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農業科技創新加速發力
2022-01-24 09:45:19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搭體系 建平臺 創機制 聚人才 重慶農業科技創新加速發力

重慶農業科技創新加速發力

一月十九日,巫山縣王家莊屋果樹專業合作社的工人正在採摘紐荷爾柑橘。當地科學種植紐荷爾、默科特等優質柑橘品種,于二○二○年獲得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認證和重慶市海關批准的出口資質。特約攝影 王忠虎\視覺重慶

  被稱為農業“晶片庫”的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正式啟動運行;4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過科技部綜合評估,2個園區獲評優秀納入優先支持對象……時間剛步入2022年,重慶農業科技創新領域就捷報頻傳。

  2021年,重慶農業科技創新凸顯出日益重要的戰略地位:推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被寫入市委五屆十次全會決議;全市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提出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農業科技創新績效考核也被納入區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核中……

  2022年,重慶農業科技創新加速發力,起勢強勁。

  大城市帶大農村

  農業科技創新是發展重要板塊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明確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定位之一。在大城市帶大農村的重慶,農業科技創新無疑是重要板塊。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市農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一靠黨的政策,二靠科技進步,“農業本身就是高科技行業,涉及生命科學、遺傳學、基因工程、環保技術等多個學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是大趨勢,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創新。”

  重慶山區丘陵佔98%,1畝以下耕地佔80%以上,地塊稀碎分散。耕地資源限制了外延擴張,重慶農業只能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靠科技創新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産率,推動農業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而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來看,城鄉居民飲食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農産品保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品質、保多樣。”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糧食自給率還不夠高,豬、牛、羊、禽等肉類産品對外依存度較高,優質産品供給還不夠豐富。因此,提升農産品的品種品質品牌,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鞏固、加強、完善産業鏈供應鏈,打造高品質的供給體系。

  整合科研力量

  體系、平臺、機制一個都不能少

  春節臨近,蔬菜供應愈發重要,這可忙壞了市農科院黨委辦公室主任尹賢貴。每天一上班,他就在工作群裏忙開了:“劉總,節日供應量增大,你們基地的蔬菜每天能出多少?”“蘿蔔、甘藍長勢如何,有沒有病蟲害?”……

  一位黨務工作者,為何如此操心蔬菜的事?原來,尹賢貴是西南大學蔬菜學專業博士,長期從事蔬菜研究工作,目前是我市蔬菜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的首席專家。

  “團隊有66人,成員來自科研院所、高校、推廣部門、龍頭企業等,基本涵蓋了科研、教學、生産、推廣等各個環節。這種科技力量的整合,對於解決科技資源配置‘碎片化’、科技和産業發展‘兩張皮’等問題是有幫助的。”尹賢貴坦言,去年團隊在渝遂綿蔬菜産業帶的種植推廣上,在番茄、甘藍、蘿蔔的病蟲害防治方面都取得一些成果,凸顯出科研力量整合的意義。

  這樣的創新團隊,全市共有14個,涉及榨菜、糧油、生豬等全市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主導産業,構成了産業振興的嶄新創新體系。通過這種方式,我市自上而下整合了市內涉農高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涉農企業等産學研推人才564名,形成了科技與生産緊密銜接、優質科技資源與優勢産區緊密對接、國家與地方科研力量上下貫通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平臺方面,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長江上游種質創制科學設施、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等一批國字號、區域性、特色化平台啟動建設或投用,為我市搭建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矩陣,將有效解決創新要素集聚不夠、科研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

  機制方面,我市以市畜科院為突破口和“試驗田”,提出了放活科技人才、科研機構、科技成果,加快構建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市場化法人治理結構、市場化選人用人、市場化收入分配激勵、市場化成果轉化機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旨在充分激發畜牧科技創新潛能,為畜牧業高品質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提升品種品質品牌

  糧油重點領域取得技術突破

  歲末年初,正值青菜頭進入砍收旺季,行走在“榨菜之鄉”涪陵,一片片青菜頭長勢良好。“我們研發的‘涪優928’‘渝直80’已經試驗示範成功,均是有效適應機械化的品種。”渝東南農科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范永紅充滿信心,“今年新品種的推廣運用,必將讓農民受益。”

  冬閒時節,滿倉稻穀讓南川區鳴玉鎮石龍村四社村民蔣必英笑了。她種的水稻是名為“神9優28”的新品種,採用淹水直播新技術。關於品種和技術,她説不清楚,只知道“從播種到收割,節省了30多天時間,肥料和人工成本都減少了。”

  市農科院研究人員向記者介紹,“神9優28”具有生育期較短、耐淹水發芽直播等優點,可有效避開低海拔地區水稻抽穗灌漿時高溫伏旱帶來的危害。同時,生育期較短的優點,也可有效緩解稻油、稻麥、稻菜輪作茬口矛盾,提升稻田綜合利用率及産能。

  針對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我市持續強化研發,推動科技與産業發展深度融合,取得了一批成果:“神9優28”水稻實現了我市一級優質米零的突破;“慶油8號”油菜含油量達到51.54%、名列國家前茅;“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技術”入選中國農業農村9大新技術;建成全球最大、國內唯一的無菌豬培育和轉化平臺……

  品質興農,農産品生産從增産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市農業農村委科教處處長葉海燕表示,重慶“十四五”農業科技創新將把握“突破、融合、重塑、提升”戰略支點,進一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農業綠色發展的品質效益和競爭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重慶日報記者 顏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