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武隆:小山村變打卡新地標
2020-08-19 08:55:49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藝術賦能 小山村變打卡新地標

【城市遠洋】重慶武隆:小山村變打卡新地標

  武隆懶壩國際禪境藝術度假區的建築——苔蘚館。

【城市遠洋】重慶武隆:小山村變打卡新地標

  武隆懶壩“懶人村落”一角。

【城市遠洋】重慶武隆:小山村變打卡新地標

  圖①:武隆懶壩美術館。

【城市遠洋】重慶武隆:小山村變打卡新地標

  圖②:武隆懶壩巨人系列藝術作品——《愛的小徑》中的男巨人雕塑。

【城市遠洋】重慶武隆:小山村變打卡新地標

  圖③:武隆懶壩大型泥繪藝術作品——《大地從天而降》。

  給“生命拍照”的心跳博物館、充滿“野性的思維”的巨幅泥畫、奏響鄉村“交響樂”的竹音劇院、展現童話浪漫的巨人雕塑……8月15日,重慶職業畫家姚唯慕名趕到位於武隆羊角街道清水村的懶壩國際禪境藝術度假區,參觀當地正在舉行的大地藝術展。

  “在這裡,你能輕易感悟到時間的流淌,欣賞到國際先鋒藝術與中國式鄉村美學的激烈碰撞。”姚唯如是評述。

  大地藝術,作為當前熱門的藝術介入鄉村的形式之一,近年來在國內迅猛發展,但多數地方在一陣喧囂之後,便歸於平靜,僅少數發展成了寫生基地,成為旅遊村落。

  鄉村需要藝術振興,但什麼樣的藝術,能既不侵擾田園牧歌的“詩意”,又能融入鄉村、融入農民的生活,把文化內涵和時代風貌巧妙地融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用全球知名藝術IP打造的“世博園”——

  不少作品在國內都屬獨一無二

  “歡迎來到心跳博物館。它是全國唯一、世界第二個心跳博物館。在這裡,你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還能給生命‘拍個照片’。”姚唯剛趕到目的地,未做片刻停頓,就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開始了自己的“藝修”之旅。

  懶壩這間心跳博物館由法國著名藝術家克裏斯蒂安·波爾坦斯基打造,于去年7月建成,由“心跳紀錄房間”“心跳搜索房間”以及可以感受心跳的大型裝置“心室”三個區域組成。

  觀眾入館後,首先可以錄下自己的心跳聲,使之成為“館藏”;然後到“心室”,在忽明忽暗的光影配合下,安靜感受比正常放大十倍的心跳聲;最後到搜索區,搜索別人的心跳,感受人與人最本真的聯繫。最有意義的是,觀眾還能將錄製下的心跳聲帶走,作為永久紀念。

  在克裏斯蒂安看來,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他希望用給心跳做記錄、存檔的方式,去“治愈”每一個敬畏生命的人,並於2005年在日本建起了全球首個“心跳檔案館”,收集了包括喬布斯、奧巴馬等人在內的超過12萬人的心跳聲,引起極大轟動。

  記者在懶壩現場看見,不少參觀者把在這裡錄製下來的心率曲線,製成藝術卡片、項鍊等物件,永久珍藏專屬自己的生命瞬間。

  走出心跳博物館,一件“巨人”木質雕塑作品輕易“俘獲”了觀者眼球。該巨人身高約10米,掩隱在青山叢林中,是巨人系列作品《愛的小徑》中的男巨人。該作品由丹麥藝術家托馬斯·丹博創作。與關注生命不同,托馬斯認為,藝術不一定要很沉重、很痛苦,他希望用童話詼諧有趣的方式,讓觀眾走在“愛的小徑”中,去尋找被巨石怪分開的戀人,幫助兩人構築起愛的“鵲橋”。

  托馬斯的“巨人與怪獸”系列作品,已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或地區展覽過,全部採用當地廢舊的、可再生、可循環材料。之所以選擇落戶野外、創作美術館“放不下”的作品,托馬斯是想通過童話的美好與浪漫傳達這樣一個理念:人與自然應該好好對話、互相尊重。

  記者看到,展陳的還有月球博物館、竹音劇院、漂浮的島嶼、苔蘚館等不少國際大師的作品,不少作品在國內都是獨一無二的。

  “藝術史進入現當代藝術後,藝術家在創造時開始融于強烈的個人情感,後印象派的梵古、巴黎畫派的莫迪利安尼以及當代表現主義大師基弗、達明赫斯特等概莫如是……懶壩的這些作品,除了與全球知名藝術IP進行連結,打造了一個藝術‘世博園’,更傳遞出了藝術家強烈的個人價值觀。”姚唯説。

  “藝術進村”契合鄉村旅遊發展思路——

  融入文化內涵和時代風貌 每年吸引海量遊人“打卡”

  伴隨城鎮化發展,近年來空巢、環境破壞等一些鄉村問題受到普遍關注。溫和的、漸進的、柔軟的“藝術進村”,猶如一股清流,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大地藝術又稱景地藝術,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姚唯説,受這一藝術思潮影響的藝術家,主張重返自然,試圖通過裝飾、雕刻自然,向人們傳達一種價值認同。因該美術流派主張重返自然、回歸鄉村、重塑景觀空間,在客觀上增強了鄉村的藝術感染力,吸引大量“粉絲”下鄉“打卡”,契合了鄉村建設、鄉村旅遊發展等思路,因此在國內外獲得快速發展。

  如保加利亞人克裏斯托的“山谷帷幕”、美國羅伯特·史密森的“螺旋狀防波堤”、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以及雲南普洱市的“景邁山計劃”、廣東佛山市的“青田範式”等都是典型案例。

  在重慶,“大地藝術”的實踐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去年10月,“歸去來兮——2019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在酉陽板溪鎮紮營村啟幕,總策展人、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振華教授及團隊從1000多件備選作品中,遴選出《溝通之介》《斗笠》《韆鞦雪》《悄悄話》《水映風雨橋》等17件作品,涵蓋裝置、雕塑、繪畫、行為等藝術類別,並將它們巧妙地融入鄉村的空間,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每件作品都凝聚著藝術家對鄉土最深情的呼喚和眷戀,極具藝術張力和感染力。

  “大地藝術在酉陽一炮而紅,最多一天接待遊客近兩萬人次。”該項目負責人、酉陽旅投集團的周永樂介紹,開展兩個月,當地就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

  “依託藝術季以及景區的帶動,我們辦起了民宿、農家樂30余家,經營得好的農家樂月營業額超過20萬元。”酉陽板溪鎮黨委副書記冉飛也稱。

  梁平也連續舉辦了多屆“曬秋節”。“曬秋節”利用景觀化的創意思維,讓稻草在藝術家的巧手下,變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大型稻草雕塑,藝術化還原了耕作生活,再配以非遺展演、歌舞表演、互動遊戲等,把文化內涵和時代風貌巧妙融入其中,每年也吸引海量遊人“打卡”。

  此外,沙坪壩、北碚、綦江、江津等不少區縣,也都進行過“藝術激活鄉村”的實踐與探索。

  然而,藝術“熱”還需要“冷”思考。首先,很多地方在鄉村建設、脫貧攻堅中,雖然植入了“藝術興村”項目,但真正的爆款産品不多,具有品牌影響力的更加稀少。其次,藝術進村,重塑鄉風,推動農藝旅融合,提振鄉村經濟,但低水準複製、盲目冒進不時有之,更有甚者還突破政策紅線、破壞鄉村環境,導致個別地方“因藝而廢”。

  兼顧大眾審美絕不盲目跟風——

  做農民和鄉村真正需要的藝術

  鄉村需要藝術,藝術也有激活鄉村之責。

  關鍵是,怎麼做?

  “在我看來,藝術介入鄉村,是以藝術為載體,重建人與人、人與自然、城市與農村的關聯,激發不同文化實踐主體的參與感、積極性和創造力,進而激活農業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懶壩國際藝術度假區出品人陳勇稱。

  2012年,陳勇到武隆仙女山度假,偶然聽説羊角街道清水村有一戶農家做的豆花飯不錯,便與朋友驅車前往。

  “清水村距武隆城區30公里,車子在盤山路上兜兜轉轉了很久才趕到……土地貧瘠、房屋破舊、村落幾近處於‘空巢’,跟大多數偏遠山村一樣,凋敝是給我的第一印象。”陳勇回憶説。

  但他很快被當地的青山綠水、雲霧氤氳和喀斯特地貌吸引。“日本人在越後妻有地區用大地藝術革新鄉村,使之成為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可否在中國也嘗試一下呢?”有著濃厚藝術情結的他腦袋裏閃現出一個大膽的念頭。

  經過考察、論證、設計……僅用兩個月左右時間,他與團隊就制定出了一套“藝術興村”的詳細方案,呈遞到武隆區政府,得到相關領導高度認可,懶壩項目隨之上馬。

  “取名懶壩,是因為當地的小地名叫懶壩,更主要是翻譯成英語——‘Lab’,是life(生活)、art(藝術)、belief(信仰)的縮寫,蘊含著閒逸曠達的生活哲學。”陳勇説。

  陳勇把“藝術本體”和“審美”視為項目建設成敗的關鍵因素。

  在藝術本體上,他選擇了當代國際藝術,邀請了眾多“自帶流量”的藝術家上山創作,打造了心跳博物館、漂浮的島嶼、愛的小徑等作品,涵蓋繪畫、裝置、雕塑、行為等藝術類別。

  在審美上,他秉持“把藝術還給人民”的理念,對作品的篩選注重親民性、參與性、在地性、生態性、多樣性、功能性等,力爭讓每件作品都能融入環境、融入鄉村、融入觀眾、融入農民的生活。

  “審美,對藝術項目尤其重要,首先它不能是藝術家小眾的‘自嗨’式藝術,必須兼顧大眾審美及遊人參與、互動性;其次絕不能盲目跟風,更不能簡單複製、粗製濫造,要在潮流中做出自己的特色,做真正接地氣的藝術,農民、鄉村需要的藝術,讓多數人‘伸手可及’且又有一定引領性的藝術。”陳勇説。

  (本版稿件由記者韓毅采寫,圖片由懶壩國際禪境藝術度假區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