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朱虹:積極推進江西經濟高品質發展

2020-09-25 17:44:31  來源:新華社  編輯:尹紅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高品質發展是黨中央在科學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對經濟發展趨勢作出的重大判斷。高品質發展不僅是對發展階段的概括,還體現了發展的價值取向。深刻理解經濟高品質發展科學內涵,準確把握江西經濟發展省情,研究提出有針對性意見建議,助推江西經濟高品質發展,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深刻理解經濟高品質發展科學內涵

 

朱虹:積極推進江西經濟高品質發展

 

  高品質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從供給看,高品質發展應該實現産業體系比較完整,生産組織方式網絡化智慧化,創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強,産品和服務品質高。從需求看,高品質發展應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這種需求又引領供給體系和結構的變化,供給變革又不斷催生新的需求。從投入産出看,高品質發展應該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從分配看,高品質發展應該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並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場評價的貢獻。從宏觀經濟循環看,高品質發展應該實現生産、流通、分配、消費循環通暢,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係和空間佈局比較合理,經濟發展比較平穩,不出現大的起落。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努力,我國GDP佔世界經濟比重從2.7%迅速提高到15%,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中國奇跡”,經濟發展進入由大向強轉變的歷史新階段。在改革開放初期,為解決當時“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個社會主要矛盾,必須儘快發展社會生産力,各方面工作都要配合和服從快速發展經濟。當前,我國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生産力發展的制約因素更多表現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別是表現為經濟結構性矛盾尖銳、生産效率性問題突出、社會民生建設滯後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如果説,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經濟發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數量不足,需要“快”字當頭。那麼,在新時代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則是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好”字當頭。

  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一般包括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其中,品質變革是主體。品質變革,包括通常所説的提高産品和服務品質,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國民經濟各領域、各層面的素質。持續開展品質提升行動,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效率變革是主線。效率變革就是要找出並填平在以往高速增長階段被掩蓋或忽視的各種低效率洼地,為高品質發展打下穩固基礎。通過生産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全面提高經濟的投入産出效率。動力變革是基礎。動力變革就是要在勞動力數量和成本優勢逐步減弱後,適應高品質、高效率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需要,加快勞動力數量紅利到品質紅利的轉換。將發展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全面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各個層面勞動者的素質。

 

朱虹:積極推進江西經濟高品質發展

 

  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不能將著眼點著力點放在GDP增速上,經濟增長速度要由原來的“高速”調整為“中高速”。同時,牢牢守住發展底線,保持戰略定力,提高防範化解各種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正確處理好五種關係:

  一是正確處理數量增長和品質發展的關係。在經濟數量增長階段,片面強調經濟效益,忽略了經濟的持續和健康發展。而高品質發展強調的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結合,體現的是人與經濟社會相協調的一種包容性的增長。

  二是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在高品質發展背景下,不僅要讓市場有為,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産品集中,促進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也要讓政府有為,主動採取有針對性的産業政策,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失靈。

  三是正確處理好發展新業與升級舊業的關係。今後一個時期,大力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仍然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但也要看到,傳統産業尤其是傳統製造業的品質提升,也是新時期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方面,要通過智慧化、精細化、綠色化、服務化、品牌化,促進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

  四是正確處理好提質增效與補齊短板的關係。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在實現快速增長的同時存在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那就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不足。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僅影響了我國發展的品質和“成色”,也制約了發展的後勁。積極統籌各地、各領域的協調發展,更好地激發經濟發展潛力釋放。

  五是正確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品質提升的關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是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增強政策的透明性和可預期性,為經濟主體的合規性、適應性調整留出合理的時間週期。

  二、準確把握江西經濟發展省情

 

朱虹:積極推進江西經濟高品質發展

 

  發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江西要在加快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上作示範、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十三五”以來,全省上下按照中央部署,在推動經濟高品質跨越式發展上取得顯著成就。

  一是經濟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十三五”期間,全省地區生産總值躍上了2萬億,年均增長8.8%。今年上半年GDP增長0.9%,主要指標多數實現正增長,增速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全省千億産業達11個、千億開發園區達4家,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5萬億元,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列全國第3位、中部第1位,創近年來最好成績。

  二是産業結構調整呈現新格局。2019年,全省三次産業比例為8.3:44.2:47.5,一、二次産業比重比2015年分別下降2.1、9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比2015年提高8個百分點;以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産業為代表的新動能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經濟發展品質效益顯著提升。2019年,高新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為36.1%、27.7%和21.2%。

  三是創新驅動能力得到新提升。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佔GDP比重預計達1.8%,比2015年提高0.76個百分點;全省綜合科技創新水準指數達到53%,全國位次前移1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件,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高新技術企業達5700余家,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7%,比2015年提高11個百分點。

  四是城鄉面貌發展取得新成效。“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加速形成。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4941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329公里,實現了設區市全覆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144公里,“兩縱一橫”高等級航道網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2萬個村組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動力電、光纖網。

  五是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全面完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重點任務,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流域生態補償,構建了五級“河長制”“湖長制”,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節能減排成效明顯,萬元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計減少等指標均達到國家目標要求。

  六是內陸雙向開放實現新突破。成功獲批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和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贛浙邊際合作示範區、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等。南昌、九江、贛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獲批建設,贛州港、贛州黃金機場獲批臨時開放口岸,九江港口岸獲批擴大開放,中歐班列開行數累計951列。

 

朱虹:積極推進江西經濟高品質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在加快發展上有差距。主要經濟指標總量佔全國比重仍然偏低,比如GDP僅佔全國比重2.44%,在全國排名16位;人均GDP只有全國平均水準的73.38%、居全國第24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當於全國平均水準的86.2%。二是在創新發展上有差距。2019年全省R&D佔GDP比重1.6%,比全國平均水準低0.6個百分點、居中部第5位;全省沒有一所“雙一流”大學,“中字頭”科研院所只有兩家,在贛院士僅4名。三是在協調發展上有差距。省會城市首位度不高、輻射帶動力不強,2019年南昌GDP總量5596.2億元,分別僅為武漢、長沙、鄭州、合肥的34.5%、48.4%、48.3%、59.5%;原中央蘇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較慢,贛州、吉安、撫州三市人均GDP分別為全省平均水準的68.4%、74.2%、72.2%。四是在綠色發展上有差距。隨著我省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環境保護面臨較大挑戰,少數地方和部門仍存在“先發展後治理”等錯誤思想,綠色産業整體規模小、競爭力不強。五是在開放發展上有差距。2019年,我省外貿依存度僅14.7%,比全國平均水準低19.5個百分點。民營企業總量不大、層次不高,全省僅有6家企業入圍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

  三、堅定走好江西高品質發展新路

 

朱虹:積極推進江西經濟高品質發展

 

  2021年,我國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面對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江西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堅定不移走高品質發展之路,堅持用新發展理念發揮好江西優勢,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上作示範、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

  (一)堅定創新發展,培育高品質發展源動力

  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産業和新産品,是世界經濟歷次危機後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一是加快構建高效創新協同體系,打通科技與經濟的通道,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促進産學研用緊密結合,引導和鼓勵企業與大學、院所合作開展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和相關基礎研究。二是健全完善科研成果轉化利益聯結機制。實施全省科技成果大轉化工程,通過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改革等,讓企業化的科研單位率先享有科技成果處置權,讓科技人員享有股權、期權。三是加快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不同環節、不同階段提供全程服務的專業化、網絡化平臺。

 

朱虹:積極推進江西經濟高品質發展

 

  (二)堅定協調發展,構建區域聯動發展新格局

  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充分發揮全省各地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形成優勢互補、合理分工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一是樹牢“一體化”發展新思維。建立健全省域合作聯動機制,加強橫向對接,優化區域板塊基礎設施條件,著力推動土地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金、科技資源、信息資源一體化高效配置,形成“全省一盤棋”的發展格局。二是加快實施更加鮮明的強省會戰略。舉全省之力支持打造南昌,在産業、科技、財稅、金融、國土等方面出臺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一體化推進規劃編制、産業佈局、交通設施等優化完善。三是大力發展“飛地經濟”“飛地産業”。根據各地資源稟賦,打破行政區域對産業鏈條區域分割的界線,統籌推進全省産業鏈條、産業集群間的功能整合,形成産業差異化、特色化和協調化佈局,引導各地合理確定具有比較優勢的主導産業、互補産業、關聯産業,提高産業空間資源配置效率。

  (三)堅定綠色發展,推進經濟生態實現雙贏

  綠色生態是江西的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加快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綠色産業體系,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真正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向通道”,走出一條發展與環境雙贏的新路。一是堅定生態優先理念。堅持把“生態+”的理念融入産業發展中,積極發展“生態+現代農業”、“生態+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二是加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以綠色技術促進傳統優勢産業提質增效,建設國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和綠色産業園區、培育産業轉型升級集群,推動産業發展模式向綠色化、智慧化、信息化轉變,從“汗水型經濟”走向“智慧型經濟”。三是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將綠色設計、綠色技術和工藝、綠色生産、綠色管理、綠色供應鏈、綠色就業貫穿于産品全生命週期中,實現環境影響最小、資源能源利用率最高,獲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多方共贏。四是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打造江西生態旅遊品牌形象,積極開發相關旅遊産品,切實將增加旅遊收入的著力點轉到休閒、養生、購物和娛樂等要素的激活和經營上來,摒棄依靠“門票經濟”的傳統發展老路,實現生態旅遊産業的提檔升級。

  (四)堅定開放發展,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

  江西不沿邊、不靠海,存在對外運輸和貿易服務成本高、效率低等瓶頸問題,要加快構建內外並舉、全域統籌、量質雙高的開放格局,努力走出一條內陸省份雙向高水準開放,以開放促創新、促改革、促發展的新路。一是充分發揮江西獨特的區位優勢。探索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和海峽西岸城市群的合作新模式,對接科技創新資源,形成交通互聯、産業互補、要素互融、成果共享的協作關係。二是全力推進內陸型開放經濟試驗區建設。重點開展産業鏈招商,完善推廣數字外貿平臺,統籌推進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服務貿易,穩住外貿基本盤,提升國際市場份額,形成外資、外貿、外經聯動發展新格局。三是大力構築高能級內陸開放平臺。聚焦我省特色優勢和發展需求,努力爭創江西國際農産品貿易中心,推動設立江西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區、景德鎮陶瓷國有重點實驗室等平臺。

 

朱虹:積極推進江西經濟高品質發展

 

  (五)堅定共享發展,牢記以人民群眾為中心

  共享發展不是理想,而是有實實在在的內容,要以推進平的發展、扶貧脫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要抓手,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一是推進平等發展。大力破除重效率輕公平、重城市輕農村、重GDP輕民生、重“做大蛋糕”輕“分好蛋糕”等觀念,加緊完善相關制度,保證人民群眾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等權利。二是推進扶貧脫貧。共享不是搞平均主義,共享承認差距,但要求把差距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防止貧富懸殊,尤其要努力消除貧困,確保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三是推進共同富裕。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切實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作者係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