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融資 新鮮血液不可少

2018-12-03 08:44:18 | 來源:人民日報 | 責編:陳晨

企業融資 新鮮血液不可少(中首)(聚焦)(財智推薦)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

  待遇不一樣,偏見要糾正

  “到現在還有一些投資人搞‘入圍名單’,不管你經營狀況如何,反正民企不準入圍,這種偏見應當糾正。”

  “借錢變貴了。”在某省一家新能源公司做財務的李英,明顯感覺到這幾年企業融資成本在上漲。“2016年以前,銀行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上打九折,2017年還能打九五折,今年則回到基準利率。”

  像李英這樣能以基準利率貸款的民營企業還算“幸運兒”。“雖然近段時間銀行貸款利率稍微穩定下來了,但前陣子一直在漲。”另一省份某醫藥公司董事長劉成貴説,他們公司主要通過銀行貸款進行融資,“以前企業效益好,找銀行貸款多少還給點優惠,今年可能是整個社會資金吃緊,各家貸款銀行利率普遍上浮了5到10個百分點。”

  相比明面上貸款利率的上升,獲取資金難度加大是目前不少民營企業更大的痛點。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債券違約、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等影響,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對民企的風險偏好下降,民企整體融資出現困難,影響了企業流動性。

  “民企和國企在直接融資上存在明顯的差別待遇。”某大型零售商金融部門負責人李鍇説,不論是銀行間短期融資,還是在交易所發債,在相當條件下,投資人給民企和給國企的是兩種價格。“差別對待增加了民企的融資難度,情況最嚴重的是今年4月,投資人甚至看都不看民企發的債,這對一些當時急需資金的民企來説會面臨不小風險。”

  “我覺得包括銀行、險資、基金在內的各方,在評估上不應簡單將國企、民企區別對待。到現在還有一些投資人搞‘入圍名單’,不管你經營狀況如何,反正民企不準入圍,這種偏見應當糾正。”李鍇説。

  民營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也不容易。“銀行能給我們的貸款額度在收緊。”某文旅企業負責人周珊彤説,“我們找銀行貸款,額度上就會打折扣,放款也不能一次到位,而是要分幾批發放,銀行的解釋是上級行對規模管理得較嚴。”

  “銀行的貸款利率大約在5.6%,這個利率我們能接受,對企業來説,能貸到錢、解燃眉之急才是最要緊的,但現在銀行給的貸款額度都比較低。”某汽車設備廠負責人顧繼宏有些發愁,他們今年和一家大客戶簽了1億多元的訂單,為了儘快投産,經多方籌款後,還想找銀行墊資300萬元,結果銀行回復沒有額度。

  “銀行説是上級行卡了規模,另外也覺得這筆貸款有風險。我向銀行解釋過,這家大企業信譽良好,回款及時,不會拖欠我們的款項,而且我自己企業的回款賬戶可以放在銀行,還有什麼擔心的呢?但銀行還是説不行。我覺得銀行在風險評估手段上可以更靈活一些,仔細調研,不要一覺得有風險就乾脆不做貸款了。”顧繼宏説。

  大型民企借錢越來越難,中小民企更是難上加難。“我們公司規模小,除了用土地、廠房、設備等做抵押擔保以外,銀行還要求我用家庭資産甚至個人財産做擔保,才能批給我貸款,‘有限責任’變成了‘無限責任’。”某農業設備公司負責人何森説。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了銀行貸款之外,其他融資渠道也不好“走”,高企的費用抬升了民企整體融資成本。

  某機械製造企業董秘付余敏介紹,他們找商業保理公司貸款,獲得了一筆融資。“商業保理公司貸款年化利率為12.5%,是銀行貸款利率的2倍,而且找這類公司貸款還有很高的手續費。”付余敏説。

  融資工具不少,但達標的企業並不多,眾多民企在銀行之外融資無門。某智慧裝備製造企業財務部門負責人萬霖介紹,有些下游企業實力不強,也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希望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購買他們的設備。“這原本是幫助製造企業提升銷售業績的好事,也能讓小企業儘早提升製造能力,但有些機構就只做發達地區的業務,不做欠發達地區的,因為他們覺得那些地方的公司回款難、報表不漂亮、資質不足。但實際上,民企的情況千差萬別,欠發達地區也有好企業。”

  賬款難收回,負擔要減輕

  “現在因為回款週期普遍延長一個月以上,公司必須貸款才能維持正常運轉,這給企業帶來不小的負擔。”

  張華管理著一家從事汽摩配件加工的中型企業,談起資金週轉狀況,他表示壓力很大:“我們廠2016年以前從未貸過款,但現在因為回款週期普遍延長一個月以上,公司必須貸款才能維持正常運轉,這給公司帶來不小的負擔,融資成本提高,利潤就被擠掉了。”

  “我們的策略就是熬,有風險的産品不敢碰,高投入的行業都不做。”張華説,公司處於半停半開的狀態,有了流動資金才敢考慮開工投入下一批項目。

  針對應收款賬期變長的問題,某建材公司董事長葛衛立説:“我們公司貨款到年底基本也就能收回六七成,而且經常名義上賬期是3個月,實際如果給我一張6個月期限的銀行承兌匯票,賬期就變成了9個月。”

  一些民企經營規模不大,在付款週期方面較少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園林企業給政府做的項目都是通過墊資形式,以前首付款比例能到40%,後來只能付到30%,現在降到20%,付款週期也大大拉長。”某環保公司董事長隋月告訴記者,地方政府償債能力減弱了,就把這部分壓力轉嫁給上游供應商,房地産客戶也出現業績下滑,中小企業因此陷入債務鏈。

  “我們給地方政府部門做了許多高效節水項目,但全額墊資做完項目後,地方政府部門往往回款很慢,錢大半年都回不來,經營壓力很大。”何森説。

  這樣的民企不在少數。某科技企業創始人呂欣説,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建築檢測儀器,客戶都是一些大型國企。“資金週轉確實不靈活,應收款經常一拖就是半年到8個月。”

  為了緩解資金鏈緊張問題,很多中小企業迫切希望銀行提供流動資金貸款。某食品公司總經理黃興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銀行支持,中小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就會縮減原材料採購,減少産品供應,市場佔有率會迅速下降,企業經營規模不斷萎縮,慢慢被市場淘汰。

  解決融資難,信息要共享

  “銀行機構存款組織能力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未來信貸投放規模的可持續增長。”

  民營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而銀行也受制于資本約束和負債約束,放貸能力有限。資金面緊張、獲取存款難度加大、負債成本上升、運營成本高企等,是此次調研中各家銀行反映的共性問題。

  “受多重因素影響,轄內銀行機構存款組織能力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未來信貸投放規模的可持續增長。”江蘇常州銀監分局局長陳惠蓮介紹,當地銀行存款的增長多以高成本的存款為主。“存款成本上升導致銀行利差收窄,個別銀行存貸款利率持平甚至倒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融資成本。”陳惠蓮説。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分行行長侯磊説,2017年起,該行存款只有210億元,貸款卻高達252億元,除去準備金後,借差高達100多億元,利率3%以上,這塊資金成本非常高。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分行負責人説,2017年起,銀行業資金流動性普遍趨緊、利率市場化競爭激烈,銀行自身的資金成本壓力加大,間接抬高了企業融資成本。

  “在吸收存款上,小銀行一直是有困難的,對公存款、招標入圍都比不過大銀行,尤其是吸收對公存款,這是業內長期存在的現象。”某農商行副行長閆絲雨説,地方小銀行産品單一、規模小、評級相對低,大部分存款都被大銀行拿走了。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對公部門副總經理金三成説:“目前銀行很難拉到存款,流動性緊張,受資本充足率和負債約束很大。有的規模不大但前些年表外業務做得比較多的城商行,存貸比非常高,已經達到90%左右了。”

  銀行內部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銀行不敢貸、不願貸。陳惠蓮説,從基層銀行的現狀看,一些銀行在綜合收益率等指標考核上沒有對民營企業貸款予以傾斜,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未及時調整,專項激勵費用未安排到位,同時盡職免責尚難落實。“雖然監管部門對從業人員有盡職免責的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上,很難劃清盡職免責和從業道德風險的邊界。更重要的是管理機制未完全跟上,現在基層行放款,如果沒有上級行在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服務創新、産品設計、風險定價等方面的配套創新,基層信貸機構和人員難有更大的作為。”

  多地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向記者反映,企業在政府部門的工商、稅務、信用信息等,對貸款審批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現在調取企業信息需要額外付費,這增加了銀行放貸成本。

  “讓銀行真實、全面地掌握民企信息,是為它們提供融資服務的前提。”某大型商業銀行分行副行長吳先屏介紹,企業信息散落在工商、稅務等多個單位和部門,信息不共享,導致銀行獲得的客戶信息不完全,往往出現企業多頭貸款、過度融資等問題。

  “我們想大力支持中小企業,但最大的擔心來自銀企信息不對稱。”某股份制銀行分行中小企業部總經理石斌傑説,“做貸款,當然要摸清企業的情況,比如稅收、社保繳納、公司産值、老闆資金狀況、貸款去向等,但這些問題靠目前的徵信系統解答不了,增加了辦理貸款的難度。另外,我們很希望有擔保公司來做中小企業的擔保,現在很多企業想貸款,既沒有擔保也不願給抵押物,這不利於銀行控制風險。”

  環境在改善,資金漸寬裕

  “以前抵押物評估費用、銀行人員差旅費用都要由我們企業來承擔,現在全部由銀行自己承擔,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

  記者了解到,今年10月份以來,民營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融資狀況受到各方關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多個部門密集出臺扶持政策,金融業加大對民企有效的金融支持,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幫助民企紓困解難,一些企業也切身感受到變化。

  “今年下半年,我們的貸款利率沒有繼續上升。”某紡織企業總經理何文説,銀行貸款手續費高的現象最近也發生了轉變,“我找華夏銀行貸款,以前抵押物評估費用、銀行人員差旅費用都要由我們企業來承擔,現在全部由銀行自己承擔,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

  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雖説拉存款有困難,但並未影響銀行正常經營,央行降準後,我們也釋放出幾億元的流動性。”瀋陽農商行副行長楊旭説,“資金充裕了,給企業的貸款利率也下來了。從6月份起,我們給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開始下降,以前都是7%以上,現在降到了7%以下。”

  “從今年8月起,總行對新發生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給予15個基點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興業銀行重慶分行中小企業部副總經理樊玉霞介紹,在激勵機制上,銀行也已經出臺具體辦法,為鼓勵員工開展小微企業貸款業務,單筆落地將有1000—2000元的獎金。“在産品上,我們還開發了‘無還本續貸’産品,幫助一批資質好的企業客戶緩解現金流困難,減輕還貸壓力。”

  完善銀行考核激勵機制,是破解不敢貸、不願貸的關鍵。“這是系統工程,要解決人員配置、機制保障、審批權限、産品創新等一系列制約因素。”陳惠蓮建議,配備專職人員和隊伍,同時解決目前授信審批權限主要集中于省級以上機構的現狀,給予基層經營管理機構更多權限,並做好清晰、合理的權責劃分。加強針對民營企業的金融産品創新,提高金融科技水準,特別是增強銀行除信貸以外的提供直接融資工具的能力。

  對於防控風險,銀行還應認識到,不發展才是最大的風險。陳惠蓮認為,防控信貸風險最根本的是要發揮金融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協同性,加強區域經濟聯動效應,穩定宏觀經濟環境,實現産業鏈上下游整體復蘇。在信貸投放上要穩定融資支持、堅定放貸信心,建立和民營企業更緊密的夥伴關係,為民企爭取化解風險的時間和空間。

  各地金融監管部門正在積極行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遼寧,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將“公平信貸”原則貫穿信貸管理全程,從業務受理、客戶評級、放款約束、貸後管理等方面,檢查是否存在可能影響公平信貸的政策,取消不合理的條款、要求和做法。在重慶,監管部門劃分機構、片區,組織機構負責人和一線客戶經理,對全市6000余家民營工業企業進行全覆蓋式走訪、回訪,對民企廣泛關注的困難和問題拿出切實舉措,目前已現場為民企解決各類融資問題30個,落實資金24.6億元。在浙江,監管部門組織銀行對全省授信10億元以上企業進行篩選,探索建立優質企業“白名單”,對暫時遇到困難但仍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主動開展幫扶,助力企業提前做好債券兌付安排,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落地。

  “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我相信隨著相關政策陸續落地,民企的生存環境會大大改善。”江蘇常州東奧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斌説,現在企業營商環境逐步好轉,金融部門對民企的大力扶持也在見效。最近東奧公司的還貸壓力減輕不少,現金流相對充裕一些了,正跟外企展開深入合作。(記者:歐陽潔 邱超奕 葛孟超 製圖:蔡華偉)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