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青花瓷》和頂碗舞的夏日之約
|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5-08-15 09:59:29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青花瓷的釉色裏,藏著兩岸共有的文化基因。從草原上頂碗舞的優美旋轉,到台灣少數民族拉手舞的心手相牽,舞出的都是青春的律動和家的溫暖。在跨越草原和海峽的鄉土歌謠中,飄蕩著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從祖國的北疆到南部的寶島,這份同源的血脈,早已刻在骨子裏……
8月8日,一個月圓的美好夜晚,參加“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的40名台灣青年站上內蒙古自治區2025烏蘭察布市第十四屆“草原之旅”那達慕大會開幕晚會的大舞臺。一名台灣男生用小提琴演奏著兩岸同胞耳熟能詳的歌曲《青花瓷》,另一名台灣女生在優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38位來自台灣少數民族的青年還帶來了歌舞表演《原心·蒙地》,熱情奔放的舞步與大草原的晚風熱烈地融合在了一起。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的營員在2025烏蘭察布市第十四屆“草原之旅”那達慕大會開幕晚會上表演《青花瓷》。(攝影:張弘進)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的台灣少數民族營員在2025烏蘭察布市第十四屆“草原之旅”那達慕大會開幕晚會上表演舞蹈《原心·蒙地》。(攝影:張弘進)
8月5日至10日,“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成功舉辦。來自台灣地區的少數民族同胞、青年學生共58人在烏蘭察布市和北京市進行了為期8天的藝術交流和研學參訪活動。台灣同胞參演的節目出現在那達慕大會上,在烏蘭察布最盛大的草原盛會中尚屬首次,他們獲得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和歡呼聲。這是一次兩岸藝術和文化交流的成功實踐,真實體現了兩岸同胞一家人、永遠心手相牽的真摯情感。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的營員和烏蘭牧騎的演員們合影留念(攝影:張弘進)
表演完《青花瓷》舞蹈的女生難掩激動。她第一次在如此盛大的舞臺上表演,既緊張又興奮。“今天的天空有圓圓的滿月,非常美。”她説,“我們在候場和退場的時候,每個身邊經過的人都會對我微笑、點頭,讓我放鬆了很多。這種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藝術交流超有意義,不同藝術形式的刺激會使我們大腦皺褶增多,會變聰明。如果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那很可怕。”
參加《原心·蒙地》節目表演的太魯閣人古先生也很興奮。他説:“之前只在電視上看到過春晚那樣盛大的晚會,沒想到今天自己也走到了這麼大的舞臺上表演。觀眾們對我們的表演給予了非常熱情的回饋,感覺特別溫馨和感動。我們的歌聲和舞蹈喚醒了臺上和台下民眾彼此之間共同的情感。在綵排節目的空余,我們會和周圍蒙古族的朋友們交流,看看彼此的服飾,聊聊音樂、舞蹈和日常生活,感覺很新奇、很棒。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親切、和善。”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的營員在大草原上歡呼雀躍。(攝影:張弘進)
台灣同胞參與本次那達慕大會表演是由活動主辦方——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積極策劃並推動實現的。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張靜之説,此次交流營在行程設計上聚焦文化體驗與藝術交流兩大核心,同時結合台灣青年的興趣特點設置互動環節。烏蘭察布市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本就是草原上承載著團結與歡騰的盛會。58位來自寶島台灣的同胞在此相聚,第一次在那達慕大會上與大陸藝術家同臺獻藝,這場藝術交流早已超越了活動本身的意義,它化作了連結兩岸的文化橋梁,成為了牽動人心的情感紐帶。
在交流營為期8天的參訪中,營員們向集寧烏蘭牧騎的蒙古族歌舞演員學習了頂碗舞和筷子舞;在察哈爾文化博物館,傾聽著千余件元明清文物靜靜訴説草原民族與中原文明的交融史;在烏蘭哈達火山群,億萬年的地質奇觀讓台灣青年們觸摸到中華文明生長的壯闊底色。大家親手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察哈爾毛繡”的製作,那一根根鋒毛編織的不僅是動物圖案,更是各民族攜手共生的文明密碼;在格根塔拉草原,大家觀看精彩的馬術表演,還騎上駿馬,摔跤服的銅釘碰撞出清脆的聲響,那是兩岸青年血脈裏共同的勇武基因在共鳴;在馬鈴薯業和乳業的現代化生産線,大家看到的是中華文化既能保持本真,又能煥發多元活力的樣貌;在慕田峪長城,大家手拉手攀登臺階的身影,展現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共同豪情;在故宮的紅墻下,兩岸青年駐足凝視的目光,都在追尋同一個文明根脈。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的營員參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毛繡培訓基地。察哈爾毛繡是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于2021年5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攝影:張弘進)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的營員參觀烏蘭察布的博物館,了解當地歷史文化。(攝影:張弘進)
全國臺聯是這次交流活動的主辦方之一。全國臺聯的副會長楊毅周説,這次活動創新的“文化體驗+藝術共創+生態研學”模式,正是希望為大家搭建一座沒有隔閡的橋梁。全國臺聯作為台灣同胞的“家”,始終堅信:青年走得越近,兩岸未來就越光明。未來,我們將繼續打造更多這樣的平臺,讓更多台灣青年走進大陸的城市鄉村、工廠校園,在親身體驗中讀懂真實的中國。
活動結束後,台灣青年吳先生説:“我沒有想到這輩子會有機會來到這麼遼闊、讓人心胸開闊的地方;我跟當地的工作人員聊天,他們説本來這邊的畜牧業和其它産業是比較落後的,是政府不斷挹注這裡,使烏蘭察布市有了現在的發展成就。在這裡,我真正感受到大陸在解決百姓民生問題上的力道和決心。我還發現這裡的人都很好相處,有問題或者尋求幫助時,都會很熱情地和我溝通交流。”

開營儀式上,活動主辦方貼心地為三位營員慶祝生日。(攝影:張弘進)
除了文化和藝術體驗,這次交流活動更是一場溫暖的親人之約。在開營儀式上,三位營員意外收到生日祝福的驚喜,讓“兩岸一家親”從理念變成溫暖的現實。在活動期間,一旦有營員感到身體不適,工作人員都會及時送他們到醫院治療並精心照顧。
張靜之認為,兩岸青年在共同領略草原風光、品味民族文化、暢敘同胞情誼、齊奏青春樂章的過程中,不僅深化了彼此情誼,更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這不僅是一次沉浸式的草原文化體驗,更是一場意義深遠的文化尋根之旅,一場兩岸青年雙向奔赴的青春之約,為促進兩岸青年心靈契合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營員遊覽慕田峪長城(攝影:攝影:李若嫣)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營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合影。(攝影:李若嫣)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雖然已經結束,但這段草原之約不是終點。相信所有的營員們都會帶著草原的遼闊胸懷、長城的堅毅品格、故宮的文明自信,在各自的人生征途上綻放光彩!兩岸同胞的交流交往會如草原上悠揚的旋律一樣,生生不息、弦歌不斷。(作者:常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