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國際在線專訪】周雷: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
2024-04-25 16:25:4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田蜜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鄭思雯):近日,由中國國際新聞交流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歐洲拉美地區語言節目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聯合主辦的2024“打卡中國·機遇北京”網絡國際傳播活動來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中心。來自波黑、保加利亞、北馬其頓、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等中東歐國家媒體代表共同見證了新時代北京城市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

二維碼_fororder_1

  在外媒探訪團參觀間隙,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軌道交通與地下空間院副院長周雷接受了國際在線的專訪,他詳細介紹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以及智慧建造平臺的設計理念和未來出行的便利性。

二維碼_fororder_2024環球專訪-千帆競發-橫版-周雷(1)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軌道交通與地下空間院副院長周雷

  周雷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確定的北京服務全國的十大客運樞紐之一。該項目位於副中心0101街區,實施範圍約61公頃,地下總建築規模約128萬平方米,地上總建築規模約139萬平方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全地下交通樞紐。”

  據悉,該樞紐集成了2條城際鐵路、1條市郊鐵路、4條軌道交通、1座運河碼頭和15條公交接駁線路,並預留了城市航站樓功能。地上城市綜合體涵蓋了辦公、商業、公寓、酒店等多種業態,構建了特色商務辦公組團與城市級活力商業圈。

  此外,周雷重點介紹了副中心樞紐的幾個突出特點:“首先,它是北京土地集約、複合利用率最高的交通樞紐,實現了交通和城市生活的充分融合;其次,它是典型的綠色生態樞紐,每年可節約採光用電約48.6萬度,並減少碳排放約4.5萬噸;此外,它還是智慧化的樞紐,搭建了智慧建造平臺服務於工程項目精細化管理;最後,它是文化樞紐,通過歷史文化紐帶,將軌道交通與“京杭大運河”建立物理和精神的連接。”

  據了解,副中心樞紐將於2025年逐步完工並投入運營。屆時,它將成為國內綠色出行比例最高的樞紐之一,每天可為單向47萬人提供出行服務。“市民從這裡出發,15分鐘可到達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到達大興國際機場,40分鐘到達唐山、天津濱海新區,1小時到達雄安新區,形成1小時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周雷説。

  外媒探訪團成員,北馬其頓Faktor新聞網記者Anita Buhovski在探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時説:“我希望以後中國技術能夠走進我的國家,與我們國家共同發展交通事業。”

外媒<span class=

北馬其頓Faktor新聞網記者Anita Buhovski

  智慧建造平臺的設計理念則是為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及《關於推動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推進建築業的數字化、智慧化水準。周雷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智慧建造平臺是工程項目精細化管理的強力支撐。全面提升工程設計及工程建設的進度、安全、品質、投資等方面宏觀統籌協調能力,以實現工程參建方信息共享、創新項目組織模式、優化項目管理流程,助力工程建設提質增效。

  “智慧建造平臺在樞紐建設階段發揮重要的作用,而在運營階段,將利用已有的數據底座和平臺系統,整合運營管理和服務需求,升級為智慧化運營管理平臺。”周雷表示,構建以“智慧服務、智慧運營、智慧調度、智慧安全”為業務指導方向的“1平臺”“4業務方向”“N個功能”的“1+4+N”架構體系,實現樞紐應急管理指揮、交通管理統籌、設備管理維護、綜合信息服務、樞紐數據共享交換等應用場景和功能,達到綜合交通樞紐的優質、高效、安全、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外媒記者與周雷院長進行交流

  作為一座“面向未來”的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不僅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同時還能夠增強其他國家與中國進行技術交流和合作的信心。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