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鳳梨達人”的鳳梨經

2019-03-18 08:56:23 | 來源:新華網 | 責編:陳晨

高雄“鳳梨達人”的鳳梨經(焦點高清)(財智推薦)

高雄市農民謝坤淞在展示台灣鳳梨(3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只要一談起台灣鳳梨,高雄市農民謝坤淞的兩眼似乎就迸發出特別的神采來,話語裏充滿了自豪。

  “我們高雄大樹一年四季都産鳳梨。”大樹休閒農業區理事長謝坤淞説,對當地居民來説,鳳梨這種水果有特別的意義,因為50歲以上的大樹居民幾乎都是靠種鳳梨來養家。據他介紹,大樹區約有4.3萬人,其中1.7萬餘人務農。

  鳳梨又名菠蘿,因其“尾長如鳳,果香如梨”,台灣果農給它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鳳梨。

  “我見證了鳳梨在台灣的興衰。”58歲的謝坤淞自稱“鳳梨達人”,從4歲開始,他就跟著父親下地種鳳梨,上世紀七十年代,台灣工業開始起飛,城市化進程加速,而由於農活又苦又累,農村裏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從事農業,紛紛離開家鄉進城打工、炒股,鳳梨種植一度掉到了低谷。

  近些年來,隨著鳳梨、蜜棗、香蕉等不少台灣優質水果不斷銷往大陸。同時,到台灣旅遊觀光的大陸游客人數也越來越多,鳳梨酥成為大陸游客必帶回家的台灣特産。遊客對鳳梨的需求越來越大,加上島內消費,鳳梨種植又找到了新的商機。

  高雄市農業局提供的數字顯示,高雄栽培了“金鑽鳳梨”“牛奶鳳梨”等多種鮮食鳳梨,種植面積達1431公頃,年産量超過5萬噸。

  因為鳳梨,謝坤淞結識了很多來自大陸的朋友。他所在的大樹休閒農業區幾乎每天都會接待大陸訪問團或旅遊團。每次大陸游客到大樹,謝坤淞就會成為熱情的嚮導,與遊客一起體驗鳳梨種植、除草、採集、製作鳳梨酥等DIY項目。

  帶上手套、拿起小鐮刀,到了地裏,個子不高、聲音洪亮的謝坤淞又成為一名地道的農民。

  “蓋著‘棉被’的鳳梨大部分都是銷往大陸的。”他指著一片蓋著黑色遮陽布的鳳梨田説,蓋上遮陽布既可避免鳳梨過熟,也可防塵,鳳梨品質更好。

  謝坤淞一邊用左手從側面托住鳳梨,一邊用右手握著頂端綠葉,輕輕用力一掰,“啪”的一聲,鳳梨就採下來了。他再用小鐮刀三下五除二削幾下,一隻果汁飽滿的金黃色鳳梨就呈現在人們面前。

  “鳳梨要現場採、現場切、現場吃。如果不這麼吃鳳梨,就沒有那種風味。”他説。

高雄“鳳梨達人”的鳳梨經(焦點高清)(財智推薦)

高雄市農民謝坤淞在介紹台灣鳳梨(3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在謝坤淞身上也體現得很明顯。每次在地裏削鳳梨,他都會多削一些果皮來回饋土地。“農業不能荒廢,我們要讓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有效利用。”他説,下一步,大樹還要圍繞鳳梨、荔枝等農産品進行相關文創開發,提升産業附加值。

  謝坤淞經常前往大陸,幾乎去過了每一個省份。每次,他會因地制宜與不同地方的農民交流在農業種植等方面的經驗。“比如,江西婺源農民利用梯田來種油菜花,春天裏那種滿目金黃很震撼。”他説。

  這種互動,讓雙方都彼此受益。

  謝坤淞介紹,大樹所産的優質鳳梨40%都是銷往大陸,每個鳳梨重1.6公斤到2.2公斤。“對我們台灣農民來説,把優質的台灣水果銷到大陸很重要。”(記者 陳思武 劉剛)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