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産“活起來”

2018-12-27 08:54:13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責編:陳晨

工業遺産“活起來”(中首)(資訊)(財智推薦)

圖為遊客走過青島紡織谷塗鴉宣傳畫前。 王海濱攝(人民視覺)

  穿過動力管道改造的空中廊橋,來到洋溢著上世紀工業化氣息的廣場看一齣時裝展覽,在煤池改建的場地裏參加一次沙灘派對,逛一逛老倉庫裏販賣記憶的懷舊市集,最後坐在老廠房改造的咖啡館裏回味這一段短暫的旅程……老廠房、老設備、舊産品、舊車間,這些曾承續工業文明、書寫現代化進程的工業遺産,承載著行業和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

  如今,在保護好這些工業遺産的前提下,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一大批老物件兒又重新“活”了過來。

  全國現有工業遺産近千處

  “早就聽説這裡有個火車頭廣場,是個既有鮮明工業特色又散發著時尚氣息的好地方,但一直沒抽出時間過來。今天特地約了幾個朋友來看看老蒸汽機車車頭、曾經的火車專運線,順便拍幾張美照,感覺挺好的。”在751D·PARK時尚設計廣場內,剛拍完照的王女士笑著對記者説。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751D·PARK,在國家工業遺産——國營751廠基礎上改建而來。在這裡,曾經的北京市首個螺旋式濕式煤氣儲罐(現名79罐)經過特殊處理保留了鐵銹的顏色,搖身一變成為了工業風濃重的發佈會場;脫硫塔改成了時尚回廊、動力管廊改為廊橋—空中步道、裂解爐及附屬工藝區域改為動力廣場……如今,751D·PARK已成為不少遊客參觀、遊玩的好去處。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文化遺産研究所副所長周嵐向記者介紹,類似國營751廠這樣的地方在全國還有很多。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對全國工業遺産開展了摸底調查,對改革開放前建成的,具有較高價值的工業遺産項目進行了梳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尚存工業遺産近千處,主要形成于幾個重要階段,一是古代手工業時期,二是清末洋務運動和民國民族工業時期,三是新中國成立後至60年代,四是從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從分佈時期看,新中國成立後至改革開放前的工業遺産佔比約2/3;從行業領域看,原材料領域工業遺産佔比超過1/3,裝備製造、消費品領域工業遺産佔比均超過1/5。

  如此多的工業遺産,保護利用成為一大難題。工信部産業政策司有關負責人指出,由於我國工業遺産項目時間跨度大,數量繁多,保存現狀複雜,隨著工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老廠礦停産搬遷,一批重要工業遺産面臨滅失風險。此外在利用過程中,因對工業遺産核心價值把握不準,使工業遺産面臨二次破壞的風險。

  工業遺産牽動城市記憶

  面對工業遺産保護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工信部近日出臺《國家工業遺産管理暫行辦法》,規範國家工業遺産認定和保護利用。工信部指出,開展工業遺産保護有較強的公益屬性,同時工業遺産又有較高的經濟社會價值,促進工業遺産合理利用既是國際通行的準則也是實現工業遺産更好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工業遺産如何認定?根據《暫行辦法》,國家工業遺産有四方面的條件。一是在中國歷史或行業歷史上有標誌性意義,見證了本行業在世界或中國的發端、對中國歷史或世界歷史有重要影響、與中國社會變革或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密切相關,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二是工業生産技術重大變革具有代表性,反映某行業、地域或某個歷史時期的技術創新、技術突破,對後續科技發展産生重要影響,具有較高的科技價值;三是要具備豐富的工業文化內涵,對當時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有較強的影響力,反映了同時期社會風貌,在社會公眾中擁有廣泛認同,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四是其規劃、設計、工程代表特定歷史時期或地域的風貌特色,對工業美學産生重要影響,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目前,工信部已陸續公佈了兩批國家工業遺産名單。青島國棉五廠名列其中,如今在青島頗受歡迎的紡織谷就是在國棉五廠舊址上對其進行全面修復和創新利用建成的。

  “過去建這個廠的時候,自來水還沒通到這個地方,為了解決生産生活用水問題就建了水塔,在下邊挖一口井,然後把水抽上去,再利用落差把水分散到廠區。當年有人在這裡種了幾棵爬山虎,如今長得比人胳膊還粗。可以説,這個水塔見證了青島紡織的百年發展歷史。”青島紡織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才先是一個老紡織人,對於廠裏的老物件,他如數家珍。

  現在,包括水塔在內,該廠擁有80餘年歷史的紡織設備、鋸齒形主體廠房、老井、鐵路專線橋、溴化鋰冷卻塔等10個核心物項都已成為保護利用的重點。

  姜才先向記者介紹,遵循保護性開發的原則,紡織谷在老紡織廠遺址景點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建設了以紡織博物館為龍頭的生態場館、百年秀場、會展中心、時光長廊、紅磚長廊、畫家工作室等,將文創融入工業旅遊,全面發掘工業遺産的文化、經濟、科技、社會價值。“工業遺産是城市記憶所在,能代表城市講歷史,紡織谷要打造中國紡織工人的精神家園。”姜才先深情地説。

  既要保護好,也要合理利用

  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在日前召開的工業遺産保護利用工作經驗交流會上表示,“目前,工業遺産保護利用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一批重要工業遺産得到有效保護,利用發展的典型經驗不斷涌現,重視保護利用工業遺産的良好社會氛圍正在形成。”

  工信部産業政策司有關負責人指出,此次出臺的《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工業遺産認定、保護管理以及利用發展等要求,這有助於有效引導全國範圍內工業遺産保護利用工作。《暫行辦法》同時提出,支持利用國家工業遺産相關資源建設工業博物館,發展工業旅遊,建設工業文化産業園區、特色小鎮(街區)、創新創業基地,培育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工業創意産業等,鼓勵在有效保護國家工業遺産的前提下,把加強工業遺産合理利用作為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工業遺産保護利用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申報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了解不深、認識不夠、保護意識不到位;工業遺産存在産權不明晰的情況;産權人對評審存在誤解,害怕申報成功後影響繼續使用,這些都對工業遺産的保護形成了一定阻礙。”周嵐表示。

  北京迪百可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軍元對記者説,工業遺産記錄了我國工業化進程不同階段的重要信息,承載了行業和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從尊敬歷史的角度、繼承與發揚的角度以及綠色與低碳的角度出發,751D·PARK對工業資源的“活化利用”進行了探尋。“我們將原751廠與科技、時尚、藝術、文化緊密結合,以時尚設計工作室、展示發佈空間、創意咖啡廳、設計商店等形式呈現出來,賦予其新的使命與內涵。”

  周嵐認為,“應該摒棄‘泛遺産化’和‘去遺産化’這兩種極端傾向,高度重視工業遺産的保護。突出地方特色和行業特徵,更多地採用微改造的方式,更好地發揮工業遺産的教育功能,實現工業文明的動態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如今,紡織谷內的青島紡織博物館已成為國內最具特色的紡織博物館之一,以展示工業遺産為切入點形成了‘九館十八景’的佈局,是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姜才先説,對待珍貴的工業遺産應該採取保護加開發的模式,修舊如舊,並結合時代特點為其注入新的文化內涵。(邱海峰 鐘俏瑩)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