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大罷免”投票及核三延役“公投”與兩張“神主牌”的倒掉

8月23日,台灣民意代表“大罷免”第二輪投票結果揭曉,國民黨守住全部席位。算上7月26日第一輪“大罷免”的完敗,民進黨當局策動的“大罷免”被完封,以大失敗告終,顯示出島內主流民意連續給了民進黨兩記耳光,徹底否定了賴清德當局上臺後猛打的“抗中保臺”。核三延役“公投”雖因投票率不足三成、贊同票數低於通過門檻所需的500萬票,最終並未過關,但超過430萬票贊同、僅有151萬票反對,也明確反映出島內主流民意已由“反核”轉向“擁核”,民進黨當局長期堅持的反核“神主牌”被破功。

 

“大罷免”投票及核三延役“公投”與兩張“神主牌”的倒掉_fororder_捕獲1.JPG

 

一、賴清德與民進黨當局操弄的“抗中保臺”難抵島內主流民意對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訴求

 

持續了數月的這場“大罷免”,雖然民進黨一再將所謂“公民團體”頂在第一線,反復辯稱所謂“罷免是公民權利”,但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民進黨才是真正的幕後操縱者。為動員支持者投票,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操弄“抗中保臺”,大肆污衊攻擊藍營民意代表“親中賣臺”,極力拉高仇恨值。催票最後關頭,賴清德親自上陣,公開叫囂“打掉雜質”“不投罷免票,不是台灣人”“沒什麼比‘大罷免’更重要”,甚至出現民進黨側翼和“青鳥”街頭襲擾路人的極端行徑。

 

更令人憤怒的是,即便是遭遇了7月26日“大罷免”大失敗,並被多份民調警告支持度已暴跌,但賴清德仍然堅持“一條道走到黑”,拒不道歉,也不進行人事及施政路線調整,更無視特朗普政府對臺揮出的“關稅大棒”,頑固堅持“鬥到底”,甚至在8月15日這樣對於中華民族極為重要的日子裏,不提“抗戰”,公然拋出“終戰”,企圖以媚日姿態獲得外部勢力支持和深綠基本盤力挺。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賴清德與民進黨的“頭鐵”行為最終撞上再一波民意海嘯。毫無疑問“大罷免”被完封的投票結果顯示了台灣多數民眾要的不是無休止的朝野惡鬥,而是持續改善的經濟民生;要的不是荒謬的“逢中必反”,而是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要的不是充滿政治算計的攻擊抹黑,而是實實在在的協商謀劃。

 

“大罷免”投票及核三延役“公投”與兩張“神主牌”的倒掉_fororder_捕獲4.JPG

 

二、核三延役“公投”獲高票支持警示“反核”意識形態挂帥的能源政策必須回歸務實理性

 

民進黨自成立以來便高舉反核“神主牌”,凸顯其自身“愛台灣愛鄉土”,也曾獲得相當多人的支持,尤其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後,更一度成為所謂的“政治正確”,助力民進黨高票上臺,並力推快速廢除核電的“非核家園”政策。

 

“大罷免”投票及核三延役“公投”與兩張“神主牌”的倒掉_fororder_捕獲2.JPG

 

但世界不會因為某些“用愛發電”之類的奇葩“文青話語”而改變客觀規律。沒有廉價穩定的核電,就必然會出現電價上漲與電力供應不穩定。當電費開銷的痛感上升增大,當停電不是偶發事故而成為生活日常,當電力供應不穩定成為美國在臺協會辯稱臺積電必然赴美的理由,民進黨所宣揚的“台灣不缺電”“因為小動物而産生電力故障”就不再僅僅是笑話,而是成為島內民眾日常生活與産業發展的惡夢。當民進黨將“滿嘴的主義、滿肚子的生意”搬入現實,各派系尤其是“新潮流係”圍繞綠電利益瘋狂撕咬,甚至在台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投票前因爭奪巨大光電利益而不惜上演的“台南學甲88槍擊案”,再鐵桿的民進黨支持者也會忍不住跳腳反對。無怪乎此次核三延役“公投”相較于2021年“核四公投”,反對票少了兩百七十萬多張,關鍵就是中南部深綠基本盤不再願意含淚挺綠。

 

由此可見,島內近期的投票直接宣告民進黨長期操弄的“抗中保臺”與反核“神主牌”被掃進了垃圾堆。如果賴清德與民進黨還抱有幻想甚至是僥倖心理,繼續“鬥到底”,堅決不肯順應民意、深度調整執政團隊與施政路線,未來恐迎來更大規模的民意海嘯。(作者:李牧野)

臺當局試行“非核家園”41天 島內網友:火力全開全民用肺發電?

2024-10-23

華夏經緯網援引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預計明年除役的臺電核三廠,1號機已在今年7月27日停止運轉除役,2號機則從10月21日起開始進行第28次大修作業,工期預估約41天。臺電各機組發電量顯示,目前全臺核能發電量為“0”,台灣暫時進入“非核家園”,引發熱議。島內網友表示“風力發電全面超越核能發電” “小動物準備好了” “暖氣開起來,全民壓力測試” “南部現在空氣全臺最慘” “冷氣開爆” “2024肺癌家園” “難怪高雄今天霧茫茫”。

 

台灣核能三廠1號機組已經在7月27日午夜停機,結束40年的運轉任務。停機後,全台灣就只剩一部機組核三2號機仍在運轉,隨著核三2號機進入大修,從21日起41天,核能發電歸零。在沒有天然災害或故障的狀況下核電歸零,為過去少見的狀況。根據臺電官網,目前各機組發電量,以燃氣佔比28.3%最高,其次是燃煤20.5%,太陽能17.7%,民營電廠然氣佔14.5%,風力7.5%,民營電廠燃煤佔6.2%,汽電共生佔4.90%。

 

核三廠公告,2號機預計于10月21日開始進行第28次大修作業,臺當局“核安會”持續監督電廠作業,10月20日逐步降載停機,隨即于10月21日開始進行機組第28次大修作業,為下一運轉週期執行設備維護保養及爐心燃料填換等作業。核三廠指出,本次大修工期預估約41天,實際期程將依現場作業情形而調整。核三廠2號機停機期間,執行機組降溫過程將會排放清潔白色水蒸汽,請民眾放心。

 

島內網友紛紛留言表示:“用愛發電時期” “2025非核家園剩下幾天?” “好險天氣轉涼了”、“風力發電全面超越核能發電” “小動物準備好了” “綠能發大財”、“跟不上時代了” “青鳥:維修?直接除役” “暖氣開起來,全民壓力測試” “冷氣開爆” “乾脆就收掉” “民進黨上臺肺癌要殺死多少台灣人” “該不會是趁電力需求降低才搞這招吧” “南部現在空氣全臺最慘,謝謝南部人”。

 

還有人説:“各位碳稅準備好了嗎” “難怪高雄今天霧茫茫” “此時此刻臺電官網顯示,有83%是火力發電” “41天火力家園,肺部凈化空氣時間” “民進黨的理想世界” “2024肺癌家園” “民進黨不敢跟你説非核家園=火力全開,空污吸好吸滿” “用愛(X)肺(O)發電”。 

展開全文

民進黨當局“逢日就跪”,犧牲的是台灣民眾福祉

2023-08-29

8月24日,日本政府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引發各界強烈反對,日本本國民眾也深感憤怒。從8月2日起,日本部分機構就組織了反排海請願書籤名活動,計劃在8月31日提交給日本政府。線上的署名活動在25日超過了6萬份,其中有5萬多份是在22日內閣會議決定排海的時間後增加的。福島一家報社的記者藤倉英一表示,八年前,日本政府曾承諾過處置核污水前要先得到相關人員的理解,如今出爾反爾,將核污染水強行排海必將給當地農業、漁業等相關産業發展帶來毀滅性打擊。這是對民眾的不尊重,更是對民眾的不負責,只會失去民眾的信任。

 

民進黨當局“逢日就跪”,犧牲的是台灣民眾福祉

 

與日本政府“穿一條褲子”的是台灣民進黨當局。臺行政機構24日聲稱,日本核污染水將在1至2年時間到達台灣周邊海域,4年後濃度達最大值,但是,對台灣附近海域的核輻射影響“可忽略”不計。台灣負責食品藥品安全的機構稱,目前檢驗過的日本進口水産品沒有看到任何風險,所以暫時不會跟進禁止進口。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26日在個人社交賬號發文,竟然説“其實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體有益,可與北投(在台灣)的溫泉水比擬。”

 

謝長廷的荒謬言論讓島內民眾在焦慮之外更添憤怒。有媒體指出,北投溫泉含有的是微量的“鐳”。福島核電廠爐心熔毀的核污水含有的放射物質是氚、鍶、銫、鈷、碳-14之類。其中,鍶-90可導致骨組織肉瘤、引發白血病;銫-137會引起軟組織腫瘤與癌症;碳-14可能會損害人類DNA。這樣的毒水怎麼能與北投溫泉水相提並論?!

 

民進黨當局“逢日就跪”,犧牲的是台灣民眾福祉

 

民進黨當局的表態也遭到台灣網友的譏諷,大家説:“‘綠’對日本像對祖宗,核食都能説安全了,有過把關這回事嗎?”“遇到日本就變軟腳蝦”“民進黨的官舔日本核污染水也會説是甜的”。還有網友説:“現在的民進黨當局完全不能信任”“不指望民進黨當局把關,不要同流合污,(我們)就阿彌陀佛了”。更有網友給謝長廷留言説:“何不把你的辦公室和住家搬到正在排放核污水的海邊,每天直播你海水浴的畫面”“這種話都敢講,有沒有良心?”“微量放射元素對身體有益,直接變浩克”…… 島內最新公佈的民調也狠狠打臉民進黨當局。針對“請問你擔心海鮮食品受影響嗎?”的提問,有高達91%的受訪者認為“我很擔心我所食用的海鮮含有核污染物質,我會降低購買海鮮的意願”。

 

民進黨當局“逢日就跪”,犧牲的是台灣民眾福祉

 

台灣輿論近日持續分析核污染水排海後,台灣、特別是台灣漁業將面臨的未知危險。輿論呼籲民進黨當局應儘早就漁業安全、食品安全與日方交涉。島內前民意代表郭正亮在一檔政論節目中指出,大陸與韓國都提出要去日本現場採樣,結果被日本拒絕。大陸已經拒絕進口日本所有的水産品,估計日本會把很多水産品轉到台灣市場,壓民進黨當局買單。郭正亮説,最終遭殃的恐怕是台灣老百姓。

 

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暴露其不僅有著極端自私的心態,同時野蠻綁架了整個人類的安全健康、地球海洋生態環境以及所有國家的相關産業鏈,對全球潛在的威脅難以估量。但是民進黨當局對此既不敢反對也不敢抗議,“逢日就跪”毫無尊嚴,因為他們犧牲的是他們根本不在意的台灣民眾福祉。(作者:左鎮)

展開全文

從“大罷免”投票率看島內民意海嘯

2025-07-29

7月26日,台灣民意代表“大罷免”首輪投票結束,罷免案均未獲通過,國民黨完勝,守住全部24席。可以説這一結果狠狠扇了賴清德一記耳光。觀察和分析此次“大罷免”的投票率,更能體會到島內這場民意海嘯背後所蘊含的訴求。

 

事實上,島內多數民眾對於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和“九合一”選舉之外的選舉投票興趣都不高,尤其是高度依賴仇恨值動員的罷免類投票,主要由各自政治勢力的鐵桿支持者參加,投票率一般僅在四成左右,罕見能超過五成,如台灣地區前民意代表蔡正元、林昶佐、黃國昌罷免案投票率均較低。今年年初基隆市長謝國梁罷免案投票率很難得達到51%左右。但從26日的“大罷免”投票數據來看,24個民意代表選區投票最高前三名分別為傅崐萁60.10%、徐巧芯59.98%、王鴻薇59.59%,最後三名分別為黃建賓49.62%、丁學忠49.87% 、廖先翔52.75%,平均投票率為55%。如此高的投票率意味著大量中間選民含怒出門投票,以此表達對賴清德及民進黨當局的強烈憤怒與不滿。

 

從“大罷免”投票率看島內民意海嘯_fororder_3_副本

 

一方面,民進黨當局無力應對特朗普政府經濟勒索訛詐,難以處理島內經濟民生的棘手難題,台灣民眾不滿氛圍持續升溫。特朗普自今年年初上任以來,便持續對臺進行施壓。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不僅完全不抵抗,甚至“要五毛給一塊”,先是助美迫使臺積電加大赴美投資,在面對美國高關稅威脅時,又忙不迭宣佈將擴大對美國市場開放、進一步加大對美國採購和投資,甚至配合美國暴力拉升匯率。這種“量台灣之物力,討美國之歡心”的一路滑跪“毀臺”“賣臺”做法對台灣經濟堪稱災難。島內中小企業主、勞工群體憂心忡忡,擔心高關稅將壓垮台灣産業。

 

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無心無意應對處理台灣中南部颱風災難,冷酷又冷血直接引發民意強力反彈,催高了“不同意罷免”票。近期台灣中南部遭遇強烈颱風災害,由於民進黨當局長期執政無能致使整個社會治理體系極為脆弱,不少地方連續停電好幾天。但當受災居民直接向賴清德陳情求助時,得到的居然是“靠自己”的冷漠回應,甚至還出現了八旬老人不得不自行爬屋頂修繕時導致跌倒不治身亡的慘劇。本應全力救災的民進黨當局持續強力推動“大罷免”。賴清德親自上陣,宣稱要“打掉雜質”,更有綠營政客公開叫囂“現在最重要就是‘大罷免’”“不投票就不是台灣人”。這種心中只有一黨一己之私、全無民眾切身訴求的自私冷血做派直接引爆基層民怨,導致部分選區如桃園市魯明哲、呂玉玲、邱若華等人的“大罷免”投票出現“不同意罷免”票高於當初當選民意代表得票數的罕見奇觀。而民進黨當局行政部門拒絕普發現金1萬元新台幣救災紓困,更惹怒了廣大民眾,以至於部分綠營支持者也不再“挺綠反藍”,甚至反戈一擊,導致部分選區“贊同罷免”票數遠低於綠營預期。

 

從“大罷免”投票率看島內民意海嘯_fororder_1_副本

 

第三方面,在推動“大罷免”過程中,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大肆兜售“台獨”分裂謬論,大打所謂“抗中保臺”牌,大肆宣揚所謂“亡國感”,煽動兩岸對立對抗。但事實證明,此等拙劣伎倆早已被台灣民眾看破,希望兩岸和平相處才是台灣主流民意。《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綠營偏激分子對兩岸正常交流的污名化、對臺海和平願景的扭曲化,流毒延燒超過十年。這股陰鬱的情緒、漫長的恐嚇,曾助力民進黨連續3次贏得大選。此次民進黨當局再度祭出“抗中保臺”的“神主牌”,但台灣民眾選擇用一張張反對票表達內心的憤怒與不滿。《旺報》社評也表示,26日的“大罷免”投票結果清楚地告訴民進黨當局,台灣民眾希望臺海平靜。賴清德當局要以“大罷免”所展現的民意為鑒,趕快檢討大陸政策,開放兩岸民間交流。

 

這次“大罷免”的投票結果無疑是台灣主流民意對賴清德上臺以來操弄兩岸對立、大打所謂“抗中保臺”牌、罔顧經濟民生、亂政害臺行為的全面否定。島內輿論認為,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賴清德當局應該認真傾聽台灣民眾心聲,回到發展經濟、照顧民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軌上來。否則,迎接民進黨當局的將會是更大的民意海嘯。(作者:李牧野)

展開全文

臺民眾對賴清德投下“不信任票”

2025-07-30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27日報道,民進黨“大罷免”潰敗,受訪學者分析,儘管民進黨基本盤動員積極,但藍營在關鍵時刻展現凝聚力,加上白營選民的加成作用與中間選民的冷感,成功將罷免轉化為對“賴清德不信任投票”的情緒動員。

 

報道稱,與綠營關係密切的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分析,這次投票率能達到五六成,顯示“藍綠基本盤都有催出來,但藍營基本盤更是幾乎完全催出”。

 

他認為罷免成敗,關鍵在於中間選民對綠營與罷團“抗中保臺”訴求的冷感,以及藍營成功將罷免行動轉化為“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投票”的情緒動員。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指出,藍白合作未破裂,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支持者未如預期倒向綠營,讓藍營得以集中票源,守住席次。

 

王智盛坦言,雖然現階段仍難評估民眾黨支持者在這場罷免投票中是否具有關鍵影響力,但確實對反罷免有一定加成作用。這也顯示,過去認為“藍綠對決,白營選票七成歸綠”的假設,恐已不再成立。

 

張登及研判,“藍白合計大於綠”的結構未有實質變化。“原本沒有投給賴清德和投給他的結構是六比四,也就是藍白合(得票率)佔六成、民進黨約佔四成。這次罷免結果只是再次驗證這個格局。”

 

另據台灣雅虎奇摩新聞網7月27日報道,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表示,這次罷免投票率之高令人關注,顯示選民動員確實發酵。她指出,許多原本沉默的選民在罷免案中選擇站出來,投下“不同意票”,這不僅是國民黨的組織動員奏效,更反映民眾黨支持者的明確態度。

 

劉嘉薇指出,賴清德日前在“十講”中提到的“雜質説”,對選情造成負面影響,這樣的説法激化對立,讓不少選民産生反感。她認為,罷免失敗顯示民眾對民進黨“抗中保臺”路線逐漸失去耐性。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係副教授莊嘉穎認為,此次結果強化了國民黨與民眾黨現行路線的正當性。

展開全文

民進黨“大罷免”完敗,遭台灣主流民意唾棄!

2025-08-24

針對台灣民意代表的“大罷免”8月23日進行第二輪投票,7項“罷免案”全數未通過。此前7月26日的首輪25項“罷免案”也均未通過。折騰了大半年的“大罷免”終於塵埃落定,民進黨以慘敗收場。

 

所謂“罷免”,本是通過投票程式免去不稱職官員或民意代表的職務。但民進黨當局煽動“民間團體”發動的這場“大罷免”,卻是為實現其“一黨獨大”野心而挑起的政治惡鬥。

 

目前,台灣地區立法機構有113席民意代表,民進黨以51席居於少數。為通過補選增加民進黨席位,扭轉“朝小野大”劣勢,擺脫藍白陣營制約,民進黨當局策動了針對31名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及新竹市市長高虹安的罷免行動。

 

根據台灣地區相關規定,罷免須依序完成提案、連署與投票三階段。自2024年底,民進黨陣營便開始陸續對中國國民黨民代提出“罷免案”,並於2025年2月至5月間完成兩階段連署。臺當局選務機構經審查後,公告了成立的“罷免案”。

 

據臺媒報道,單一區域民意代表“罷免案”至少需花費1700萬元(新台幣,下同),大選區則需約2000萬元,這些費用最終都將由民眾買單。可他們真正的訴求是,擁有安寧的家園,台灣回歸發展的正軌,高房價、薪資停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儘快得到解決。

 

賴清德上臺以來,漠視民意、一意孤行,將心力投注在選戰、清算、鬥爭,製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綠色恐怖”,大肆宣揚“新兩國論”,破壞兩岸關係,並且不斷加大對美軍購、用臺積電討好美國,面對美方高關稅無原則退讓,早已與民眾關切脫節。尤其是他在所謂“團結十講”中發表“打掉雜質”等激進言論,更使藍白陣營及中間選民凝聚出“對抗賴清德”、反對“大罷免”的共識。

 

“罷免案”通過的門檻是: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達原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7月26日的計票結果顯示,相關選區的不同意罷免票均多於同意票。

 

不過,民進黨當局在遭遇“25比0”的挫敗後,並未聽取民意對其執政的不滿,反而繼續強硬推動第二輪罷免,被島內輿論質疑是要將罷免工具化,引起民眾反感。因此,8月23日“大罷免”第二輪投票中,不同意罷免的票數一路領先。

 

兩輪“大罷免”落幕,中國國民黨守住全部席位,民進黨“大罷免”大失敗。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兼任教授曲兆祥在梅花新聞網發文分析指,“大罷免”這種政治舉動只能在民進黨同溫層裏運行,並不能得到全臺大多數選民的接受。

 

正如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所言,投票結果顯示,民進黨的政治操弄完全違背島內人心民意,不得人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也表示,繼7月26日首輪投票後,台灣民眾再次對民進黨打壓異己、撕裂社會的惡鬥鬧劇説“不”。

 

有台灣學者認為,罷免結果亦表明民進黨當局的“抗中”牌逐漸失效,推動兩岸逐步恢復正常、雙向、多元的交流是當務之急。多位反罷成功的台灣民意代表也呼籲,民進黨當局應徹底檢討,切實改善經濟民生。

 

有專家提醒,民進黨“大罷免”雖然一敗塗地,但賴清德不會收斂。未來他會繼續在“追殺”在野力量和破壞兩岸關係上“狂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若繼續沉溺于政治惡鬥、撕裂台灣社會,且看打著“民主”旗號實行“綠色威權”的民進黨當局將如何被民意洪流滌蕩。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