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臺青:“新疆正以自信昂揚、生機勃勃的姿態走向世界”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5-09-26 15:45:19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我是林承鐸,來自台灣。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週年。70年來,新疆處處換新顏,書寫了一個又一個跨越式發展的奇跡。鐵路貫通天山南北,中歐班列從阿拉山口載著新疆特産駛向亞歐,吐魯番的葡萄搭上電商快車送到千家萬戶……新疆的發展是那樣欣欣向榮,充滿活力。如今的新疆正以自信昂揚、生機勃勃的姿態走向世界。
林承鐸在新疆阿勒泰(林承鐸供圖)
20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名大學生的時候,有幸跟隨媒體的採訪活動前往新疆,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踏上祖國的西部邊陲。那時的新疆富有魅力、風景秀麗。這幾年斷斷續續我也到過新疆,感受到了新疆發生的巨大變化。有幾組數據是最好的證明。70年來,新疆經濟發展實現歷史跨越、創造舉世矚目成就。地區生産總值從1955年的12.31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0534.08億元,增長203倍、年均增長8%。公路通車里程從1955年的8820公里增長至2024年的23.19萬公里,鐵路從無到有、2025年總里程達到9234公里,客貨運航線從1955年的2條增長至2025年的611條,新疆發展生機勃勃。
這些年來,我的身份也已發生了變化,從學生變成了老師。今年暑假,利用假期的時間,我帶著家人在新疆自駕遊。從喀什出發,穿越獨庫公路,途經賽裏木湖、克拉瑪依,一路北上至阿勒泰。沿途所見,皆是震撼:筆直平坦的高速公路如同血脈,將邊疆的山川湖海、戈壁綠洲緊緊連結;整潔有序的城市街區、人車分流的交通系統、隨處可見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哪怕是最偏遠的小鎮,也能看到快遞驛站和電商物流的身影。高效的商業服務與現代化的發展,令人完全忘記這裡是祖國最西部的土地。
如果説基礎設施是發展的“面子”,那麼産業結構的優化則更體現出“裏子”的深厚。過去幾年,我曾受邀前往烏魯木齊、喀什等地的金融機構為其員工開展授課培訓。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業務能力、風險意識以及金融工具運用的熟練程度,與我在北京、上海等地所接觸的金融從業者幾乎無異,甚至在某些細分業務如農産品保險、邊貿融資等方面,他們更具經驗。這説明新疆金融體系的現代化水準已經很高,而金融服務往往是一個地區經濟活躍度的“晴雨錶”。換句話説,當地金融業的專業與高效,正是新疆整體經濟日趨繁榮的體現。
新疆的社會治理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我們的整個自駕過程中,沿途治安良好、秩序井然,無論是景區、服務區、餐廳還是加油站,工作人員的熱情與專業都給我們一家人帶來極大的便利與安心。孩子們在賽裏木湖邊奔跑戲水,在克拉瑪依感受荒漠油田的奇觀,在阿勒泰牧場裏騎馬喂羊,每一站都成為難忘的回憶。一個地方是否安全、宜居,能否讓外來遊客放鬆、安心地旅行,是對其社會穩定與治理能力的最直觀檢驗。新疆在這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
林承鐸在克拉瑪依油田(林承鐸供圖)
從長期研究經濟領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新疆的發展具有非常典型的示範意義。它不僅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深度受益者,也是“一帶一路”倡議中地緣節點作用的體現者,更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成果展示地。新疆的巨變,不僅是物理空間上的重塑,更是理念、制度與治理不斷進步的集中體現。
對於台灣同胞而言,了解祖國大陸的現代化發展,不妨從新疆這個坐標出發。它是“遙遠”的邊疆,但又真實地代表著這個國家最堅定的發展方向與最強大的治理能力。唯有真正踏上這片土地,才能體會到它的包容、多元與進步。我常對學生説,經濟學研究不僅是紙上談兵,更要腳踏實地。從GDP數字到民生實際,從增長曲線到百姓獲得感,新疆之行就是我和我的家人一次難忘的現實課堂。
當我們在阿勒泰機場準備返程時,孩子忽然問我:“爸爸,新疆這麼美,我們下次還來嗎?”我笑著點頭:“當然,我們還要走更遠的路,看更大的風景。”我心中想的是——此刻的新疆,正如這個國家本身,砥礪奮進在新時代、新征程的道路上。大美新疆,未來可期!(作者:林承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