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同一輪明月,將兩岸彼此的牽掛與祝福緊緊相連”

當落日余暉灑落,星辰便一股腦地將月亮拱上了天,昭告夜晚的來臨。這是多麼平凡一天的日常!然而,日復一日裏,太陽始終是太陽,月亮卻在圍繞太陽打轉的軌道中,瘦身、豐潤、豐潤再瘦身。就這樣,月相在忽胖忽瘦中反復著,年復一年。

 

事實上,無論月亮是胖是瘦,其本質都當為相同的個體,然而形象上,卻又讓人不得不承認,這胖瘦之間,顯然更像是貌合神離的兩人:纖細的新月,總笑得像把打磨銳利的彎刀,為新循環的開始蓄勢待發;肥潤的滿月,則屢屢攬不住自身豐盈滿溢而出的月光,只能任其流瀉大街小巷,因此經常招來世人的驚呼詫異。於是,千年前的古人和千里外的你我他,便也如潮汐般,常隨月相的變化,心情起伏消長,又哭又笑,又喜又悲,一世一生。

 

“同一輪明月,將兩岸彼此的牽掛與祝福緊緊相連”_fororder_中秋11

 

張婉柔(張婉柔供圖)

 

正因為月亮幻變的樣貌,以及隨盈虧轉換流溢出霄壤之別的氣質,因此總為古今的人們所癡迷,為其留下諸多創作。上古時期,民間便流傳著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這類充滿無限想像的神話:終覺漆黑夜裏,能點亮大地的,定是仙人的宮闕居所,而她週期性缺失的輪廓,係源自於手持玉杵的玉兔正在搗制長生不老仙藥晃動的身影。又如千百年前的詩詞歌賦中,不乏關於月亮的優美句子:“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月相在文人的筆下,既是嬌娥用螺黛描畫的眉毛,亦是銀波盪漾的長空中,一隻皎潔無瑕的美器;更多有甚者,進一步藉由月亮的意象抒發著個人內心無盡的感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亮既承載著人們思鄉情懷的寄託,又富有對生命哲理的思考。儘管這些文字早已歷經歲月再三沉澱,然而書中的月光,卻仍能穿透時空的限制,精準地擊在千百年後我們的心頭。畢竟,“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今中國人遙望的,從來是同一片月光。

 

當然,月亮賦予生命裏的角色,並非都是如此充滿幻想性、飄渺遙遠的存在。在歷史的流沙中,她還以各種具象化的形態,被揉進人們深層的記憶裏。

 

據史料記載,月餅很早就有了。相傳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率軍征討突厥,打了大勝仗。這時,有一個來唐朝經商的吐魯番人向皇帝獻上了他們家鄉的特産——一種很好吃的餅,表示祝賀。唐高祖看著漂亮的圓餅,覺得跟空中明月有點相似,就説:“應將胡餅邀蟾蜍。”又把餅賞賜給群臣分食,都説這餅好吃。從此以後,胡餅就流傳開了,每到八月十五,就邊吃胡餅邊賞月 。後來,到了唐玄宗時,其與楊貴妃共同賞月的時候,楊貴妃望著又大又圓的月亮,順口説:“這餅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餅怎麼樣?”唐玄宗説:“好。”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時至今日,月餅仍是每年中秋節,家家戶戶必嘗的糕點。月餅不僅帶有人們對美好生活祝願的意義,更延伸成了闔家團圓共度佳節的象徵。

 

守護著這份文化的傳承,打從有印象以來,每逢中秋時,家中長輩總會在晚飯後吆喝我們一同搬挪茶具、小板凳上樓頂,找到賞月的絕佳位置之處。等待全員坐定後,沏上一壺清茶,再切開甜甜糯糯、茶盤大小的月餅,共同分食著這來自節日的美好寓意。此刻高挂深邃夜空中清朗明亮的月亮也沒能閒著,像極了舞臺上的聚光燈,開始調動起家人們輪番開講。就這樣,大家忙碌的嘴,在吃吃喝喝的間隙中,不忘插播陳年舊事,甚至形成一套標準流程,年年歲歲間樂此不疲。

 

“同一輪明月,將兩岸彼此的牽掛與祝福緊緊相連”_fororder_中秋3.JPG

 

花好月圓夜  新華社發

 

這幾年,我來到大陸工作,中秋節常與家人分隔兩地,不再年年與之相伴共度佳節,然而,經年累月與家人積存下來的中秋習慣,早已默契地成為節日這天各自待辦事項中的置頂清單。在不能和台灣家人一起過節的日子裏,我們改以螢幕視訊的方式共同賞月、閒話家常,茶盤大小的月餅亦替換成手心即能托捧的蛋黃酥,盡可能在一切的變動中尋求不變。這份在變動中堅守不變的傳統文化執著,或許正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道盡的深情——即便相隔千里,無法朝夕相伴,但可借同一輪明月,將兩岸彼此的牽掛與祝福緊緊相連,讓這份團圓的心意從未缺席。(作者:張婉柔)

2025年兩岸同胞迎中秋聯誼活動在福州舉辦

2025-10-04

250余名兩岸同胞4日晚在福建省福州市共同參加“福聚中秋月 ‘船’承兩岸情”2025年兩岸同胞迎中秋聯誼活動,當500架無人機在天空中排列出“兩岸一家親 閩臺親上親”等圖案時,現場歡呼陣陣,抒發出兩岸同胞共迎中華民族傳統佳節的喜悅。

 

2025年兩岸同胞迎中秋聯誼活動在福州舉辦

10月4日晚,“福聚中秋月 ‘船’承兩岸情”2025年兩岸同胞迎中秋聯誼活動在福州舉辦。(中國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本次活動由福州市和馬祖縣共同主辦,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和民意代表陳雪生、馬祖縣議會議長張永江及縣代表團、在閩臺胞代表共約200位臺胞參加。活動現場佈置中秋花燈及馬祖文旅、民俗體驗、臺企展示等主題展區,宣介赴馬祖旅遊、展示閩台中秋傳統民俗和福州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成果。與會兩岸同胞載歌載舞,共祝兩岸明天更美好。

 

2025年兩岸同胞迎中秋聯誼活動在福州舉辦

聯誼活動前,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出席了兩岸同胞迎中秋茶話會,看望慰問各界臺胞。(中國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聯誼活動前,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出席了兩岸同胞迎中秋茶話會,看望慰問各界臺胞。他表示,今年是抗戰勝利80週年,也是台灣光復80週年。9月3日,我們在北京舉行了莊嚴隆重的紀念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並閱兵。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都倍感振奮、深受鼓舞,很多在島內收看紀念大會轉播的臺胞激動喊出“我是中國人”、“中華民族萬歲”。這充分説明兩岸同胞對中國人的身份有共同的認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共同的願景。

 

宋濤表示,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是一家人。要堅守民族大義,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共同守護“家”的完整;要常來常往、走近走親,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共同增進“家”的福祉;要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積極參與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同創造“家”的新輝煌。

 

2025年兩岸同胞迎中秋聯誼活動在福州舉辦

宋濤向出席聯誼活動的台灣嘉賓送上中秋祝福。(中國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連勝文表示,中秋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象徵團圓、圓滿、和諧。中國國民黨將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交流,促進兩岸和平發展。

 

2025年兩岸同胞迎中秋聯誼活動在福州舉辦

聯誼活動現場。(中國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與會臺胞表示,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對於祖國大陸日益繁榮強盛與有榮焉。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不斷推進,臺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愈發便利,愈加感受到家的溫暖。廣大臺胞要把握機遇、努力打拼,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中國台灣網福州訊

展開全文

吟詩賞月桂香濃——合肥中秋詩會共話兩岸團圓情

2025-10-06

吟詩賞月桂香濃——合肥中秋詩會共話兩岸團圓情

 

這是9月29日晚在安徽省合肥市拍攝的“廬州月·家國共團圓”2025合肥中秋詩歌晚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新華社合肥9月30日電(記者郭晨)在安徽合肥的包公園畔、清風閣下,燈影動、桂香濃。29日晚,“廬州月·家國共團圓”2025合肥中秋詩歌晚會在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中啟幕,一些在合肥的臺胞與朗誦者、市民同聲吟咏,于中秋臨近之際感受中華文化魅力帶給兩岸同根同源的深情與共鳴。

 

“中秋明月照亮了我們兩岸同胞的心連心。”合肥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謝建寶説,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共同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知道從哪來,也能讓我們明晰要走向哪”。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晚會大螢幕上,台灣同胞們通過視頻連線誦吟經典詩句,寄託對大陸的深切思念;舞臺之上,演員們輕快起舞,演繹著台灣高山族舞蹈,贏得滿堂喝彩,兩岸同胞以文化為媒共話中秋團圓情。

 

作為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和歷史名人包拯的故鄉,合肥市近年來積極開展對臺文化交流,持續舉辦紀念劉銘傳、包公文化節、台灣青年學生徽文化夏令營等活動,促進兩岸民間往來。

 

今年中秋,文化連兩岸的活動遍及多地。文化為舟,科技為帆。謝建寶等臺胞企業家感慨,祖國大陸厚重的文化讓他們看見來路,蓬勃的科技發展則讓他們洞見未來,“我們企業正在越來越多地共享大陸産業向新發展帶來的機遇”。

展開全文

杭州臺胞共慶中秋 攜手同心話發展

2025-09-29

中新網杭州9月26日電 (錢晨菲 吳怡欣)9月26日,杭州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下稱杭州市臺協會)成立27週年慶暨乙巳中秋團圓活動舉行。此次活動以“皓月映初心 同心創未來”為主題,在杭臺胞臺屬代表等歡聚一堂,共慶中秋。

 

作為推動杭臺經濟融合發展的橋梁之一,杭州市臺協會圍繞“服務會員、創業杭州”的宗旨,在臺企健康發展、臺青學習就業、臺胞創業生活等方面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杭州市臺協會會長黃鼎傳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協會發揮自身優勢,持續組織會員臺商參與各地經貿活動,接待台灣工商團組、企業、民間人士來訪交流;做好諮詢、求助、協調服務,切實保障會員和臺商臺胞的合法權益;舉辦培訓、參觀、聯誼等活動,助力臺青發展、擴大臺胞交流、凝聚協會力量。

 

活動現場,兩項便民服務舉措的亮相贏得臺胞點讚——在杭臺胞專屬意外險、臺胞臺企個性化金融服務産品正式發佈。杭州市臺協會將與合作機構建立專項溝通機制,為在杭臺胞臺企提供更優惠、更便捷、更高效的定制化服務,切實解決生活與經營中的實際需求。

 

文藝演出環節更添團圓氛圍。民革杭州市委會“同心·博愛”文藝服務團和會員代表、臺青代表為活動帶來精彩的文藝節目。演出在雄壯高亢的《我和我的祖國》歌聲中拉開序幕,越劇《白蛇傳·西湖山水》、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等輪番登場。

 

27年來,杭州市臺協會歷屆成員紮根杭州、情係兩岸,秉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理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下一步,杭州市臺協會將繼續加強自身建設、創新工作思路,為杭臺交流交往、兩岸融合發展作出新貢獻。(完)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