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大罷免”投票及核三延役“公投”與兩張“神主牌”的倒掉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5-08-26 17:11:49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8月23日,台灣民意代表“大罷免”第二輪投票結果揭曉,國民黨守住全部席位。算上7月26日第一輪“大罷免”的完敗,民進黨當局策動的“大罷免”被完封,以大失敗告終,顯示出島內主流民意連續給了民進黨兩記耳光,徹底否定了賴清德當局上臺後猛打的“抗中保臺”。核三延役“公投”雖因投票率不足三成、贊同票數低於通過門檻所需的500萬票,最終並未過關,但超過430萬票贊同、僅有151萬票反對,也明確反映出島內主流民意已由“反核”轉向“擁核”,民進黨當局長期堅持的反核“神主牌”被破功。
一、賴清德與民進黨當局操弄的“抗中保臺”難抵島內主流民意對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訴求
持續了數月的這場“大罷免”,雖然民進黨一再將所謂“公民團體”頂在第一線,反復辯稱所謂“罷免是公民權利”,但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民進黨才是真正的幕後操縱者。為動員支持者投票,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操弄“抗中保臺”,大肆污衊攻擊藍營民意代表“親中賣臺”,極力拉高仇恨值。催票最後關頭,賴清德親自上陣,公開叫囂“打掉雜質”“不投罷免票,不是台灣人”“沒什麼比‘大罷免’更重要”,甚至出現民進黨側翼和“青鳥”街頭襲擾路人的極端行徑。
更令人憤怒的是,即便是遭遇了7月26日“大罷免”大失敗,並被多份民調警告支持度已暴跌,但賴清德仍然堅持“一條道走到黑”,拒不道歉,也不進行人事及施政路線調整,更無視特朗普政府對臺揮出的“關稅大棒”,頑固堅持“鬥到底”,甚至在8月15日這樣對於中華民族極為重要的日子裏,不提“抗戰”,公然拋出“終戰”,企圖以媚日姿態獲得外部勢力支持和深綠基本盤力挺。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賴清德與民進黨的“頭鐵”行為最終撞上再一波民意海嘯。毫無疑問“大罷免”被完封的投票結果顯示了台灣多數民眾要的不是無休止的朝野惡鬥,而是持續改善的經濟民生;要的不是荒謬的“逢中必反”,而是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要的不是充滿政治算計的攻擊抹黑,而是實實在在的協商謀劃。
二、核三延役“公投”獲高票支持警示“反核”意識形態挂帥的能源政策必須回歸務實理性
民進黨自成立以來便高舉反核“神主牌”,凸顯其自身“愛台灣愛鄉土”,也曾獲得相當多人的支持,尤其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後,更一度成為所謂的“政治正確”,助力民進黨高票上臺,並力推快速廢除核電的“非核家園”政策。
但世界不會因為某些“用愛發電”之類的奇葩“文青話語”而改變客觀規律。沒有廉價穩定的核電,就必然會出現電價上漲與電力供應不穩定。當電費開銷的痛感上升增大,當停電不是偶發事故而成為生活日常,當電力供應不穩定成為美國在臺協會辯稱臺積電必然赴美的理由,民進黨所宣揚的“台灣不缺電”“因為小動物而産生電力故障”就不再僅僅是笑話,而是成為島內民眾日常生活與産業發展的惡夢。當民進黨將“滿嘴的主義、滿肚子的生意”搬入現實,各派系尤其是“新潮流係”圍繞綠電利益瘋狂撕咬,甚至在台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投票前因爭奪巨大光電利益而不惜上演的“台南學甲88槍擊案”,再鐵桿的民進黨支持者也會忍不住跳腳反對。無怪乎此次核三延役“公投”相較于2021年“核四公投”,反對票少了兩百七十萬多張,關鍵就是中南部深綠基本盤不再願意含淚挺綠。
由此可見,島內近期的投票直接宣告民進黨長期操弄的“抗中保臺”與反核“神主牌”被掃進了垃圾堆。如果賴清德與民進黨還抱有幻想甚至是僥倖心理,繼續“鬥到底”,堅決不肯順應民意、深度調整執政團隊與施政路線,未來恐迎來更大規模的民意海嘯。(作者:李牧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