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通道經濟”邁向“口岸經濟”

2019-03-04 08:48:44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陳晨

  2月26日,蒙古國客商巴圖朝魯從二連浩特過境。這一天,二連浩特口岸驗放出入境人數5652人次。“來二連浩特做生意,我已記不清這是多少次出入。”來自烏蘭巴托的巴圖朝魯説,“2013年,我們在這裡開辦了賀喜格蒙餐,兩年後又開辦了服裝店,緊接著又開辦了影樓。三個項目都以‘賀喜格’命名,就是想在這裡長期發展。”

  內蒙古二連浩特被稱為“車輪上的城市”。曾經,從俄羅斯、蒙古國入境的國際列車,在二連浩特換輪後,把原煤、原木、礦石、糧食等運往各地;如今,內蒙古東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呼和浩特鐵路外經集團合作,已經把位於二連浩特口岸的“亞洲第一大鐵路換輪庫”改裝成“散裝糧油專運線”,把境外寬軌鐵路貨車運進的糧食輸送到指定的筒倉。“我們在俄羅斯南部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亞等農産區佈局可溯源種植基地,以‘租賃+承包+産品回購’模式與7家農場主簽訂合同,轉化當地的亞麻籽、油菜籽等作物。”東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副總郭志鵬説。

  2018年4月,二連浩特出臺方案,明確了34條措施,解決“酒肉穿腸過”問題——他們認為,如果口岸運進什麼貨物再運走什麼貨物,而沒有落地加工、轉化增值,就剩個“酒肉穿腸過”了。

  “産業培育不足是二連浩特的短板。我們要樹立開放理念,突出口岸特色。”二連浩特市委書記鞠樹文表示,“做大做優口岸經濟,既要匯聚人流、暢通物流,更要全力推進資源落地加工業發展。”

  在二連浩特,産業發展平臺建設緊鑼密鼓。“跨境經濟合作區”中方一側,核心區綜合管廊、道路和倉儲物流中心廠房已開工建設,並能遙望蒙古國扎門烏德合作區建設輪廓。通過雙方努力,跨境合作區共同發展(2018—2035年)總體方案已經編制完成。“邊境合作區”也完成産業佈局規劃,中小企業創業園完成“三通一平”,標準廠房基礎工程完工。“邊民互市貿易區”也紮實推進,去年商品交易額增長兩倍。二連浩特市市長劉志平表示,今年將繼續加快園區振興步伐,依託“三區”引進一批産業鏈條長、附加值高的大項目。

  阿柔娜和巴圖朝魯一樣,都來自烏蘭巴托,在二連浩特已經生活了15年。15年裏,她從打工到開辦了自己的蒙古西餐店,每年只有在蒙古國的國家“那達慕”和新年才回國兩次,其餘時間都生活在二連浩特。“前不久,二連浩特的外國人服務管理中心給我做了體檢,上了意外險,發了居住證。”已在二連浩特買了樓房的阿柔娜告訴記者。

  據統計,2018年,二連浩特全年驗放中歐班列1052列,口岸過貨量達到1656萬噸,出入境人數達到244萬人次,糧油製品、絨毛製品、蒙古服飾、鐵礦粉、新能源等“二連製造”從此南下北上,口岸經濟穩步發展。(記者 陳力)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