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西藏迎來一帶一路重大歷史機遇

2019-06-18 09:13:49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陳晨   責編:鄭思雯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中國西藏發展論壇”6月14日在拉薩舉行,來自37個國家及地區的近160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圍繞“一帶一路”與西藏自治區開放發展的主題各抒己見、熱烈研討。

  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擁抱一帶一路建設歷史機遇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蔣建國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一帶一路”為中國和世界發展開闢了新天地,也為西藏自治區的開放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希望中國與南亞地區各國堅持文明互鑒,共促民心相通;堅持生態優先,共築綠色絲路;堅持開放合作,共享發展成果。

  2015年發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賦予了西藏更加重要的開放地位。與會嘉賓圍繞擴大開放、增進交流、推進互聯互通,增進溝通交流等主題,建言獻策。

  “尼泊爾與中國西藏自治區有長達1414公里的共同邊境線。尼泊爾人民將從尼中兩國達成的運輸協定中受益。”尼泊爾跨喜馬拉雅友誼協會主席拉吉夫·庫馬爾·賈説,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同位於喜馬拉雅山系,各自獨特的文化資源使得發展旅遊業潛力巨大。

  拉脫維亞議會促進對華合作小組主席維亞採斯拉伕斯·東布洛夫斯基斯認為,旨在發展邊貿、促進國際旅遊、加強産業聯繫的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建設,已落實多項重要舉措,效果明顯。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申兵説,在中國與南亞經濟合作中,西藏自治區具有區位和人文優勢,應將其打造成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申兵建議,在西藏自治區多地發展培育外貿出口基地,完善口岸功能,推進邊貿物流産業發展,促進服務貿易外向發展,並以周邊國家為重點方向,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繁榮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與沿線國家交往

  “布達拉宮、大昭寺等世界聞名的文化遺産得到修繕,年輕人能夠學習傳統藝術並融合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盧森堡知名學者、藏學家阿爾伯特·艾廷格認為,和平解放開啟了西藏對外開放的步伐,隨著改革開放,西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榮。

  法國絲綢之路出版社作家、學者索尼婭·佈雷斯勒多次到訪西藏,“今天,西藏正在書寫新的歷史,‘一帶一路’倡議將為西藏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近年來,西藏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成功舉辦四屆中國西藏旅遊文化國際博覽會、環喜馬拉雅“一帶一路”合作論壇、南亞標準化論壇等國際交流活動,組織代表團參與中國西藏文化·加德滿都論壇……不同形式的交往,在西藏自治區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之間持續升溫。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所長張雲認為,歷史上中國和南亞國家之間的人員往來、商業貿易、資源交換、宗教交流,既累積著雙方人民之間的友誼與信任,也印證著雙方交往深厚的人文基礎。“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是民心相通最紮實的基礎,傳承並加以創新,能為行穩致遠的多邊關係提供重要保障。”

  中國日報社特稿部主任助理聶子瑞説,加強民間交流,分享發展經驗,這將持續推進西藏自治區及相鄰國家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發展。

  保護高原生態環境,描繪西藏發展新畫卷

  保護好西藏高原生態環境,對於保障全球生態平衡有著重要戰略意義。多年來,西藏始終把保護好高原生態環境視為頭等大事,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生態保護區面積不斷擴大,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研人員朱海峰説,西藏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不僅造福區內各族群眾,還産生示範作用。科考隊將深入開展考察研究,提出西藏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建議,服務西藏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和美麗西藏建設。

  “青藏高原大量的高原特有物種,形成了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分佈格局。”西藏大學理學院教授拉瓊説,這是人類尚未充分開發的珍貴遺傳資源寶庫,“近年來,我們採集了4000多萬顆高原野生植物的種子,保存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南非姆貝基非洲領導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譚哲理説,西藏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工業和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也備受矚目,生態良好、科技進步、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協同發展”,是當地環境保護的最好證據。

  “喜馬拉雅山從來不是阻隔,每一條奔騰的河流都是交匯的紐帶,每一個險峻的山口都是友誼的走廊。”西藏自治區政府主席齊扎拉在大會發言中説,西藏將依託地緣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背靠內地,面向南亞地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沿著高品質發展方向不斷前進,描繪新時代西藏發展新畫卷。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