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新時代 新機遇 新期待

“兩岸産業面對新情勢,應採取新思維,展開更大格局、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融合合作發展。” 12月9日至10日在福建廈門成功舉辦的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這樣強調。

 

今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以“打造兩岸新時代産業鏈 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為主題。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兩岸形勢都呈現出新的特點,兩岸企業家們針對新時代的新特點進行了交流研討,廣泛認為應該在新形勢下採取新的措施,加強兩岸經貿合作。

 

新時代  新機遇  新期待

 

劉兆玄認為,兩岸面臨美國關稅戰與科技壁壘等震蕩,兩岸産業應採用新合作思維因應嚴峻經濟環境挑戰。他還提出了包括擴大兩岸供應鏈融合發展,協助臺商參與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推動數字經濟融合,順應臺商策略轉變,以及參與區域經濟發展攜手進軍海外等建議。

 

“兩岸關係越緊張,越要加固兩岸經貿合作。”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經貿合作是兩岸關係與臺海和平的“壓艙石”。雖然兩岸企業互有競爭,但互補和合作空間更大。

 

台灣《工商時報》報道指出,2024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登場,正值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受地緣政治不穩定影響之際。希望通過這次會議進一步促進兩岸企業交流,探索兩岸經濟産業合作的新模式。

 

在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開幕式上,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對大陸經濟發展的新形勢進行了分析。郭金龍指出,今年以來,大陸推出一系列存量增量政策。今年前9個月,兩岸貿易額達2124.4億美元,同比增長9%;大陸新設臺商投資企業5725家,同比增長5.6%。他認為,這充分表明歷經數十載的深入交流合作,兩岸融合發展有基礎、有活力、有韌勁、有保障。

 

新時代帶來了新機遇。著眼未來,兩岸企業如何積極謀劃新的産業佈局,探索新的合作契機,協同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共同應對國際貿易挑戰,成為與會嘉賓們熱議的話題。

 

“面對祖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兩岸企業家如何攜手深化合作、共謀發展,是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吳家瑩説。海南穎奕生物科技集團總裁淩楷鈞表示,在現在全球競爭這麼激烈的情況下,兩岸的産業共同融合發展,帶來了背靠大陸的一個廣闊市場,一個全面的發展機遇。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平臺執行長、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指出,大陸經濟發展處於轉型時期,以生産要素投入層面為例,當前正在從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化發展方面調整,其中包括技術、産業的升級等。而集約化發展方面,大陸又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所以,對於台資企業來説,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新時代  新機遇  新期待

 

 12月10日拍攝的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閉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承昊 攝

 

參與峰會年會的台灣企業家代表紛紛表示,對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充滿期待,對投資大陸發展充滿信心。吳家瑩説:“我對大陸市場更有信心,因為大陸有強大的産業鏈,再加上大陸每一年的政策對我們臺商的扶持,大家有目共睹,讓我更有信心在大陸發展。”

 

在峰會年會開幕式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在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的賀信中指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為兩岸交流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注入新動能、提供新機遇。中國式現代化為兩岸經濟合作帶來了強勁動力和有利條件,展望兩岸融合發展,前景光明。希望兩岸企業家認清大勢,秉持大義,堅定紮根大陸發展的信心,攜手努力,共同壯大中華民族經濟。(作者:常濱)

我自台灣來,圓夢鄉野間

2024-12-03

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建設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兩岸一家親,嵐臺親上親。自2016年底試點兩岸社區融合以來,擁有380多年曆史的平潭海壇街道上樓村吸引了一批批臺胞入駐,與鄉村振興“雙向奔赴”。

 

如今,這座“網紅村”已逐漸成為嵐臺基層交流交往的一扇窗口,兩岸共建共融共享的美好願景在此照進了現實。今年9月底,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上樓村村民委員會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日前,記者走進這座古村,探尋兩岸一家親、鄉村共振興的生動故事。

 

古村實現“逆生長”

 

從平潭城區向北行駛約10分鐘,便到了上樓村。寬闊平坦的柏油路、乾淨整潔的石頭厝、充滿特色的文化墻……剛走進村子,記者就被這裡舒適宜人的環境所吸引。

 

過去的上樓村,並不是這番亮麗的模樣。“以前,村子裏有許多荒地,雜草叢生,很不美觀。現在,人居環境大變樣,荒地也變成小公園,看著真舒心!”62歲的村民吳玉興感慨道,原來這座小村莊也可以這麼美。

 

變化的動因何在?故事要從一場關於兩岸社區融合的實驗説起。

 

2016年底,上樓村在平潭率先試點兩岸社區融合建設。怎麼融?該村的首個舉措,就是邀請有著多年基層治理經驗的臺胞曾寧旖定期前來交流訪問,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很快,這座村子就掀起了一場復興家園的熱潮。彼時,曾寧旖嫁接台灣社區營造經驗,著力推動環境改造、人文教育、社區治安等全面提升,為鄉村注入新活力。

 

點滴變化,日積月累。越來越多的臺胞跨海來到上樓村,包括畫家、設計師等,對村子面貌進行“微改造”。彩色墻繪、文化長廊、照片墻……他們還引入台北忠順裏社區“超乎想巷”文化創意,讓人居環境“一鍵煥新”。

 

在上樓村,台灣元素與古樸鄉村相互碰撞,産生了一系列奇妙的“化學反應”。從村居改造到藝術文創,這些年,9批台灣青年先後前來駐村駐點,舉辦社區參訪觀摩、志願服務講座等交流活動,兩岸情誼在此開花結果。

 

“快進來坐,喝杯茶呀!”沿著彩繪墻前行,來到一座精緻的小院前,“95後”臺青傅韜丞熱情地招呼記者。

 

這裡是兩岸文創藝術交流空間——樓臺會,寓意上樓村與台灣的相會。傅韜丞來自台灣雲林,他在上樓村從事鄉建鄉創工作已有兩年多時間,平日裏就在樓臺會辦公。

 

樓臺會原先是一棟年久失修的石頭厝。2018年,一支台灣設計團隊進駐上樓村,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啟動老屋拯救行動。經過一番裝修改造,老舊石頭厝實現“逆齡生長”,從內到外煥然一新,變成了集文創展示、交流聯誼、文化藝廊等功能于一體的複合型空間。

 

“現在,無論大事小情,大家總喜歡相聚樓臺會,一起討論商量。村民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主人翁。”傅韜丞説。

 

共繪産業振興圖

 

鄉村顏值越來越高,産業發展也需跟上。

 

上樓村黨支部書記陳振國告訴記者,這些年,村“兩委”積極探索産業發展新路徑,投資超2200萬元建成了15個産業項目,支持臺胞擴大迷迭香等休閒經濟作物育苗,並加緊引進和培養一批思路廣、經驗足、懂技術的兩岸新農人。

 

傅韜丞就是其中之一。懷揣著田園夢,他在上樓村開啟了事業新篇章。

 

傅韜丞曾在平潭金井片區北厝村打造蝸牛産業鏈,效益很不錯。2022年來到上樓村後,他如法炮製,打造“上樓版”蝸牛養殖基地,還引進了台灣精緻農業發展理念,發展綠色有機的百香果種植業。

 

説話間,他迫不及待地領著記者來到了位於村口的“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步入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油油的百香果園,只見一顆顆圓潤飽滿的百香果挂滿枝頭,濃濃的果香撲鼻而來。這片果園面積約10畝,種的都是“欽蜜9號”黃金百香果,個頭大、香氣足、汁水充沛,深受市場青睞。

 

正對著果園的,是一座蝸牛養殖棚,13萬隻台灣白玉蝸牛在此安靜“過冬”。蝸牛養殖是環境友好型産業,經過深加工的蝸牛既可食用,也可入藥,價值頗高。“這些小傢夥最快4個多月即可出欄,可以每斤20元的價格分批次出售給相關企業。”傅韜丞説。

 

在上樓村,百香果、白玉蝸牛成為鄉村致富的“金果果”和“金疙瘩”,每年可帶動村集體收入增加近8萬元。借此機會,傅韜丞還制定了“地瓜獵人”農事體驗、“自然觀察營”科學科普等課程,打造集研學、遊玩、樂購于一體的科普莊園。

 

不僅如此,去年底,傅韜丞還邀請弟弟傅韜文和弟妹王蕓瑩落地上樓村,一家人作夥(“作夥”係閩南語,意為作伴)來打拼,共同發展“文創+食品”事業。

 

不久後,平潭新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傅韜丞等人與上樓村簽訂了合作意向協議,對“上樓有禮”文創品牌進行提質升級,塑造地域特産新名片。

 

這幾天,就在樓臺會的背後,一間嶄新的烘焙房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在台灣,傅韜文和王蕓瑩曾從事西點行業,十分擅長烘焙。他們二人打算在這裡開辦烘焙班,讓更多村民參與其中,一起開拓“甜蜜事業”。

 

文明之風拂面來

 

“小邱,我家孩子最近笑容變多了,學業也有了進步,真是太感謝你了!”“不客氣,家庭和睦最要緊!”近日,上樓村村民林大姐來到村部,向台灣社工邱晨芯連聲道謝。

 

邱晨芯是平潭引進的首批台灣社工之一,從2022年開始駐點上樓村。前段時間,她發現平時十分開朗的林大姐變得沉默寡言,還缺席了多場志願服務活動。作為一名資深社工,邱晨芯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變化,隨即上門家訪。

 

原來,林大姐的孩子小威(化名)剛上初一,最近情緒波動起伏大,鬧得家中不得安寧。經過一番交談,邱晨芯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孩子不適應新課業,從而導致應激性焦慮,繼而影響了家長的情緒。

 

回去後,邱晨芯為這對母子開出了“心靈藥方”,一方面對林大姐進行親職教育,讓她切勿給孩子“貼標簽”;另一方面,又為小威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增強抗逆力。邱晨芯還組織了一場面對面座談,讓母子二人把話説開,緊張關係得以緩解。

 

幫助村民解開心結,是邱晨芯的日常工作。駐村後,邱晨芯將上樓村當作“陣地”,開設心理諮詢室,提供親子溝通、壓力調適、情緒疏導等服務。這幾年,邱晨芯還和其他臺胞攜手,圍繞産業振興、鄉風文明、基層治理等方面,積極協助村“兩委”開展鄉村振興相關工作,如群眾文化中心建設、鄉村道路“白改黑”等。

 

在邱晨芯的助力下,上樓村志願者服務隊也迎來新變化。在這裡,一套志願服務積分制度已順利運行了兩年多。平日裏,邱晨芯和臺胞林香貝一起負責志願者工作,她們為志願者建檔立卡,大家通過參與活動獲得積分,並存入“積分銀行”,每年年底即可兌換等值的生活用品,比如大米、花生油、調味品等。

 

受益於此,越來越多人踴躍參與志願服務,服務隊從最開始的8人擴大至如今的188人,累計舉辦活動130余場。

 

吾心安處便是鄉。駐點上樓、紮根平潭,讓臺胞們找到歸屬感。“平潭為我們提供了發揮專長、逐夢築夢的舞臺,已成為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很期待在這裡書寫更精彩的人生。”邱晨芯笑著説。

展開全文

“寧願打球不要打仗”

2024-12-05

“請假去看龍哥”、“神仙妹妹”的粉絲越來越多、“小學課本裏學到的日月潭美景變成了現實”、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與小提琴演奏的《梁祝》琴瑟合鳴……12月5日,大陸高校師生赴臺訪問團結束9天8夜的豐富行程,帶著台灣同胞滿滿的熱情和愛返回大陸。

 

“寧願打球不要打仗”

 

“兩岸青年交流是如此渾然天成、欲罷不能。”這是今年4月,馬英九先生帶領20名台灣青年來大陸參訪時的感言。當時,大陸也同樣為台灣師生們安排了豐富的行程。中華民族崇尚的禮尚往來、越走越親,濃濃地體現在大陸和台灣學子來來回回的相互交流中。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和綠營分子不斷放出雜音,有質疑説此次活動是幫助大陸對台灣青年實行“統戰”,有民進黨當局匿名官員涉嫌洩露參訪團成員個人資料,還有人“訓示”馬英九基金會,更有抹黑參訪團成員的言論出現,臺陸委會甚至重申禁止政治言論、不能傷害“台灣地位”等。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綠營借此大做文章,顯然就是刻意阻擋兩岸交流,“此舉暴露出民進黨的心態卑劣與毫無自信”。他呼籲賴清德當局停止搞小動作,真正做些對台灣未來有幫助的事。

 

“大陸青年在台灣的表現讓許多年輕人驚艷,也讓民進黨感到傻眼。”台灣中時新聞網發表評論指出,他們的表現直接拆穿了民進黨的謊言,揭露了民進黨愚民教育所産生的惡果。民進黨當局將教育當成政治鬥爭的工具是自掘墳墓,是禍害子孫的犯罪行為。

 

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台灣很多民眾沒有機會看到兩岸交流場面,賴清德上任後一直不希望兩岸交流,但陸生團來訪受到矚目,加上媒體報道,許多民眾認為兩岸應多交流。“這是真實的民意,不是名嘴或民調可以決定”。蕭旭岑呼籲民進黨當局要以更開放的心胸,讓兩岸年輕人自然互動,“寧願打球不要打仗”。

 

“寧願打球不要打仗”

 

中評社發表社論指出,此次陸生團訪問大受歡迎,一方面呈現出台灣社會對於大陸民眾,絕大多數都是開放且歡迎的心態,另一方面也呈現出台灣社會對於兩岸交流的期待。如果連最單純的學生交流、體育交流、文化交流,都會被綠營冠上“統戰”帽子,那賴清德頻頻高呼希望兩岸和平,恐怕只會淪為口號了。

 

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為一黨一己之私,不擇手段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以各種理由極力打壓、阻礙兩岸同胞的正常往來,在島內大搞“綠色恐怖”,剝奪各界民眾出行自由,不斷給兩岸人員往來正常化、交流合作常態化製造障礙。但無論民進黨當局怎麼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交往的熱情依然持續高漲,各領域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事實再次證明,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共同願望,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

 

截至10月19日,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年客流量突破百萬,達到100.39萬人次,同比增長87.6%;今年以來,大陸共簽發臺胞證99.4萬張次,臺胞入境大陸共296.1萬人次,同比上升68.4%。12月4日,另一個兩岸交流的大事確定了——“2024上海台北城市論壇”將於12月17日在台北舉行。台北市長蔣萬安説,兩岸關係越緊張越需要溝通與交流,交流總比不交流好,促進了解總比增加誤解好,有信心今年一定會辦好雙城論壇。

 

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持續擴大交流合作,不斷深化融合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兩岸同胞都應該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秉持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定能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享民族復興偉大榮光!(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

“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舞臺,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惠者”

2024-11-11

“對於臺企而言,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舞臺,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惠者。” 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南僑董事長陳正文説。南僑集團已連續七屆參展,從第一屆90平方米的“見習觀摩”到本屆260平方米的中央區展位全情投入,今年簽約金額也創歷史新高。陳正文表示,“我們期待依託進博會這個開放共享的世界級大平臺持續成長,在國內外構建起高品質烘焙食品供應鏈。同時也期待助力其他臺企加入這個朋友圈,共同領略進博會的魅力。”

 

“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舞臺,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惠者”

 

11月6日,南僑食品集團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舉行簽約儀式。(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據統計,第七屆進博會共有22家臺企報名參展,展位總面積約2235平方米,涉及食品、消費品、裝備、醫療、服務貿易5個産業領域。眾多臺企搶抓機遇,簽約合作,取得纍纍碩果。全球頂尖的健身器材生産商喬山與40多家經銷商簽約,意向金額突破8億元人民幣;南僑食品集團今年舉辦4場簽約儀式,總金額逾4億元人民幣……喬山健康科技集團中國區總部執行長李永楷驚嘆于進博會的巨大影響力,他説:“無論是立足擴大品牌影響力,還是著眼尋找新商機,喬山都在這個舞臺上取得了豐厚碩果。我們對大陸市場始終保持最大期待。”臺達集團-中達電通總經理宮鴻華認為,“大陸發展速度很快,多元化的需求不斷加強,臺達也需要因時而變,通過進博會平臺進一步尋找新的機遇,加強合作交流”。

 

“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舞臺,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惠者”

 

11月6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消費品展區喬山展臺拍攝的運用AI技術的跑步機。(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越來越多臺商臺企正主動步入大陸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快車道”。近期,大陸各地舉辦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兩岸經貿交流活動,引導支持臺商臺企融入高品質發展,搶抓高水準共建“一帶一路”機遇,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如第27屆京臺科技論壇、第五屆海峽兩岸(陜西)經貿科技合作大會、第十九屆贛臺(廬山)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第十八屆湖北·武漢台灣周、第15屆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2024年貴州·台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遼臺經貿交流合作周等。

 

隨著雄安新區建設不斷推進,越來越多臺胞臺企來這裡參訪、考察、創業,希望在這片飛速發展的熱土上抓住機遇。據統計,今年3月以來,雄安新區已接待14批次近400名臺胞參訪考察。今年45歲的許瑋泰是雄安新區首家台灣菜館秋霞飯店的創始人。許瑋泰説,相較于台灣,大陸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雄安是我可以親眼見證它成長的國家級新區”。他建議更多臺胞將視線投向大陸,投向雄安新區,親自來這邊走走看看,感受大陸的發展變化。今年8月至10月,在雄安新區居住考察近兩個月後,另一名臺胞童上庭決定在這裡投資,開一家台灣茶葉店。童上庭説,在雄安新區開設台灣茶葉店不僅是一項商業活動,更是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融合發展的嘗試,“兩岸一家親嘛!”

 

“海峽兩岸對於科技創新都有彼此的精彩和成就,如果能攜手合作,必能結合自身優勢,讓兩岸的科技産業及創新發展更為飛速進步。”近日,在第五屆海峽兩岸(陜西)經貿科技合作大會上,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表示。

 

“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舞臺,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惠者”

 

海關總署近日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大陸與台灣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9.4%。其中,大陸從台灣進口1785.78億美元,同比增長9.3%;大陸向台灣出口617.89億美元,同比增長9.8%。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主流民意,也是擋不住的趨勢。大陸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始終是臺胞臺企的最大機遇,廣大臺商臺胞應乘勢而上,把握機遇、選準方向,在兩岸融合發展中收穫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民族復興參與感,獲得更大利益福祉。(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

2024-07-13

當前正值暑期,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等各種海峽兩岸交流活動輪番登場,不少島內民眾也把旅遊目的地鎖定在大陸,越來越多台灣同胞來到大陸行走、探訪。

 

譚主注意到,不管是“首來族”還是“常來族”,不管是來交流學習的台灣青年還是來觀光旅遊的台灣遊客,都感慨大陸發展速度之快、品質之高,驚嘆“變化好大”“超乎想像”!很多人表示,“我們也要參與其中!”

 

“幾年不來就大變樣!”

 

一些“常來族”對大陸發展迅速的感受尤為強烈,他們最常提到“幾年不來就大變樣”。

 

台北市議員侯漢廷時隔7年再次“登陸”,他接受媒體採訪表示,“過幾年再看大陸,感覺自己已經是個‘鄉巴佬’。從台灣來到大陸有一種從‘井’到‘海’的感受,真是天差地別”。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侯漢廷接受譚主採訪感嘆大陸發展迅猛

 

台灣青年林景茂從基建速度直觀體會到了大陸的發展速度,表示“前段時間重遊廣州,發現短短幾年時間地鐵線多了好幾條,我都差點不會搭了”。

 

台灣中華海峽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蘇恒告訴譚主,“之前在上海有處社區改造,按照‘台灣經驗’我以為要好幾年才能蓋好,沒想到過一陣子再去就已經完成了。這種民生項目,大陸建設得尤其快,速度‘噌噌噌’”。

 

有島內學者告訴譚主,除了驚嘆“大陸速度”,近年來大陸的台灣同胞還對“大陸品質”深有體會。

 

台灣《工商時報》綜合在陸臺商觀點指出,以臺商集聚的昆山為例,隨著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昆山推動實施了城市衛生、基建、綠化、減量發展、引進高技術産業等一系列新政,當地政府招商對象也已轉成綠色、永續、科技含量高的高新産業與服務業。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台灣《工商時報》報道截圖

 

在大陸紮根發展十幾年的台灣青年范姜鋒見證了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崛起,他告訴譚主,“我自己就開新能源汽車。幾年時間,大陸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就已百花齊放,自動駕駛技術在世界領先,這其實是生産力更高更好更智慧的一個縮影”。他讚嘆稱,智慧化的技術不僅讓汽車更“聰明”,還能實現智慧家電家居的互聯互通,打造真正的“萬物互聯”。

 

蘇恒用大陸高鐵舉例表示,大陸的發展不僅硬體遙遙領先,軟體和配套服務也很給力。“不管是什麼季節或是不同的地形地貌,大陸高鐵都能做到快、準、穩,背後必定是強大科技實力的支持”。她還特別強調,在高鐵上可以點外賣,享受沿途站點的當地美食,“這表明大陸在發展科技技術的同時,對於人性化的考量和服務的建設非常細緻”。

 

在北京師範大學就讀碩士研究生的臺青劉育宇特別談到了大陸鄉村,“我這幾年五次到鄉村支教,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孩子的學識水準都比我想像中好很多”“有一所中學建在大山裏,去的時候都是柏油路,學校裏有圖書館,都實現了數字化教學”。劉育宇在支教過程中也留意觀察新農村建設,“在湖北山村,當地政府出資在山地上建的太陽能光伏板,既保護環境,保障當地用電,額外所得還會補助村民”。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臺青劉育宇在大陸鄉村支教

 

島內學者告訴譚主,隨著台灣同胞深入走進大陸,他們時刻都能感受到大陸發展的“速”和“質”。尤其是民眾最關心、離民眾最近的事務,大陸真的做到又快又好。

 

“來過之後更想加入!”

 

不僅是驚嘆連連,還有台灣同胞表示,“來過之後更想加入,想要留下來發展”。

 

許多台灣同胞都經歷了看到真實的大陸,進而被大陸魅力所吸引的過程。譚主在成都寬窄巷子的一間咖啡館遇到了一個台灣親子旅行團,領隊謝柏園説,社會安全進步、百姓豐衣足食,“很舒心,考慮退休後來這邊定居”。臺青曾宥凱第一次來大陸就喜歡上了廈門的人文風情和居住環境,認為“這裡機會很多,整體創業環境都非常舒服”。在大陸創業的台灣屏東青年劉維鎧告訴譚主,在大陸十幾年,我成功搭乘大陸發展快車,成家立業,組建兩岸婚姻家庭,找到了真愛,也實現了發展夢想。

 

大陸近年推出落實臺胞同等待遇、助力臺企紮根大陸、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等一系列惠臺利民政策舉措,讓台灣同胞更容易也更願意留在大陸。

 

范姜鋒用臺胞證的變化舉例,“最開始臺胞證是一個本子,很多時候只能去櫃檯處理事情。後來換了卡式臺胞證,在買火車票、辦理住宿時都更便利。現在有了居住證,在政務系統都是被認證的,可以辦理的事務範圍更廣,也更不分你們還是我們了”。他還表示,大陸的舞臺和機遇一直對台灣同胞持開放和支持的態度,不管是科技創新、鄉村振興、農業林業還是社會治理,都有細緻到位的措施和方案,“讓臺胞只要願意參與就能找到機會”。

 

島內學者指出,大陸近些年的改革發展和創新突破,開創了有別於西方的現代化新路。隨著不斷推進,世界都對中國式現代化充滿信心,這也更讓我們台灣同胞自豪和嚮往。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教授認為,大陸的發展已經從“迎頭趕上”發展到“帶頭應變”,中國正在領導世界趨勢。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告訴譚主,“我參觀大陸很多地方,看到新質生産力帶給大陸經濟發展的信心,很有勢頭。信心堪比黃金,中國發展起來了,帶動整個世界的經濟都發展起來了”。新黨主席吳成典表示,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多方面的自信,“跟著祖國走,是台灣再出發的良機、再繁榮的開始”。

 

大陸的發展、臺胞與大陸的雙向奔赴讓民進黨當局坐立難安,因此想方設法阻撓臺胞“登陸”,但西進大陸、融入大陸的熱潮在島內已經勢不可擋。就連島內“深綠”網紅來過大陸之後都轉變看法,在社交平臺上向島內網友客觀評價大陸,甚至還二度來到大陸,深入東北家庭,感慨“這就是我夢想中的社區”。島內前民意代表鄭麗文表示,“台灣年輕人去到大陸後都喜歡大陸,讓民進黨混不下去、騙不下去了” 。

 

譚主最後想説,大陸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航船必將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對台灣同胞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只會越來越大。未來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不只滿足於“驚嘆”,更要來到大陸、融入大陸,與大陸同胞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參與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

展開全文

大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2024-05-09

近期,大陸連續發佈多項重大利好,不斷推動兩岸交流及融合發展。福建省4月28日發佈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第二批13條政策措施;文化和旅遊部、海關總署、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海峽兩岸航空運輸交流工作委員會等部門積極推出相應舉措暢通兩岸民眾往來通道及農漁産品輸入。這些舉措展現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融合發展的誠心、善意、決心與能力,將帶動新一輪兩岸融合發展熱潮。

 

大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此系列舉措充分展現大陸以人民為中心的對臺工作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兩岸一家親”“兩岸融合發展”“兩岸同胞命運共同體”等論述均蘊含以人民為中心的對臺工作理念。這些舉措的接連出臺準確、清晰、明確展現出了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貫徹與引領。大陸積極呼籲儘快全面恢復兩岸客運直航;促請臺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率先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並在平潭到台灣的海上客運直航復航後,恢復福建居民赴臺團隊旅遊,同時宣佈將批准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産品輸入,這些都是對台灣同胞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主流民意的最有力響應,也是對中國國民黨民意代表參訪團來訪大陸傳達島內臺胞心聲最及時、迅速的反饋。

 

此系列舉措充分展現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動權與主導權。台灣地區新當選領導人賴清德將於5月20日就職,因其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賴清德未來在兩岸關係處理等議題的能力引發各方疑慮。因此,島內有諸多聲音表達對臺海穩定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情勢的憂心。在此情況下,大陸仍宣佈多項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惠臺措施和表達交流的呼聲,向廣大台灣同胞釋出善意,展現大陸在促融上保持極強的戰略定力與戰略自信,同時具備掌握戰略主動與主導的能力,不受島內政權更替以及“台獨”挑釁和外部勢力干涉的影響。同時,快速、多輪、高效促融政策的不斷推出也能夠使臺胞對大陸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及誠心善意堅定信心。

 

大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此系列舉措充分展現促融政策力度大、落處實、面向寬、配套足。距2023年11月27日推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首批15條政策措施半年左右的時間,福建省再次推出第二批13條政策措施。一是為臺胞提供同等性、個性化、本土化服務。如在閩政通APP設立“臺胞專區”,首批推出28項政務服務事項,為臺胞臺企提供辦事服務、政策解讀、臺海資訊等一站式服務;健全完善“臺胞醫保健保福建線上服務平臺”。將臺胞服務切實接入本土化政務系統與醫療服務系統,能夠幫助“登陸”臺胞、尤其台灣首來族在尚未建立社會關係網絡及不熟悉大陸政策發佈渠道的情況下快速了解政務辦理方式,保障自身利益。二是以“同標共通”“重點扶持”推動閩臺企業合作及臺企落地。如設立臺商海峽兩岸産業投資基金、加大對台資農業企業金融服務支持,在電子信息技術、農産品、服務業、新能源等4個重點行業領域推進兩岸標準共通等。三是漸進打造福馬“生活圈”。如面向馬祖鄉親推出“福馬同城通”卡,馬祖鄉親可持卡享受福州全市範圍公共交通及指定酒店住宿優惠、入住臺胞免租房、子女入學等便利。四是探索開闢融合新域。充分結合福建地域特點及台灣行業優勢,組織實施海峽兩岸互聯網行銷師培訓就業創業扶持計劃;拓展臺胞參與福建氣象工作渠道;為臺胞在閩參加多種類船員培訓、申辦大陸船員證書提供便利,為臺胞培訓、創業、就業創造特色化機會。

 

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兼具大義與大利。大陸正用誠心、決心、用心換取臺胞的信心、真心、開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兩岸同胞的共同使命,只有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和衷共濟,才能共創福祉,共享榮光。(作者: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研究員楊晶華)

 

展開全文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2024-05-02

編者按: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本期“臺青追夢人”系列報道帶你走近在大陸創業的臺商,他們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的同時,也在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社會責任,在參與兩岸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的價值。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范姜鋒:追逐新的夢想,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范姜鋒參加完一個上午的會議,正在返回公司的途中。突然,手機響起。這是一位預約了採訪時間的記者朋友打來的電話。因為工作繁忙,他已經和記者變更了兩次採訪時間,但下午還要參加一個重要活動。他只能通過電話完成這次採訪,分享自己的創業初心和夢想。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廈門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姜鋒(供圖:范姜鋒)

 

2009年,28歲的我懷著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跨過海峽,被公司指派到廈門工作。廈門和台灣的飲食、語言、文化相近,我很快適應了廈門的生活,感覺像是“從故鄉到另一個故鄉”。多年後,我常常思考自己能為這些已經在大陸或想來大陸創業、就業的台灣青年做什麼?2016年,我與大陸合夥人共同創立啟達海峽雙創基地。截至目前,已經服務台灣青年超4萬人,幫助超過500名臺青在大陸成功創業,成功孵化臺青企業項目超500個。

 

台灣青年創業大部分是小微企業,為了讓這些企業抱團取暖,我們把大家組織在一起,以聯盟的方式去洽談比較成熟或體量大的業務,既可以承接産品包,又可以參與頂層的城市規劃。目前,我們已經組建了鄉村振興産業聯盟、新媒體産業聯盟。

 

2024年,我把目光鎖定在體育産業,希望以此帶動更多台灣青年就業。第一,體育是一個兩岸交流交往障礙較小的平臺;第二,國家政策支持體育發展,從産業鏈來説,這屬於朝陽産業;第三,我覺得體育産業也是大多數台灣青年比較容易參與的行業。台灣有許多諸如運動管理、休閒、健康管理等科系。一些退役的運動員也可以到大陸參與體育産業的發展。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2019年,范姜鋒在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大會上作主題演講 (供圖:范姜鋒)

 

我們公司和華體(福建)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廈門市體育中心打造的海峽兩岸(廈門)體育産業創新創業園正在施工中,有冰雪項目場館、水上運動場館、球類場館以及休閒營地等。園區建成後,將為兩岸體育人才的交流、就業、創業提供服務平臺和相關支持。

 

未來,我的新夢想是希望企業越做越有規模,成為行業標杆,幫助更多台灣創業青年在大陸圓夢。錢在哪都能掙,企業除了做大,還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這樣才有價值。就我個人而言,計劃攻讀管理方面的博士,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蘇睿章:我們要讓"一加一大於二"

 

蘇睿章特意換上一身正裝,去參加“星星孩子 彩繪世界”2024首屆滬臺自閉症兒童書畫公益展。這次活動的主辦方是上海臺協徐匯工委會、青逸雅集兩岸青年藝術空間及愛星堡公益團隊。作為上海臺協徐匯工委會總幹事的蘇睿章,自然非常重視,也非常高興能為公益事業出力。在談到事業發展和社會責任時,蘇睿章有著自己的感悟: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蘇睿章參加“星星孩子 彩繪世界”2024首屆滬臺自閉症兒童書畫公益展(供圖:蘇睿章)

 

我來自台灣新竹,到大陸發展已經十多年了。目前,我就職于上海兆豐國際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人力資源顧問和培訓工作。以前,我的客戶大部分分佈在上海和台北。近年來,我們發現了新的藍海市場——武漢。今年三月下旬,我到武漢參加了招商活動,參觀了比亞迪展示中心,第一次嘗試了無人駕駛計程車。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震撼!武漢和台北等城市在生活便利性方面很像,很接地氣。我們不久前已經承接了武漢太平洋金融廣場的所有培訓業務。這個項目很大,而且將持續多年。我的新夢想是把武漢的新業務發展得更茁壯。

 

在工作之餘,我還參與臺商協會的一些工作和公益事業。每個禮拜,我都會拜訪兩家中小型的臺商企業,了解他們的困難,盡力幫他們和相關部門一起解決難題。臺商協會還經常組織公益活動,關心那些相對弱勢的群體,比如向城市農民工捐贈粽子、向環衛工人捐贈月餅。“星星孩子 彩繪世界”2024首屆滬臺自閉症兒童書畫公益展就是我們上海臺協徐匯工委會主辦的。活動展出了兩岸的自閉症兒童親手繪製的近80幅繪畫作品。這些作品充滿著純潔、善良、天真與可愛,打動了很多企業家。許多臺商紛紛拿出善款參與義賣活動。    

 

我認為,兩岸同胞追求過好日子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我們要讓“一加一大於二”。

 

林星宇:希望台灣青年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

 

傍晚時分,林星宇和團隊裏的二十多個小夥伴圍坐在餐桌前進行著一場“頭腦風暴”,他們圍繞專業技術、行業新聞和公司走向展開討論。林星宇常開玩笑地説:“當一個人處於半饑餓狀態的時候,腦袋是最靈活的。我特別享受投入研究工作所得到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作為一名創業前輩,他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能給更多年輕人帶來啟發。

 

我是台北人,專業領域是半導體光電。大學畢業後,我在美國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回到台灣的公司。2000年,我被派到上海浦東籌建研發中心,研發了數碼相機、行車記錄儀、攝像頭等産品。此後,我發現虛擬技術和應用在大陸發展很快,而歐洲的老客戶們需求量也很大,於是在深圳創辦了自己的科技公司。電子産品的技術更新迭代特別快,科技公司不能墨守成規,要不斷創新,否則根本存活不下去。七八年前,我看到虛擬現實技術在大陸興起,國家還提出數字中國概念,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比較大。目前,我們做的虛擬人應用出口市場也很有前景。現在,國家提出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我們應該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中小企業如何把握機遇。我的夢想就是帶領有著多年“革命感情”的小夥伴們,一起快樂地發展事業。

 

臺青追夢人 │ 新夢想 新發展 新責任

 

林星宇幫助年輕人進行實習參訪(供圖:林星宇)

 

在深圳工作多年的經歷讓我感到這裡比台灣的發展環境要好很多。我的太太和女兒、兒子來深圳以後,都覺得城市很現代化,經濟發達、生活便利,就定居在了深圳。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會更多地考慮帶動和扶持年輕人,這也是一種責任。我認為台灣青年來大陸發展是比較好的選項,因為兩岸同文同種,台灣青年過來比較容易適應。我一直鼓勵島內的大學生利用寒暑假到大陸實習。去年暑假,我讓女兒帶了幾個同學來深圳。我讓他們住在家裏,還安排他們去一些單位參訪,多開闊眼界。從身邊人做起,兩岸的溝通交流就都有了。大陸的市場很大,發展機遇也比較多,台灣青年應該來走一走、看一看,最終做出有利於自身發展的選擇。(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