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深化農村養老服務體制機制改革
2020-10-27 09:18:11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切實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我市深化農村養老服務體制機制改革

【要聞】重慶市深化農村養老服務體制機制改革

  6月9日,永川區永榮鎮永興社區養老服務站,志願者指導老年人在健身器材上鍛鍊身體。

  通訊員 陳仕川 攝/視覺重慶

【要聞】重慶市深化農村養老服務體制機制改革

  6月3日,渝北區大盛鎮千盞村合和下坪的互助養老點,老人們在乾淨整潔的院壩裏和駐村工作隊人員圍坐交流。

  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不久前,家住渝北區古路鎮同德村的伍茂華老人暈倒在路邊,所幸居家養老服務助老員週全福及時發現,在村幹部協助下,將老人送到渝北區中醫院,讓老人得到及時救治。為了提升偏遠農村特殊老人助老服務品質,渝北區民政局採用鄰裡互助的助老服務模式,即助老員長期駐守在老人居住區域的附近,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可立即啟動緊急救援。

  近年來,針對農村養老服務基礎設施薄弱、養老服務力量欠缺、有效幫扶對接不足、有效供給與消費能力不足等問題,我市深化農村養老服務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增強農村養老服務能力,促進城鄉養老服務均等化、品質化發展。

  1 推進鄉鎮敬老院公建民營改革 提升可持續運營能力

  “養老服務設施老舊,存在諸多隱患、社會力量參與發展還不充分、農村敬老院管理服務水準低,整體入住率不到30%,設施使用效率還有較大挖掘空間。”萬州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負責人表示,這些都是此前萬州區農村敬老院存在並亟待解決的難題。

  為破解這些難題,2019年底,萬州區民政局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切入點,推進敬老院公建民營改革,通過競爭性比選、廣泛徵求社會意見和實地考察後,引進南京知名養老品牌——銀杏樹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對萬州區28家敬老院採取整體打包運營。

  28家敬老院在公建民營改革下,逐個煥發新生,特色亮點頻出——九池鄉、柱山鄉敬老院硬體條件不錯,未來將以招收自理老人為主;雙河口街道敬老院離城區較近且有院落,將打造為一個精品小院綜合體,更多對社會老人開展社區和居家服務;甘寧鎮、高峰鎮、分水鎮的敬老院目前正在進行升級改造,完工後將作為區級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中心,重點接收特困失能老人;郭村鎮敬老院雖然面積不大但有一個獨家小院,可封閉起來做成一個溫馨的失智小院,對失智特困老人進行集中供養;武陵鎮敬老院毗鄰長江,院壩較大,風景優美,且有3棟樓,可將其中一棟改造後供養特困老人,另外兩棟樓建成旅居式養老服務中心,獲得較高積分的老人或者想去旅遊的居家老人都可以在那裏小住一段時間……

  “環境美了,條件好了,飯菜也更香了。”提起近段時間九池鄉敬老院的變化,77歲的陳國生老人連聲誇讚:“我真的很滿意。”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鄉鎮敬老院管理服務水準較低、持續運營能力較弱的問題,我市正試點探索轄區整體化社會運營模式,武隆、萬州、墊江、渝北等區縣在財政投入“零增資”的前提下,採取公開比選、競爭性磋商、招投標等方式,將轄區內所有鄉鎮敬老院整體打包交由專業養老機構管理運營,為收住老年人提供高品質、精細化的養老服務。

  社會化運營,可持續是關鍵。各地民政部門將現有敬老院的財政支出,如特困人員供養金、失能護理補貼、人員工資支持資金等全額打包給運營企業,讓企業專心為老人提供專業服務。同時,我市還每年聘請第三方對社會運行的鄉鎮敬老院進行服務品質績效評價,服務品質較好的機構將獲得每人每月200—500元的運行補助。

  專業養老機構管理運營下來,農村敬老院的品質得到提升、閒置資源進一步被盤活,還吸引了不少社會老人入住。據市民政局統計,試點區縣的鄉鎮敬老院平均服務項目從13項增至46項,一年間的入住率從45.8%增長至68.3%,入住老年人的滿意度提升至92%。

  2 推行失能人員集中照護模式改革 為失能貧困家庭“鬆綁”

  據了解,針對鄉鎮敬老院失能照護能力較弱、農村失能老人剛性需求較旺的供需矛盾,市民政局積極爭取中央、市級財政投入支持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機構建設,將北碚、大足、墊江、城口、奉節、石柱、彭水等7個區縣試點13個中心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每張床位按照9萬元予以補助。市級財政按60萬元/個的保障標準,對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機構予以建設補助。2019年,市級財政已投入資金350萬元建設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機構;2020年,計劃投入2040萬元力促剩餘的34個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機構建成並投入使用。

  “按照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的新思路,這些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機構可為特困失能人員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復、文化娛樂、心理疏導、臨終關懷等全方位專業化的養老服務,提升特困失能人員生命品質和幸福指數。”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奉節縣永樂鎮永樂失能人員供養中心,就是當地農村失能人群的第二個“家”。

  近日,在位於一樓的醫療康復室,70歲的宋延祥老人剛做完帕金森症理療。“衛生計生部門每日會指派專門醫生到中心坐診,定時負責失能人員身體檢查和常見病處理。”現場一名醫生介紹,通過“養+醫”結合的方式,農村失能老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醫保服務,重大疾病則由政府採取醫療救助方式對其進行幫扶,“五樓還有一個康復中心,縣殘聯捐贈了各種康復器械,方便病人免費做康復訓練。”

  “每集中供養1名失能人員,至少可以釋放1名勞動力。”奉節縣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供養中心按1:7的比例聘請了專業護理服務人員,對供養人員實行專業照料,並科學合理地安排供養人員的飲食、住宿、學習和康復訓練,讓失能特困人員過上有尊嚴和體面的生活。

  3 推動互助養老服務模式改革 聚人力資源、強服務效能

  三頓飯不用愁,看書娛樂有地方,遇到緊急情況立馬有人來幫忙……幾個月前,渝北區木耳鎮金剛村和五通廟村兩個農村互助養老點同時開業試運行,為老人們開啟了養老不離家的“一站式”養老生活。

  每餐收費4元、洗浴洗衣每次1元、助浴每次5元、日間照料每次10元,這是兩個互助養老點的消費價目。成色足、含金量高的供餐、洗衣、洗浴、日間照料服務,深受兩個村的老年人歡迎,都説黨和政府的政策好。

  記者了解到,跟城裏的社區養老服務站一樣,這裡重點推出臨時託管和日間照料服務。老人可以像小孩上幼兒園一樣,白天來中心看書報、健身、娛樂,吃一頓中餐,然後午休,下午在按摩椅上躺一躺,再參與一些棋牌娛樂項目,晚上“放學”回家。根據老人的不同需求,助老員、志願者、社工們還會提供一些閱讀、心理輔導、日常保健等服務。

  此外,互助點還建立積分制度,老年人參與互助服務可獲得相應積分,積分可兌換等價物品或服務,充分調動低齡老年人服務高齡老人、自理老人服務非自理老人參與服務的積極性,既促進了養老互助,又和諧了鄰裡關係,效果明顯。

  渝北區民政局黨委專職副書記周文靜介紹,渝北大都市大農村特點顯著、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突出、老人接受養老服務意願低等,任何“老一套”的農村養老服務工作,都意味著資源的巨大流失和浪費。因此,渝北區以農村養老服務體制機制改革為契機,探索實施農村“互助+流動”養老服務新模式。

  除建成61個村級互助養老點外,渝北區民政局還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引進第三方社工機構開展農村流動養老服務。專業社工和志願者活躍在各農村互助養老點,幫助建立服務積分制度、興趣小組、志願者隊伍等,增加了定期舉辦集體生日和節慶活動等,濃厚助老樂老氛圍。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正堅持“陣地跟著老人走,陣地跟著需求走”的原則,分級分類推進村級養老互助點建設,在場鎮、人口集中的行政村單獨設立互助養老點,其他規模較小、人口相對分散的行政村則可依託村便民服務中心合併設置互助養老點。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級養老互助點2452個,計劃到2022年實現全覆蓋。

  根據市民政局規劃,村級互助養老點負責轄區內養老服務的統籌協調、資源連結和監督指導,設置生活服務、文化娛樂及其他輔助用房,提供諮詢評估、生活照料、緊急救援、休閒娛樂、信息數據管理等集中或分散居家服務。各點還利用公益性崗位配備“護老員”,確保每個互助點有一名專職人員;同時,依託村“兩委”專幹、基層治理網格員等,為每個點至少配置一名兼職“助老員”;此外,還發動農村黨員、老年協會成員、低齡健康老年人以及當地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組建“愛老員”關愛隊伍,就近就便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志願服務。(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張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