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長城九眼樓9月12日開放

2020-09-08 09:27:08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趙瀅溪

長城九眼樓9月12日開放

  修繕完成後的九眼樓局部。  延慶區委宣傳部供圖

  本報訊(通訊員 時麗霞 記者 李瑤)作為延慶地區保存現狀最好的石長城,九眼樓曾在兩年前受汛期降雨影響發生局部坍塌。經過兩年來的清理坍塌墻體、拿出方案、反復論證、塌方修繕等,眼下,九眼樓北平臺和營城西城墻兩大險點的搶險加固工程正式完工,恢復如初,重歸雄偉壯美,預計整個九眼樓長城景區將於9月12日面向遊客開放。

  九眼樓是延慶區乃至北京市迄今為止發現的券窗最多的敵樓,加之其所處位置是明代宣鎮、薊鎮、昌鎮三個軍事重鎮的交會處,因此不僅在當時的軍事防禦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還是明代戍邊將領們特別鍾情的對象。在九眼樓周圍留下的碑刻有10余通,大多是讚美其雄姿、抒發作者壯烈胸懷的詩作,這也從側面説明瞭九眼樓的地位與眾不同。

  2018年8月受降雨影響,九眼樓北側平臺和營盤遺址西城墻內側墻體局部發生坍塌後,文物管理部門第一時間在周邊豎立警示牌、並對危險墻體進行圍擋和苫蓋,同時啟動現狀勘察和搶險工作。由於險情處位於高山上,林木茂盛,路遠難行,而坍塌墻體又是碎石材質,給搶修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工人們僅清理坍塌墻體就耗時1個月之久。

  搶險工作針對勘察發現導致險情的誘因進行了重點治理,對新修繕部位墻體和地面的頂部重新做了封固處理,達到防水效果,為保證結構安全,對坍塌部位以外3至5米範圍內地面重新接墁,墻體按原始做法歸砌,並設置丁條石增加新舊墻體拉結強度,同時考慮到遊人參觀遊覽安全,在北平臺上增砌約60釐米高、30米延長米的石墻,起到防護作用。

  對於營城遺址西南內側城墻,同樣按原始幹茬工藝進行恢復,對坍塌處墻體東側3米範圍內,西側5米範圍內的開裂墻體原拆原砌,做好新老墻體連接,對城墻根部5米寬的範圍內,整體夯實,用三七灰土做地面硬化,並依據山勢做好排水,防止水流淤積對城墻基礎造成損壞。修繕工程歷時3個多月,共完成20米長、5米寬、5米高墻體和32平方米平臺區的塌方修繕工作。經過搶險施工後,這兩段坍塌處已恢復如初,為後續的景區管理和對外開放做好了準備。

  延慶長城主要分為八達嶺段、大莊科段、東路邊垣段、南山路邊垣及支線長城,其中東路邊垣長城長59公里,墻體以毛石堆砌為主,而九眼樓就是東路邊垣和南山路邊垣的起點,是延慶地區保存現狀最好的石長城,屬延慶長城中的精華點段,城墻整體內為碎石素土墻芯,外為毛石幹茬砌築。這種工藝做法很難抵抗雪水凍融、雨水淤積對基礎造成的傷害,也是導致石長城很難較好留存的原因之一。

  在對九眼樓兩大險點進行修繕的同時,過去的一年多裏,九眼樓長城景區也進行了改造提升,包括加裝登城步道、景觀水系、休閒廣場等設施,還特別建造了一個長城文化展廳,向遊客展示九眼樓的歷史變遷以及長城文化的源遠流長。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