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總台中秋晚會,流淌出團圓和美好的意境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5-10-08 14:27:40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中秋佳節,我通過手機觀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秋晚會。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裏,我沉浸式感受了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元素。中秋晚會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也流淌出團圓和美好的意境。”在上海交通大學求學的台灣青年景之俊説,“中秋的明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符號,無論身在何方,我們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中天一輪滿,秋野萬里香。10月6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中秋晚會如約而至。整臺晚會借月抒懷,在《山月滿》《是吾鄉》《一輪秋》三大篇章中徐徐展開,將家國情懷、文化底蘊與巴蜀山水巧妙相融。
在重慶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95後”台灣青年張永楷表示,三大篇章恰似勾勒出中華文化的情感地圖,每個篇章都充滿詩意,體現出我們兩岸同胞共有的文化審美。談到印象最深的節目時,張永楷説,任賢齊與胡夏合作演唱的《滄海一聲笑》,配上峨眉派女子功夫團的表演,剛柔並濟間展現的不僅是武術之美,更是深植于兩岸共同文化基因中的俠義精神。這一幕讓他回憶起曾經在台北看的武俠電影展,那些快意恩仇、懲惡揚善的故事又浮現在腦海,這原本就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的價值觀。
“我是來自台北的侯佩岑。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中秋這輪明月在中國人的心中都是格外地圓、格外地美。”晚會一開始,主持人侯佩岑的出現,瞬間拉近了兩岸同胞的距離。張永楷説:“看到侯佩岑熟悉的面孔,聽到她送上中秋祝福,我們台灣同胞感覺很溫暖。這時的她不只是一名主持人,更像是溝通兩岸的橋梁。”
台灣歌手、自媒體博主圓圓表示,總臺秋晚舞臺很有意境,整體節目編排獨具匠心,主持人的串詞也充滿溫度,讓她深刻體味到了中華文化的浪漫深邃。此外,在微紀錄節目《守望》和《新生》真實樸素的敘事中,她感受到了四川人民的堅韌與勇毅。
四川德陽作為今年總臺秋晚的舉辦地,當地的多元文化元素得到了全方位展示。晚會主舞臺坐落于德陽玄珠湖畔,依託真山真水營造出“月從蜀道升,人向鏡中圓”的深遠意境,為全球觀眾呈現了一場獨具巴蜀風情的團圓盛宴。“説唱節目《火辣的毛血旺》創意十足。在街頭巷間,歌手用節奏明快的四川方言Rap,將川劇、火鍋、大熊貓等元素巧妙串聯,令人心馳神往。”台灣青年劉育宇説,他發現晚會中有很多充滿川味的節目,不僅展現出了四川的文化魅力,也傳遞出了暖暖的溫情。
台灣同胞薛穎穜長期在大陸從事文化産業。在他看來,這場中秋晚會才是中國傳統文化該有的樣子。想到自己做文創時,薛穎穜發現很多兩岸年輕人都鍾情于傳統文化元素,這表明兩岸同胞同根同源,有許多文化和審美理念是相通的。文明從不是博物館裏的標本,而是永遠流動的江河。秋晚節目《青銅》對此演繹得淋漓盡致。薛穎穜説,機器人與青銅像對望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古蜀文明與未來科技的對話,這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這個獨特創意不僅展示了科技賦能文化的無限可能,更展現出中華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蓬勃生命力。
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中秋佳節都是團圓、美滿、永恒的象徵,是家人跨越山海也要奔赴歡聚的日子,是對親人、好友最深切、最柔軟的思念,更是對千里共嬋娟、金甌永無缺最熱誠的祈盼。願中國人的每一天,都像中秋節那天的月亮一樣,澄澈、明亮而圓滿。(作者: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