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福建科特派:讓“創新之花”遍開八閩大地
2022-06-30 10:07:59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胡曉萌

  盛夏時節,八閩大地,在廣袤的鄉野中,在藍色的海洋上,在火熱的車間裏,農民、工人都可以看到熟悉的科技特派員的身影。

  1999年以來,科特派,這支特殊的人才隊伍,告別城市,跋山涉水,播撒科技的種子,在八閩奏響了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和産業轉型的山海交響……

  科技特派員制度發端于福建。

  1999年2月,南平市選派首批225名科技人員,深入215個行政村開展科技服務。此舉為全國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開了先河。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對這項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後,在《求是》雜誌刊文《努力創新農村工作機制——福建省南平市向農村選派幹部的調查與思考》,指出這一做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新農村工作機制的有益探索,值得認真總結。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武夷山考察時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現在全中國都有‘科特派’。農業是有生機活力的,鄉村振興要靠科技深度發展。”

  物換星移,長河不息。20多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將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力量,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實現了搞活基層、用活人才、激活發展的多方共贏。據統計,全省已累計選認科技特派員62369人次,目前科技特派員創業和技術服務已實現全省鄉鎮和重點行政村全覆蓋、一二三産業全覆蓋。

  聚焦做好“完善、鞏固、堅持”三篇文章,新時代的福建正與時俱進,不斷推動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

  科技人才紮根泥土深處

  夏日炎炎,正趕上七葉一枝花果實成長期,在南平市光澤縣寨裏鎮七葉一枝花示範基地,省農科院高級農藝師蘇海蘭正忙著指導基地鄉土人才給七葉一枝花護果。

  蘇海蘭是一名“80後”科技特派員。2014年,她來到南平市,帶著企業和農民突破了珍稀藥材七葉一枝花的育苗和栽培等難題,讓這朵“瀕危之花”從幾近滅絕到形成新産業,帶動了一方致富,培養了一批優秀鄉土人才。

  “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幹,帶著農民賺。”8年間,蘇海蘭和她的科技特派員團隊把七葉一枝花林下生態栽培技術推廣到了閩、贛、粵三地,建立7個七葉一枝花和多花黃精種植示範基地。

  蘇海蘭只是福建成千上萬個活躍在農村一線的科技特派員之一。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上世紀90年代的南平和全國大多數地方一樣,原有的農村科技服務網絡面臨“線斷、網破、人散”的困境。南平把破解“三農”問題的第一腳踩在科技上,提出“科技特派員”概念,選派一批科技素質較高的人才到農村生産第一線開展科技服務。

  被農民喚作“榛仙”的詹夷生是首批科特派,下派閩北貧困村建甌市水源鄉溫洋村,僅一年,村裏的栗果産量從上年的22萬公斤猛增至32萬公斤;被農民喚作“葡萄仙”的謝福鑫,電話被農民們稱作“葡萄110”,只要遇到種植難題,就隨叫隨到……在閩北,一批明星特派員涌現,成為農民眼中的“財神爺”。

  2002年,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現場會在南平市召開,科技部在總結南平經驗的基礎上,在西北五省區開展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之後不斷向全國推廣。2016年,國務院出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首次在國家層面對科技特派員工作作出制度安排。在2018年國務院開展的第五次大督查中,福建省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督查組充分肯定,在全國範圍內通報表揚。

  把科特派服務建在産業鏈上

  武夷山國家公園內的燕子窠生態茶園,翠綠的茶樹間,10多名工人正揮汗播種大豆苗。“夏種大豆,冬種油菜,轉化成最好的綠肥供給茶樹,從而有效提升茶葉優品率。”該茶園負責人楊文春説,他是這一“生態茶園模式”的受益者。

  幾年前,岩茶市場紅火,武夷山茶樹種植密度增大,茶青減産和茶葉品質下降。省科技特派員、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廖紅教授開出“生態藥方”:推廣應用其研究團隊國內首創的大豆養分高效遺傳改良相關技術。

  在這一生態茶園示範點,科特派團隊還協作完成茶樹種、養、採全流程培育。目前,楊文春牽頭成立的星村茶香茶業專業合作社,共推廣燕子窠生態茶園種植模式4000多畝,年産生態茶逾15萬公斤,年利潤700多萬元,社員收入平均增加20%。廖紅團隊已在福建省多個茶葉主産區建立優質高效生態茶園示範點,輻射面積超過10萬畝,對接40多個合作社、茶企。

  把創新鏈佈局在産業鏈上。福建省圍繞産業發展中“卡脖子”關鍵技術,緊緊依託科特派資源,大力實施關鍵技術攻堅。目前,全省已建設茶、食用菌、竹加工等國家和省級科技特派員創業産業鏈13條,推動了現代農業全産業鏈增值和品牌化發展。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為防止簡單的“拉郎配”,福建省在全國率先改科技特派員“選派”為“選認”,即雙向選擇、按需選認、精準對接,探索跨專業、跨領域、跨區域建立技術服務團隊,並大力選認二産、三産領域的科技特派員,將科特派服務領域從一産拓展到二三産。

  安踏集團急需3D列印鞋底製造關鍵技術,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研究員吳立新擁有一種光固化3D列印技術。2021年,在省首批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挂帥”機制下,雙方一拍即合。目前他牽頭的科特派團隊正與安踏加快技術攻關,有望打破國外行業巨頭的技術封鎖。

  為有金剛鑽的人找瓷器活。福建省各地一手挖掘科技特派員技術優勢,一手對接産業轉型發展需求,把創新動能從田間地頭延伸到企業車間、社區樓宇。2017年以來,全省選認工業領域的個人科技特派員6408人,團隊科技特派員219個1001人。

  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平臺

  “今年,我們的竹蓀還沒開採,就在計劃明年的種植。”順昌縣青山戀合作社理事長余功發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短短兩年間,合作社的林下竹蓀種植面積實現飛躍:從13畝擴大到100畝。

  這緣于全國首批優秀科技特派員、“竹蓀大王”高允旺與合作社的“結親”——2020年,雙方簽訂科技特派員利益共同體技術服務協議書,高允旺以技術入股合作社。“按照協議,高允旺可望拿到純利潤的3%即4500元左右的分紅。”余功發説。

  “建立科技特派員利益共同體,得到省裏認可和政策保護,現在大家信心十足,創業幹勁更大了。”高允旺説。

  在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三農”工作的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面向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需求,今年4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服務鄉村振興的若干措施》,在保護科特派利益共同體、工作經費使用管理、職務晉陞、職稱評審、福利待遇、項目資金、創業扶持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激勵和支持廣大科特派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和工廠車間。

  2017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兩個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政策文件,強化正向激勵。省政府設立每年1億元的省級科特派專項資金。

  “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科特派制度為有志於創新創業的科研人員暢通了深入基層一線的“毛細血管”。目前,全年在一線開展服務的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超過1萬名,僅由省級科特派領辦創辦的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就有5719家,建成省級以上星創天地157家,帶動增收農戶7.9萬戶。(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