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臺青觀《沉默的榮耀》:在黑暗中負重前行的英雄值得我們銘記
|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5-10-17 15:27:22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近日,大陸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火到了台灣,帶給我深深的觸動。那些在黑暗中負重前行的英雄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和“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大無畏氣概更令我動容。

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英雄在1949年至1950年間,冒著生命危險在台灣執行任務的故事。在那個白色恐怖的年代,大多數隱蔽戰線的英雄都在這場鬥爭中犧牲了,無聲無息,無名無碑。
《沉默的榮耀》的主角吳石曾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卻選擇來到台灣,冒著生命危險向大陸傳遞軍事情報。電視劇開篇,吳石便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獨白,展現出主角面對並不明朗的前景甚至大概率要犧牲的未來時所做出的英勇抉擇。這並非出於一時的衝動或個人利益驅使,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為了國家和民族大義所做出的選擇。當看到演員于和偉飾演的吳石在密碼本前沉思、在風暴中靜默前行時,你就會明白,這種信念並不是口號,而是信仰,是堅定的理想,是為了必勝而慷慨赴死的決心。
這是一部“向真實致敬”的電視劇,九成以上角色均有真實原型支撐,其核心並非復刻歷史場景,而是深挖先烈抉擇背後的精神內核。因為是真實歷史的還原,所以,《沉默的榮耀》是一部開局就知道了結局的諜戰劇。吳石原本不必前往台灣,但他最終依然做出以身入局的選擇;朱楓任務完成後為重建情報線主動折返險境 —— 這些情節的力量,正在於還原了先烈 “以台灣為中國一部分” 的堅定認知:他們的每一步前行,都不是孤立的犧牲,而是對家國大義的踐行。

整部劇呈現出的是一種富有深意的“沉默”。他們默默地行動,堅定地守護著自己的信念。這種“沉默”的表現同樣體現在視覺和聲音的設計上。導演沒有通過高飽和度的畫面來渲染情感,而是選擇了低對比度和冷色調的風格。街道、辦公室、陰暗的小巷和牢房都被表現得極為真實,仿佛能嗅到潮濕墻壁上的霉味和空氣中的緊張感。配樂幾乎少得令人難以察覺。很多時候,耳邊傳來的聲音是鐘錶的滴答聲、紙張的摩擦聲,以及遠處模糊的警報聲。這種聲音的設計似乎傳達出:那個時代,任何聲音都是風暴來臨的前兆。這種靜默讓人感到緊張,也促使觀眾深入角色的內心,屏息與他們一同潛伏在那個黑暗的年代。
看完這部劇,當我走出房間,望向今日大陸繁榮的景象,內心真是百感交集。我終於深刻體會到那句話的重量:“因為有他們,才有今日的新中國。”這些沉默的英雄,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們的犧牲,是新中國宏偉基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的理想,跨越了海峽,與億萬人民的奮鬥匯流在一起,造就了今日大陸的欣欣向榮。
作為一名台灣青年,這段歷史不該是我們的空白。理解他們的抉擇,看懂他們的信仰,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了解的事實。《沉默的榮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得以凝視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並在那些沉默的身影中,找到與整個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情感共鳴。

英雄們的榮耀曾經無聲,但在我們心中,已然迴響如雷。我們應當銘記那些為理想、為民族而犧牲生命的英雄,並在紀念中繼續思考,在沉默中繼續發問,在歷史中繼續前行。這不只是對過去的緬懷,更是對未來的呼喚。(作者:金目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