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兩岸同胞共同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反對“台獨”, 期盼民族復興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台灣光復80週年。1895年,因甲午戰爭落敗,清朝政府被迫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被殖民統治半個世紀的台灣,終於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同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台灣省台北市莊嚴舉行中國戰區台灣省對日本受降典禮,這一天,被正式定為“台灣光復節”。台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赴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值得兩岸同胞共同紀念。

 

兩岸同胞共同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反對“台獨”, 期盼民族復興_fororder_光復1.JPG

 

近一段時間,兩岸多地舉辦了多場活動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反映了兩岸同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反對“台獨”、 期盼祖國統一的共同心聲。

 

8月29日,“歷史不散場: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八十週年的見證與省思”紀念座談會在台北舉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經歷艱苦戰爭後,最終抗戰取得勝利並實現台灣光復,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時刻。過去的歷史永遠不應忘記,應該牢記在心,並且正確認知、傳承下去。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表示,當前,民進黨當局不願意正確面對抗戰勝利和台灣光復的歷史,賴清德用“終戰”而非“抗戰”的字眼,刻意媚日,對不起抵抗侵略的台灣前輩。歷史不容扭曲和遺忘,凡是中華兒女都不應該遺忘日本侵略的這段歷史。

 

9月20日,“紀念台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在台北舉行。《祖國》雜誌社社長、台灣史研究會理事長戚嘉林表示,日本佔據寶島半個世紀,台灣同胞被屠戮保守估計超過50萬。他呼籲,要建構台灣正確歷史敘事,捍衛“中華史觀”,喚醒台灣社會的真實歷史記憶。夏潮聯合會會長陳福裕説,台灣曾在民族衰敗中被迫割讓,飽嘗異族統治的痛苦。“如今,作為生活在台灣的人,我們絕不允許任何勢力用任何方式再將台灣從祖國的版圖上分裂出去。”

 

10月11日,“隔海呼喚祖國的臺胞心聲——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週年”圖文展在位於武漢市的湖北省圖書館開幕。該展覽通過450余張歷史照片和3.5萬餘字的文字敘述,展示了16世紀初至1945年間,台灣所經歷的西方殖民主義者覬覦、鄭成功收復台灣、清朝建省、武裝抗日、反殖民文化抗日、少數民族抗日、抵抗“皇民化”、民眾呼喚祖國、回歸光復等重要歷史事件。圖文展策劃人、台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以《讓隔海呼喚祖國的臺胞心聲發揚光大》為題作主旨演講表示,本次展覽聚焦1895至1945年台灣歷史,新增戰國至三國時期涉臺史實、台灣同胞詩文及反日宣言,既還原“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鐵證,也印證日據時期台灣同胞心向祖國的主流民意。他強調,兩岸同胞應了解真實歷史才能破除對立,實現民族復興。

 

兩岸同胞共同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反對“台獨”, 期盼民族復興_fororder_捕獲2.JPG

 

台灣少數民族抗日紀事座談會嘉賓合影(攝影  狄兆仁)

 

10月14日,台灣少數民族抗日紀事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兩岸抗日先賢後裔、專家學者及各界代表齊聚一堂,以山河為證、以歷史為鑒,共同追憶台灣少數民族同胞在抗戰中的英勇壯舉,凝聚民族復興的磅薄力量。北京市臺聯副會長蘇偉在座談會上表示,80年前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使台灣得以光復、重回祖國懷抱,這是全體中華兒女不屈抗爭的共同榮光。台灣少數民族同胞在這場全民族抗戰中書寫了不可磨滅的歷史篇章,這些壯舉與盧溝橋的槍聲、東北抗聯的烽火共同構築了中華民族的血肉長城,昭示著台灣的命運始終與祖國休戚與共。台灣少數民族同胞楊品驊説,日本殖民台灣期間,我們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這期間,我們保護我們的文化和傳統,台灣各地發起了很多大大小小、規模不等的同日本人的鬥爭。台灣光復80週年對兩岸同胞、全球華人來説,意義重大。我們現在變得越來越強大,再也沒有人敢欺負我們中國人。

 

“現在台灣地區的百姓和青年很多對這些歷史都不了解,很多資料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對我而言收穫很大。” 在10月13日于南京大學主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台灣光復與南海諸島收復主題展”上,台灣學者宋燕輝這樣表示。整個主題展清晰回溯了因《馬關條約》而起的國土淪喪之痛,生動展現了抗戰勝利後依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光復台灣、收復南海諸島的正義之舉,並描繪了新時代中國與周邊國家攜手共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宏偉圖景。宋燕輝希望兩岸的年輕人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南海的歷史,也到太平島去看看,這能激發青年一代共同捍衛我們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兩岸同胞共同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反對“台獨”, 期盼民族復興_fororder_捕獲.JPG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台灣光復與南海諸島收復主題展”詳細呈現了戰後中國光復台灣、收復南海諸島的歷程(主辦方供圖)

 

歲月如歌,山河可鑒。從1895年日本侵佔台灣到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的50年裏,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台灣同胞懷著“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的愛國情懷,不畏強暴,奮起反抗,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鬥爭,數十萬台灣同胞慷慨赴死,用生命完成感天動地的壯舉。我們將永遠銘記台灣同胞英勇抗日的精神和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所付出的努力。台灣光復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賴清德當局刻意淡化、否認台灣光復的歷史意義,歪曲抗戰歷史,甚至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公然否認,是對兩岸同胞巨大民族犧牲的嚴重褻瀆,是典型的數典忘祖、民族敗類。鑒往知來,希望兩岸同胞都能銘記抗戰歷史,捍衛台灣光復、回歸祖國的勝利成果,堅守民族大義,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共促祖國統一,共同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作者:左鎮) 

“紀念台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在臺舉行

2025-09-23

本報台北9月22日電(記者柴逸扉)“紀念台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20日在台北舉行,上百名台灣社會各界人士參會,呼籲更多人了解台灣光復的歷史真相,牢記兩岸始終血脈相連、不可分割。座談會由台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策劃,夏潮聯合會、人間出版社、台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台灣光復80週年。座談會上,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説,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台灣,殺戮台灣民眾,那段黑暗的歷史不容遺忘。抗日戰爭時期,一批台灣民眾返回大陸參加抗戰,而大陸民眾與台灣民眾共同團結,也推動了台灣光復。因此,抗戰勝利是全體中華民族之功,台灣光復也是全體中華民族之功。

 

夏潮聯合會會長陳福裕説,近年來,民進黨當局為了“倚外謀獨”,竟然扭曲歷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抹殺兩岸同胞共同抗日事跡,這不但是對先人的褻瀆,也是對台灣人民的侮辱。台灣曾在民族衰敗中被迫割讓,飽嘗異族統治的痛苦。“如今,作為生活在台灣的人,我們絕不允許任何勢力用任何方式再將台灣從祖國的版圖上分裂出去。”

 

台灣知名作家、人間出版社發行人藍博洲説,當年,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民認識到只有祖國抗戰勝利,台灣才能光復。因此,當時有一大批台灣民眾返回大陸參加抗戰。今天,只要真正了解台灣、愛台灣,就會明白台灣與大陸是分不開的。

展開全文

民進黨高官否認“台灣光復節” 台灣輿論痛斥:看看日本收不收你?

2025-09-19

最近島內一眾“獨”派人士的言行,再一次印證“人一綠,腦就殘”的預言。

 

先是賴清德拋出“黑天鵝”怪論,後民進黨當局又與“美在臺協會”附和,鼓噪“台灣地位未定論”,現又有民進黨高官妄言台灣沒有“光復節”。

 

據台灣媒體報道,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在直播時提到台灣沒有“光復節”。民進黨發言人吳崢對此稱,徐國勇的發言代表民進黨立場。相關言論引發巨大爭議。

 

民進黨高官否認“台灣光復節” 台灣輿論痛斥:看看日本收不收你?

 

對此,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稱,台灣的歸屬是鐵一般的事實,如果台灣還沒光復,那還是殖民地嗎?民進黨不要製造動亂。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徐國勇否定“光復節”,又支持“台灣地位未定”的謬論,令人失望和憤怒。他並點名質問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是否同意徐國勇的説法?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否定抗戰歷史、否定台灣光復的人,就是民族敗類,是台灣的罪人!如果甘願當日本帝國的戀殖分子,就去看看日本政府會不會收留你?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也炮轟,民進黨當局若附和美方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就是荒唐自失立場,否認台灣光復者更是缺乏國家認同的民族敗類。

 

臉書專頁“政客爽”發貼文諷刺,那以後民進黨跟“青鳥”“光復節”都不要放假!

 

台灣“中時新聞網”18日在YouTube頻道以“徐國勇説‘沒台灣光復節’,您贊成這説法嗎?”為主題進行網絡投票,截至目前,有高達96%的網友表示不贊成,僅有3%的網友表示贊成,有2%沒意見。

 

民進黨高官否認“台灣光復節” 台灣輿論痛斥:看看日本收不收你?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台北市舉行中國戰區台灣省對日本的受降典禮,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回歸中國版圖。1946年8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10月25日定為“台灣光復節”並放假一天,以為紀念。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為推行所謂“去中國化”策略,取消了“台灣光復節”等多個具有中國淵源的節日放假安排。今年6月,在中國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的推動下,台灣光復節、孔子誕辰日等列為“法定假日”,恢復放假一天。

 

民進黨高官否認“台灣光復節” 台灣輿論痛斥:看看日本收不收你?

 

但徐國勇之流對此並不甘心,妄圖用謊言掩蓋台灣光復、回歸祖國的歷史事實。對此,台灣民眾都看得很清楚。有台灣網友批評,“正事不幹,只有意識形態,這樣官員能帶給人民幸福才有鬼,如果台灣不要光復節,台灣更不需要徐國勇”“還在搞這個,看來民調沒來個位數是連醒都醒不了!”“整天意識形態抗中保臺,還會幹嗎?”“難為徐秘書長了,為了鞏固40%的基本盤,也只能睜眼説瞎話了”“請鬼拿藥單”“徐國勇是賴清德崩盤更快的幫兇”。  

 

還有網友表示要用投票來教訓民進黨,“正事不做,每天一直亂搞,2028一定要輪替”“繼續敗票吧”“只能2026下架民進黨了,哈哈”。

 

台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赴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值得兩岸同胞共同紀念。包括台灣民眾在內的兩岸同胞,都以身為中國人而驕傲自豪,都不會忘記中華民族所背負的歷史,也從未忘卻來時路上留下的每一個深刻印記。徐國勇之流罔顧歷史事實,妄圖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此等背叛民族、背叛歷史的卑劣行徑,只配得到世間的鄙夷。(文/文方)

展開全文

蕭旭岑怒批徐國勇:否認台灣光復 還配當台灣人嗎?

2025-09-17

蕭旭岑怒批徐國勇:否認台灣光復 還配當台灣人嗎?

 

中國台灣網9月17日訊 據臺媒報道,針對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一席“沒有什麼台灣光復節”發言,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今批評,徐國勇當過臺內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與“立委”,居然基於“媚日”意識形態與“台獨”史觀,否認台灣光復的歷史事實,對不起抗日犧牲的台灣先賢,更不配當台灣人,應該退回擔任臺公職人員所領的薪水。 

 

蕭旭岑批評,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只談“終戰”不提“抗戰”,如今連“台灣光復”的史實都要否認,難怪手下的民進黨秘書長會有樣學樣。

 

蕭旭岑直言,“賴清德與徐國勇,居然把當年侵略者日本當宗主國,反過來完全蔑視受苦受難的台灣,這是台灣人的悲哀。” 

 

蕭旭岑指出,兩次“大罷免”投票結果,以及台灣絕大多數民調顯示,島內主流民意反對民進黨“抗中保臺”路線,但是賴清德絲毫沒有反省之意,還是執意推動激化意識形態,以錯誤史觀分裂台灣。但從美國在臺協會(AIT)操弄“台灣地位未定論”,到徐國勇否定“台灣光復”,在台灣都沒有激起支持的聲浪,代表台灣民眾已經不想再被“台獨”意識形態綁架。 

 

從《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到日本投降書,形成環環相扣的法律鏈條,確認了戰敗的日本必須將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蕭旭岑重申,台灣光復是鐵一般的歷史事實。如今徐國勇否認台灣光復,是連自己的根本都丟掉了,還配當台灣人嗎?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日前也針對民進黨當局“説三道四”行徑強調,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不容篡改,不容抹殺。民進黨當局不僅諱言抗戰勝利、日本戰敗,還戀殖情結深重,一再美化侵略歷史和侵略者、殖民者。其所言所行喪失民族立場,毫無民族氣節,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挑戰人類社會正義良知。這樣的民族敗類,有何顏面、有何資格對抗戰歷史、抗戰勝利紀念活動説三道四。

展開全文

兩岸專家共同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

2025-09-02

參考消息網9月1日報道據中評社8月31日報道,8月30日至31日,“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週年”學術研討會在廈門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近200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就台灣光復及兩岸關係等議題進行研討。

 

據報道,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孫亞夫,台灣《祖國》雜誌社社長、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戚嘉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台灣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鵬,廈門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榮,福建師範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謝必震等來賓出席本次會議並致辭,開幕式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鵬主持。

 

張海鵬在致辭中指出,台灣的命運始終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台灣光復是全體中國人民包括台灣同胞在內共同浴血奮戰贏得的偉大勝利,是人類正義的勝利。紀念台灣光復,就是要銘記歷史、捍衛民族大義,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堅定不移地走向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未來。

 

孫亞夫在致辭中指出,台灣光復80年來,台灣作為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地位從沒有改變,以後也更不可能改變。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就是維護和鞏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地位。

 

戚嘉林指出,台灣光復是中華民族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昭示了台灣自古屬於中國、不可分割的歷史事實。值此兩岸關係複雜嚴峻之際,他強調應凝聚兩岸共識,為未來兩岸統一奠定堅實基礎。

 

張榮表示,台灣光復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赴後繼、浴血奮戰贏得的偉大勝利,是二戰勝利的重要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謝必震表示,台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兩岸同胞在反侵略鬥爭中展現出的民族精神與團結力量,彰顯了中華民族追求統一、振興中華的堅定意志。

 

據報道,開幕式後,大會進入學術報告環節。8月30日下午至8月31日下午,會議設立7個分組討論會場,與會學者圍繞“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這一主題,就台灣抗戰歷史、台灣光復歷史、冷戰格局與臺海關係等多個議題展開更為細緻和深入的學術交流。 

展開全文

步月樓昭烈 火燒莊鑄魂——台灣義軍浴血抗日譜寫山河壯歌

2025-08-22

新華社台北8月21日電 題:步月樓昭烈 火燒莊鑄魂——台灣義軍浴血抗日譜寫山河壯歌

 

新華社記者李建華、李悅

 

步月樓昭烈 火燒莊鑄魂——台灣義軍浴血抗日譜寫山河壯歌

 

6月5日拍攝的位於屏東縣佳冬鄉蕭家古厝旁的門樓“步月樓”。新華社記者 李建華 攝

 

在台灣南部屏東縣佳冬鄉蕭家古厝旁,有一座不起眼的低矮建築,門樓牌匾上書“步月樓”。這裡就是1895年“乙未戰爭”期間當地客家義勇浴血抗日的戰場。

 

走進蕭家古厝,踏入百年前的歷史現場,台灣同胞可歌可泣的抗日畫卷徐徐展開。

 

“勇丁義烈守城墻,英魂血濺步月樓”

 

屏東蕭家祖籍廣東梅縣,1786年來臺,經商有成,漸成佳冬地區一大家族。蕭家古厝是一座五堂宅院,採用雙“回”字形圍攏式格局,是台灣頗具規模且保留完整的客家建築。

 

站在步月樓門前,蕭家後人、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榮譽理事長蕭開平向記者介紹,一百多年前,這裡是佳冬鄉的“城門”,腳下是“護城河”。高祖父蕭光明就是在此領導鄉勇與日軍殊死搏鬥,“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如今,在步月樓牌匾左方墻上,仍能看到當時激戰留下的彈痕。

 

甲午戰敗後,清朝政府于1895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被迫將台灣及澎湖列島割讓日本。當年5月底,日軍從台灣東北部的鹽寮沙灘登陸,進佔台灣。寶島各地民眾奮勇抵抗入侵者,這場持續近半年的戰鬥史稱“乙未戰爭”。

 

在台灣南部,高雄、屏東一帶多個客家聚落組織義軍,誓死捍衛家園。當年10月11日,日軍第二師團18000人于屏東枋寮登陸,兵發三路進攻。面對強敵,作為高屏客家領袖之一的蕭光明義無反顧,領導鄉民義勇,拼死抵抗。

 

步月樓昭烈 火燒莊鑄魂——台灣義軍浴血抗日譜寫山河壯歌

 

6月5日,蕭家後人、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榮譽理事長蕭開平在屏東縣佳冬鄉的蕭家古厝接受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 李建華 攝

 

蕭開平介紹,義軍先把海水引到田裏阻攔日軍,並派尖兵隱藏在叢林裏伏擊,後因敵人太多退守到東柵門的步月樓。義軍在墻下的河溝灌滿泥漿,日軍跳進去動彈不得,義軍就從墻上往下倒熱水、丟石頭。之後日軍增兵強攻,衝進村內放火焚燒,義軍被迫棄守,佳冬在激戰14小時後淪陷。

 

蕭家古厝內挂有一幅書法作品,紀念這場戰鬥:“勇丁義烈守城墻,英魂血濺步月樓。硝煙滿布彈痕壘,丸山小隊滿田殤。”

 

蕭開平説,雙方武器裝備相差懸殊,義軍是土槍對洋炮,不少人拿的甚至是木棍綁菜刀,但都毫無懼色。這場戰役中,日軍戰死15人、受傷57人,台灣義軍傷亡百餘人。蕭光明次子蕭升祥戰死,三子蕭月祥身受重傷,不久後去世。

 

“煌煌民族史,照耀火燒莊”

 

“步月樓之役”後,蕭光明率眾一路退守至30多公里外的長治鄉長興村,在另一位客家領袖邱鳳揚指揮下與日軍進行最後決戰。戰鬥于當年11月打響,戰況之慘烈讓長興村的別名“火燒莊”飽含悲壯。

 

邱家先祖邱永鎬清康熙年間來臺,到邱鳳揚已是第六代。史料記載,邱鳳揚身材魁梧,膽略過人,平素威望甚高。日軍來犯時,他已66歲,被村民一致推舉為領導抵抗的總指揮。

 

步月樓昭烈 火燒莊鑄魂——台灣義軍浴血抗日譜寫山河壯歌

 

6月5日在屏東縣長治鄉長興村拍攝的抗日紀念公園。新華社記者 李建華 攝

 

記者在長興村探訪時看到,昔日戰場已成為抗日紀念公園,廣場上設紀念碑、涼亭與烈士祠。紀念碑以白色為底,用黑色字體鐫刻著書法家于右任所題的頌詩:“氣與河山壯,名爭日月光。煌煌民族史,照耀火燒莊。”旁邊另有一黑色“火燒莊古戰場紀念碑”,碑文記載“1895年全臺抗日最後一戰”。

 

邱鳳揚玄孫邱麒璋介紹,危難之際,村民同聲高呼抵抗到底,連老少婦孺都爭先參加義軍。他們組隊在四週竹林與壕溝防守抵抗,僅3000人竟令日軍萬人攻勢停滯。日軍屢次派特使和談,都被邱鳳揚斷然拒絕,於是炮轟村莊,火燒民房。激戰數日後,義軍死傷慘重,村莊經炮火洗劫後幾乎夷為平地,變為焦土。

 

史料記載:“火海沸騰血肉如風雨,硝煙朦朧天日俱昏。”義軍戰死約250人,包括邱鳳揚三子邱元添,年僅19歲,長子邱元奎身負重傷。1968年,屏東縣萬巒中學興建時挖出多具遺骸,經查為當年犧牲先烈,後移至烈士祠紀念。

 

廣場一側的烈士祠為牌樓加小祠堂建築,內部兩邊門聯寫著“義勇衛家邦,節烈做完人”,正中碑石刻有“六堆義勇軍全民參戰犧牲烈士碑”。烈士祠設有香座供後人祭拜,每年農曆七月長治鄉公所統一舉辦普渡儀式紀念先烈。

 

台灣史研究會理事長戚嘉林表示,“乙未戰爭”是台灣同胞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掀起的愛國主義戰爭,部分湖南、安徽、廣東籍官兵堅守寶島,與台灣民眾組成的義軍並肩抗擊日軍,雖然實力懸殊,但憑一腔熱血堅持抵抗,戰鬥異常慘烈,共犧牲近萬人。

 

台灣同胞浴血戰鬥,讓日本侵略者付出慘重代價。日軍前後出動7萬裝備先進的部隊和常備艦隊的大部分艦隻,包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內的4800名官兵死亡,2.7萬人負傷。

 

“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蕭開平的父親蕭道應1916年出生,此時台灣已被日本殖民統治20年。他自幼從長輩口中得知家族抗日的悲壯往事,內心種下強烈的中華民族意識。

 

1940年春,蕭道應帶著妻子黃素貞等五人,輾轉前往祖國大陸投身抗戰。學醫出身的他加入了丘念臺領導的“東區服務隊”,在抗日前線從事醫療救護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後,有至少5萬台灣同胞秉持“欲救台灣,先救祖國”之信念,前赴後繼奔赴大陸參加抗戰。“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蕭開平引用台灣作家鐘理和著作《原鄉人》中的名句説,父母認為祖國正處存亡之間,應當去大陸參加抗戰。

 

蕭開平繼承父親衣缽成為知名法醫,他更傳承祖輩愛國情懷,參與發起成立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會員包括30多個抗日家族後人,長期不懈以實際行動宣揚先輩抗日精神,讓台灣年輕一代勿忘歷史。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不斷操弄“去中國化”,鼓吹“台獨史觀”,刻意掩蓋台灣同胞抗日曆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蕭開平痛心疾首地説:“當局推行的‘台獨’課綱正在荼毒年輕人,導致下一代在認同上出現很大問題。”

 

步月樓昭烈 火燒莊鑄魂——台灣義軍浴血抗日譜寫山河壯歌

 

6月5日拍攝的屏東縣長治鄉長興村抗日紀念公園裏的烈士祠。新華社記者 李建華 攝

 

豈容青史成灰。如今,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等島內團體每年都組織圖文展、追思會、座談會等活動,講述台灣同胞英勇抗日事跡,還原歷史真相。邱麒璋説,每年11月,長治鄉會舉辦忠義文化祭,在烈士祠前辦追思祭典,讓後代了解先賢保衛家園的歷史。

 

時光荏苒,“火燒莊”昔日戰場早已不復當年的肅殺之氣,成為周邊村民的休憩場所,偶有研學團、旅遊團前來參訪。邱麒璋説,自己常和孩子到這裡散步,邊走邊聊祖輩抗日事跡。先烈的故事和精神,會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傳下去。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