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民進黨當局寧可搞政治操弄,也不願救台灣民眾

臺勞動事務主管部門9月1日公佈最新數據,島內無薪假人數累計達3055人,涉及118家企業,較前期增加667人、45家,再創今年新高。另據臺媒中時新聞網報道,有機械産業者透露,已有5家協力廠因受關稅衝擊及接班問題相繼關閉,業界對未來景氣普遍感到悲觀。有廠商表示當前連訂單都沒有,救急才是當務之急,建議臺當局應提供金融支持幫助企業因應困境。

 

面對民生窘迫現狀,本應該以扶助民生為主的民進黨當局的表現卻極其令人失望。據臺媒《聯合報》日前報道,台灣“大罷免”加上一場核三延役“公投”活動,總共花掉了15億元(新台幣,下同)公帑。有學者表示,若再加上社會動員成本恐怕所費金額可達30億元,然而最後只剩下社會的撕裂與仇恨。很多島內輿論認為“大罷免”耗資甚巨、浪費公帑,甚至表示這筆錢“拿來台南救災,屋頂都修好了”。國民黨民意代表賴士葆也批評,民進黨當局寧可搞政治操弄,也不願救台灣民眾。

 

民進黨當局寧可搞政治操弄,也不願救台灣民眾_fororder_1

 

連續兩輪“大罷免”投票的結果,清晰展現了台灣民眾對民進黨打壓異己、撕裂社會的惡鬥鬧劇説“不”的態度,也充分表明任何“台獨” 分裂和政治操弄都不得人心,反映了台灣民眾對政治惡鬥的厭倦和對實質治理的期盼。只有摒棄政治操弄,回歸民生本質,才能真正回應民眾的期待。數據顯示,賴清德當局的滿意度在 8 月已降至 28%,親綠民調8月底的相關數據也僅三成。

 

9月8日交保獲釋的柯文哲就猛轟賴清德讓台灣四分五裂。另據台灣中時新聞網日前報道,某新聞媒體的英國籍記者艾永青7月辭職返英。他在網上發表文章,痛揭“大罷免”內幕。揭露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與他的家人也成了部分極端分子的攻擊目標,罪名似乎只是因為他産出的內容,沒有百分百符合民進黨當局敘事。他強調“我不認為台灣正在走對的方向”。

 

台灣中天新聞網8月底刊登題為《大陸機器人在奔跑 台灣在罷免中自殘》的文章,作者為台灣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蔡鎤銘。文中説,8月,大陸在北京舉辦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逾500部人形機器人參賽,展現人工智能與機械工程的最新成果。這場運動會不僅是技術展示,更是教育改革、公共參與和敘事策略的綜合體現。反觀台灣的“大罷免”行動,則顯示出情緒動員與意識形態操作的極限。奔跑的機器人不會思考,但讓它奔跑的年輕人正在思考。文章最後總結道,迷航的罷免行動雖打著“民主”之名,卻暴露出敘事的貧乏與制度的誤用。

 

民進黨當局寧可搞政治操弄,也不願救台灣民眾_fororder_2

 

更有甚者,賴清德日前重申臺當局明年防務預算佔比將超過GDP3%,預計2030年達到5%。中國國民黨議員遊淑慧質疑,若台灣防務預算達到GDP的5%,總金額會從4674億元(新台幣,下同)增加到1兆2500億元,“增加的8000億從哪來”?難道要把社會福利和教科文預算各砍一半省出8000億給台灣防務部門嗎?如果不從現有其他預算擠兌,那就只剩下舉債或加稅的辦法,債留子孫、掏空財政。

 

長期以來,賴清德只顧政治私利、漠視民生疾苦、“賣臺”“毀臺”的行徑,悖離民意,不得人心,台灣老百姓都清清楚楚看在眼裏。如果賴清德不選擇迷途知返,一味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迎接他的將是更大的民意海嘯和最終的慘敗。(作者:左鎮)

【海峽兩岸】美國防部變“戰爭部” 第一把火燒向臺海

2025-09-09
展開全文

臺審計報告揭漁電共生“有電無魚”亂象,民進黨政策遭批

2025-09-09

中國台灣網9月8日訊 根據臺媒“中時新聞網”報道,臺審計主管部門最新公佈的相關決算審核報告指出,在全臺393件已經完工並連接電網的漁電共生案場中,經過查核的122件案場有高達69.67%並未達到應有的養殖實況。媒體人趙少康批評,民進黨提出的優美口號存在欺騙成分,因地主傾向出租土地發電獲取高額租金,致使漁民生計受損、怨聲載道,形容現況為“有電無魚”。

 

趙少康8日發文指出,民進黨長期堅持非核政策,導致島內綠能發展出現諸多亂象和問題。針對審計報告中近七成所謂“漁電共生”案場實際上並未進行養殖,他引用國民黨民代謝龍介的話批評,這就是“電生魚死”的真實寫照。

 

趙少康進一步指出,為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民進黨大力推動綠能,導致大範圍土地開發、漁民喪失魚塭,甚至海上也鋪設光電板,颱風過後更衍生大量光電廢棄物。由於魚塭覆蓋大面積光電板,池水升溫、光照減少,導致蝦體無血色、魚類生存困難。更有魚塭因無法定期曝曬殺菌,直接影響養殖生態,造成“有電無魚”的現象。他強調,民進黨口口聲聲以“養殖為本、綠能加值”的政策,實際卻傷害了漁民利益,“養殖為本”已淪為空談。

展開全文

家人遭極端分子攻擊 英籍記者揭“大罷免”內幕 批台灣走錯了方向

2025-09-08

家人遭極端分子攻擊 英籍記者揭“大罷免”內幕 批台灣走錯了方向

 

中國台灣網9月8日訊 綜合臺媒報道,在台灣曾任職英語影音平臺的英籍記者艾永青(Ed Moon)近日發文痛揭“大罷免”內幕。他批評編輯室受政治干預,而促使他辭職舉家離開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與家人都成為極端人士的攻擊目標。文章引起熱議,艾永青表明立場,強調自己不屬於任何陣營,但認為賴清德當局應受檢視,也盼社會能反思極端言論帶來的危害。

 

文章提到,儘管民進黨在臺立法機構中並未過半,但賴清德並未嘗試與“在野黨”合作,其核心盟友早已在談論“大罷免”,構想很快就具體化,且令人訝異的是,這些行動很快與民進黨“脫鉤”,換上所謂“公民團體”的名義出面,進而被包裝成“草根運動”。

 

艾永青質疑,“大罷免”與民進黨無關的假像,竟被台灣多數親綠的評論界全盤接受。所謂“公民團體”的成員,有多少是民進黨選民?甚至是民進黨黨員?

 

他指出,“大罷免”還伴隨著更令人擔憂的發展是,罷免行動伴隨著對在臺陸配的針對,從政界人物到普通居民,不少人都因與大陸有關聯而遭到賴當局展開一系列施壓。

 

艾永青指控,最後一根稻草是他與家人也成了部分極端分子的攻擊目標,罪名似乎只因他産出的內容,沒有百分之百符合賴當局的“敘事”。在嘗試維持新聞專業、保護他們的記者,同時又不能讓這一切影響他與家人的情況下,這份壓力終究成為難以承受的重擔,“我不認為台灣正在走對的方向”。

展開全文

日月譚天 | 共同的歷史記憶激發島內民眾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2025-09-06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各界代表人士受邀出席。譚主注意到,當國民黨抗日老兵、100歲高齡的宋其祥老人等6名老戰士畫面出現在直播鏡頭中時,不僅現場掌聲雷動,兩岸網友也熱情點讚、發帖留言表達感動之情。

 

受邀觀禮的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指出,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戰,是兩岸共同的歷史。她此行是為傳承歷史真相、向英靈致敬,期待兩岸同胞堅持一中、反對“台獨”,加強交流合作,共促國家統一、民族復興。同樣獲邀出席的臺大教授苑舉正告訴譚主,抗戰是整個中華民族一段悲壯的史實,要永遠記住我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永遠記住戰爭不能夠再發生。另一位台灣嘉賓、臺海軍前艦長呂禮詩接受譚主獨家專訪時動情地表示,九三閱兵是為了告慰曾經為我們國家犧牲的軍人、百姓。作為一個中國人,有這個機會當然一定要來到北京參加這個盛大且神聖的活動。

 

多位島內專家對譚主説,大陸隆重舉辦九三紀念活動,在島內引發重溫抗戰勝利、台灣光復歷史的熱潮。那段共同抗日的烽火歲月,激發更多島內民眾體認到兩岸同胞本就是一家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全民族抗戰臺胞從未缺席

 

台灣光復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仆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榮光和全體中華兒女的民族記憶。島內專家向譚主分析指出,縱觀對日抗戰的各個時期,台灣同胞從未缺席,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台灣民眾堅決反抗日本殖民。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台灣及澎湖列島被日本強行侵佔。台灣民眾“奔相走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于四野”,他們鳴鑼罷市,抗議割讓台灣,發出“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願拱手而讓臺”的怒吼。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葉蔚南説,“日本侵佔台灣的50年,台灣民眾從未停止抗爭,從武裝抗日到文化反日,65萬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中國時報》董事長王豐就此表示,在當年的台灣人口規模中,犧牲的同胞佔很大的比例,足以説明台灣同胞的愛國主義情懷跟大陸同胞可以相互輝映、日月同光。

 

兩岸同胞並肩作戰共禦外侮。全民族抗戰爆發後,有5萬多名台灣愛國志士內渡大陸投身抗日,其中就有懷揣強烈民族意識的名將李友邦。他判斷“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欲致力於台灣革命的成功,必先致力於中國抗戰的勝利”,於是提出“保衛祖國、收復台灣”的口號,成立台灣義勇隊,活躍在浙江、福建的抗日前線,成為臺胞參加祖國抗日鬥爭中人數最多、活動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抗日團體。台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人間出版社發行人藍博洲進一步指出,“台灣同胞在大陸的抗日活動,跟中國共産黨的抗日是密切相關的,早期的紅軍,後來的八路軍、新四軍,都有臺胞踴躍參與。”

 

正因抗戰勝利才有台灣光復。《中國時報》社論直言,不論是大陸上,自東北“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前後14年的奮勇抵禦;還是乙未割臺以來,台灣同胞在日本殖民體制下貫穿50年的頑強抵抗,都是中華民族保鄉衛土,爭民族尊嚴、爭自主權利,為生存不願為人奴役而打拼的壯舉。文章指出,當時,台灣絕大多數人都清楚地意識到,台灣人不是日本人、而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台灣將回到祖國懷抱。島內各界有識之士強調,台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這段血與火熔鑄的光輝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事實確鑿,不容置疑,更不容改變。

 

日月譚天 | 共同的歷史記憶激發島內民眾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島內媒體評論截圖

 

譚主看到,在島內媒體和網紅直播大陸抗戰勝利紀念活動的視頻評論區,眾多台灣網友紛紛追憶家人參與抗戰的歷史:“我父親抗日時是遠征軍,如果他看到今天的閱兵,一定會為中華民族的強大感到欣慰!”“光看留言就哭了好幾次,感謝所有抗日英雄”……“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鏗鏘話語刷屏,這份爭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自豪感令人動容。

 

紀念抗戰勝利臺胞不應缺席

 

抗戰勝利80週年也是台灣光復80週年,值得兩岸同胞共同紀念,相關紀念活動台灣同胞不應也不能缺席。面對民進黨當局的恐嚇打壓,仍有大批島內人士毅然前來大陸參加紀念活動。在與他們的交流中,譚主得知了感人的動因。

 

一方面,是為了傳承先輩光榮的愛國傳統。苑舉正説他是抗戰老兵家屬,父親與共産黨的八路軍協同抗日取得勝利。他根本不怕民進黨,因為有14億人為他來大陸參加活動拍手叫好。洪秀柱霸氣地反問:難道紀念為國捐軀的先烈,也要經過民進黨批准?這不僅是對人民自由的限制,更是對歷史真相的壓抑。《旺報》社評寫道,台灣部分民眾家中長輩親歷抗戰,希望在這個重要日子到大陸緬懷憑吊從南京到騰衝、從盧溝橋到四行倉庫等史跡實境,民進黨當局對這些人應以理解、開放的心態視之,而非以“被統戰”的狹隘標簽對待。

 

另一方面,是立志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王豐表示,台灣一般老百姓看到九三閱兵,必定會以身為中國人感到光榮驕傲。他堅定地説,我們這一代炎黃子孫眼前就有兩大任務亟待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奮鬥完成,那就是國家統一、民族偉大復興。在現場觀禮的臺青邱慶齡看來,兩岸共同傳承抗戰精神意義重大,不僅能讓我們銘記先輩們的犧牲和奉獻、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更重要的是能增強兩岸同胞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讓我們明白大家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激勵我們攜手共進,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而努力。

 

譚主想説,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一家人,沒有什麼力量能把我們分開。兩岸中國人一定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傳承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偉大抗戰精神,共同書寫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新篇章,共創民族復興偉業新榮光。

 

日月譚天 | 共同的歷史記憶激發島內民眾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