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張江活力強勁

2020-04-14 08:45:52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王濤

創新張江活力強勁

  上海市張江科學城俯瞰圖。 (資料圖片)

  上海市張江科學城已形成生物制藥的研發創新産業群,建立起從新藥探索、藥物篩選、藥理評估、臨床研究、中試放大、註冊認證到量産上市的完整産業鏈,並力求提升創新“密度”,著力構建全國乃至全球生命健康産業的創新培育地。從“園區”到“城區”轉變的上海張江,正在顯示出巨大的“吸附力”和強勁的“創新力”。

  近日,上海市張江科學城再次迎來投資高峰,共投資768億元的53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入駐、簽約,涵蓋企業、高校、産業園區、人才公寓、河道綠地、交通路網等多個方面。從“園區”到“城區”轉變的上海張江,正在顯示出強勁的“創新力”。

  産業制度創新 釋放強勁活力

  “如果不是在張江,如果沒有這項制度,中國第一個本土研發創新藥不會這麼快上市。”和記黃埔醫藥資深副總裁吳振平説。2018年11月26日,喹替尼膠囊宣告正式商業上市,該藥用於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當天,就有國內患者憑著處方拿到了“救命藥”。這也是首個在中國探索、研發並獲批治療結直腸癌的抗腫瘤新藥。

  吳振平所説的這項制度,指的是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制度試點。

  重頑疾治療領域的新藥研製,素來以週期長、投資大、風險高著稱,在國際上有著“雙十”(10年時間、10億美元)的説法。但浦東,特別是國家級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張江藥谷,經過10餘年培育,已成為國産創新藥的高地。

  多年來,張江一直在探索制度創新,改變藥品上市許可和生産許可互為條件的現狀,允許符合標準的企業為研發機構實施代工生産。從張江釋放的政策紅利從未停歇: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大大降低了新藥産業化的門檻和成本。對生物醫藥研發機構的分類監管新模式,減輕了企業發展負擔。

  如今,張江又一個生物醫藥産業的重大創新舉措——CDMO(醫藥領域定制研發生産)也在洽談中,一旦落地,將成為本地創新藥産業化的重要路徑。

  源頭創新 張江醫“力”倍增

  當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源頭創新能力始終是醫藥産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在20多年前仍是仿製藥叢生的大環境下,張江硬是靠“創新”把醫藥市場這個“冷板凳”坐熱。

  如今,我國每批准3個1類新藥,就有1個來自於張江。不僅如此,這裡還是新藥創製成果最突出、CRO(臨床試驗業務)服務最活躍的生物醫藥創新地,並擁有從新藥研發、臨床研究、中試放大、量産上市的完整産業鏈。

  不久前,在張江的上海博芮健制藥有限公司宣佈,公司在研項目阿爾茨海默病創新藥BrAD-R13已于2019年5月10日獲得美國FDA臨床試驗默示許可。該款新藥是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的小分子TrkB受體激動劑,擬用於治療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

  糖尿病患者也迎來好消息。華領醫藥開發的創新藥HMS5552,作為中國首個新機制新結構的1.1類新藥,首次在全球範圍內提出糖尿病個性化診療理念,專門針對中國糖尿病患者發病特點,採用一靶多點的功能調節手段進行治療,預計在今年年中完成臨床III期,然後遞交藥品上市許可申請。屆時,張江將再添一款打上中國製造烙印的“創新藥”。

  此外,在備受熱捧的細胞免疫治療領域,坐落在張江藥谷的優卡迪、恒潤達生、西比曼等公司已經提出7項CAR-T細胞治療臨床申請。另一項受到熱追的PD-1/PD-L1抑製劑,目前也已有君實生物、復宏漢霖等10個來自張江藥谷的品種提出申請。

  1994年,張江生物醫藥産值剛從零起步。如今的張江集聚了600多家生命健康創新企業,超過400個在研藥物品種,超過130個項目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國家級研發機構近150家,1000多項專利授權,1000萬份生物樣品存儲能力。

  從零開始的張江如今已形成生物制藥的研發創新産業群,並建立起從新藥探索、藥物篩選、藥理評估、臨床研究、中試放大、註冊認證到量産上市的完整産業鏈。在提高投入産出效率上下功夫的同時,張江也在力求提升創新“密度”,著力構建全國乃至全球生命健康産業的創新培育地。

  醫療器械新名片

  如今,在全球範圍內,平均每8秒就有一個微創醫療的産品被用於救治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質。其上市的産品中約有300個已進入全球近萬家醫院。

  “上世紀90年代的張江,不過是一個由農田和小河交織而成的大農場,我辦公室所在的郭守敬路,3公里以內,連紅綠燈都很少見。”微創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常兆華回憶説。不過那樣的環境反倒激起了他的創業雄心,他堅信遲早會有一個高端醫療器械集團從張江走向世界。

  在張江,有著同樣創業精神的企業家還有很多。逸思醫療現已成為全球唯一提供完整腫瘤微創外科手術解決方案的醫療器械企業,其最具代表性的60度超大轉角easyEndo通用型腔鏡吻合器,讓外資巨頭都為之震撼。

  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醫械市場的增速超過20%,遠高於全球市場的5%,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張江企業的不懈努力,才讓我國醫療器械品牌被世界認可。

  隨著醫藥産業鏈的發展成型,國內的高端醫療機構也紛紛入駐張江,聚集了上海腫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應用物理所、上海健康醫學院等機構,醫藥科研、轉化應用、健康護理的集群效應已逐漸顯現;質子重離子治療、細胞基因治療、免疫療法、幹細胞治療國際四大腫瘤診療技術也均在張江佈局,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腫瘤醫院東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等一批具備腫瘤診療特色的優質醫院也將形成高品質的診療窗口效應。

  “園區”到“城區”轉型加快

  2019年12月份,張江“科學之門”項目正式啟動。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吳強告訴記者,2019年先行啟動8個地塊建設,總投資約345億元,其中,兩棟320米超高層組成的“科學之門”,佔地面積約4.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42億元。建成後的“科學之門”兼具辦公、酒店、商業等混合業態,將成為上海乃至全球矚目的地標建築,也將是張江面向世界、歡迎全球創業者來張江共建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象徵和標誌。

  在從“園區”到“城區”的轉型中,張江顯示了巨大的“吸附力”。以生物醫療、智慧晶片等為代表的高精尖項目紛紛落戶:遠景智慧物聯網總部孵化中心擁有國內最大的智慧物聯網作業系統,擬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超200人。阿裡巴巴上海研發中心計劃開展包括人工智能晶片和嵌入式晶片技術的前瞻研究、産品研發和産業應用;鯤遊光電,專注“光晶片”層級,用革新的思路將半導體與光電子巧妙地融合起來,在晶圓層面上製成高精度、微納尺度的光學結構,在國際晶片舞臺實現彎道超車。

  IBM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微軟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實驗室都是集聚在張江人工智能島上的頭部企業代表。復星凱特CAR-T項目産業化基地項目,已獲得在中國的全面技術轉讓和商業許可權;美國強生JLAB項目將國際先進的創客空間全新理念引入到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的主導産業方向,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大力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策源能力,跑出“張江加速度”。

  一系列高端項目的建設,為張江的改革創新和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將進一步推進張江由“園區”向“城區”轉型,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和策源功能,更好地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和營商環境,更好地集聚全球各類高端創新資源,更好地形成一批從0到1關鍵核心技術原創成果,更好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記者 李治國)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