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佈 袁國勇、裴偉士、張傑、施敏獲獎
2021-09-12 17:54:0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鄭思雯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鄭思雯 實習記者 劉曼桐):9月12日,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公佈2021年獲獎名單。袁國勇、裴偉士摘得“生命科學獎”;張傑獲得“物質科學獎”;施敏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21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佈 袁國勇、裴偉士、張傑、施敏獲獎_fororder_1-袁國勇

2021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佈 袁國勇、裴偉士、張傑、施敏獲獎_fororder_2-Malik-Peiris

  袁國勇,1956年出生於中國香港,1998年獲得香港大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大學教授;裴偉士,1949年出生於斯裡蘭卡,1981年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大學教授。為表彰他們發現了冠狀病毒(SARS-COV-1)是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的病原,並且發現了由動物到人的傳染鏈,對人類應對MERS和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産生了重大影響,授予二人“生命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2021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佈 袁國勇、裴偉士、張傑、施敏獲獎_fororder_3-張傑

  張傑,1958年出生於中國山西,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為表彰他在通過調控鐳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産生精確可控的超短脈衝快電子束,並將其應用於實現超高時空分辨高能電子衍射成像和鐳射核聚變的快點火研究領域的成就,授予其“物質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21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佈 袁國勇、裴偉士、張傑、施敏獲獎_fororder_4-施敏

  施敏出生於南京市,1957年畢業于台灣大學電機係,1960年在華盛頓大學獲電機工程碩士,1963年在斯坦福大學獲電機工程博士。為表彰他促成了過去50年中按“摩爾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積體電路中如何形成歐姆和肖特基接觸的關鍵技術,以及他對金屬與半導體間載流子互傳的理論認知做出的巨大貢獻,授予其“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 2016 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目前設置有“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24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他們均是來自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極具成就的科學家。

  據悉,未來科學大獎周將於2021年11月16日-21日舉行,今年大獎周將以未來科學藝術展的開幕式拉開2021未來科學大獎周的序幕,希望通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讓大眾體驗和感受科學創新與藝術創作的魅力;與知名高校合作舉辦獲獎人學術報告會;十五場涵蓋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天文、數學、化學與化學材料等領域的科學峰會,邀請60位世界知名科學家分享前沿科學成果,共同探討學術創新;青少年對話獲獎人以及頒獎典禮也將回歸線下舉辦。(圖/未來論壇)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