,在大陸創業的這些年來,臺青林家安深感大陸市場之大。

 

“特別是寧波,這座城市的人文環境太讚了,創業氛圍也很棒。”在活動現場,林家安以自身為例,向臺生們講述了其在大陸創業的故事。在她看來,大陸市場大有可為,只要肯花心思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希望有機會能來大陸創業創新。”臺生陳冠宇是一名生物醫學專業的學生,在他看來,通過夏令營多走走看看,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祖國,也能掌握最新的行業發展資訊,為未來就業打下基礎。

 

據悉,本次夏令營以“傳中華文化 續民族根脈”為主題,通過深度參訪、深入交流、現場觀摩等形式,增進甬臺大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對寧波現代産業和鄉村振興領域發展現狀的了解和認知。

 

中新網寧波電 記者 林波

展開全文

因為有你——寫在“兩岸心 草原情”2023長城騎跡活動結束之後

2023-08-01

“這次來內蒙古,我看到了非常寬廣的草原,看到許多牛、羊和馬,還有大陸的建築物。我學到許多腳踏車的知識,也交到許多新朋友。知道了老師們、贊助商和各方面為我們付出的辛苦,非常感激他們。”近日,“兩岸心 草原情”2023長城騎跡暨第十一屆單車天使公益圓夢之旅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圓滿舉辦,來自台灣的騎行小勇士施羽玹説出了參與活動的兩岸青少年的心聲。

 

單車天使公益圓夢之旅作為兩岸第一個以單車騎行為載體的體育公益活動,由台灣老師楊民忠於2012年創立,致力於讓兩岸偏遠山鄉的學生以騎行體育為媒介,實現孩子們的成長和歷練。十年來,單車天使公益圓夢之旅活動總共幫助11所學校、兩所育幼院的1350名小勇士在兩岸55個城市累計騎行12500公里。

 

因為有你——寫在“兩岸心 草原情”2023長城騎跡活動結束之後

 

草原上熱情的牧民歡迎騎行勇士們的到來。(攝影:陳思陽)

 

“兩岸心 草原情”2023長城騎跡暨第十一屆單車天使公益圓夢之旅活動是大陸疫情防控方式變化以來,兩岸最年輕群體的一次線下交流活動,具有面向未來的意義。參與活動的兩岸同胞共有60多名,其中有20多名學生是來自新竹、彰化等中小學的偏山鄉家庭的孩子以及四川涼山愛曦小學的學生。這些孩子和他們的隨隊老師、護衛他們的大學生志願者們一起,騎行里程約250公里。在騎行途中,兩岸青少年還一同在明代長城遺址前,聽專家介紹長城文化,參觀察右前旗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京西牛村部落、烏蘭察布市博物館等地,還參加了獨具特色的公益課堂和聯誼篝火晚會。

 

因為有你——寫在“兩岸心 草原情”2023長城騎跡活動結束之後

 

在騎行團隊行進過程中,交警為小天使們點讚鼓勵。(攝影:陳思陽)

 

為確保活動順利舉辦,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的興和縣、察右中旗、卓資縣、察右前旗和豐鎮市5個旗縣市為活動做了週密安排,全力保障騎行團隊的飲食起居、騎行安全、參觀和交流活動。為能時刻保護好來自海峽兩岸的騎行小勇士,相關組織在台灣和大陸的多所高校通過自願報名的方式,精心招募了二十多位志願者,進行一對一的幫扶。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需要教會每位小天使適應環境。在騎行時,他們要護佑每一位小勇士的騎行安全,給他們加油打氣,助推他們前進。在活動中,他們還要進行設備維護、安全衛生、後勤保障、影像記錄等工作。

 

因為有你——寫在“兩岸心 草原情”2023長城騎跡活動結束之後

 

志願者們裝卸自行車。(攝影:陳思陽)

 

來自廈門大學的志願者陳冰航已經連續承擔了四屆單車天使志願者的工作。他説:“我一開始認為這就是簡簡單單帶著孩子騎車的活動,參加了多屆活動以後,我看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我們會去尋找不壓抑他們的個性又把他們引導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的一個方式。草原的天氣瞬息萬變,這對騎行工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不會刻意助力讓孩子們很輕鬆地完成一件事情,因為他們經歷的這些困難才是他們成長的一個機會。雖然我們志願者確實比較辛苦,但看著小朋友們一天天成長,還是很興奮、很快樂。”

 

來自涼山的侯榮是年僅11歲的女孩,她是團隊裏最小的天使。在活動中,她受到了志願者姐姐、老師們和騎手哥哥們更多的關愛。她説:“很感謝老師和志願者哥哥們在騎車時幫助我很多,推我上坡。‘破風鴨’課程讓我知道了如何保護草原。”來自台灣的小勇士朱宏彬説:“前幾天我們在從上海到內蒙古的臥鋪車上,志工大哥哥還會買一些東西讓我們吃,我也想長大之後留下來做志工。”

 

因為有你——寫在“兩岸心 草原情”2023長城騎跡活動結束之後

 

參加騎行活動的兩岸青少年在篝火晚會上快樂起舞,最右邊的孩子就是團隊中年齡最小的侯榮。(攝影:陳思陽)

 

這是一次兩岸青少年的交流之旅,更是一次學會感恩、學會愛、傳遞愛的溫暖之旅。因為有社會各界無償的付出和努力,這次公益活動才得以圓滿舉辦。來自兩岸的騎行小勇士收穫了前所未有的體驗,這對他們的性格養成、眼界拓展甚至未來人生都會産生深遠的影響。

 

單車天使團隊的志願者黃珩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活動不同於任何一場商業活動,打動我們的是活動的對像是大陸和台灣的偏山鄉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並不是很好,通過這次對於他們來説非常難得的機會,他們的改變會比較大,很可能改變他一生的軌跡,這是我們所看重的。

 

因為有你——寫在“兩岸心 草原情”2023長城騎跡活動結束之後

 

分享課程結束後,騎行小天使們和當地學校的孩子交換禮物,彼此留下聯繫方式。(攝影:陳思陽)

 

談到單車天使公益圓夢之旅帶給孩子們的改變,連續11次參加單車天使公益活動的騎行隊隊長羅宏斌告訴記者這樣一個故事:去年參加活動的一名涼山的孩子名叫馬強,他已經六年級了,但內向自卑,學習也不好,讓他發言也憋不出幾個字來。通過十一二天的集體騎行以後,這個孩子有了很大的轉變,變得很陽光、勇敢,而且有責任心。今年春節的時候,馬強還用家長的手機給羅宏斌打來視頻拜年電話。羅宏斌動容地説:“自行車這項運動本來就包含著挑戰自我、勇敢向前、堅持到底,活動不僅鍛鍊了孩子們強健的身體、頑強的意志,更重要的是整個團隊朝夕相處,小朋友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哥哥姐姐和老師的幫助,就會形成一個傳遞,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也會去幫助別人。”

 

羅隊長還向記者講述了一件感人的事。他説:“有一次團隊早上集合,我遲到了兩分鐘,整個一天心情都很糟糕。晚飯的時候,我一個人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想靜一靜。站了好久後,感覺到有個小手指頭輕輕戳了戳我的後背,回頭一看,原來是台灣的兩個小姑娘。她們一個遞給我兩顆糖,另一個遞給我一張心形的卡片,上面寫著‘斌哥加油!’。我當時眼淚就流出來了,孩子們以這樣的形式安慰我,讓我很溫暖。他們本身就是弱勢群體,比較敏感,但他們在集體活動中也學會了給予別人關愛。”

 

因為有你——寫在“兩岸心 草原情”2023長城騎跡活動結束之後

 

志願者們熱情地向來自涼山的小朋友介紹如何使用攝像機。(攝影:陳思陽)

 

中華單車天使協會會長、單車天使騎行團隊的領隊楊民忠説,以教育的方式進行兩岸交流非常好,我們以愛為核心,以愛為服務標準,以愛為體育交流的載體,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們親身體會到兩岸同根同源、兩岸一家親,也能夠更好地讓孩子們開闊視野,激發自身的潛能。

 

在談到這次在內蒙古的活動時,楊民忠説:“孩子們對內蒙古騎行是最期待的,當他們看到大草原時,你看他們的表情、心情都是非常開心的,但碰到下雨天、天氣不好的時候,他們要學會去面對、去克服。學生裏有想家的、有吃不習慣、用不習慣、睡不習慣等各種情況,甚至有一個孩子每天都在哭。我們老師除了安撫他們以外,會認為這是挫折教育的好機會。我們使用集體的力量教會孩子,大家都是這樣,這不是大事,是小事,是可以克服的。經過一段時間後,那位每天哭的孩子也不哭了。對孩子們來説,來內蒙古騎行的過程就是一個生活的體驗、大自然的體驗,更是他們最嚮往的一個圓夢的路程。”

 

當兩岸的小勇士、志願者和老師們在火車站即將分別之時,他們一隊向西、一隊向東,卻難捨難分,許多人淚濕眼眶。大家互相擁抱告別,紛紛留下彼此的聯繫方式,相約不斷聯絡。

 

“涼山的小朋友身處山區,很少見過外面的世界,我希望孩子們通過這次活動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在心裏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像活動中的志願者們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愛曦小學的老師伍蘭霜對騎行天使們的未來充滿期待。

 

《因為有你》是歷屆單車天使公益圓夢之旅活動的主題歌,歌曲唱出了騎行的快樂,更唱出了活動核心的意義所在——收穫愛、付出愛,讓人有力量,讓人成長。歌詞唱道:在愛的天空自由呼吸,空氣中有思念的印記。有時天空會出現烏雲,有時心情會晴空萬里。只要我們在一起,能並肩前行,有你的歲月,就有溫馨。未來的日子因為有你才美麗,不管路途艱辛,都不再畏懼,你給我的安全感無人代替。青春的記憶裏,只想有你,曾經青澀回憶。我明白,珍惜的意義……(撰稿:何婧)

 

展開全文

以賽助創 2023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120個初賽項目出爐

2023-08-02

2023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8月2日對外通報,經過近一個月的報名,共收到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項目158個,有效報名項目為153個。經過專家評委的初評,120個進入初賽的項目清單新鮮出爐。8月22日至25日,兩岸青年將攜項目在江蘇常州比創新“曬”創意。

 

大賽自6月30日啟動報名以來,兩岸青年報名踴躍。通過審核的有效報名項目包括企業組項目35個,團隊個人組項目118個。其中,報名選手平均年齡38.2歲,具有留學經歷的55人,核心團隊博士67人,碩士100人,專利總數163個,軟體著作65個,其他知識産權40個。

 

153個項目中,大陸有效報名項目為77個,主要來自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廣東省、四川省、重慶市、湖北省、北京市、黑龍江省等地;台灣地區有效報名項目為76個。

 

據介紹,此次大賽將以賽助創,為兩岸青年互學互鑒提供優質平臺,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政策支持、融資貸款、技術轉移、輔導培訓、宣傳推廣等全方位、深層次、全鏈條服務,加強兩岸青年互動交流合作,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中國台灣網、江蘇省臺辦聯合報道)

展開全文

團圓幸福是春晚最濃的年味兒

2021-02-10

作者:黃華(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又是一年新春到。每到這個時候,“春晚”就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繞不開的話題。從央視春晚一枝獨秀到各地方衛視春晚、詩歌春晚、少兒春晚等類型百花齊放,電視春晚的藝術形式誕生至今,已走過三十多個年頭,成為一代代海內外華人過年記憶中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即使在如今娛樂資源極大豐富的時代,春晚仍是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觀。面對當下不斷變化的創作環境,如何在時代洪流中守正創新,在眾口難調的社會中尋求“最大公約數”,是新時代春晚創作者面臨的艱巨任務。尤其是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如何在為觀眾奉獻別出心裁的視聽盛宴、營造熱烈濃郁的節日氣氛同時,凸顯時代主題,發揮凝心聚力的作用,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團圓幸福是春晚最濃的年味兒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網絡春晚劇照。 資料圖片

 

團圓幸福是春晚最濃的年味兒

 

2021湖南衛視春晚劇照。 資料圖片

 

團圓幸福是春晚最濃的年味兒

 

1.演員與觀眾“雲”端互動

 

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生活各領域都造成了深遠影響,電視文藝創作也面臨著疫情帶來的全方位挑戰。2020年春節期間,應疫情防控需要,包括晚會在內的很多電視節目都做出調整。比如,湖南衛視臨時推出“元宵一家親”特別節目,取消現場觀眾,設置一排排螢幕組成的“彈幕墻”來彌補互動缺失問題,觀眾可以在芒果TV通過“實體彈幕”參與互動。這種“雲”端互動的理念迅速被廣泛應用於各大晚會的創作當中,也包括2021年的春晚。

 

2021年央視春晚首次採用“雲”傳播方式,將現場觀眾和“雲”觀眾、“雲”演員和春晚連接起來:因疫情無法到現場演出的“雲”端演員通過提前錄製的視頻參與演出,與現場演員密切聯動;現場新媒體背景墻設置154塊擁有獨立通道的螢幕,同步接入154個信道呈現,使“雲”觀眾參與互動。吉林衛視春晚也嘗試以“錄播+直播”的形式,把電視端和網絡直播間結合,觀眾通過掃描電視晚會的二維碼參與網絡直播間的互動。還有諸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網絡春晚等,直接通過視頻網站、直播平臺等媒介上線,與觀眾“雲”端相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雲”傳播成為電視文藝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網絡技術升級打破了電視文藝單向傳播的局限,將晚會“現場”延伸至“雲端”。通過即時互動,以往“隱匿”在螢幕後的觀眾變成“可見”甚至“積極參與互動”的狀態,以留言、現場連線等方式推進節目進程。這種“雲”上的相聚,打破了地理空間的區隔,使晚會、演員、觀眾的關係更為緊密,更容易營造節日的狂歡氣氛。當然,作為一種新的運作模式,“雲”傳播還有很多亟待開拓的空間。比如,如何讓以虛擬化身形式出現的觀眾通過遠程方式更密切地參與到節目中來,如何利用AR、人工智能等技術讓觀眾獲得更豐富逼真的視聽體驗,都是創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

 

2.就地過年營造“家”的氛圍

 

在呈現蓬勃向上的繁榮景象、烘托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同時,春晚在重大的時代主題、歷史事件、時間節點面前也從不缺席,勇於承擔凝聚社會共識、疏導民眾情緒、彰顯時代精神的文化引領作用。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央視春晚節目組應時而動,推出情景報告節目《愛是橋梁》。這是央視春晚歷史上準備時間最短的一個節目,卻成為當晚的一大亮點。相關數據顯示,該節目以9827萬次的播放量成為除夕夜快手播放量最高的短視頻。有網友評論道:“我們從這個‘非常之舉’中感受到春晚乃至全國人民對抗擊疫情一線工作者的關注和支持。”可見,切中社會關注焦點,節目可以激起民眾強烈的情感共鳴,發揮強化社會內聚力的重要作用。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等主題,如何在營造祥和節日氛圍的同時,又把偉大的扶貧和抗疫精神有機融入高品質的節目中,是今年春晚創作者們都在努力的方向。比如,央視網絡春晚以青年歌手一曲《山河無恙在我胸》向抗疫英雄致敬,表達年輕一代的時代責任感;吉林衛視春晚安排吉林省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合唱《朋友別哭》,喚起觀眾對各地醫療人員馳援湖北的記憶;湖南衛視春晚則設置為因抗疫任務推遲婚期的新人補辦婚禮的環節,還用短片拍攝的方式讓現場鄉親與扶貧幹部互動,專設沙洲村分會場,讓歌唱演員到村裏,用歌聲陪伴村民們共同迎接春天的到來。

 

為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今年很多家庭天各一方,無法像往年那樣團聚。如何利用春晚節目營造“家”的氛圍,撫慰人們的鄉愁顯得尤為重要。天津衛視將推出以“家和傳承”為主題的相聲春晚,讓幾代相聲演員匯聚一堂,分享父子親情、師徒恩情的背後故事。湖南衛視春晚則提出“不管回不回家,都要好好過年”的情感訴求,用實景和大屏的巧妙組合呈現具象化的春節生活場景。

 

在社會發展背景下展現個體的人生悲歡和他們為夢想奮鬥的砥礪前行,往往能使那些關於時代精神的講述落到實處,更具感染力。創作者深諳這一點,紛紛從小處著眼,把守望相助、積極樂觀的扶貧事跡和抗疫精神注入一個個反映凡人小事的節目中去,以真實打動人,以真情感染人,為全國觀眾帶去溫暖、力量和希望。

 

3.喚起海內外華人對故鄉和祖國的文化認同

 

直播、短視頻使觀看春晚的方式越來越便捷。2020年除夕當晚,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家媒體對央視春晚進行了直播報道。直播期間,通過電視、網絡、社交媒體等多終端多渠道,海內外觀眾總規模達12.32億人。其中,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294家主流電視臺、電視和新媒體對春晚進行實況轉播或摘播。這只是春晚文化出海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春晚弘揚傳統文化,展示各地年俗,凸顯家國情懷,讓懷著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的海外遊子與親友“雲團圓”,喚起了他們對故鄉和祖國的眷戀和嚮往。不少華人藝術家也通過春晚的舞臺,抒發愛國之情。可以説,春晚已成為海外華人獲得文化認同感的重要來源,連接全球華人心靈的一條無形精神紐帶。不僅如此,春晚還讓越來越多非華裔外國人領略到中國年的獨特魅力,由此對中國文化産生了濃厚興趣。這表明,通過全媒體融合傳播,春晚已成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形式。作為當代中國綜藝節目史上影響力最大的節目形態之一,春晚理應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智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隨著多渠道播放平臺的搭建,春晚將在國際舞臺上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傳播範圍擴大了、受眾關注度提升了,接下來創作者應在提高海外觀眾的接受度和美譽度上做文章,著力於把話語邊界最大化,贏得最廣泛觀眾的情感共鳴。這意味著春晚不僅要講好中國故事,還要講好全人類共同的故事,在以我為主的基礎上,把中國的命運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下去看待、講述。將心比心,才能打動更多人。

 

總之,從傳播技術革新到節目形態突破,再到創作理念改變,春晚彰顯時代精神,弘揚主旋律,向世界傳達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價值,為新常態下主流電視文藝節目的創作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