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台灣光復紀念日的設立是台灣同胞的共同心聲”
|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5-10-28 17:00:22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看到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的消息,我感到格外興奮。許多在大陸常住及定居的台灣同胞都在群裏相互傳遞這個消息。台灣光復紀念日的設立是歡欣鼓舞的一件大事情,是台灣同胞的共同心聲。”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臺聯黨組書記李海泳在日前全國臺聯主辦的“銘記歷史 捍衛成果 守護家園 共創未來”——各界臺胞慶祝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系列活動期間接受採訪時這樣説。李海泳從事對臺工作十多年,平時跟台灣同胞聯繫很多。他告訴記者,台灣光復紀念日的設立這件事幾天來成為臺胞群體中口口相傳的大事。

“銘記歷史 捍衛成果 守護家園 共創未來”——各界臺胞慶祝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系列活動舉辦現場(母曼曄 攝影)
10 月 24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經表決正式通過決定,以法律形式將 10 月 25 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並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
李海泳説,1945年,台灣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徹底讓臺胞擺脫了被奴役、被歧視的地位,得以堂堂正正做中國人,重獲民族尊嚴。今天的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要讓“沉默的榮耀”不再沉默,讓“未竟的事業”終將成就。我們要共創未來,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掃清障礙,為兩岸同胞攜手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共創民族復興未來奠定基礎。
台灣青年張立齊説,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傳遞出兩岸同胞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期盼,“就像《台灣光復紀念歌》中所唱:張燈結綵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台灣光復不能忘……台灣光復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是兩岸先輩用鮮血和犧牲換來的,絕不容許台灣再被分裂、再被‘獨立’出去。我們這一代台灣同胞要挺身而出,為祖國的統一貢獻我們的年輕力量。”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主官陳儀(右一)接受日本投降代表的投降書。
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參加完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大會後受訪時説:“我這一代人過台灣光復節,記憶中有將近70次。這次以國家名義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特別有現實意義。這是一個莊嚴的國家意志宣示,更是對一個中國主權法理再一次強而有力的確認,並有力回擊了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為迎合外部干涉而炮製的‘去中國化’和所謂‘台灣地位未定’的謬論。”
“台灣光復紀念日不僅被寫入法律中,更寫進人心裏,讓台灣年輕人了解兩岸同根同源,實現真正的心靈契合和兩岸一家親。”在大陸從事多年法律工作的台灣同胞蔡世明認為,近些年,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斷修改歷史課綱,導致許多台灣年輕人對一些基本的中國歷史知識缺乏了解,而通過台灣光復80週年相關的紀念活動,就可以很好地還原歷史真相,增強台灣青年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正義因捍衛而昭彰。“台灣光復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榮光和全體中華兒女的民族記憶。國家通過設立紀念日,進一步鞏固了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與文化認同。這不僅是對這段歷史的深刻回望,也是對民族復興的堅實承諾,更是在向海內外宣告——台灣始終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統一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最佳選擇和必然結果。” 在大陸求學的台灣青年丘秉儒説,面對日本50年的殘暴殖民統治,台灣同胞始終英勇反抗,無論是抗日將領丘逢甲抵抗日軍登陸台灣,還是愛國志士李友邦積極響應祖國號召,組織台灣義勇隊投身抗日運動,都充分體現出台灣同胞的愛國主義傳統,展現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崇高精神,這都充分證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不僅要維護台灣光復的歷史意義,更要為兩岸未來開創更加光明的前景。”丘秉儒表示,我們應當以促進兩岸青年融合發展為己任,積極投入兩岸交流事業,用實際行動推動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和團結合作。我們要勇敢站出來,揭露和反對“台獨”分裂勢力的歪曲與污衊,傳播真實的歷史與正義的聲音。

“紀念台灣光復可以為兩岸同胞提供共同歷史記憶錨點。這一錨點所承載的歷史情感共鳴,是拉近兩岸心理距離、增進民族認同的重要橋梁。”台灣青年許志宏説,台灣光復紀念日的設立,不僅能填補年輕一代的歷史記憶空白,還將成為兩岸融合發展新篇章的起點。許志宏期盼兩岸同胞尤其是青年一代,能通過一起紀念台灣光復這段民族血淚史,汲取經驗、教訓,獲取力量,攜手踏上兩岸融合發展的康莊大道,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作者: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