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民進黨當局寧可搞政治操弄,也不願救台灣民眾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5-09-09 19:59:05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臺勞動事務主管部門9月1日公佈最新數據,島內無薪假人數累計達3055人,涉及118家企業,較前期增加667人、45家,再創今年新高。另據臺媒中時新聞網報道,有機械産業者透露,已有5家協力廠因受關稅衝擊及接班問題相繼關閉,業界對未來景氣普遍感到悲觀。有廠商表示當前連訂單都沒有,救急才是當務之急,建議臺當局應提供金融支持幫助企業因應困境。
面對民生窘迫現狀,本應該以扶助民生為主的民進黨當局的表現卻極其令人失望。據臺媒《聯合報》日前報道,台灣“大罷免”加上一場核三延役“公投”活動,總共花掉了15億元(新台幣,下同)公帑。有學者表示,若再加上社會動員成本恐怕所費金額可達30億元,然而最後只剩下社會的撕裂與仇恨。很多島內輿論認為“大罷免”耗資甚巨、浪費公帑,甚至表示這筆錢“拿來台南救災,屋頂都修好了”。國民黨民意代表賴士葆也批評,民進黨當局寧可搞政治操弄,也不願救台灣民眾。
連續兩輪“大罷免”投票的結果,清晰展現了台灣民眾對民進黨打壓異己、撕裂社會的惡鬥鬧劇説“不”的態度,也充分表明任何“台獨” 分裂和政治操弄都不得人心,反映了台灣民眾對政治惡鬥的厭倦和對實質治理的期盼。只有摒棄政治操弄,回歸民生本質,才能真正回應民眾的期待。數據顯示,賴清德當局的滿意度在 8 月已降至 28%,親綠民調8月底的相關數據也僅三成。
9月8日交保獲釋的柯文哲就猛轟賴清德讓台灣四分五裂。另據台灣中時新聞網日前報道,某新聞媒體的英國籍記者艾永青7月辭職返英。他在網上發表文章,痛揭“大罷免”內幕。揭露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與他的家人也成了部分極端分子的攻擊目標,罪名似乎只是因為他産出的內容,沒有百分百符合民進黨當局敘事。他強調“我不認為台灣正在走對的方向”。
台灣中天新聞網8月底刊登題為《大陸機器人在奔跑 台灣在罷免中自殘》的文章,作者為台灣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蔡鎤銘。文中説,8月,大陸在北京舉辦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逾500部人形機器人參賽,展現人工智能與機械工程的最新成果。這場運動會不僅是技術展示,更是教育改革、公共參與和敘事策略的綜合體現。反觀台灣的“大罷免”行動,則顯示出情緒動員與意識形態操作的極限。奔跑的機器人不會思考,但讓它奔跑的年輕人正在思考。文章最後總結道,迷航的罷免行動雖打著“民主”之名,卻暴露出敘事的貧乏與制度的誤用。
更有甚者,賴清德日前重申臺當局明年防務預算佔比將超過GDP3%,預計2030年達到5%。中國國民黨議員遊淑慧質疑,若台灣防務預算達到GDP的5%,總金額會從4674億元(新台幣,下同)增加到1兆2500億元,“增加的8000億從哪來”?難道要把社會福利和教科文預算各砍一半省出8000億給台灣防務部門嗎?如果不從現有其他預算擠兌,那就只剩下舉債或加稅的辦法,債留子孫、掏空財政。
長期以來,賴清德只顧政治私利、漠視民生疾苦、“賣臺”“毀臺”的行徑,悖離民意,不得人心,台灣老百姓都清清楚楚看在眼裏。如果賴清德不選擇迷途知返,一味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迎接他的將是更大的民意海嘯和最終的慘敗。(作者:左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